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精選】高考語文作文集合8篇

【精選】高考語文作文集合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考語文作文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高考語文作文集合8篇

高考語文作文 篇1

語文的靈魂是人文理念,人文理念的核心是以人爲本,以人爲本的要義是生命意識。假如有一天語文遠離了人文的內蘊——生命意識,那麼語文將淪落爲“婢女”。

有誰願意做“婢女”?於是在語文“本紀”抑或“世家”的“皇帝新裝”裏發出了一個“天真的聲音”:“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一位小學生讀了很多成年人耳熟能詳的著名文學家朱自清的名篇《匆匆》,竟然在作文中寫道:“中國打仗時,有許多愛國烈士,他們爲國獻身,但是,朱自清重病在身,寧可餓死也不要美國人的‘救濟糧’,很多人都說他有骨氣,但是我卻覺得這樣做一點意義都沒有。如果說不吃不喝,寧可餓死,可以換來別人一句‘有骨氣’,我就覺得朱自清死得輕於鴻毛。生命第一,這是我們老說的一句話,爲什麼有人寧可餓死,也不吃眼前的糧食呢。都說進攻是最好的防禦,但是我認爲不會防禦,就無法進攻,打仗就是要有強勁的力量,你連飯都不吃,連槍都拿不動,怎麼能……”

邏輯上有點“幼稚”,外加對歷史背景的無知,不理解“不食嗟來之食”的階級鬥爭的政治內蘊,使這段文字在一定程度上讓人啼笑皆非。然而,其把時間與生命鏈接且衝破意識形態執著桎梏的讀後感,不要說那些無病呻吟的同齡人望塵莫及,即便時下的有些語文專家,可能也會難以“望衡對宇”。

倘若一個聲音高喊着:“說這話是要負責任的!”那麼我就會撕去最後一片遮羞布高喊着:“不是‘可能’,而是絕對!”請看20xx年杭州中考作文題:“著名導演張藝謀18歲時迷上了攝影,可在當時連吃飯都困難,哪有錢買照相機學攝影呢?於是,他瞞着家人,偷偷跑到城裏去,一連去了5個月,終於攢夠了買一架照相機的錢。憑着那架照相機給他帶來的藝術積累,他考入了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可以這樣說,是那架照相機或者那段的經歷,給了他特殊的人生經驗,鼓勵他不斷挑戰逆境,走上了成功之路,實現了人生價值。但當人們把羨慕的目光投向成功人士名利光環的時候,往往忽視了他們成功的祕訣。請以‘成功的祕訣’爲話題……”

高考語文作文 篇2

我愛家鄉的夏夜,家鄉的夏夜比夢境還令人神往——————

當晚雲還在西天上撒錦,知了的啼鳴還在樹梢縈繞,蝙蝠就飛舞起來了,歡迎天末的一隅。那一絲夏夜的風,拌着家裏屋頂上劈哩叭啦的炒菜聲,夜幕也徐徐拉開。

此刻,那些調皮的男孩就一個個的從家飛了出來,單看他們把褂子夾在腋下那狼狽樣,準知道他們是從媽媽打好水的澡盆邊悄悄溜出來的。不信你抓住他們中間的一個問問,肯定是一陣吱唔,然後乘你不防,猛地甩開你的胳膊,倏的溜走了。這些小淘氣每天晚上都聚集在里弄東面的大場上,捉迷藏,玩棺材紙牌,頂橄欖核,打水仗,造房子——————盡情地玩耍,纔不管晚上那屁股蛋上又要印上幾巴掌印!

隨着那點刺鼻但卻味香的鹹香魚在夜空中蕩盡,忙乎了一整天的人們都緩緩地走出家門,三三兩兩地來到弄中間空曠處互致寒暄,坐在各自搬來的小板凳上天南海北的閒聊起來,有古老的古代傳說,像《山海經》裏的精衛填海,女媧補天;有荒誕的鬼怪故事,如《阿里巴巴七十大盜》。粗俗善意的玩笑戲噱,勤勞致富的金點銀招——————特別是那些饒舌婦們,傳起弄內弄外的奇聞軼事,真比新民晚報的《薔薇花下》還要離奇,總之他們一直要扯到中間有人打哈欠時。才興猶未盡地散去。翌日,只要天不下雨,他們又好像是約好似的聚攏在這裏,拉扯着漫無邊際的閒話。

"人散景不散,夜色正好看"當喧囂了一天的里弄漸漸平息後,一個人站在空曠的場院裏,或者獨自徘徊在幽靜的小街上,欣賞城市的夜景,那真是一種妙不可言的美的享受,星夜舉頭仰望一片星光燦爛的夜空那偶爾閃耀在樹枝間的點點星光,常常會使你的思緒躍出塊的侷限,牽牛織女的哀婉,甚至早已埋進記憶深層童年的夢幻——————統統溶進夜的懷中。

斗轉星移,迷人的家鄉的夏夜,那隻屬於天真稚童的時光隨無情歲月的流逝似乎被吞噬了。但它卻像烙印一樣滯留在我的腦海裏,那些童年時一起玩耍的朋友,如今散落在祖國各地,如今我徜徉那夏夜地故居,目睹的卻是張張不再熟悉的面孔,然而我會衝動地不顧一切的衝到一家家門檐外,呼喊着熟稔的又陌生的名字——————偶爾邂逅一兩位,便猶如久逢知己般地聊起家鄉那迷人的夏夜和揚溢天真無邪的童年趣事。

啊,我愛家鄉的夏夜,愛家鄉如今散落在祖國各地的童年朋友。

高考語文作文 篇3

高考語文作文寫作技巧

1、審題:一定要看清題意,包括卷面上的所有文字提示,都要認真思考,嚴格遵循。不能隨意置話題於不顧另題作文。有的考生不仔細研究話題材料,想當然作文,也有些考生認爲大家都去這麼想,這麼看,寫出的文章豈不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於是繞開話題,另闢蹊徑,結果造成立意偏差,下筆千言,離題萬里。這就好比人家給你一條魚,讓你做一道菜,紅燒也行,清蒸也可,可是你不用這條魚做菜,卻拿一塊肉去做菜,當然不合人家的要求和口味呀!另外審題時,要特別注意有無明確要求聯繫自身,題目是否要自擬。

2、標題:標題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閱卷教師對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別是提供材料型作文,要求閱讀所給材料,自擬題目寫作,閱卷教師很看重考生所擬的標題。俗話說:“秧好一半谷,題好一半文”,可見題目的重要性。考場話題作文的擬題原則爲:確切、精練、生動、新穎、有意蘊。確切,指的是符合文章內容,同時也指遣詞造句符合規範。精練,指的是標題字數恰當,不宜過長。生動,指的是題目能體現出一種活力,具有可讀性,饒有情趣。新穎,指的是有新視角、新思路、新感悟,能夠給人一種新鮮感。有意蘊,指的是有內在的含義。擬題方法多種多樣,可以運用修辭擬題,可以引用俗語擬題,可以化用古語擬題,可以借用成語擬題,可以套用流行語擬題,也可以巧用其他學科公式或符號擬題等等。有些考生先寫正文再擬標題,文章寫好後也許是沒有時間寫標題,也許是忘了補寫標題。雖然評分規定無標題扣2分,但實際結果卻遠非2分。有人曾做過這樣的實驗,將幾篇寫得較好的作文,按保留標題和隱去標題兩種類型請兩組老師分別予以閱卷,其分數差別一般都在8分以上。這是因爲閱卷教師對無標題作文產生了一種心理距離,不知不覺便降低了分數等級。

3、文體:文體不限不代表沒有文體,用什麼文體寫作,就要符合該文體的要求,要寫什麼象什麼。記敘文要三分之二的篇幅落足於敘述,議論文反之。建議寫記敘文,且最好將主人公設定爲自己,用第一人稱入文,讓“我”的激情在文章中閃光,情真意切,引起共鳴。當然當多數人寫記敘文之時,偶爾出現的優秀議論文,會給閱卷老師一個新的感覺,很可能得到高分,這也是閱卷老師的常見的心理效應。少寫深奧的科幻小說,寫童話、寓言不要過於含蓄,“允許”編寫故事,不等於提倡“編寫故事”,濫編、胡編,絕對不會得高分。嚴禁照搬照抄別人的範文,杜絕“無我文章”和“抄襲文”的出現。

4、內容:不要觸及敏感的政治事件,少談宗教話題,不要單純發牢騷,不要寫早戀等敏感話題。想想閱卷老師的喜好,說他們想聽的話。記敘文最好要有細節描寫。推己及人,以情動人。議論文切忌大話、套話、廢話,要避免空發議論,無情而“抒情”,無病呻吟,濫提口號,亂髮號召,空表決心等等。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東西,絕對不要寫;稍加思索想到的也不要寫。花上幾分鐘,想別人想不到的內容寫,嚴禁胡編亂造。即使編寫故事也要做到“大膽想象,自圓其說”。中心一個要緊緊圍繞。

5、開頭和結尾:應試作文的開頭結尾,就是文章的刀刃。平時在課內外所學的各種開頭結尾的方法完全可以用在應試作文上。不管你使用什麼方法開頭和結尾,必須做到開頭起筆入題,結尾點明主旨。爲了給評卷老師一個好的印象,開頭結尾千萬不要塗抹。 開頭要引人(開門見山,直截了當;製造懸念,引人入勝;提出問題,引人注意;說明情況,交待背景),結尾要有力(畫龍點睛,發人深思;總結全文,照應開頭;敘述結束,自然收尾;抒發情感,引起共鳴)許多考生犯了“入題慢”的毛病。有的考生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有的考生把本來簡潔的原材料進行擴展;有的考生開篇擺材料,古今中外,慢慢道來,而真正應該說的內容卻“千呼萬喚不出來”。開篇鬆散,佔去了大量的篇幅,後面的議論無法盡述,只得一筆帶過,草草收兵,比例嚴重失調。議論文要儘早進入分析說理,扣住話題,三言兩語,擊中要害,乾脆利落。有道是: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高考閱卷時間緊、任務重,不理想的開頭,易使閱卷老師產生先入爲主的印象,即使你後面的論證“到位”,“上檔次”,也難作出公正、客觀的評判。

結尾:由於種種原因,有些考生作文來不及剎尾,或用一句話硬斷,或點上一串省略號,或乾脆空在那兒,無論哪一種情況,都視爲未完篇處理。閱卷老師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壞,首先是看其整體。所以,考生交給老師的無論如何也應是一篇完整的作文。古人寫文章講究“鳳頭”、“豬肚”、“豹尾”,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即使你雕出了“鳳頭”,壯大了“豬肚”,也會因爲沒有“豹尾”而不成其好文章,得不到高分。另外,要把每一段的首句寫好。每一段的首句猶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寫好,“眉清目秀”,整個段落都顯着精神。這裏的“寫好”,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字要寫好不塗抹,二是寫成提攝全段大意的中心句。

6、段落:應試作文上最忌首、腹、尾三段組成的“豬樣式”結構。那麼怎麼辦好?我們把中間一大段多分幾個自然段,那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因爲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顯得你成熟老練,最主要的還是能使評卷老師一目瞭然。把文章分爲幾段更好?千字以內的作文,分成5—8段就可以了。

7、語言:應試作文宜說大白話。所謂大白話,就是樸實大方,乾淨利索。嚴禁文白夾雜;嚴禁使用別人看不懂的方言;嚴禁使用別人看不懂的詞彙;少用長句多用短句;可引進部分時代新詞彙;引用名言警句;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詞;引用百姓口頭民謠。(但取向一定要積極向上)

8、字數:應試作文一定要看清字數的要求,限最高字數的,不要超過;限最低字數的,一定要寫夠數量或稍微超過50—100字纔好。如果沒有限最高字數,一般就是以作文紙爲限,即要在作文紙格子內行文。千萬不要自作多情,超出作文格子,以免出力不討好。照理說,文章是表情達意的工具,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似乎不應有字數的限制。但高考作文,作爲一種特殊形式的作文,爲了達到一定的考查目的,並考慮到考試時間等因素,一般對字數都作了規定。近幾年的高考作文規定不少於800字,這個要求不算高,因爲作文題要求明確,限制較少,考生有充分發揮寫作才能的餘地,寫滿800字是不困難的。在高考評卷中,我們常常遇到兩種情況:一是字數不足。雖然評分標準規定,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但實際情況是,字數不足往往被認爲文章內容單薄,分數很難上檔次。二是字數太多。洋洋灑灑千字以上,給人一種臃腫的感覺,閱卷者一看這種文章就反感,這樣的作文得分高低就可想而知了。再說,作文寫得長,花的時間多,解答前面的題用的時間少,必定會受到影響。

9、書寫:書寫要認真。近年高考作文評分標準中,年年書寫都佔相當的比分。一般不要求寫得好看,但要求書寫整齊易辨認,雖好看,不易辨認也並不好。要寫楷體字,一筆一畫清清楚楚,不要寫草字,以免妨礙辨認。要規範,避免隨意性,標點的書寫也要規範,不要都點圓點。有幾個標點的書寫,還特別注意:(1)一行之首不要出現句號、逗號、問號、歎號、頓號、分號。可以把這些符號擠在前一行的末尾。(2)引號、括號、書名號前半不出現在一行之末,可以在這些符號後面擠着寫一個字。引號、括號、書名號後一半不出現在一行之首,可以把這些符號擠在上一行之末。(3)省略號、破折號佔兩個格,不能斷開,寫不下時擠在一行之末。

10、卷面:在有些考生的心目中,卷面整潔與否,似乎無關緊要。其實不然,作文的卷面,正如人的容貌一樣,給人的印象是重要的,尤其是高考作文,卷面狀況直接影響着閱卷教師的心理和情緒:字跡潦草、勾勾畫畫、塗改得難以辨認的試卷,馬上就給閱卷者一個不好的印象,在無形中就會多扣幾分;而書寫工整,卷面清潔,則讓人一看心中先喜三分,你的文章即使內容表達稍微欠缺,也會因閱卷者惜才而給出比實際水平高的分值。這麼說,是不是卷子上一個字也不能改呢?也不是。該改的完全可以改,只是要改得清楚、整潔,哪些地方刪掉,哪些地方增加,都要使人一目瞭然。與此相關聯的就是錯別字問題,高考作文偶爾出現一兩處錯別字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接二連三地出現錯別字,就會被認爲語文基礎太差,你的得分也會大打折扣。審查自己的作文時發現了錯別字、錯用了詞語都必須修改。可改可不改的,就不必改,爲了卷面的整潔美觀,將錯就錯,或許更好。

高考語文作文 篇4

作文佈局一,段落劃分要適中。首先卓絕點同學們需要明白的就是,自己整體文章的劃分要適中,有些同學在寫作文的時候,通篇八百字,僅僅劃分了兩三個段落,可以說讓判卷老師一眼看上去,找不到文章的高潮,還有的同學則是劃分了六七段,這樣又把整體的文章給劃分的零亂了,沒有整體的大局觀了,在寫作文的時候,劃分段落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段落要適中,一般來說同學們劃分出4到5段就是更好的了,首尾兩端開頭和結尾,中間三段豐富自己的內容,能夠讓判卷老師一眼看上去覺得很舒服,那麼自己的成績自然就不會差了。

作文佈局轉折之間要契合好。第二點需要同學們去注意的就是在劃分段落的時候,每一個段落和每一個段落之間的轉折要有很好的契合度,有些同學們上一段還在寫一件事情,下一段劃分的就轉換到別的地方了,這種寫作是不可能有一個好的作文成績的,在佈局段落的時候,要把握好每一個段落之間的契合,不要讓每一段文章都自成一體,這樣在整體的文章之間就沒有一個緊密的聯繫性了,那麼在去讀這一篇文章的時候就會感覺到自己在讀好幾篇沒有頭尾的文章,那麼同學們的作文成績就會很差了。

作文佈局要有吸引性,那就是同學們在劃分段落的時候要把每一段的結尾劃分的有吸引性,比如一篇記述文的文章,那麼在段落的結尾同學們就可以埋下引子,留下一個疑惑,合理的佈局能夠吸引讀者去閱讀的好奇心,那麼同學們的作文成績就會提升了,並不是要同學們每一段都留下疑惑,在開頭一段以及高潮的前一段就可以了,這樣就會顯得自己的文章水平是比較高的,而且能夠很好的吸引判卷老師,那麼好的作文成績自然就不用發愁了。

高考語文作文 篇5

第一次看到紅棉,我便深深爲之折服,爲之感動。紅棉,也稱木棉,木科植物。談到紅棉,第一個印象便是直,筆直的樹幹高聳入雲。沒有一株紅棉是彎着長的,也沒有一株紅棉矮矮的便生出許多枝條。一排排,一行行,像許多堅毅的戰士昂首佇立着。瞭解紅棉,第一個感受就是韌。紅棉不怕旱也不怕澇,不怕冷也不怕熱,即使遭受蟲災,也能儘快恢復。因此不管這一年它過得多麼艱苦,來年一樣能開出滿樹火紅火紅的紅棉花,絢麗如霞。(1998,天津考生《此生願爲紅棉》)

高考語文作文 篇6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生活中離不開車。車,種類繁多,形態各異。車來車往,見證着時代的發展,承載了世間的真情;車來車往,折射出觀念的變遷,蘊含着人生的哲理。

高考語文作文 篇7

樹葉、草根、落花順流而下,省時省力,魚兒逆流而上,勇做潮流中的掙扎者。於是,我們爲魚兒歌唱。

盲目跟風,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從衆心理。無論是先前的哈韓風,還是如今的“中國大媽”橫掃華爾街,引起“金荒”。在人們一笑而過之後,是深刻的思考,跟風給人們帶來財產損失的'同時,也矮化了人格的高度。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跟風”盛行的社會,拒絕跟風才能找到價值之所在。

專業影評人士常說,中國電影離國際水準還有很大差距,很多方面都有欠缺。另外,內容惡搞化,低俗化似乎成爲票房的護身符。電影存在普遍跟風的現象,是因爲中國人對中國電影行業的溺愛,致使它不能快速成長。在我看來,電影商品化只是影響其快速成長的一個方面,更多的是電影行業缺乏一種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執着態度,爲追求高票房,高效益,普遍跟風,將經典作品翻拍得面目全非,而這是一種致命的行爲。李安的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收穫了多項奧斯卡大獎之後,人們對其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好的作品不一定要大製作,大陣容,不盲目跟風,尋找自己的生命主線,便是一部爲人所稱道的優秀作品。

在《宮》《步步驚心》等穿越劇大紅之後,人們逐漸對這種不合邏輯的娛樂劇產生排斥,此時一部《甄嬛傳》橫空出世,成爲一部無論你怎麼換臺也不會停播的電視劇。究其原因,是導演沒有盲目跟風。用一種淡淡的情調,融入中國元素詩詞琴賦,使作品有很高的觀賞性。可見拒絕盲目跟風,積極探尋一條新的道路纔是立足社會的根本。盲目跟風只會讓人顯得膚淺,有失大雅。

人們對美的追求是亙古不變的一個主題,“笑靨如花”,映面桃花別樣紅等是那個時代的追求。時尚也是一種對生活的回饋,它讓生活變得更加多姿多彩。隨着全球一體化,時尚的浪潮以不可思議的樣貌狂卷全球,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人們說起時尚的話題,總能侃侃而談,神往不已。然而,在我看來,真正的時尚並不是名包名裝,而是不盲目跟從,開闢一條屬於自己的風格路線。套用一句話說:生活中不是缺少時尚,而是缺少發現時尚的眼睛。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高博說:你覺得自己不夠時尚嗎?活出自己,你就是時尚。

魚兒如果順着水流,和樹葉、草根、落花一起流下,那麼它將不會看到前方的美景,更不會體會到搏擊的快樂與餘味。

我們是自然界大生命中獨一無二的一滴,拒絕跟風,活出自己,散發莊嚴而神聖的光輝。因爲,生命不須雷同。

高考語文作文 篇8

走近香山之命

北京的香山就是一個小小的自然圈,秋天的它是那麼的美,如同一處火的海洋。走近其中,就如走近自然。

走上香山的林間小道,踩着落葉吱吱作響,微風吹動一片片綠的、黃的、紅的樹葉輕飄飄的散落,帶着自然的清新的味道蔓延在人們的嗅覺之中。香山的土地是那麼的柔軟,踩上去如

同踩一塊海綿上,時不時浸出一點水來,便鞋子上沾滿土氣息。落葉鋪在地上,形成一道紅火的小徑,待秋天一過,它們化爲養料,化作春泥,使香山的樹長得更加茂盛,也讓這裏的景更加美麗。

茂盛的樹上有鳥類鳴叫,婉轉的歌聲猶如天籟之音,引得我幻想這些鳥類的模樣,它們的樣子肯定是極可愛的吧!一隻不知名的鳥兒從一處枝頭撲棱撲棱地飛向空中,帶着自己的希望向天邊飛去時,也讓我知道了這個自然的神奇,鳥兒帶我更加走近香山的自然。秋天的香山,美的是這裏的樹,紅中夾帶着黃與綠,錯落有致,樹的根鬚向地下室直蔓延,突出它們的年齡以及經歷過的滄桑。這裏的樹我大多叫不上名字,但又何必去了解它們的名字呢?我們是來親近自然,而不是辨別自然的,自然這麼美,爲什麼不多去體驗呢?你看這火紅的樹葉飄散是否會讓你想起“霜葉紅於二月花”?這裏美麗的景象是否地讓你“停車坐愛楓林晚”?自然啊,你爲何這麼美?讓我站在香山裏爲你駐足。

天氣不似預期,天空中風起雲涌,樹葉沙沙作響,散落的葉片層層高。雨,毫無預兆地下了起來,香山中的花果清香,叢林氣息霎時間融入雨水中,人們似乎在雨中就能走近自然,感受它的愛。當你也隨我撐起雨傘走上半山腰,再俯視山下的樹林,雨模糊了他們卻給他們帶來一場美麗的交響樂,也給她們繪製出一幅美麗的油畫,這等美景是電視與電腦體驗不來的,因爲這裏還有自然的氣息與自然的聲音。

雨漸小,自然的氣息依舊瀰漫在空中。可惜時間給予我領略自然的太小了,匆匆忙忙踩着混和樹葉與雨水的之地,帶着這裏的自然味道跟隨旅行團離去。自然的清香留在我心,又有身臨其境才能真正地走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