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九年級作文 > 清明那些事初三作文(精選9篇)

清明那些事初三作文(精選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4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那些事初三作文(精選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那些事初三作文(精選9篇)

  清明那些事初三作文1

清明節是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那一天很多人家會去戶外踏青、掃墓、折柳條,而我今天要講的是青團。

青團是由摘艾葉、包青團、吃青團的過程組成。那天,我很開心地和奶奶來到野外摘艾葉。我們來到離家不遠的山腳下,那裏滿地的野草和野花,我對艾葉一點都不認識。奶奶告訴我艾葉其實是一種野菊花,但不是我們公園裏看到的菊花,野菊花比在公園裏的菊花小很多,野菊花的葉子是毛茸茸的,你在採摘的時候一定要摘葉子是毛茸茸的,不然做出來的青團很苦。

奶奶怕我搞不清,把艾葉指認給我,一株又一株,反覆辨認,我認識了。

原來就是這樣呀!那我見的多着呢!我拿上了剪刀和籃子,在這剪一點,在那又採一點,因爲艾草不是三五羣聚在一起而是東一撮,西一撮。有時我們要扒開草從才能看見它。不一會,籃子就滿滿當當了。我和奶奶高興的回家。

準備下一個步驟——做青團。

我們先把採摘來的艾葉放入鍋中燒一段時間,再把它們撈出來放在紗布上把汁水榨乾,再把艾青葉放入米粉中不停地揉,使米粉和艾葉融爲一體。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反覆揉搓,終於使它們合二爲一渾然一體了。我們再把他們分別搓成一個個如乒乓球的小團,然後把它們弄平,放上餡子,把它揉一揉把裏面的餡裹住,艾青團代表着包容,是呀,包容是優秀品質。逐一裹好後,放入蒸籠中蒸,等待蒸熟便可以開吃了。

“大家可以吃艾青團了!”不知道誰一招呼,大家急忙圍上來,鍋一打開,呀!一陣香氣撲面而來,那一個個青團綠油油的,放入嘴中,啊,有甜有鹹,真是美味極了!

這就是我們的清明節,有機會來我家吃青團喲!

  清明那些事初三作文2

清明節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悲傷的,因爲清明是祭拜先人的日子,人們會想念去世的親人。但它對於我來說,還有另一個含義——踏青。

在這個清明節裏,我踏青去尋找春天的氣息。走在小區裏,映入眼簾的是一棵棵綠樹,綠樹枝上的嫩芽,已經長成了一片片葉子,掛在樹上,蒼翠欲滴。陽光撒在綠葉上,更加展現了葉子的翠綠。遠看大樹,既像是穿上了綠色的衣裳,又像是噴出綠葉的美麗噴泉。我走近,伸出手,觸碰一片比較低的葉子,它是那麼輕薄、那麼柔滑。冬天大樹那垂着枯葉的情景已經一掃而空,旺盛的生命力又重新喚醒了它。

一股春風微微吹來,綠葉迎風舞動,像是在互相點頭,問一聲好。突然,樹上響起幾聲鳥鳴,我立即側耳傾聽,原來是一隻鳥兒開始歌唱。我仰起頭,卻找不到它的身影,只知道它躲藏在這綠葉裏。漸漸地,這美妙地歌聲也吸引了其他鳥兒飛過來。它們一起歌唱,歌聲雖然有高有低,有長有短,但卻非常和諧,婉轉動聽。

樹下傳來了一陣陣的嬉戲聲,我不由自主地走過去。原來是小孩子們在討論着要玩“貓捉老鼠”的遊戲。一個人扮貓,其他人扮老鼠,劃好遊戲區域,一聲令下,遊戲開始了。“老鼠們”趁“貓”不注意,飛快地四散逃開。但是很快,“貓”就發現了一隻落單的“老鼠”,於`是快速地追了上去,拍了一下他的背。然後,這隻被捉到的“老鼠”就立刻變成了“貓”,他只好無奈地去捉“老鼠”了。周圍的孩子們看到了,都忍不住快樂地大笑了起來。

孩子們的身影與大樹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孩子們的笑聲與鳥兒的歌聲融成了一首美妙的曲子。清明節不僅僅代表着憂傷,它也代表着充滿生機的春天。清明節踏青,讓我感到了無處不在的春天的氣息。

  清明那些事初三作文3

今天是四月四日——清明節。

杜牧的`《清明》中寫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果然,今天下着細雨,天空灰濛濛的,天涼涼的,人們的心也是悽悽的。

早上九點多,我們一家四口開着車往我們的老家行駛。到了老家,我們拿着昨天疊好的元寶和買的紙錢,到祖先的墳前燒紙。因爲下着雨,等我們到了祖先的墳墓前時,每個人的鞋上、褲腿上都都早已沾滿了泥巴。祭祀祖先後,我們又開車來到了親戚家。

清明節不僅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也是一個踏青的好時機。我站在門口,眺望着前方:清清的小河、黃色的油菜花、粉紅的桃花、婀娜多姿的楊柳,到處都充滿春的氣息。我走進油菜花田,好漂亮的油菜花啊!綠色的莖、黃色的花,每一朵都有四個花瓣。接着,我來到了一片桃樹林。到了這裏,簡直到了世外桃源:粉紅色的花,從內到外,由深而淺,這花從樹枝一直開到樹梢,不留一點兒空隙,在遠處看就像是一座彩色噴泉。春風輕輕地吹着,花瓣落下來,在空中就像是一隻只蝴蝶在翩翩飛舞。我沐浴着“桃花雨”,久久不願離去,我讓媽媽拿了手機給我拍照留念。因爲這是我見過的最美的桃花了。

下午兩點,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家鄉……

  清明那些事初三作文4

“明天大家都得早起。”太奶奶吩咐道。“爲什麼要早起?”我不解的問道。“因爲明天你們都得到太爺爺的墳上祭拜。”太奶奶答道。哦,原來明天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呀!

太奶奶一邊準備着第二天要用的東西:草紙、陰票、香燭、鞭炮……,一邊說:“明天我們家上墳祭拜的都要來這吃飯。”她讓我媽媽幫忙做飯。“這下可有的忙了。”媽媽說道。

第二天一大早,一家十幾口人都早早起了牀,我們拿着太奶奶準備好的東西,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我們剛到山腳下,就聽見許多炮竹聲。到了太爺爺的墳上,大人先把墳周圍的雜草除去,然後,在墳前擺好供品,插好香燭,而我則和幾個孩子摘了許多小野花,有紅的、白的、紫的等。“快過來給太爺爺燒香、燒‘紙錢’。”媽媽叫道。太爺爺的所有的子孫都跪在他的墳前,一字排開,挨個燒紙、叩頭。我把那一束美麗的小野花放在太爺爺的墳頭,希望太爺爺能看見這美麗的野花,能理解我的一番心意。

媽媽說:“自古以來,清明節這一天,活着的人都要去祭拜自己已故的親人,爲過世的親人寄託哀思,讓晚輩們學會感恩。把我們對他們的懷念都融入那漸漸燃盡的紙堆裏。”隨着那春風輕輕地吹送,帶去我對太爺爺的祝願,祝太爺爺在另一個世界裏過得幸福安康!也希望太爺爺在陰曹地府保佑我們全家老小平平安安。

  清明那些事初三作文5

今天是清明節,爲了拜祭祖先,我們來到了墓前掃墓。大家知道爲什麼要掃墓嗎?這是由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演習而來的。

古代的時候,人們就認爲,清明節即起始於節氣。漢代劉安所著《淮南子》稱:“春分後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這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三月節”之稱。後來,《歲時百問》一書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顯而易見,清明節是因它所處的時令,在光照、氣溫、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後來,皇帝爲了紀念忠臣介子,把這天叫做寒食節(也就是今天的清明節)。久而久之,清明節就成爲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清明節我家也不例外,掃墓和拜祭祖先是今天很重要的任務,一大早,在外公外婆的號召下,我們向縣城的東南方向進發,我騎着自行車,飛快的到達目的地,鎖好車後,我們開始上山,大概由於剛下過雨,再加上山路是土鋪成的,所以格外溼滑,十分難走,一路上我的名牌運動鞋可遭殃了,被搞的"全身上下"都是泥土,但是,山上的景色還是不錯的,放眼望去,可以看到連綿起伏的羣山,還可以聽到潺潺的流水聲和清脆的鳥叫聲……經過了一段艱難的路途,我們來到了外公家的祖墓前,只見墓前有雜草叢生,不是去年剛剛清理過了嗎?此時,我腦海裏突然浮現出一句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草的生命力那麼強,僅一年的工夫就把整個大墓都遮蔽起來了,看來割草的任務很艱鉅,於是我拿出鐮刀去割草。我拿起鐮刀,就往野草用力的砍去,可是野草不但沒有被砍掉,反而我的手還被割出血來。爸爸看到這情景急忙過來教我割草,爸爸對我說:"割草先得把草摟緊,然後用力把草往下壓,然後再用鐮刀用力割,這樣才能把草割掉。於是,我按照爸爸教的方法去做,果然許多草都被我割掉了。在我和爸爸等人的努力下,終於把草割光了。我還幫助媽媽掃地,我們打掃了地,恭恭敬敬的擺上鮮花,然後打道回府。

今天清明節,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學到了知識,用自己的勞動,表達了對祖先的懷念和尊敬,我想一定是很有意義的。大家想必也去掃墓了吧?不妨把你們的掃墓過程也告訴我吧!

  清明那些事初三作文6

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可是今年的清明節並沒有下雨。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農民伯伯們也都要忙着幹農活,投入到了繁忙的耕種季節。

清明節是一個緬懷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爲掃墓。初升的太陽,透過窗戶顯得特別的迷人。然而,它的魅力卻不吸引我去欣賞。此時此刻,我的思緒遠了……因爲今天是4月5日,我要跟隨着爸爸媽媽與同行的叔叔伯伯們一起去祭奠祖先,懷着對祖先的思念踏上了祭祖之路。在路途中,大伯給我講起了曾祖父,他說曾祖父是一個幹活利索的人,那個時候正是抗戰期間,曾祖父爲救他的戰友而犧牲了,曾祖母是一個身材矮小的人,但她卻很堅強。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那時候的先烈們是怎樣頑強的進行抗戰的。我被他們的這種精神所感染。我們少先隊員佩戴的紅領巾不就是無數的先烈們用鮮血染紅的嗎?身在這樣幸福而又和平的年代,我們更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本領,提升自己在各方面的本領。

清明節,是我們祖國千百年來的一個傳統,說明中國人是講義氣的,重感情的,中國人有恩不忘,正因爲這個,我忒兒喜歡清明節。而且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幸福的生活不是靠說和想象去實現的,而是靠勤勞的雙手與聰慧的大腦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的。

  清明那些事初三作文7

是一個清明時節,或許對我於來說,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清明節,第一個在爺爺離開後的清明節,在這個“雨紛紛”的日子裏,我第一次有那種“欲斷魂”的感覺……

窗外下着濛濛細雨,不時有幾陣風吹過耳際,帶來幾絲寒意。此刻,我眼前又映出爺爺那張慈祥的佈滿皺紋的臉,耳邊又響起爺爺最常說的那句話,“要好好學習啊!”

時光總是來匆匆,去匆匆。一眨眼,六個月過去了,所有的一切恢復了平靜。但是誰又知道,就在六個月前,爺爺還在病牀上笑着對我說:“不要哭了,人只有堅強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未來的路不好走,但只要你微笑面對,就不再有什麼困難了,懂嗎?”當說完這句話時,爺爺閉上了眼睛,微笑着離開了。

我永遠忘不了,忘不了爺爺離開時的那種感覺。一瞬間,你的至親至愛悄悄地從身邊離開,離開這個世界。那種心痛,不知該用什麼語言形容。我本能地哭了。第一次,第一次這樣撕心裂肺的哭,我是多麼想回到三年前那種幸福的時光,但天總不隨人願。常想,假如那天我和姐姐沒有離開,假如那天什麼事都沒發生,結局會一樣嗎?――天知道。

爺爺走後六個月,我又回到家鄉。當我望着那片遼闊的田野,眼前又浮現出爺爺拿着那根竹條在田野上追打着不懂事的我的情景……爺爺,我是多麼希望您能再次拿起那久違的竹條,追着我滿田野的跑啊!爺爺,爲什麼,爲什麼您卻再也不肯拿起竹條來追我了呢?爲什麼……

  清明那些事初三作文8

我和弟弟妹妹和大伯大叔等一行9人帶着:紙錢,銀盃子,紙手錶等物品就去做清明瞭,據說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節與寒食節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既成爲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

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爲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我們大概走了3千米,弟弟的一聲累了,使我們全部的人都覺得累了,於是我爸就提議全體休息30分鐘。~~30分鐘後,我們全體人又充滿了精神走着走着,我們就來到了第一個墳墓,只見爸爸他們手裏拿了3根香,鞠了鞠躬,就插在墳墓的的前面,然後他們就叫我在墳墓的一週插上香,就擺出糯米飯和酒等了一下,他們就說死人吃完了,就這樣第一個墳墓就算做完了。

後來,我們看到了幾間竹子做的房子,後來爸爸就說:“這就是不努力讀書的下場。”後來我們就走了,接下來做清明和錢面都是千篇一律,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清明那些事初三作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搖着杏花村。

天陰沉沉的,淅淅瀝瀝的小雨,如絲如縷路飄落在大地上,織起一張無涯的綠茸茸的大地上,織起一張無涯的綠茸茸的大地毯,整個大地一片綠意,墳墓四周一片幽靜,兩旁的松柏展着綠色的枝葉,貪婪的吮吸春天的雨露,守衛在這墳墓前。

這裏雖然山清水秀,鳥語花香,處處春意盎然,可我們卻根本沒有心思去欣賞這美麗的風景,只是默默地站在姥爺的墳墓前,哀思。

爸爸媽媽和幾個親戚擺好蠟燭,香臺,以及等祭祀用的點心、水果,爸爸還把鞭炮、煙花放在墓旁,媽媽也默默地把一包包用黃袋子裝好的紙錢點燃,剎那間熊熊烈火燃起,我輕輕地上前撫摸着姥爺的墓碑,想起以前姥爺那粗糙的大手爲我盛飯盛湯;慈祥的眼睛關注着我每一天的成長,心裏像倒翻了五味瓶似的,陣陣痠痛,眼淚在眼眶裏滾動着熱熱的淚珠,最終泣不成聲,任由淚水盡情的流淌下來!

我在心裏默默地對姥爺說:”姥爺,安息吧!我一定會好好學習。完成您對我的期望,報效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