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童年》的三年級讀後感大綱

《童年》的三年級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8W 次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童年》的三年級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童年》的三年級讀後感

《童年》的三年級讀後感1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高爾基《童年》,我的收穫很大。書中說,高爾基出生於一個木工家庭,5歲時父親去世了,他和媽媽住在外公家。在學校裏,同學們都取笑他。他爲了上學,不得不撿破爛換錢,並用這錢交學費。有錢人的孩子不理他,還欺負他,但他並不難過,反而發憤努力,終於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與他的童年相比,我們今天是多麼幸福啊!可我還常常在吃飯和穿衣上挑三揀四。從今以後,我決心勤奮學習,向高爾基學習!

星期天爸爸帶我去拔牙,一進門我就看見一面大大的鏡子。沒過多久,一位醫生走過來,親切的問:‘‘小朋友,是要拔牙的嗎?’’我說:‘‘是的。’’醫生叫我躺在椅子上,拿來一面小鏡子在我嘴裏照來照去。這是爸爸對我說:‘‘等一會兒,會有一點點的疼,你可要忍住了。’’我自信的說:‘‘沒關係的。’’開始拔牙了,一開始一點都不疼,之後就越來越疼,越來越疼。之後我好想哭啊!但是我答應過爸爸不會哭的,我就忍住了。終於拔完了。醫生趕緊拿了一個棉球塞到我嘴巴里。爸爸說我:‘‘真勇敢!’’我開心的笑了。小朋友們注意保護自己的牙齒哦!不然就要受一點皮肉之苦了。

《童年》的三年級讀後感2

每個人都有童年,並且每個人的童年是不同的,但是,我們每個人的童年有高爾基那麼貧苦嗎?不,我們沒有,我們在家裏是獨生子,是父母親的掌上明珠。高爾基的童年沒有我們幸福,家庭也沒有我們美滿。

高爾基從7歲起就沒有了爸爸,跟媽媽和年邁的奶奶生活,別的小孩都有新衣服,就他沒有,他有的就只有幾件打滿補丁的衣服和一個書包。然而,他沒有埋怨媽媽,而是更努力得讀書,準備孝敬辛苦的媽媽。

童年這本書記載了高爾基兒時的一些故事,中間還夾一點點的苦澀,還夾做人的道理:高爾基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也能成才,真讓我佩服。

高爾基在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數學。在一節數學課上,老師出了一個題目考在班上的同學,題目是:“1+2+3+4+……+100=?”這可爲難了很多同學,他們一個個都很急,只有高爾基算出來了,等於5050、從此,老師不會再因爲他們家窮而瞧不起他們,而是覺得他很有數學天賦。

我們要向高爾基學習,孔子說得好:“見賢思其焉。”

《童年》的三年級讀後感3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童年》。這就是作者以自身經歷爲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講述的就是主人翁阿廖沙。彼什科夫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阿廖沙自幼喪父,隨着父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這一切只就是主人公阿廖沙艱苦命運的開始。外祖父家,與其說就是家,不如說就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暴力、貪婪、霸道,他掌管着家裏的一切,,阿廖沙時常因爲犯錯而被痛打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他的兩個舅舅因爲錢財而互相殘殺,雅可夫舅舅還因爲生氣而把自我的妻子連頭帶腳的兜住打死了,這可見當時的女人就是多麼的不起眼。米哈伊爾舅舅把大十字架放到小茨岡,導致他揹負過重摔死了。高爾基在作品的開頭就寫到:“有時連我自我也難於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辯駁、否認,因爲在那‘一家子蠢貨’的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然而當時的社會多麼黑暗,而這黑暗也深深地印在了阿廖沙的心裏,但就是每個人的黑暗中還就是有一絲絲的陽光,他的外祖母就就是他的陽光,她用她那聖母般的行動感化了阿廖沙,讓他明白他的童年還有開心的記憶。

這個故事描述的家庭: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常常爲一些小事爭吵、鬥毆……在這樣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而她的外祖母胸懷寬闊,她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孤獨的心,外祖母對阿廖沙的愛,給予了阿廖沙堅強不屈的性格,讓阿廖沙感覺到自我的存在,她經常給阿廖沙講神話故事讓他了解更多的事情也爲了他長大後不做一個心裏陰暗的人。

讀完書的最後一頁,阿廖沙的童年也結束了,等待他的就是另一種截然不一樣的生活。我想,高爾基要告訴我們的就是: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讓我們永遠以那種用心,勇於拼搏的態度對待此刻和未來的生活!

《童年》的三年級讀後感4

《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在7歲父親去世後,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過歲月。其間,他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呵護,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優美童話的薰陶,同時也親眼目睹兩個舅舅爲爭奪家產爭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瑣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阿廖沙就是在這種“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的景象的狹小天地裏”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阿廖沙的生活是多麼悲慘啊: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爲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擡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生活多麼黑暗啊,就像他的家庭一樣——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常常爲一些小事爭吵、鬥毆……。周圍的人貪婪、殘忍、愚昧。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她勤勞、堅強、善良,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是幸福的,我們的童年的燦爛的,多彩的: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品嚐;想要什麼,就有什麼;被人欺負,家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人一番……但擁有這些,我們似乎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爲,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珍惜童年,珍惜如今這美滿、幸福的生活!

《童年》的三年級讀後感5

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童年裏有快樂,有幸福,童年時美妙的,童年是充滿陽光的,值得回憶的很多很多……而阿廖沙的童年卻很悲慘。

阿廖沙3歲喪父,失去了父愛,跟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開始降臨到他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他,使他幼小的心靈出現了陰影。但外祖父也有慈愛的一面,比如書上說道:外公那端正瘦小的身體輕貼我,他開始講自己童年的生活,他的話語沉重,滔滔不絕。他講講,在我眼裏形象高大起來,這個乾瘦的老頭忽然變成了童話裏的大力士,他獨自一人拖一條巨大的灰船逆流而上。他一直講到天黑,待他親切的和我話完別之後,我才知道外公並不兇狠,也並不可怕。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幸福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在現在許多孩子甚至不知道什麼叫做“打”,因爲他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他們豐衣足食,要什麼有什麼個個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根本不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美好的童年來之不易啊!

《童年》的三年級讀後感6

童年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就是美妙的,童年就是快樂的.,童年就是幸福的,然而童年就是值得回憶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那麼的恐怖,悲慘,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憐的高爾基3歲喪父,失去了親切的父愛,跟着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高爾基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高爾基,使高爾基幼小的心靈出現了陰影。

之後高爾基又結識了知心朋友小茨岡,兩人無話不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但就是,好景不常,可憐的小茨岡就被兩個兇狠的舅舅給害死了。高爾基就這樣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爾就是魔鬼,歐打自我的老婆,還天天鬧着要分家產,兄弟之間一點也不團結,兩個兒子薩沙也被教壞,處處捉弄高爾基。此後,高爾基又認識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結果被外祖父趕走,十分兇常打人,幾年後,最疼愛他的外婆死了,母親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趕出門靠撿垃圾爲生。

這“一家子蠢貨”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貪婪、自私;然而倆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也就是粗野、自私的市儈,連小孩也與他們一齊熱烈地參加了一份。只有善良、和藹,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讓他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有一絲絲的安慰。

我喜歡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種特殊的親和力,她有講不完的故事。而且她就是那麼愛她的子女。即使就是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兩個大壞蛋,她也並沒有請求外祖父怎樣嚴厲得處罰他們。一個善良的人,又怎會喜歡在家裏發生戰爭呢?應對外祖父毫無人情的打罵,她也就是一忍再忍。

高爾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誼,沒有什麼再值得回憶!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閱讀中,我發現他的愛,尋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們此刻豐衣足食,要什麼有什麼,又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一樣就就是這差別,一個就是天堂,一個就是地獄;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我們此刻的童年來之不易啊!

《童年》的三年級讀後感7

讀了高爾基的《童年》這本書,我受益匪淺。和高爾基的童年相比,我們今天是多麼幸福啊!《童年》是作者高爾基以自己童年爲基礎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它揭露了俄國沙皇時期的黑暗、殘暴和非人生活。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喪父,隨父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跟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艱哭命運的開始。

外祖父家,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掌管家裏的一切,脾氣非常急躁、視財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時常因爲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爲了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沒有地位,任丈夫打罵,發泄。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

之後,阿廖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過雜,在這期間阿廖沙飽受欺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因爲他被自己堅強、不屈服與困難的精神與信念一直支撐。

由於家境貧寒,高爾基上學只好穿母親和外祖父的衣服。想到這兒,我不禁有點慚愧。因爲儘管我們有這麼好的條件,我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經常挑三揀四。

高爾基爲了上學,只得撿破爛換錢,每逢不上學的時候,他一大早起來,背一個大布袋,走街串巷,撿一些破布頭,破紙片賣給廢品加工。運氣好纔能有半個盧比的收入,假如運氣不好呢,高爾基上學的事就沒落。我們現在上學什麼也不用擔心,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美日子,相比之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自己的生活,有什麼理由不加倍努力學習呢?

撿破爛的錢成了高爾基的學費來源,但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反而嘲笑他身上有“臭”味。我覺得不是高爾基身上有臭味,而是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故意嘲笑高爾基,他們才顯得有“臭”味。高爾基把別人的嘲笑變成催促自己學習的動力。他發奮學習、刻苦鑽研,終於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和敬重。

《童年》的三年級讀後感8

被譽爲“無產階級的最傑出的代表”——高爾基,曾經有過一段截然不同的童年生活,在黑暗的俄統治時期,飽受了人與人之間貪婪的慾念、殘酷的現實和悲痛的生死離別,在外祖父家過日子的經歷,到底是什麼縱使這原本單純的、貧困的社會栽陷在這腥風血雨的封建制上呢?

是頻頻的利與名所促發原本期盼得到幸福生活的人民設計的一個“圈套”,而在他們深沉的內心是孤單、懼怕的,代表着他們手裏得到的錢財就恰似在汪洋大海上的一塊木浮板,只是怕人們會因爲他們的落泊而爲此對他們的疏遠。小說情節中外祖父繪聲繪色地爲被他打的阿廖沙講自己青年時期辛酸的拉縴的工作,依靠的是他想獲得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熱心。文中——外祖父這位被所有讀者視成爲最可惡的主角,但何曾有人有心去繚解過他呢?

其實,外祖父對於親人是多麼的疼惜啊!在分家後,兩個軟弱無能的“敗家子”經營的染坊一竅不通,是作爲父親的他親歷親爲地幫忙打理店鋪,累得鬱鬱不樂也只能在自家發脾氣了。看看現在,人們豐衣足食的,卻少了些什麼?他們看上去是如此的滿足,在內心卻是如此的貧窮,就如同他曾經所在的那個淹沒着人們的吶喊與彷徨的社會一樣。他們到底缺失了什麼?想到了:原來,人們社會得到了富裕,生活變了,但還是如此麻木,一種掩蓋在物質豐富之下的麻木。

當我閱讀到:“在傍晚的寂靜中久久傳來外祖父那悽婉的懺悔的悼詞:‘……請保佑我不要受任何誘惑……上帝啊,請保佑我不受別人的欺負……’”這些誠心的禱告是他心底美好的心願,他內心的矛盾掙扎,對當時社會可憎可恨的一種內疚,無法改變的一種態度。當我踏入中學的門檻,我真的好想學會逃避這一些對於我而言陌生至極的科目,繁重的累贅甚至壓得我連呼吸都覺得困難,但是半晌我猶豫了,處身在茫然的封建社會,連外祖父都可以一顆平常心來面對,爲什麼我都不能嘗試呢?至少我可以比任何人更努力些,不會讓自己後悔。沒有去做就放棄,你比外祖父更加可恥、可悲。

《童年》對我們產生了殷切的告誡,讀懂了漫長社會進化的歷史悲劇,無疑是一部真真切切的人生寫照。

《童年》的三年級讀後感9

當我讀到這樣一段話的時候,深有感觸:

“我們的生活是令人驚奇的,這不僅因爲在我們的生活中這層充滿種種*生般的壞事的土壤是如此富饒和肥沃,而且還因爲從這層土壤裏仍然勝利地生長出鮮明,健康,富有創造性的東西,生長着善良的人所固有的善良,這些東西喚起我們一種難以摧毀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終將蘇生。”開始我還不太理解,後來我才漸漸明白:它是想要告訴我們新的一代是如何堅忍不拔地頑強生長,並且對美好的生活充滿嚮往,把正在沉睡的民衆喚醒。我想這也是高爾基創作這本書的另一個用意吧。

童年是每個人漫漫人生的開端,兒童的心靈、思想是天真無邪的。平常的人和事物都會影響到兒童。如果受到了好的影響,那麼會使人一生受用。反之,則會讓人喪失目標、困惑迷惘。這就好像一個人做某一件事情,如果連開頭都把握不好,那麼後面又怎會很好地繼續下去呢?

《童年》的三年級讀後感10

讀了這本書,我感觸很深。

這本書反映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父親去世後,跟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期間發生了很多事情。可以說,阿廖沙的童年是不幸的:小的時候父親去世了,寄宿別人家;外祖父脾氣很暴躁,經常毒打他;兩個舅舅不喜歡他,經常欺負他。在他11歲那一年,可憐的母親去世了,外祖父又破產了,他只能外出打工養活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中,阿廖沙很快接觸了社會的陰暗面,自私、冷漠、殘暴、庸俗、專橫、冷酷、懦弱、貪婪。在他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在他幹活的每一個地方,都可以看到這樣貪婪的小市民習氣。幸好,有善良的外祖母疼愛他,鼓勵他,支持他。使他在這樣的一個貧苦的環境中,他依然保持着一顆善良的心,如飢似渴的學習着知識,嚮往着將來能過上好日子。因此,儘管每一天他幾乎都在別人的侮辱打罵中度過,他依然頑強地熬了過來,最終成爲一個大文學家。

與阿廖沙的童年想比,我們的童年是多麼幸福啊!我們不用爲餓肚子而煩惱,因爲每天父母都爲我們準備了豐盛的飯菜;我們不用爲上學而煩惱,因爲這是父母的事兒;我們也不用怕受到別人的欺負,因爲父母會爲我們出面……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阿廖沙都能堅持下來,成爲一個大文學家。那麼,在這樣舒適環境下的我們,難道不應該更珍惜時間,勤奮努力地學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