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九年級作文 > 【推薦】初三的滋味作文彙編5篇

【推薦】初三的滋味作文彙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初三的滋味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初三的滋味作文彙編5篇

初三的滋味作文 篇1

回首往事,是一個個多姿多彩的昨天——昨天,有我在綠茵場上奔跑的笑臉;昨天,有我在課堂上和同桌爭論出的答案;昨天,有我在黑板上寫下快要畢業對班裏所有人的留戀……一個個甜蜜的回憶,交織在一起,融成了成長的滋味。

不會忘——成長中的酸。同學們和他們父母關係都那麼好,可我卻一直念不懂父親這本經。父親不會主動和我說話,不會主動陪我逛街,不會主動表揚我……太多太多的不主動,讓我對父親漸漸有了隔閡。可那次,我在學校給家裏打電話,電話那頭的母親問長問短,大到學習小到天氣,讓我覺得很溫暖。“讓她多穿點衣服,讓她多喝點水,讓她別怕花錢,缺啥了就買……”電話那頭忽然傳來父親的聲音,低低的,但很清晰。我顫抖地問母親,媽,今天爸怎麼那麼多話呀!“他呀,你每次打電話都這樣,習慣了……”我愣愣的掛了電話,腦中仍回想着母親的話,鼻子一酸,兩行淚流了下來。原來父親從不曾忘記我,只是固執的我一直沒有發現。成長中,我讀懂了父親無痕的愛。

不會忘——成長中的苦。面對着體育加試,面對着70分的誘惑,誰說我要退縮?誰說我要放棄?操場上,處處都有我們昔日的歡聲笑語,處處都有我們追逐嬉鬧揚起的塵土,處處都有我們努力奔跑灑下的汗水……每天早上,太陽還沒有露臉,可是我們已經開始訓練了;每天晚上,初一初二的學弟學妹們都已經進入了夢鄉,可我們還在燈下學習。初三的我們,一個個像是練就了一身銅身,不怕天不怕地!是的,9年級是一個未知的旅程,我們要在這一年之中長大成人,或許就像就少了和丁(我們三班老班姓丁)的閒噴,因爲大家都要努力發奮!成長中,我讀懂了自己堅持的決心。

昨天的我們收穫了成長滋味,今天的我們讀懂了成長的真諦。我們從成長中讀懂的越多,離自己的長大就更進一步。

15歲的我,正在成長!

初三的滋味作文 篇2

你嘗過失敗的滋味嗎;測驗不及格,升學考是不及格,比賽不出線。這都叫失敗。失敗的滋味當然是苦澀的。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不可避免要遭受這樣或那樣的失敗,只不過有的人栽跟頭栽得多些,有的人栽得少些罷了。可以說,人生是不斷栽跟頭,而又不斷爬起來去按行的漫長過程。失敗的下一站是””痛苦””,但,而是岔路口。

卻不是終點站,這岔路口分岔出兩條路;一條是心灰億冷,一蹶不振的路,這條路通向徹底的十倍,這是的失敗;纔是真正的失敗。另一條是幾取教訓,再接再厲的路,這條路通向失敗或失敗的反面——————成功,但只有踏上這條路,纔有成功的希望。希 失敗了又怎樣人生還是要繼續,一味的埋怨上天也不顯靈來幫助。只有學會在失敗的時候站起來纔是理智的行爲。只要百折不撓的堅持奮鬥纔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不是你嘗過失敗的滋味嗎? 成功,誰都想:不靠任何努力就可以輕易得到想要的一切,那種人只能坐以待斃。毛毛蟲想要化繭成蝶想要擁有美麗,就要在背後付出代價;曇花爲了在九月開花展示它的美麗,在春天黯然無色其他的花爭香斗豔,自己卻孤枝敗葉了無生幾。

想要成功必須在背後付出更多的汗水。

初三的滋味作文 篇3

時間從指尖滑過,轉眼又到梔子花開,聲聲蟬鳴的季節——這是屬於我們的畢業季,是五味陳雜的初三。

我們變的忙碌,忙着上課,忙着寫作業,忙着複習,忙的來不及收拾腳邊的紙片。桌上的書本,卷子開始堆成小山,每個人都用盡全力緊握住自己的夢想,將所有的努力和不甘付諸筆端。老師在黑板上用粉筆嘰嘰喳喳的寫着,我們無一不全神貫注,唯恐讓知識逃跑。我們挑燈夜讀,在悶熱的陽臺上奮筆疾書,埋頭苦讀······初三,像苦瓜一樣澀。

“譁······”一陣熱烈的掌聲響起,我們用最簡單直接的方式來表達我們心中的喜悅——爲我們的班級在第一模擬考試中奪得總分桂冠而喝彩!老師的辛勤教導,我們的不斷努力,終於有所回報。我們用心積蓄的努力,在模擬考試中綻放出璀璨奪目的光芒。我們的心房,都被幸福充盈。初三,像蜂蜜一樣甜。

“全部給我站起來!都變成瞌睡蟲了!“我們都強撐着千斤重的眼皮上課,昏昏欲睡的樣子惹火了老師。”都什麼時候了?你們看看黑板後面的中考倒計時,還剩多少天了?還這麼散漫?不想考了嗎?中考都要迫在眉睫了!給我打起十二分精神來!“老師訓斥道。我們又都恢恢的低下頭。爲自己懶散的態度而感到羞恥。心中火辣辣的,彷彿決戰的火苗在燃燒。初三,又像小米椒一樣的辣。

這就是初三的滋味,酸甜苦辣鹹,百般滋味上心頭。

初三的滋味作文 篇4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多少顯赫一時的人物,到頭來只剩一抔黃土,隱沒在荒煙蔓草間;多少富甲一方的豪紳,徒留下一個惡名,永爲後人所警惕,唯有智慧是真實的,唯有文化是綿延的,唯有真情摯意的幸福是永恆的。

上帝在在每個人身上都重重的劃了一刀。有人富可敵國,卻子孫不肖;有人權力在握,卻枉顧百姓;有人短褐穿結,卻仍安然自得;有人仕途不順,卻以文學留芳百世。上帝的這一刀,讓我們每個人都有了缺陷及不完美,然而這些不完美並不能用金錢來填補,只能以無限的愛和幸福的滋味來填滿這失落的一角,因此孤獨的人尋找友誼的慰藉,成功的人尋找挫折的試煉,身體缺陷的人尋找自我的肯定。

記得有一次,我爲了下週的段考而熬夜苦讀,簡直到了焚膏油已繼晷的地步,我信心滿滿的應試,自認此次定能拔得頭籌,一雪前恥。沒想到考試的成績並不理想,放學後,我獨自一人朝着黃昏日暮走去,看着人影逐漸拉長,也像我無聲的步伐,充滿了無限的嘆息,看着天邊月兒將要升起,我竟體悟出李白所謂:“月既不解飲,影獨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的人生況味。

不知不覺,晃入了回家必經的那個小公園,那個我時常與友伴捉對廝殺的球場,我一時沉浸在那段無憂的青春時光,紓解不少內心的苦澀。昂起頭、挺起胸向車水馬龍走去,正要過十字路口,路旁的吆喝聲喚醒了失意的我,原來是位提着行李的老婆婆牽着小孫子,看着“車來車往”的馬路,提起腳步想走,卻又擔心的卻步,不斷的對着孫子喊﹕“唉唷!再等一下啦!車很多,這樣太危險了!”,她拉着小孫子,皺着眉不斷的東張西望,望着故障的紅綠燈,更顯得焦急又無助。

我奮然的提起她的行李,攙着她一起過馬路,她一隻手緊緊的讓我攙着,另一隻手則緊緊的握着她的孫子。到了對街,老婆婆一再彎着他佝僂的腰向我道謝,她天真的小孫子一直衝着我傻笑,老婆婆還誇我是個好小孩。心中突然有一股暖流流過我的全身,之前的陰霾全都煙消雲散。看着孩童的笑靨,老人的感激之情,我想到了疼愛我的奶奶,我今晚一定要打電話和奶奶撒嬌,老婆婆的笑容和我奶奶一樣迷人,我這才發現原來一個小小的善行,竟也能是一種恬然的、幸福的滋味。

世界上最難征服的山,是心中的那座山;世界上最難到達的高度,是幸福的.高度;世界上最甜美的滋味,是幸福的滋味。把小愛化爲大愛,這不都是愛的表現嗎?原來幸福的滋味可以這麼簡單,這麼高雅。我在日行一善的喜悅中,在真摯的、感恩的眼神裏,看到了那高貴的靈魂,嚐到了那幸福的滋味。

初三的滋味作文 篇5

去年除夕的下午,迎着暖和的陽光,我們一家三口駕車穿過幾十里的柏油馬路,來到了可愛的鄉下老家。

鄉下老家,還是那熟悉的房屋,熟悉的小道,熟悉的水井,熟悉的稻田……剛下車,便遇見了我的好朋友何胖。何胖已經許久沒有見着我了,今天見到我,自然是高興得又蹦又跳。他手裏拿着一盒鞭炮,問我:“去打鞭炮麼?”要是以前,我二話不說,肯定撒腿就去,但現在我覺得這是小孩子玩的事,像我們這些大孩子誰還會喜歡玩鞭炮呢?於是,我說:“不了不了,先叫其他人吧。”

鄉下就是開放,大多數時候各家各戶都是不關門,隨時迎接來訪的客人。要是你來蹭吃蹭喝,那準保你喝足了才準走!我們先去佳宇家。咦!佳宇你還在寫作業啊!哈哈!我笑道。只見他臥在沙發上,手上拿着本書,用一支筆有模有樣地勾畫着,一副智者的模樣。我看着着急,走上前去,一把搶下他的作業,說:“嚇唬誰呢,大過年的還寫作業,小子想考北大清華了是不?”我看着他的作業,哎,平行線!“這我會,我會。”我叫道。我神氣地給佳宇講解着作業,全然忘了我已讀初三,而他才初二。

傍晚,我回到奶奶家,叔叔、伯伯、姑姑、大嬸們都已經到了。爺爺、奶奶正在廚房裏忙這忙那,兩雙巧手似乎要數盡鍋中的柴米油鹽。屋外,落日將餘暉灑向廣袤的田野,“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美景該日日如是吧!大人們站在門口,吃剩的瓜子殼散落一地。

突然,一個伯伯問我:“高材生,今年又考了多少分啊?”我並不願回答這個問題,過年就過嘛,幹嗎總跟成績扯上關係呢?我隨口說了聲600多分,便回了房間。房間裏,幾個姐姐正聚精會神地看着電視劇。看他們的表情,真是太投入了。哈哈,我率先打破了這房間裏的寧靜,“打牌不?”我手裏拿着一副牌,向他們問道。於是,我終於找到了晚飯前消磨時光的好點子。

年 夜 飯很好吃,“雞鴨魚肉海味鮮,夠我撐飽一肚子”。帶着年 夜 飯的餘香,我進入房間,打開電視,等待着春晚的來臨。晚上很冷,烤爐成了我救命的法寶。就烤爐來說,煤爐要比電路更暖和。果不其然,煤爐散發的熱量霎時間就將整個房間溫暖了起來。接下來嘛,就到了搶紅包的時候了。不過作爲新世紀的我,要一改傳統——到網上搶紅包去!憑着原有的一點底薪,加上在何胖小子那兒招搖撞騙的一點兒,我勉強在班級羣裏當上了一個人物。與遠隔幾十裏的同學們發些幾毛幾分的紅包,雖然錢少,但卻有種快感。這時,奶奶拿着一個現實版的紅包,遞到我手裏,說:“我孫子好好讀書啊!”“嗯……嗯……”我應道。

深夜,我們向爺爺奶奶告別,回到了城裏。城裏,卻另一番景象,另一番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