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必備】高考話題作文彙總五篇

【必備】高考話題作文彙總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考話題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高考話題作文彙總五篇

高考話題作文 篇1

天空,藍藍的,無拘無束的雲絲在天空肆意的展現自己清純的美。在一次擡頭,似乎有種錯覺,太陽在一步步地向自己頭頂壓來,那耀眼的光芒刺痛着雙眼,讓人感到一陣眩暈。

這時天空已經變成了鮮豔的橙黃,如香橙的夕陽懸在遠處起伏的山脈,給世間灑下一片餘暉,似乎還有那麼一點點對人間的眷戀。坐在屋子裏,有幾束陽光射過綠蔭的樹和那明亮的窗,鋪在我的課本上,樹上的字符似乎在跳躍,我還瞅見那許久未動過的櫥櫃上泛起灰塵,它們在那束陽光裏舞動着,展現自己唯一的不凡。天空又漸漸變成了濃濃的橙紅色,世界就像一張諾大的宣紙,陽光在爲它塗抹最絢麗的色彩……

夜幕拉着它黑色晚禮裙的裙角也來光顧這座繁華的都市,很難想象,她是如何降月亮那樣的珠寶繡在裙上,爲自己增添幾分婀娜的姿態。依舊是坐在書桌前,仰頭透過枯細的樹枝望着那似檸檬一樣的玉盤,月華毫不吝嗇的瀉向大地,黝黑的泥土享受着它的青睞……橙黃的月,橙黃的光,橙黃的霧裏懸浮着橙黃的霜……

看着偶爾隱現的星,我終於知道爲什麼有那麼多隱士,不追求紅塵路上的富貴,卻獨愛那份田間的清閒;不羨慕世間庸俗的虛榮,卻只愛雨後七彩虹橫跨在天際的姿態。在自然的懷抱裏,人們有種解脫,沒有了功名利祿的誘惑,沒有了令人厭惡的勾心鬥角……那陣風,或許吹走的不只是長時間的熱意,還有人們的悲痛;那陣雨,或許洗滌的不只是人們的肌膚,還有人們長時間積累的挫意感……感謝自然,給了他們宣泄的空間,伴隨那陣歷史的鐘鼓,邁着自己信念的步伐,開始自己的征程,而到最後才發現,一切都回到了起點,因爲自己解脫了一切,始終堅信着“自然”。

這或許是千年的諾言,或許是萬年的誓言,一切都隨緣,不強求自己得不到的東西,不躲避自己躲不掉的事實,因爲自己總能在自然的懷抱裏找到自己的本來。它表現得很清淡,清淡到人們快忘了它的存在,伴隨它的只有時間,只有在迷霧中升起的旭日和那略帶羞澀的月牙……

什麼時候挫敗了,“自然”會隨時扶持着我們站起來;什麼時候失意了,“自然”會撫平那深陷的創傷……真的覺得厭煩,爲什麼不輕輕推開窗遠眺,外面的世界充塞着生機,外面的世界在自然的點綴下更加多彩。我不知用什麼語言可以表達我對自然的崇拜,只覺得有它在,我不會束縛自己。我你寧願做那站在荊棘枝頭用鮮血歌唱的荊棘鳥,也不願做關在鳥籠裏的金絲雀;我寧願做海浪衝起的浪花,也不願做身處深海的死水;我寧願作傾盆而下的暴雨,也不做躲在雲後的霧水……站在歷史的下游,撥動塵封已久的琴絃,不知會不會影響到遠處白皚皚的雪山?人生人長人過世,一絲不掛的來,一絲不取的走,經歷坎坷的人生,看破世間的紅塵,終究能做的便是將自己的骨灰埋進黃土……

自然的信念便是這種解脫。蘸了又蘸的酥油茶,還是當年那樣濃;釀了又釀的青稞酒,讓我醉在不眠中;品了又品的信念人生,還是酸甜苦辣鹹盡有……

高考話題作文 篇2

我是個山裏娃。

山裏娃和城裏娃不一樣。城裏娃只管埋頭讀書,吃喝有家長伺候。山裏娃沒那福氣,除了讀書還得幫家長幹農活。

山裏娃和城裏娃也有一樣的.地方,那就是不管是山裏娃還是城裏娃,大家總有一種期待。

城裏娃的期待很單純——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

山裏娃的期待也很單純——走出大山,變成個城裏娃。

爲了實現自己美好的期待,城裏娃在孜孜不倦地努力——讀書,讀書,除了讀書還是讀書。

較之城裏娃,爲了實現自己美好的期待,山裏娃要付出兩倍的努力,因爲要走出大山,要變成個城裏娃,先要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

很小的時候,這個期待就開始在我心裏醞釀、發酵。

往事越“十”年,“牧童”揮鞭。那時一放學,我總是“外甥打燈籠——照(舅)舊”,揮着鞭兒,牽着繩兒,吆着牛兒,上山去了。

放牛的時候,牛和我都很繁忙。牛忙着吃草,我忙着讀書。牛吃草,一副躊躇滿志的樣子;我讀書,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勢。牛吃着草,不時東張西望,哞哞地叫幾聲,像在告訴它的小主人:別管我,你只管安心讀書,我不會走遠,我就在你身邊。善解人意的牛,解除了我的後顧之憂。我忘情地讀書,讀語文,讀英語,讀那些拗口的定義、定理……琅琅的讀書聲,和着滿耳的天籟之音——風聲、流泉、鳥鳴,在綠意盎然的山坡上回蕩。

就在這平淡的牧童生活中,我幼小的心靈一天天地騷動起來:這樣的生活,我是多麼不甘心啊!我不甘心就這樣在大山裏放一輩子牛,更不甘心重走父輩的路。我要走出大山,到山外的世界闖蕩,使自己變成個城裏娃!

可是,山外的世界,是說去就去的嗎?當年,白居易初到長安,詩壇泰斗顧況訓導他說:“長安米貴,居大不易。”但是,白居易憑着出類拔萃的才情,很快在繁華的長安站穩了腳跟,名噪京城。是啊,走出大山,得有真本事才行。

於是,懷着這種期待,面對堆積如山的學習資料,我不再犯愁了,書海衝浪,不是一種富有情趣的生活嗎?聽到老師嚴厲的批評,我不再抱怨了,逆耳忠言,不是校正航向的羅盤嗎?面對考試的失利,我不再沮喪了,一次挫折,不是通往成功的一塊基石嗎?

就這樣,我腳踏實地往前走,我心中的期待不僅越來越清晰,而且離我越來越近了。

城裏娃,你們等着吧,總有一天,我會和你們一樣,成爲一個名副其實的城裏娃。

山外的世界,你等着吧,總有一天,我會向你走來,走進你的懷抱,融入你的血脈。

因爲,總有一種期待,會賦予你無限的生活激情;總有一種期待,會讓你在坎坷遍地的路上義無反顧;總有一種期待,會讓你穿越重重迷霧,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座標。

高考話題作文 篇3

遠方的朋友,自從上一次與你分別之後,不知你近來可好。

回想當初我們見面的時候,你剛從老家回來,你倚偎在宿舍門口,手裏提着行李包,臉上充滿朝氣。那時你給我的印象是如此美好。可是,漸漸地你不知何時迷上了網絡遊戲,不惜花費大量時間在遊戲上面,整日遊離於現實之外,疏遠了現實生活而沉醉於虛擬的世界之中,你知道嗎?作爲朋友的我看到有多心痛!

你說你疏遠現實是因爲現實太繁雜紛擾,而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自己能夠尋得一絲靜謐。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你所謂的靜謐只是在空無他人的房間裏,享受你點擊鼠標,按動鍵盤的揮舞着遊戲畫面上人物揮刀相向的聲音罷了。記得上一次去你家玩,你正在房間玩遊戲,早已醉心於遊戲的你並沒有發現我的到來。我只見你在鍵盤上縱情肆橫,臉上盡是得意之形,接着你一記“覺醒”,只見屏幕上那如銀白色般犀利的光芒向我襲來,鋪天蓋地地晃痛了我的雙眼,彷彿鮮血飛濺的聲音在黑暗裏凝重而清晰,而你還一如既往,依舊敲動着鍵盤,你知道嗎?我看到後心有多痛!快回到現實吧!

你說你疏遠現實是因爲現實中充滿許多不公,而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每個人都能平等的擁有一切。可是那畢竟是虛幻的啊!是疏遠現實而存在的啊!我知道你心裏其實一定很矛盾,迷上網絡後的你成績一落千丈,漸漸地也被老師列入了黑名單,你一方面對自己很斥責,一方面又想在虛擬的網絡遊戲中發泄自己的不滿,因爲在這裏,你聽不到老師的批評,聽不到家長的斥責,你可以想優等生一樣在網絡世界中享有一切平等的權利。可是那畢竟是虛幻的,你終究要面對現實的啊!回到現實吧!

你說你疏遠現實是因爲現實中人們活得太累,太沉重,而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人可以無節制的工作,遊玩。可是事實果真如此嗎?雖然我不得不承認現實中人們有時活得很累,但你那樣活着難道不累嗎?整日本資料來自廣祥大語文遊離於現實和虛擬之間,穿梭於白天和黑夜的輪迴,每天上課時,我眼角的餘光都能瞥見你的頭爭議固定的頻率做簡諧運動,我知道你昨晚又肯定溜出去玩了。你那本應是朝氣蓬勃的烏黑秀髮也過早地因你過度熬夜,沉迷於遊戲而爬上了些許白髮,你知道嗎?我看到後心裏有多難受,那種感覺無法說出,是些許悲涼與無奈吧!朋友,回到現實吧!

…………

如你,你我相隔異地,不知你是否還依舊迷戀於網絡遊戲,疏遠現實地活着,如果真是那樣,那我多麼希望你能疏遠那虛幻的世界,回到現實之中,因爲在這裏纔有真正愛你和關心你的人!

【簡評】本文扣“疏遠現實”和“疏遠網絡”兩層意思行文,針對對方理由分三層逐一說理,剖析深刻。採用書信形式,言辭懇切,語言親切,有較強說服力和感染力。故評爲一類下,63分。

高考話題作文 篇4

古人說:“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正是這疏影,給這些景物增添了一種別樣的意境。疏,乍一聽給人一種不好的感覺,可是細細體會,我們便會不禁感嘆,疏中也有美的影子。

所以,我們要學會在疏中看到美。

疏中的美是一種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疏遠黑暗的官場,還心靈一片淨土。陶淵明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疏遠了那些爲五斗米而折腰的人,選擇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居生活,他過得悠然自得,並留下了千古美名。選擇了疏遠,在這疏遠中體會一種不同的生活,是一種精神的洗禮,靈魂的享受。疏,讓我們更好地體會生活。

疏中的美是一種甘於寂寞的姿態。遠離塵囂,在屬於自己的一片淨土上拙(茁)壯成長。樹與樹之間的距離不宜過小,這樣才利於它們的生長。同樣,人與人之間有時保持一定距離,也是很有必要的。史鐵生就喜歡疏遠人羣,在安靜的氛圍中思考寫作,他能夠甘於寂寞,並留下了一系列像《我與地壇》那樣膾炙人口的文章。所以,體會疏中的美,需要我有一種甘於寂寞的姿態。

疏中的美是一種自我放鬆的愉悅。面對如此大的競爭,我們有時候需要放下身上的負擔,輕裝上陣,以一種輕鬆的姿態前行。表面上看來我們是太疏忽大意了,疏忽了競爭的殘酷性,可那其實是因爲我們真正地瞭解競爭,我們需要在這看似疏忽的舉動中尋求前進的力量。有時候,家長對我們的“疏忽”也未本資料來自廣祥大語文嘗不是一種暫時的解放。在疏忽中尋找一種放鬆的愉悅,讓我們更有力量。所以,疏中的美是一種自我放鬆,正確面對競爭後的愉悅。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疏忽大意有時未必就是不在乎,疏遠人羣,疏遠黑暗有時未必就是格格不入,而是他們擅於在這疏中體會美。而體會疏中的美,需要我們有一種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要有一種甘於寂寞的姿態,要有一種自我放鬆後的愉悅。我相信,如果我們能真正地把握好這疏中包含的深刻意蘊,我們人生一定能煥發出它應有的光彩,實現它應有的價值。

【簡評】這是一篇中規中矩的議論文。開篇由“疏影”切入,引出文章觀點:要學會在疏中看到美。中間扣住“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甘於寂寞的姿態”“自我放鬆的愉悅”三個角度展開論述。層次清晰,舉例得當,語言基本通順。

高考話題作文 篇5

曾在高考中風靡一時的“話題作文”,如今正在漸漸讓出高考作文的舞臺。剛剛結束的20xx年全國高考,包括北京在內的全國20套試卷中有19套爲命題作文或材料作文,僅有天津卷以《我生活的世界》爲話題,依舊保留着話題作文的命題方式

1999年,一道《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的作文題開啓了“高考話題作文”的時代。這種命題形式甫一出現,便受到社會各界的紛紛讚賞,並從此被反覆使用——話題作文“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的寬鬆規定爲考生提供了充分的發揮空間,讓考生有話可說。而在此之前使用多年的材料作文命題形式,被人認爲標準單一、發揮空間小,容易束縛考生的思維。

然而,隨着話題作文在高考中的多次出現,其弊端也漸漸開始顯露。話題作文在題面上一般沒有觀點、主題上的限制,形式上也往往是體裁不限,這一方面爲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間,但另一方面,也爲模式性、投機性的寫作提供了可能。

受益考生 打磨作文模板“屢試不爽”

“高三一年老師讓我們寫了五六十篇作文,不管什麼題目,我每次都用三個人物:李白、蘇軾、陶淵明,最後高考時也是如此。”浙江大學的研究生(論壇)蘇嶽告訴記者,不管是什麼樣的話題,他都採用同樣的模式:先寫一個題記,開頭用一串排比句進行總述,然後分列三個小標題,分別寫李白、蘇軾、陶淵明,最後一段引用名人名言進行結尾。

“這三個人無論是性格還是經歷都具有極其豐富的特點,不管話題怎麼變,總是能沾得上邊。”蘇嶽稱自己從高二下學期開始反覆打磨這套作文模板,並且“屢試不爽”,從來沒有失靈的時候。

隨着高考臨近,作文訓練由原先的一週一寫改爲兩天一寫,蘇嶽的模板也隨着反覆練習而愈發穩定,不僅是文章結構和人物,就連具體內容也幾乎不用做改動,只需根據話題的不同,稍微調整若干關鍵詞即可。“到了高考的考場上,幾乎就是在默寫。”

與蘇嶽的“自主研發”相比,湖南大學的趙宇則是在語文老師的刻意訓練下進行模板化寫作的。“我老師的方法總結起來有三點最爲核心:開門見山,巧用排比,旁徵博引。”趙宇具體解釋道,“開門見山”,是爲了給閱卷老師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巧用排比”,是爲了顯出文采和氣勢,“旁徵博引”,則是展現豐富的積累和開闊的視野。

基於這三個要點,趙宇的老師爲班上同學總結了一份近一百頁的作文寫作須知,內容可謂極其詳細具體,不僅有大量排比句式和寫作素材,就連文章應分幾段,每段寫多少字,用多少個句子,每句話起什麼作用都有明確的規定。

筆者在採訪中發現,趙宇所提到的“旁徵博引”,幾乎是所有受訪者的共識。積累背誦大量名言警句和名人軼事,是許多考生在考前一年的必修課。趙宇說,康德、尼采、維特根斯坦等哲學家的著作,他至今沒有讀過,今後也不大可能去讀,但在準備高考時,這些人卻像是他的多年老友一般被他在作文中熟練地提起。

一位高考滿分作文的作者更是向筆者坦言,他對自己在作文中所引用的著作和言論毫無瞭解,都是來自於高考前的突擊準備。而這篇作文獲得的評語,則是“知識面極廣”,“材料信手拈來,令人耳目一新。”

專家學者 閱卷方式加劇“模式化”

儘管依靠自己總結的模板在高考中吃到了甜頭,但回憶起這段經歷時,蘇嶽卻顯現出幾分失落。從小喜歡閱讀和寫作的他,在高考過後,卻發現自己下筆時不再像從前那樣輕鬆自如,總是不由自主地寫成“高考體”,而對文字的敏感度,也感覺大不如前。上大學後一年多,他才慢慢從這種狀態中走出來。

在著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話題作文的盛行在某種意義上已經違背了它的初衷。不限體裁,本意是鼓勵考生們嘗試各種文體,但在實際當中,考生卻常常會抱定一種文體進行反覆訓練而不及其餘,這很有可能造成了文體偏廢的狀況,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全面發展。

熊丙奇認爲,高考作文閱卷過快是造成作文模式化的一大原因。他向筆者談到,一位高考作文閱卷老師曾在《南方週末》撰文表示,全國絕大多數省份作文評分均速每篇只有20多秒鐘時間。正因如此,老師在指點學生寫高考作文時不得不迎合這種“快速”評判的需要,多引用好詞好句,搭好花架子,甚至不惜讓學生說謊。

對熊丙奇的觀點,北京某大學的學生程欣感觸頗深。他毫不諱言自己在作文中常常說謊,“不是不願意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是高考畢竟太重要,實在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冒險。”

與諸多考生相同,程欣也十分推崇在作文裏引經據典,但與不少考生下工夫突擊掌握大量素材相比,他的招數則顯得更有“效率”。程欣所引用的材料,常常是自己的“原創”。“引用的人一定要真實,要著名,但他說的話和做的事則可以靈活處理。”

所謂“靈活處理”,就是寫作者自己編制出符合話題需要的觀點和事例,安排在一個真實存在的著名人物身上。程欣對自己的方法很有自信,“閱卷老師在那樣的快節奏下不可能花時間進行覈實,他反而還會覺得考生的知識面很寬。”

後話題時代 應試作文的先天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話題作文問世之初一片叫好,隨後質疑聲頻頻的情況下,高考作文的命題方式又在悄然發生新的變化。

隨着話題作文在高考中的連續出現,考生漸漸摸清了它的套路,模式化的寫作越來越多,而這種情況也引起了命題者、評卷者的注意。隨着時間的推移,曾經的“創新”一步步地成爲了“俗套”,也不再受到閱卷者的青睞。

“在一定程度上,高考作文已經進入了‘後話題’時代。”北京精華學校高中語文教師、北京大學中文系在讀博士生馬昕告訴筆者,20xx年高考是話題作文的鼎盛時期,全國15套試卷中,共有14套試卷採用了話題作文。而在此之後,話題作文所佔的比重便逐年降低,到了20xx年,全國18套試卷中,僅有2套試卷依然採用話題作文的命題方式,到今年,更是隻剩下了一套試卷。

與多數省份紛紛採用話題作文,又逐步迴歸到命題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北京卷卻一直對話題作文說“不”。自20xx年起,北京市高考開始自主命題,除當年高考爲話題作文外,從20xx年的《轉折》、20xx年的《包容》直到20xx年的《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20xx年的《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近8年來,北京高考一直採用命題作文。

相比於話題作文,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由於命題和材料選取的不可預測性,能夠較爲有效地遏制“套作”的現象。然而,人們對其產生的質疑也一直從未停止。由於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寫作必須建立在透徹理解題目和材料主旨的基礎上,如果考生與閱卷者對題目的理解稍有不同,整篇作文就有可能滿盤皆輸。

“在很大程度上,這確實是一個兩難的問題,話題作文有話題作文的問題,命題作文有命題作文的弊端。”馬昕說。

熊丙奇認爲,這種兩難處境在目前情況下難以得到有效的化解,“一刀切”的高考制度註定了高考作文的困境。學生在平時用一套思維體系、表達體系,到了考場上,卻必須用另一套思維體系、表達體系,按照出題人、閱卷人的思路寫作文,難以做到“我筆寫我心”。在熊丙奇看來,目前情況下,考生不應將作文訓練作爲提高寫作能力的主要途徑,而應該加強日常的寫作與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