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三年級作文指導示例

三年級作文指導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7W 次

三年級作文屬於起步作文,在期末複習時,由於學生年齡小,剛剛學習寫作文,寫作方法講深講淺,不好把握,大多數老師不知道從何下手,只是把一些題目讓學生反覆地寫作。這樣做,極容易挫傷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引發學生懼怕作文的心理。我認爲,三年級的作文複習課應該從“有趣、得法、實效”三方面下功夫。

三年級作文指導

新的《語文課程標誰》在課程目標部分對中年級的習作明確提出了以下階段性的目標:“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達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針對這些目標,怎樣才能做好三年級作文的複習教學呢?我認爲,在注重遣詞造句、如何圍繞題目這個中心寫出結構完整的作文等基本功訓練的同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有趣:注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三年級是作文的起步階段,學生剛剛邁入寫作的門檻,因此,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很重要。只有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首先要注意命題和選材。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徵及認知能力,在命題和選材上要儘量貼近他們熟悉的、易於理解、感興趣的人和事。作文命題範圍應比較寬泛,要留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自由發揮空間,開發學生的寫作潛能,選擇合適的題目,如:《我的媽媽》、《我想xx》、《一件小事》等此類題目,讓學生一看就覺得有話想寫、有話可寫、有更多的素材可選,使他們覺得寫作文並不太難,進而樹立起寫作信心。

複習的命題,選材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及認知能力,只有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纔會“有事可寫、有話可說”,才能表達“真情實感”,因此我們在命題和選材上都要儘量貼近小學生熟悉的生活,要寫他們熟識的、易於理解的和他們感興趣的真人真事,寫他們觀察到的實景實物,才能寫得真實、具體、生動,才能達到“不說假話空話”的要求。另外也不能“老調重彈”,今天寫“一件有意義的事”,明天寫“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時間一長,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無形中削弱了學生的作文興趣。

其次,要創設情境,激發慾望。從學生感興趣的事入手創設情境,讓學生髮揮想象,激發學生表達的慾望。如在作文前運用錄音、錄像、投影等播放一些動畫片、成語故事或各種班級活動開展的實況等創設情境,爲學生提供聲、形、色的感觀和新穎的直觀形象,引導學生看、聽、想、說、寫等,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上作文複習課之前,要注意作文教學中趣味因素的滲透,減緩坡度,調動學生作文的學習積極性。導入方式要多樣,例如:

⑴故事式導入。針對三年級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一上作文課,我就告訴學生作文就是把聽到的大概內容寫下來,接着由老師講個小故事,學生聽得專心,笑得開心,然後讓幾個同學複述,最後再分頭寫作,這樣大家都感到較順手。批改時,只要故事較完整,錯別字不多就判“優”等,學生嚐到了成功的喜悅。

⑵活動式導入。根據三年級學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強的特點,我先選大家都能做的小製作、小實驗、遊戲等,讓大家參與,然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踐討論,最後有重點的寫下來,這樣學生不僅有興趣而且也有話可寫,效果較好。

⑶情境式導入。就是爲學校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髮揮想象,從而激發學生表達的慾望。在作文前運用錄音、錄象、投影等手段創設情境,爲學生提供形、聲、色的感官和新穎的直觀形象,如:播放一些動畫片,成語故事或活動開展的錄象等,引導學生聽、看、說、議、寫、想,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講評時,可以把一些好詞好句好段好文錄音下來,這樣不僅對學生作文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充分調動了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

最後,可以採用童話故事新編法命題作文。在學習一篇童話的基礎上,要求從新的角度或不同的側面去重新考慮,設計不同的經過,得出與課文相同或不同的結果。如學了《烏鴉和狐狸》以後,可以出個《小烏鴉和小狐狸》的題目,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小狐狸是否比老狐狸更狡猾?是否運用了比老狐狸更高明的手段騙取了小烏鴉的信任?小烏鴉是否吸取了老烏鴉的教訓使小狐狸的鬼主意沒有能得逞……引發學生的想象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一種特殊的思維能力,豐富的想象力是寫好作文的不竭源泉,英國詩人雪萊曾說過:想象是創造力。人的想象過程,就是創造力的發展過程,想象越發展,越有助於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因此,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就要爲學生創設激發想象的情境,使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更加生動、具體、完美地去想象,直到編寫一個完整的故事,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得法:注意觀察、說話、思維、表達同步發展1.在觀察中指導複習的習作。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身邊的事物缺乏直觀感性的認識,就讓他們去描寫,去評論無疑是很難的。對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是觀察,只有親身去接觸事物,仔細的觀察事物,才能獲得真實、深刻、細緻的第一手資料,寫作時纔有話可寫,寫出的文章也比較真實生動。因此,在作文的複習教學時,我們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學習描寫一種水果,讓學生看關於一些水果的資料圖片,使學生對一些水果的生長過程和景象有一個直觀的瞭解,對一些水果的色彩、形態,果、肉等有一個感性的認識,並拿出實物讓學生觀察、品嚐,加深印象。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初步掌握描寫一種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寫作時,再請學生拿出自己喜愛的水果,讓他們說說應從哪些方面觀察,就比較容易了。這時,教師應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有順序的觀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澤、味道、吃法等等。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並使他們懂得觀察的重要性,逐步養成細緻觀察的好習慣。學生通過觀察,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寫起作文就不會覺得難了。

三年級學生年齡小,生活閱歷少,加上平時沒有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或是觀察不得法,在寫作中普遍存在“無話可說”的現象。因此我在作文複習的教學實踐中,選擇學生可感可看的事物,教給觀察方法,我先讓學生觀察靜物爲主,注意觀察順序和觀察重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如文具盒、檯燈、教室、自己的房間等。接着,擴大觀察範圍,從室內到室外,由靜到動,從顏色、形狀、大小到發展變化,從看、聽、想等方面寫動態片斷。如指導寫“一個我喜歡的物品”片斷,我從家裏拿來一個小鬧鐘,先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觀察,並要求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如“外形→畫面→聯想→數字→聯繫生活的感想”等,在複習課上稍加指導,看到外形,你想到了什麼?看到畫面,你想到了什麼?看到數字,聯繫自己的生活,你又想到了什麼?大多數學生都能寫出自己的觀察所得,寫出自己聯想和感悟。有個學生這樣寫:

我高興地接過小鬧鐘,仔細地端詳起來。這隻鍾是長方形的,正面是西湖“柳浪聞鴦”全景圖,畫面絕大部分是美麗的西湖,湖水平靜得像一面鏡子;畫面的一側是一座南宋時期建造的花園,園裏有座柳浪橋,湖邊種着許多柳樹。看着畫面,我忽然明白了“柳浪聞鶯”的含義。你看,輕風吹過,柳條兒迎風搖擺,那不就像綠色的浪潮一樣嗎?那秒針“嘀嗒,嘀嗒”的聲響,不是彷彿黃鶯在樹上婉轉地唱着歌嗎?

鐘的右上側有一扇塑料“小窗”,裏面就是日曆。日曆是用塑料泡沫做底,顯出的數字呈大紅色。這紅色的數字每24小時就變換一次,告訴人們新的一天來到了。那表示鐘點的12個數字,“3”和“9”不過是兩個等號,只有“12”和“6”是兩個端端正正的阿拉伯數字,其餘的8個數字都只是8個小方點,它們均勻地鑲嵌在美麗的圖畫中。在“12”的下面有一條金黃色的小線,這條細線正指着另一扇綠豆大小的“紅窗”。透過窗口,你只能看見一個數字。如果你撥動鬧鈴上的暗鈕,讓數字對準那條黃線,並上足發條,到了你對準的那個鐘點,一串清脆的鈴聲就會提醒你。

學生觀察清楚了,就得讓學生觀察到的東西說出來,這常常是容易被忽視的環節。葉聖陶先生認爲:“作文是寫話,把要說的寫下來就是文章。”因此,把觀察到的事情說出這一環節非常重要。我經常讓學生把觀察到的按要求說一、二段話,同桌互說互評或通過口頭作文比賽,賽後評議。學生說的,其實也是形象畫面的觀察在頭腦中建立之後如何用語言文字表述的問題,這就是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反過來解決學生觀察時因受時間、地點、角度的限制而產生的困難,可應用思維方法去完善事情的全過程,豐富寫作內容,使表達更完整。

2.鼓勵學生進行豐富的想象。

豐富的想象力是寫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學中,除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之外,引發學生的想象思維也很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常爲學生創設激發想象的情境,引發他們的想象思維,培養他們的想象創造能力。例如習作七──編寫童話,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展示很多可愛的動畫,激起學生的興趣,請學生小組合作爲其中的一些動物確立關係,編故事,編對話……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啓發,互相補充,使想象更加充實,更加生動,直到編寫成一個完整的童話。在這種情境中,學生得到了自主學習,充分表現的機會,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間,想象思維得到引發和鍛鍊,寫作興趣也提高了,寫出的作文也比較充實生動。

想象是學生創新的靈魂,想象作文是新生的又是極有潛力的作文流派。我在複習中教學中特別注意這類作文的指導。如編寫童話故事,展開想象續寫結尾等。我抓住少年兒童喜歡幻想的特點,引導他們留心觀察周圍的生活,從生活實際中捕捉材料,運用誇張、擬人手法來編寫童話,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分辨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讓他們在童話中受到教育。

3.言之有序,指導學生寫作時按一定的順序寫。

三年級的小學生初學寫作,往往是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很少顧及寫作的順序。在平時的練筆過程中,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寫放膽文,到了複習階段,就應該提醒學生要注意啊一定的順序寫了。如:

寫一件事情,可以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起因→經過→結果

寫景,可以用先總後分的方式寫。還可以按觀察的順序寫。

狀物,可以知道學生按“名稱→外形→習性(活動)→感情”的順序寫。

一般來說,在教學中,可以處是一篇範文,引導學生明白什麼是寫作順序,是怎樣的寫作順序。然後知道學生觀察實物,聯想生活,確定寫作的順序。只要學生能按照一定的順序寫,即使寫的不具體,也要進行表揚和鼓勵。

4.言之有物,注意指導學生把重點段落寫具體。

三年級的小學生初學寫作文,往往不知道什麼是具體,什麼是生動,更不明白爲什麼要寫具體,寫生動了。在平時的練筆過程中可以不過分強調,但是到了複習的階段,應該強調一下如何寫具體了。

相對於三年級的學生而言,所謂言之有物,寫具體,應該包含一下幾方面:

敘述事情,應該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具體地說,能在一段話中寫出兩至三個人物活動的動作。

寫景的時候,能夠展開自己的聯想和想象的翅膀,不僅僅能寫出自己看到的'內容,而且能寫出想到的內容。在一段話中能使用一個比喻句,就是很偉大的創造了。

狀物的時候,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描繪出物的形狀或形態;能聯繫生活,寫出關於物的生活細節。

在具體的教學中,老師應該注意兩點:一是指導觀察,二是提供適當的範文,爲學生引路。

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三年級的作文教學中,老師應該積極地“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養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觀察是寫作的門徑,一切外部信息都要通過觀察才能進入大腦。贊可夫說:“應該打開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象,印入學生的腦海,藉以豐富學生的情感經驗,激發學生的情感。”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對於小學生來說,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是觀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親身去接觸事物,認真地去觀察事物,才能對事物有全面細緻的瞭解,才能獲得真實、深刻的第一手資料,寫出來的文章纔會生動感人。因此,作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啓迪學生創新,使學生成爲學習的自覺探究者和發現者,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在學習描寫一種動物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先觀看相關的資料、圖片等,使學生對動物有一個直觀的瞭解,然後讓學生去觀察實體。觀察是一種有目的的知覺活動,是有規律可循的,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實體觀察時,首先要告訴學生觀察的基本規律和方法:

指導學生觀察時,要注意一定的順序。一般先整體後局部,也可以先局部後整體的順序進行觀察。如觀察一隻小燕子,從整體上看,它有一身烏黑光滑發亮的羽毛;從局部看,它有俊美的翅膀和剪刀式的尾巴,還有一張淺黃色的闊嘴巴等,這樣各部分合起來,學生頭腦裏就自然形成了一隻活潑可愛的小燕子形象。

知道學生觀察時,要善於抓住事物的特點。世上的萬事萬物千姿百態,觀察時要注意發現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徵,如貓的眼睛是綠的,綠得發亮;同一只貓的眼睛在不同的時候、不同的情況下,又不相同:夜晚捕鼠時,它睜得又圓又大,白天在陽光的照射下它卻眯成一條縫;又如兔子的眼睛是紅的,像兩顆紅寶石;雞的眼睛是黑的,天一黑就看不見東西等等。這樣,學生在觀察時通過比較分析,不僅瞭解到事物的主要情況、和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徵,獲得感性的認識,而且還幫助學生提高對事物的觀察能力,掌握對事物的描寫方法。通過對動物的描寫,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學會對周圍人和事的描寫,使他們懂得觀察的重要性,逐步養成觀察的良好習慣,爲寫作積累素材。

範文引路,讀中學寫,瞭解重點段落的寫作方法

讀寫結合是傳統的作文教學的一條寶貴的經驗。在三年級的作文教學和作文複習的過程中,應該加以應用。在具體的教學中,老師應該結合具體的段落,進行講解,說明寫作的方法和好處,然後貼船下篙,進行相似的模仿練筆,這樣學生就能夠學會寫具體,言之有物了。

例如我們要指導學生練習寫一個小動物的外形,可以出示片段:

梅花鹿

我很喜歡公園裏的梅花鹿。(總寫喜歡)//它穿着高雅,長得俊俏,淺黃色的毛外衣上點綴着朵朵梅花圖案。我想,梅花鹿就是因此而得名吧?//(分寫一)梅花鹿的全身總是乾乾淨淨的,從無污染的痕跡;兩隻大眼睛總是帶着機警的神情,再配上頭頂那兩隻珊瑚似的桂冠──鹿茸,真像是高傲的公主。(分寫二)

大公雞

我家養了許多雞,我特別喜愛那隻金黃公雞。我愛這隻金黃公雞,是因爲它與別的雞不一樣。//(總寫喜歡)它高高的個子,身體十分壯實,頭上戴着一頂大紅冠子,身上穿的那身金黃袍子,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分寫一)它尾巴長長的,走起微微擺動,像個挺胸昂首的武士,實在惹人喜愛。//(分寫二)

通過閱讀討論,引導學生明白什麼是總,總寫了什麼特點。什麼是分寫,是如何分寫的,寫出了什麼特點?

然後告訴學生觀察的方法:觀察動物的外形特點,能按一定的順序,或者先總後分,或按從頭、身、尾、四肢的順序來觀察小動物。觀察動物的外形特點,能抓住毛色、形狀、體態、大小等方面來細緻地觀察。觀察動物,既可全方位觀察,也可重點觀察。如以大公雞爲例,我們就可以對它的毛色、眼睛、冠子、翅膀、尾巴進行多方面觀察,描寫外形,首先要捕捉特徵。

再後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具體描寫所寫的動物的外形特點,如大小的特點,肥瘦的特點,毛色的特點,頭、身、尾巴、四肢等方面的特點。描寫外形要着意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做到條分縷析,層次井然,切忌語無倫次。或從整體到部分,或從前到後,從上到下,從外到內,或從主到次。在描寫的時候,要積極地展開聯想和想象,儘量地人格化地描述,力求把文章的語言描述的生動而富有情趣。要注意抓住動物的突出特點來描述。比如你要描寫大象的外形特點,就應該抓住大象與衆不同的地方來描寫。

最後出示一幅圖畫或一個事物,讓學生觀察後練習寫作。如觀察另外一隻大公雞,讓學生練習寫“我喜歡大公雞”。

5.降低難度,以鼓勵爲主進行評價。

現實中,不少教師口口聲聲叮囑學生:“三年級要寫作文了,一定要認真學!”可這樣無形中誇大了作文的難度。另外有些老師“心比天高”,開始就對學生要求過高,多挑剔,一味訓斥,使學生對老師產生畏懼心理,更喪失了對作文的興趣。因此說這個過度很重要,我們要積極創造保持作文興趣的條件,它能爲學生今後的作文學習打下基礎。

新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關於寫作部分中明確提出:“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這一指導思想,對於小學作文教學改革,具有重大意義。同樣,這一指導思想對於三年級學生作文起步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中高年級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是剛從高年級下來教三年級時,往往會不習慣學生的作文,怎麼那麼短,那麼簡單。不要忘了,那還是八九週歲的孩子,他纔開始學寫作文。從說到寫,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需要一個過程,對他們過高的要求勢必會讓他們幼小的心靈產生懼怕作文的心理。

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認識到:作文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一件很有趣的事。學生大膽地寫,自由地寫,寫出之後,再給予肯定、鼓勵,使學生逐步樹立起作文的自信心,喜歡作文。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到寫作成功的快樂,在全班同學面前得到老師的表揚或得到老師的肯定和鼓勵,會使學生的內心充滿快樂,這種“快樂”會使學生熱愛作文,對寫作充滿自信,把寫作文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有了這種心理基礎,學生的思維會變得非常活躍,大腦處於一種開放的狀態,其寫出來的習作也會內容豐富。例如學生寫《我喜歡的小動物》,有一個學生寫小金魚,只寫了幾句話,很簡短,但他把外形、生活習性表達清楚了,就應該給與表揚。這對他以後學習作文是有幫助的。

在三年級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對作文的評價,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橋樑,因此,必須堅持鼓勵原則,以情誘情、以情激情。有位教育家說過:“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是教育的真理。”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勝心、上進心,非常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肯定,因此,我們在作文講評中,儘量用鼓勵式、商量式、談心式、啓發式語氣,以激勵爲主,儘可能利用一切機會讚揚學生的閃光點,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從而給予他們更多的成功體驗,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信任、和期望。比如,及時公佈優秀作文的名單,搞優秀作文展或推薦發表,把學生寫到的好思想、好行爲、好語句以及獨到的見解和觀察都蒐集起來,然後在班上富有感情地朗讀,意在表揚和提倡,由此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三、有效果:指導學生初步瞭解“三段式”寫法

三年級的小學生初步學習寫作文,很難考慮篇的概念。在平時的練筆過程中,寫一段話是可以。到了第二學期的作文複習的階段,老師應該及時提醒學生注意寫一篇文章,而不是寫一段話。使學生豎立寫篇的概念。

在三年級的作文教學中,最基本的應該使學生認識三段式。指導學生初步瞭解“三段式”寫法,我常用的方法是讀中學寫。

在這一環節,教師出示一篇與習作內容相關的範文,指導學生讀中學寫,讀中悟寫。範文引路,爲學生的習作提供了借鑑的範例;指導評說,使學生從範文中獲得寫作的智慧,醞釀寫作的情趣,快速打開寫作的思路。例如在作文指導課中的小遊戲做完而又畫出模式構思圖之後,展示範文,指導學生理解寫作模式。

洗手帕

今天,老師從包裏拿出一塊皺巴巴的小手帕。手帕上有幾隻小白兔,看樣子,它一點也不高興。原來,手帕上沾滿了灰塵,髒乎乎的。

老師問:“能不能用這塊手帕揩鼻子?”同學們都喊起來了:“不行,不行!要洗一洗。”劉老師從講臺裏拿了一個花臉盆,請兩個同學打來一盆水,又拿出一塊小肥皂,就開始洗手帕了。

“啪!”老師把手帕丟進了水裏。但小手帕沒有沉下去,劉老師連忙用手按了按,又來回擺了擺。等手帕全浸溼了,就撈出來打肥皂。打完了肥皂,劉老師就用勁地搓起來。搓呀搓,搓出了好多肥皂泡。可能是太髒了吧,連搓出來的肥皂泡也變成黑乎乎的了。劉老師放在水裏清了清,水一下子也變黑了。劉老師連忙叫同學換來了一盆清水,又把手帕洗了一遍。

等老師擰乾給我們看時,呀,洗得真乾淨呀!這時,我纔看清了手帕上的全部東西,原來是一隻可愛的小白兔和她的媽媽。它們全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好像在感謝老師哩!

老師評說:這篇作文,是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來敘述的。這是寫記敘文的一種最基本的章法。文章寫的全是老師洗手帕。這裏有看,有聽,有想。通過看、聽、想,知道了爲什麼要洗手帕、怎樣洗手帕以及洗的結果怎樣。儘管洗手帕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要寫具體也不容易,尤其是事情的重點→洗,要觀察仔細,具體描述。老師怎麼洗的呢?“丟→按→擺→撈→打(塗抹肥皂)→搓→清→換→清。從小作者的文章看,他觀察得非常仔細,非常有條理,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更深。

而後對照三段式模式圖,指導學生寫作:

這種方法告訴我們,寫一篇文章,可以分爲三段寫。

【一看就懂】①開頭→②中間→③結尾

起因→ 經過 → 結果

【一學就會】

這是學習寫記敘文的一種最基本的章法。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敘述的。初學習作一般從這一方法練習開始。

通過反覆的“三段式”的練習,一般三至五次,學生即可確立基本格式。

當然,這只是敘事的三段式,還寫景的三段式,狀物的三段式等等。

四、指導學生看準作文類型,在選擇題材上注意符合要求雖然三年級只是作文的起步,但各種類型的作文基本上已露出“原形”。在作文教學複習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指導學生看準作文類型,在選擇題材上注意寫具體。

現在我們來看一看三年級的作文練習題目(國標本教材):

三年級上冊習作題目

第一單元習作題目:寫一寫自己的課餘生活。

這次習作是學生第一次作文,也是口語交際訓練的延續,即寫一寫自己的課餘生活。習作範圍寬廣,和課餘生活相關的都可寫。第

第二單元習作習作題目:最喜歡的一個人

第三單元習作題目:“秋天的圖畫”看圖作文

這次習作的形式是看圖寫一幅秋天的圖畫。課前要佈置學生準備一幅畫,這幅畫可以是圖片,也可以是自己畫的圖畫。所選的圖畫一定要和秋天有關,可以是秋大的景物,也可以是人在秋季裏活動的場面。習作的題目《秋天的圖畫》,屬於看圖作文。具體要求是:1.寫之前要先向同學介紹自己所選圖畫的內容;2.寫的時候要用上平時積累的詞句;3.寫好後和同桌交流,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4.展示和欣賞。

第四單元習作題目: 學寫觀察日記。

這次習作有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讓學生交流已寫的觀察日記,在此基礎上再寫一則觀察日記。低年級時,學生已經學寫過日記,觀察日記無非是日記的一種,並沒有特別的格式要求,只是在內容方面側重講觀察。

第五單元習作主題──介紹瞭解到的飲食文化文化

這次習作,要求學生把綜合性學習中搜集到的資料或看到、聽到的內容,整理一下,寫成習作。這也是對綜合性學習成果的一種展示方式。完成這次習作,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材料的選擇和整理工作,把最想告訴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內容寫下來。既可以介紹自己瞭解到的傳統文化,也可以寫開展活動時發生的事情。

第六單元習作──介紹自己去過的地方

這次習作要求寫自己去過的地方,也可以是想去的地方。習作要達到“使別人讀了也對這個地方感興趣”,關鍵是要抓住“這個地方怎麼吸引人”來寫。

第七單元習作──編寫動物童話

這次習作安排的是想象作文,編寫動物童話。請你任選幾種動物作爲主人公,編一個故事。現想象一下它們可能發生什麼事,然後寫下來。寫好以後讀給大家聽,看誰編的故事最有趣。

第八單元習作──自由作文

本次習作是一次自由作文,目的是在學期末給學生提供一個更爲自由的表達機會。作文的內容不限,人、事、景、物、想象世界等都可以寫,體裁也不限,散文、詩歌、童話等也可以。

三年級下冊習作題目

第一單元習作題目:寫家鄉的景物或其他地方的景物。

這次習作安排的是寫家鄉景物,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開拓生思路,寫出家鄉的景物及感受。如果學生想寫其他地方的景物也可以。學生寫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展開想象,注意學習本組課文的表達方法。在學生初步完成習作後,進行交流和講評。教師先提出習作標準:能寫出景物的特點;按一定順序寫清楚;表達了熱愛家鄉的感情;有豐富的想象。然後讓學生在小組交流,選出寫得好的習作,並說出習作好在哪裏。最後在全班交流。教師選取好的以及有特點的習作做講評。在全班講評後,學生自己修改作文,也可以同座交流提出修改意見,最後謄寫清楚。學生完成習作後,可以辦一期以“家鄉的景物”爲主題的習作展覽。

第二單元習作題目: 家鄉環境的新變化

本次習作,是綜合性學習的一部分。要求學生結合前面的綜合性學習來寫,範圍比較廣泛,可以寫自己調查瞭解到的情況,可以寫幾年後家鄉環境的變化,也可以寫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第三單元習作題目:向大家介紹一個真實的自己

三年級學生剛開始習作,“習作”對於他們來說是個很陌生的領域。《課程標準》倡導在小學階段重在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和自信心,還指出“習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而三年級的習作教學重在培養學生“樂於書面表達”。首要的任務是拓寬學生的思路,調動生活的積累,激發學生的習作慾望。課前可以引導學生看看有關寫自己的文章,以啓發思路。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向大家介紹一個真實的自己,選擇最能反映自己特點的某一方面,將它們寫下來。根據這些新理念,我如此設計本次習作教學。在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創設交際的情景。言語交際離不開具體的交際情境。這次口語交際邀創設一個符合學生年齡特點、感興趣、又能讓學生大膽把自己介紹給大家的言語環境。營造和諧的人際氛圍,進行對話交流。平等融洽和諧的人際氛圍,是學生樂說、愛說、形成表達自信心的基礎。在活動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感覺,多鼓勵,讓學生在民主寬鬆的交流環境氛圍中各抒己見,真實的介紹自己;在師生、生生間開展團結合作、平等對話交流,讓學生體驗到交際的快樂,樂於與人交流。多種形式的交流,學生得到發展。口語交際市雙向、共同發展的過程。通過教師介紹、問答、同桌練說、小組交流、語言等多種形式提供學生實踐的機會,在聽、說、評中進行師生互動發展。

第四單元習作指導:【習作題目】我學會了──

這次習作是話題習作,這種題目從本質特點上講,只是劃定了一個寫作範圍,而把選材、立意的自由留給了學生。這就得把習作的主動權交還給了學生,給學生留下了一定的選擇餘地,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積極補充,選擇新穎的素材。教學時應先引導學生回憶回憶,再同桌說一說自己都會哪些本領。學生說的有可能是日常生活中學到的本領,如,煮麪條、洗碗、幹農活;也可能是在學校學到的本領,如畫畫、速算,彈鋼琴,做手工。

第五單元習作指導:爸爸(媽媽)的愛

本次綜合性學習圍繞“感受和回報父母之愛” 話題是談談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一是說說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二是說說自己應該怎樣愛他們。

第六單元習作指導:大膽想象“未來的世界”

習作題目: 未來的────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了低年級寫話教學的目標,其中第1條就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低年段的學生處在創造性想象能力發展的最佳期,他們常常藉助幻想的方式來觀察、理解和解釋他們生活世界中的事物。因此,鼓勵這一年段的學生多些想象作文,不僅能順應學生的心理髮展,而且可以使他們的生命體驗得到拓展,審美情趣得到提高。本次的習作以“未來的世界”爲主題。這次習作內容的範圍非常廣泛,衣、食、住、行無所不允,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奇思妙想。教學時,可以利用習作中的種種示例篇目的閱讀,幫助學生打開思路,選擇到各自最感興趣和最想寫的事物。選定要描寫的事物後,還要根據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展開想象,想一想這件事物具有些什麼樣的新特性,給人們提供哪些便利。學生想好以後,可以引導他們互相交流,彼此受到啓發,然後寫下來。寫完後,自己多讀幾遍,然後改掉自己覺得不滿意的地方。如果有條件,在習作完成後,以“未來的世界”爲主題出一期牆報。

第七單元習作指導:自由作文

本次習作是自由作文,目的是給學生一次更爲自由表達: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機會,把自己最近特別想寫的內容寫下來。作文內容範圍、體裁不限,寫景、記事、寫物、寫人都可以。自由作文的含義應該包括五個方面:自由選材、自由立意、自由擬題、自由表達:映日荷花別樣紅和自由修改。

第八單元習作指導:想象作文──假如我會變

“假如我會變”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八的習作內容。本次習作是寫想象內容,圍繞“假如我會變”,展示學生的童心、童趣和夢想。本組是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爲主題編排的。在學習了幾篇想象瑰麗,語言優美的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的基礎上,安排了“假如我會變”這樣的以寫想象爲內容的習作訓練,是教材編撰者的用心之處。教師用好教材中的這些學習資源,會有效的幫助學生寫好這次習作。本次習作是寫想象內容,圍繞“假如我會變”,展示學生的童心、童趣和夢想。

統觀這些題目,可以分爲敘事的,寫人的,寫景的,想象的幾類。可惜是沒有狀物的作文練習。三年級的小學生對小動物充滿了喜愛之情,小玩具,小物品都是三年級小學生筆下的充滿情趣的寫作對象。從寫作教學的角度看,這是三年級教材編寫一個不足。狀物的應該編排一個單元,纔算是貼近了小學生活的實際。

我在三年級的複習的指導上,十分注意從記事、寫人、寫景、狀物、想象文等五種形態入手,抓住它們最普遍的規律進行歸類指導,每一類重點指導練習寫一篇,在選題上注意專一性訓練。如我讓學生用總述句開頭,先總後分,讓學生圍繞一箇中心把事情寫具體。又如,用總結句“媽媽真是個勤勞善良的人”在一段話或一篇文章的開頭一句,然後讓學生根據總結句從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體驗,回憶選擇一件事寫出來,有條理地抒發自己的感受。找到媽媽勤勞善良的可親之處。

最後,我還想說明一點,在作文複習的過程中,老師要積極地調動學生的寫作激情。“情以物近,辭以情發”,教師要善於引發學生的創作情感,應站在學生的角度,走近學生的生活,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及困惑等,然後有針對性的出一些《說說我的心裏話》、《我最想說的的話》或《我有一個小祕密》之類的作文題目,讓學生傾訴他們的喜怒哀樂或感想……,使學生產生交流溝通的慾望和需求,從而調動學生的寫作激情;也可以出一些《我哭了》、《我愛畫畫》、《我幫媽媽洗衣服》《我想變成──》和《我是小老師》等題目,把學生的目光引向社會、引向家庭、引向普通而平凡的人際關係,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平凡的人和事中,得到寫作的好材料,進而使學生樂於作文,精於作文,使作文學習成爲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還可以利用學生喜歡聽故事的這個特點,經常給學生講一些生動的故事。開展每個學生都來講故事活動,引導學生找故事、編故事、寫故事、講故事。實踐證明,開展這些活動,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激情效果頗佳。

總之,三年級的作文還剛剛是個起步,有時確實是使人感到無頭無序,無從下手,但只要我們當老師的多一份心,講究一下方法,相信會給學生帶來一份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