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關於我看高考作文合集十篇

關於我看高考作文合集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4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我看高考作文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我看高考作文合集十篇

我看高考作文 篇1

走低,我國國民的圖書閱讀率!增長,我國國民的網絡閱讀率!

這是一種現實,而且非常現實的問題!強烈的閱讀反差,反映了什麼問題?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方式的閱讀,是傳統閱讀,還是網絡閱讀?國民會異口同聲地說,傳統閱讀或網絡閱讀嗎?不會,絕對不會。我認爲,不管是哪種閱讀,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對於新生事物——網絡閱讀,我感覺——網絡閱讀,想說愛你不容易。

傳統閱讀的優勢仍在。這是一種事實。針對我國國民讀書率持續走低的現象,記得一位教授曾經說,在他看來,傳統閱讀更利於人們的抽象思維,而且雖然現在有的圖書比較娛樂化,但那絕不是圖書的本質,圖書的本質還是要體現出內容的深刻和文化積累。而這一點,對於提高國民素質是非常重要的。由此,我認爲,傳統閱讀包含一種極具創造的想象力,是網絡閱讀所不及的。如果傳統閱讀消亡,人類的很多想象能力也會消失。現在,我們上課,大多老師都喜歡用課件,課件畫面的精彩,畫面的直觀,的確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但這種享受如曇花一現,當我們走進文本,重新閱讀教材文章時,腦子裏竟是那一張張讓人眼花繚亂的畫面,文字失去了魅力,文學失去了根基。對比中,傳統閱讀,魅力猶在!

網絡閱讀的缺陷已經顯現。傳統閱讀的內容是有文字的書籍,網絡閱讀的內容是有文字的網頁。它們的閱讀內容雖然都是有文字的載體,但是在閱讀取捨上有着一定的差別。雖然我們不能保證傳統閱讀內容都是精華,但網絡的精華內容要比傳統閱讀少得多。現在,網絡出版業相當發達,衝擊人們的閱讀方向,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自己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大量的“黑色污染”、“黃色污染”、“灰色污染”。一些人沉迷於虛幻的網絡世界裏不能自拔,而深受其害。現今,大量事實已經證明,要正視網絡的存在,尤其是網絡閱讀的存在,應該客觀全面地看待網絡閱讀的興起,要在網絡閱讀和傳統閱讀之間正確取捨,使之達到一種共生共榮的局面。

可見,網絡閱讀還需要走一段路程,網絡閱讀,想說愛你真的不容易!

我看高考作文 篇2

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代更比一代強。——題記

自隋唐開始,科舉制度便開始盛行,以考試論人才,以分數論高低的觀念深入人心。科舉考試曾成爲多少英雄青春歲月的見證者,又曾成就了多少名人志士。就直至1905年,科舉因八股文束縛人的思想而走向滅絕,那種那種憑試題論英雄仍成爲佳話。

1977年,鄧小平爺爺開始恢復高考制度,這又燃起了多少孩子們學習,報國的熱親。

那麼,高考,又真正是一種怎麼的制度呢每個人心中褒貶不一。

在我看來——

高考是一門緊隨時代的靈活的考題。

大事年年有,社會時時變。高考試題,不論是理科,亦或是文科,專家命題時都會注意緊跟時事,邁着新時代的步伐,培養學生們關注社會,瞭解社會,關心國家與世界的一種情感。高考試題不會抓住一種題型或一類問題深究,他會時時變遷,讓你卒不及防,以考察學生靈活應變的思維和技巧。高考很靈活,它不會一成不變,他會跑會跳,抓住他,就只依靠你奔跑的速度與技巧。

高考時一種全能性的人才的選拔。

三大科,語數英,三小科,政史地/理化生。他容不得你有一科短板或任瘸一腿。要想高考平步青雲。就必須大步邁進。如果說,馬虎,疏忽是你平常的懦次,那一刻,唯有認真,嚴謹,纔有可能成爲墊腳石。高考時“多一分可成人上人,缺一分可成人下人”的一次測評,他要求的是平時全身心的訓練和當時繃緊的神經。他要求的是全能型的人才。而對那些膽小,怯場,畏懼的人則時一種篩除。

高考是一次少年與少年的針鋒對峙,是17,8歲同齡人之間的一種面對面的大pk,高考是公平的,他給予了每個人對等的機會,與可以衝破雲霄的時機;高考是人生最後一次不看臉的競爭,高考可能不是一個人成功的唯一道路,卻是最佳捷徑;高考是對一個人能力與心理素質的測試!

我欲成就先鋒,必先嚐盡苦汁。須得苦盡,方得甘來。都說“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們又怎可認輸?

加油吧,少年!

我看高考作文 篇3

看了[藍天是我故鄉]的《也談不拘一格選人才》,想起了電影《天下無賊》中,胡黎(葛優飾)的一句名言,“二十一世紀最珍貴的是什麼,人才!”可見,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對人才的強烈需求,連“賊”都知道。

既然人才如此重要,那麼,就得談到相關的兩個問題了,一個是選拔人才,一個是培養人才。

在我的《不拘一格選人才》一文中,實際上談到的只是一個側面,就是說,如何選拔那些人才苗子,高考,實際上就是選拔“預備人才”。

選拔人才,培養人才,需要的是一個好的制度。什麼是好的制度呢?其具備的基本條件,應該包括:有利於人才脫穎而出,將人爲因素和偶然因素降到最小。

在“預備人才”的選拔上,我們國家幾乎只有一個途徑:“高考”。

高考的公平性毋庸諱言,但是,其弊端也是極其明顯。

首先,是“一考定終身”,給考生帶來了很大的偶然性。甚至說,一個偶然失誤,影響人生道路。

其次,高考的命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創造力的展示。高考,把許多東西格式化,固定化,在一定意義上,成了現代的八股文。前些時候,還有人在推行語文的標準化考試,也仿照英語標準化考試的樣子,把語文試題標準化,讓學生做什麼選擇之類的。這種標準化,帶來的是什麼?帶來的是對語文的肢解。語文,包含着許多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並不是簡單的選擇題所能替代。所以,這種標準化考試,如果說有什麼好處的話,就是方便了老師閱卷,方便了老師教學。可是,這是不是嚴重偏離了我們教育和考試的本意了呢?採用這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學生,還有什麼創造力可言!

其三,高考,以總分作爲衡量標準,限制了在某些方面有特長的學生。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象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達芬奇那樣的人能同時精通繪畫,機械等的人才越來越少,而且在現代社會,已經變成了不可能。所以,社會,需要一定程度的通才,但是,更需要在某一方面有專長的人才。打個比方,只要你對語文有獨到見解,數理化學得不好又有多大影響呢?

等等等等。

可見,現行的高考制度,不能排除偶然因素,不能排除人爲因素,不利於有創造性的學生的脫穎而出,難道不需要改革嗎?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中國的歷史造就的,不可能說改就改。誠然,一個制度的建立,不可能脫離社會背景,但是,一個好的制度,一方面是規範社會行爲,另一方面也是在引導社會行爲。

從實踐來說,鄧小平,搞的恢復高考,1977年上半年開始討論,下半年就組織了招生考試。一舉廢除了推薦入學制度,這不就是一種扭轉乾坤嗎?正因爲恢復高考,纔將青年人的努力目標引導到學習上。

我們在呼籲科教興國,在呼籲選拔人才,可是,所有的這一切的實現,必須有可靠的制度保證,有可靠的途徑實施。現在,真的是要我們認真思考的時候了。

我看高考作文 篇4

有人說,高考是一個寬大的舞臺,任憑他展現自我;有人說,高考是一紙文件,無情地將學生轉爲刷題機器;有人說,高考豐功偉業,成名者收穫良多。

而我認爲,年輕破繭成蝶,高考讓我們重獲新生。六年,三年,又三年。十二年寒窗,“毛毛蟲”等待着,等待着……

高考是一場考試,幾張試卷記錄下你十二年的努力。高考又是一場磨鍊,“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是登上成功or失敗的最後一級階梯。

學子苦讀,爲了這重要一刻。毛毛蟲萬分掙扎,也爲了掙脫束縛。破繭並未那麼簡單,堅持者方能得到成蝶後天之驕子的眷顧。

是的`,高考是決定這個人命運與前途的機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高考是一次公平的機會。有人說,這也許也是最後一次最公平的機會。踏上社會,你將遇到不公;看臉,看錢,比勢力……也許你會丟失許許多多機遇。這時回頭看那高考倒計時,你會倍感親切。

其實,高考也是實現自我的機會。它照亮了一條明確的閃光之路,我們一直朝着這一方向奮鬥。

高考是一次最好的成人禮。在這兒,不僅收穫了未來,更得到了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用十二年的青春,換取九個小時後的微笑。是的,既然走上了這條路,就要堅持到最後。

慢慢的,我們會明白,世界是個大機械,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巨大齒輪。我們每個人都會是齒輪上的一齒,支持着祖國的運轉。破繭成蝶的我們,雙翼上反射的並不止新生的晨曦,閃爍着的更是民族的希望。激揚着夢想,探索着,因爲高考,心頭得以拂去塵埃的涅槃。我看高考,它雖是磨鍊,但卻激勵我鼓起勇氣。

我看高考,它讓我擦亮利劍,明白寶劍鋒從磨礪出。

我看高考,我們是否應該爲了破繭成蝶,爲了展翅長空而發奮努力呢?

我看高考作文 篇5

高考,這個詞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陌生,在中國每一個家庭都可以明白高考的重要性,高考也是每一個家庭的希望。人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平民想要逆襲只有通過高考這一條路,但究竟什麼是高考呢?我們又應該如何評價高考呢?

首先高考是一場考試,一場很普通的考試,答題交卷和我們經歷過的任何一場考試都一樣,但它也是很重要的一場考試,因爲高考還有一個屬性,它是一把鑰匙,一把打開高考大門的鑰匙。高考之所以那麼重要就是因爲這個屬性。

在四十年之前,我們的教育水平時分落後,教育資源短缺,國家正是用人之際,大學生的標籤代表了高知識高素質,而我們的父輩們大多都是工農階級,這個時候的高考是一條通往理想的星光大道,所以那時的人們拼命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真的可以由來形容當時的場面,在當時只要當了大學生,工作家庭都有了保障。可以說那時的高考真的是人生的轉折點。

但事情過去了四十年,高考還是像原來那樣嗎?好像不是,人們對高考的熱情也變了,變的偏執了;高考的作用好像也變了,高考不再那麼值錢了。

現在的孩子從小學開始就在爲高考最準備了,在那個本應該充滿歡笑,最無憂無慮的金色時段,孩子們好像笑不出來了,我看見過他們稚嫩的臉上那戴着眼鏡充滿憂慮的神情,他們會帶着這份憂慮在放學後去到補習班。每天在他們耳邊的不再是一聲聲清脆的鳥鳴,而是一句句僵硬的英語錄音。他們會這樣只因一句“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高考要贏在起跑線上。”

到了初中那壓力已經不小於高中了,高中爲高考靠進好大學,初中爲中考考進好高中,所有的人在學校裏面就只是爲學習而學習,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瞭解在此學習的真正目的,但我可以看到在所有人包括老師的臉上每天都充滿着一種無奈,我見過有的學校讓老師24小時在校爲了學生的學習,老師家庭中的一切事務學校負責。我不能否認這是爲了學習,但試問一下,這人道嗎?對於老師的家庭來說這公平嗎?對於學生來說,這樣做他們真的承受得住這麼大的壓力嗎?

在高考之後呢,孩子們從小被教育要高考,而真的上了大學他們真的又繼續走下去的目標嗎?而看看當前社會大學生失業率一年比一年高。這樣真的值嗎?

每年的高考決定了無數人的命運,成就了一些人,也害了一些人。但是如果高考後我們的收入與之前的付出不成比例的話,那高考真的值嗎?我認爲不值啊,我認爲現在的高考真的不值啊。

我看高考作文 篇6

俗話說“高考遠在天邊,卻近在眼前”。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道理也很易懂,可是細細的思考一下,還是很有韻味的。

若是改變成另一種說法,高考就是多年來考試的縮影罷了。不過是題量增加,綜合應用而已。

高考的最後一課考後,我從車窗外俯視,那鐵門就似水閘,考生們從中呼啦啦擁出,彷彿一股江水得到了解放,真可謂是“開閘泄洪”般壯觀。

再看那羣人,似乎並沒有過多的悲傷或喜悅,也並沒有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題目,從容而淡定,緩緩邁出考場的大門。或許他們經歷了中考的磨礪吧,我想。

“今天怎麼出來了那麼多要飯的?”我扭過頭,才知這句話是從一個牽着媽媽的手的男孩說出的,他才六、七歲光景。

乞丐?哪有?畢竟小孩子的話不帶修飾,很真實,我環顧四周,卻並未發現什麼討飯的。

同學見我這個行爲,當即明白了我的用意,哭笑不得道:“什麼乞丐,小孩的話你也信,他們是那些考生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我微微瞪大了眼珠,算是恍然大悟了。路邊的確有許多年邁的人坐在人行道的石階上,眉頭擰在一起,手時不時架在腿上又支在地上。看樣子,坐在考場裏的不是自己的孫子孫女,而是他們自己在緊張地作答。可見這高考真是異常重要。

當然了,着急的不只是祖輩們,父母們也更是費盡了心思。新聞上有報道稱某一地區有一棵“求過樹”,一天有上千萬人去點香祈禱,後果·卻是這棵樹支撐不了父母們向樹上投許願紅包的數量,“壓力山大”,導致樹枝斷裂而點着了樹下的香,這書也就“英勇”在火中變爲了土灰。這些考生會不會考不好呢?我不知道,但是這些父母在日後孩子的大型考試中,大多數會讓他們的孩子好好學習、備考,不再靠“神樹”許願來彌補自己的不努力了吧?

臨陣現磨槍的確有時會很起效,但不是長久之計;就算有千人在場外等待,真正答題的只能是自己;靠後的議論也不會改變成績。太大的道理我不明白,可我知道一點:從今天開始,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好好學習!

我看高考作文 篇7

中國素有文化大國之稱。中華文化形成於五千年的歷史長河,積澱於歷史的每一個角落。在中國,文化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名詞,也不僅僅是琴棋書畫、文章辭賦,它更是鮮活了五千年的靈魂,是延續了五千年的傳承。而我們,都在這樣的傳承下成長。

用“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概括中華文化,這再貼切不過了。從詩詞歌賦到建築繪畫,皆爲文化。每一種文化下,都埋藏着深厚的底蘊,儘管過去的一切已成歷史,但先人留下的文化始終熠熠生輝,文化的氣息仍在華夏大地上游動。

要說中華文化之最,長城當屬其一。從數千年前的春秋戰國起,就有長城矗立於山嶺之間,又有秦始皇時集舉國之力修築長城,以抵禦外侵。它曾歷經數千年滄海桑田,它承載着每一個朝代的力量。每一磚一瓦,每一個烽火臺,都刻着歷史的印記。在萬里長城上,浩蕩大軍抵禦外族的威武,也有勞動人民徒手修築的苦痛。儘管在當今的時代,長城已不再用於軍事,僅作爲遊客觀光旅遊之地,但在高大的山嶺間,它依舊威風凜凜。而我們也會永遠記住它的雄偉,將長城上閃耀着的文化,傳承萬世。

中國有長城之威武,更有京劇之動人。“國粹”京劇雖無長城的歷史悠久,但也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生旦淨醜的相互碰撞,紅黑白臉的動人演繹,將一個個歷史人物以戲曲之名展現得淋漓盡致。那獨特的腔調,時而高亢欣喜,時而低沉悲愴。小小的舞臺卻能演出人生的悲歡離合,這也正是京劇之絕妙。如果說長城是歷史的見證,那麼京劇就是歷史的精彩還原。雖然欣賞京劇已經不是人們主要的娛樂方式,但是京劇的獨特內涵仍然吸引着一些人,並在這些人的引領下不斷傳承。

當然,中華文化的傳承不只是延續文化、欣賞文化,在傳承中發展,是傳承文化的另一體現。在社會的進程中,傳統文化難免與現代發展發生碰撞,而能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發展良好結合的,莫過於“一帶一路”了。“一帶一路”由古代開闢的絲綢之路演變而來,卻以現代經濟文化的特點,形成了現代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是經濟發展的新形式,也是文化傳承的新形式。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這是“一帶一路”的特點,也是中國作爲文化大國的對傳統文化的發揚與延續。

泱泱中華,幾經滄桑,而文化千古未絕。如果中國是一條巨龍,那麼文化就是它的眼睛,引領發展。在文化的深沉積澱下,中國的發展也會越走越遠。

我看高考作文 篇8

高考,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說它熟悉是因爲打記事起就聽大人們談論高考,說不熟悉是我從未接觸過它。如果說沒有參加過高考的人來評論高考,一定會引起很多經歷過高考的人的嗤之以鼻,不過站在我的角度看高考似乎更清晰。

高考是什麼?簡單的說就是一場考試,一場及其平常的考試。可因爲種種的原由,高考變的似乎不那麼簡單了。小時侯每個人都有很多夢想,其中絕對不會少那一樣:上大學!殊不知,上大學不是那麼簡單的喊句口號就能做到的,小學、初中、高中,這些階段就是爲上大學做鋪墊的。小學,本是玩的年紀,可我看見的卻是一副副眼鏡,一隻只沉到不能再沉的書包(甚至是幼兒園的孩子們都上起了MBA),爲了高考——從娃娃抓起!!再說說初中,爲了考上更好的高中,三年初中的艱苦生活一點也不亞於三年的高中生活,不是說一腳跨進名牌高中就等於一腳跨進了名牌大學麼?於是學生們廢寢忘食地學習,老師忘我地教育,爲了共同的目標————中考而邁進。先來說說那個什麼素質教育,我想起碼在小學的階段應該能夠實現“素質”教育吧,可是在本人小學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國家說要給全國的孩子們減負,於是我們學校履行了這一重要思想,可還沒到3天的光景,一切恢復原樣,不但沒有減負反倒是給我們這些孩子的肩上在重重的添上一層負擔。初中,在初中的教學中,“素質”這兩個字只在前一年半中稍有出現,後半段可想而知,開學發書的時候有音樂、美術、勞作等等,可仔細看看課程表裏面沒有半個字和剛纔提到的有關,所有一切“副課”都得給主課讓道,老師振振有辭地話至今還在我耳邊縈繞:“你們都是要成爲高中生的人了,還要什麼自修課?不要抓抓緊啊。時間就是金錢,多一節課就能多講些內容。”於是書包裏裝的滿是參考答案和試卷。老師還說:“中考只有一次機會,要把握住了!”衝着這句話我們只有挑燈夜讀奮力拼搏,絲毫沒有半點馬虎。早晨看見同學的雙眼和我一樣,猩紅,並半有深深的黑眼圈。上課時,哈欠聲接連不斷。不知道老師看着心不心疼。

用我的比喻,高中就是人間的地獄,高三就是這地獄的第18層,或許我的比喻有寫過分,但這是事實。高中生活的苦我就不多說了,各位也都心知肚明。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看看考場外那些焦急等待的父母,看看考場外那些維持治安的警察,看看那些報紙、電視的報道……人們似乎過於重視高考了,高考只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是很多父母並不這麼想:“上了大學麼就等於抓到了就業的機會呀!”這話對嗎,或許,我只能說或許對吧,高考,我覺得和紙上談兵沒有什麼區別,爲什麼高考前要如此的複習?高考始終是不脫離文本的一種考試,它測試到生活中的能力了嗎?沒有。考出高分只能說明你對文本的掌握非常好,而並沒有真正看到你的能力。這個社會高分低能的人很多,爲什麼會這樣呢?這就是應試教育培養出的高級“弱智”。應試教育還摧殘了一部分人的身心,排名次,我不認爲排名次是一件好事,它帶來的種種幅面影響遠比正面的多的多;分數,爲什麼我們會那麼重視分數?在我們的眼中分數其實和金錢一樣重要,我們甚至不會想去糾正哪裏錯了,而是一味的責備自己得的低分。應試教育,一張可怕的網,我想能漏網的魚寥寥無幾,像韓寒那樣的漏網之魚我看是少之又少。有教育界的人認爲韓寒是僥倖,對,就是僥倖,可我覺得他的僥倖真是幸運了,遠離了高考的魔爪,過自己的生活。

高考還會一直走下去,莘莘學子們將一如既往的前仆後繼地趕去前線,有時候自己會奢望,如果高考取締了那是一件多令人高興的事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中國的國情的。但我覺得一定不止我一個人希望這事快點到來,這麼多年來,高考喊着要改革,那改了嗎?沒有,而是一年又一年的輪迴。

我看高考作文 篇9

雖然我還是個初中生,但是如火如荼的高考卻早早引起了我的關注。今年高考期間,我就看了許多相關新聞了解它。

真是想不到本該只是學生和學校方面的事,卻牽動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神經”。特別是高考當天,交警部門專門制定了學生赴考路線,嚴禁出租車拒載考生。政府也爲考生出臺了一系列規定:工地施工不得超過十點;私家車上班必須錯開時間;對忘帶考試相關證件的學生可派專人去取等。

而作爲當事人,考生們一些住旅館,喝補品,受到周圍所有人的特殊照顧,但許多人還是十分緊張,一些學生還因此失眠、焦慮等,有的學生甚至還爲此去拜神佛、算命。家長在一旁全心全力的照顧,學校則使盡渾身解數要讓學生考好。考完之後學生和家長依然輕鬆不了,還要面對估分一關,估低了上不了本該能上的學校,估高了還要集資。 這高考就像打仗一樣,所有人都如臨大敵,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呀。

我認爲這一切有可能會使考生過度緊張,導致連正常水平也發揮不出來,而且現在升學率已經比較高了,還是別如此大動干戈,放輕鬆一點好些。

我看高考作文 篇10

此時,我坐在高考考場上,面對題目,思緒萬千,想當年,1977年的高考標誌着一個時代的拐角,拯救了外公那一代人的夢想。從古到今,考試製度往往都是最公平的制度,是多少學子躍入龍門的跳板。

40年後的我,揉揉因熬夜而猩紅的眼睛,卻有一些不得不說的無奈。如今的國家,已漸漸邁入全面小康的陣營,學生大多擁有安逸的學習環境,但在所謂不愁吃穿的表面下,卻是“應試教育”給莘莘學子帶來的折磨,前幾日,航空班於我校招生,達到成績標準的人數不勝數,但因爲體能標準被活生生淘汰,只剩下兩人。兩人中的一人甚至因爲右眼視力差,而與夢想失之交臂。如今高考爲年輕一代帶來的不只有模糊渾濁的世界,還有羸弱病態的身體。這樣,到底好不好呢?

數十年來,因高考失利自暴自棄,乃至傳承自己生命的人數不勝數。教育制度帶給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如果沒有堅強的內心,健康的體魄,我們在未來拿什麼實現民族的復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