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小學作文三年級端午節作文300字

小學作文三年級端午節作文3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300字一:

小學作文三年級端午節作文300字

又到了端午節。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起端午節的糉子。

端午節前幾天,媽媽就從市場上買來包糉子的糉葉、糯米、綠豆等,到端午節那天,就把它們拿出來,用水浸溼,洗乾淨,然後開始包糉子。她拿起一些糉葉,疊成開列一排,隨後一層糯米、一層綠豆、一粒豬肉,最後加上一層糯米把綠豆和豬肉包在中間,再把疊好的糉葉,壓緊,按平,摺疊,最後用線捆住,就這樣一個糉子在她們的手上包好了。

糉子包完後,她就把糉子放進鍋裏,加上合適的水,讓它蒸煮。大約煮到兩個小時吧,廚房裏飄散出一股糉子的清香,深深地聞一口,沁透心脾。這時,饞嘴的我就迫不及待地讓媽媽從鍋裏抓起一條糉子,不管它炙熱燙手,就解開線團,送進嘴裏,用牙齒咬一口,滾燙的糉子,有時弄得我牙齒根,舌頭嘴上頓時起滿了大大小小的泡泡,儘管這樣我還是不肯吐出來,味道好極啦。

聽大人們說,端午節這天有一個古老的故事。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楚國的大詩人屈原因仗義直言遭革職放逐。眼見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是有心報國而無力迴天,憤然之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傳說屈原死後,百姓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的還拿出食物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因此,在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等的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時過境遷,人事物非,可端午節一直流傳至今,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和文化。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300字二:

從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糉子了。糉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糉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糉情有獨鍾,尤其是裏面大大的棗子,家裏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糉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糉子比家裏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糉裏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糉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緻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後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着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後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說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裏,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300字三: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每當我唱起這支歌,便想起即將到來的,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可有意思了,我來講給大家聽聽吧!愛國詩人屈原,很不同意楚王管理百姓的方法,便去向楚王說理,結果楚王不同意見屈原,屈原很生氣,一怒之下投了汩羅江,老百姓很尊敬屈原,爲了不讓魚蝦蛟蟹吃屈原的遺體,就用糉葉包着米,投入江中。以後,每年五月初五,老百姓都會坐舟投糉子,慢慢地就變成了吃糉子,賽龍舟。

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頭上寫一個大大的“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有表驅怪避邪保平安之意。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讓我們所有人在今年的五月五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吧!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300字四:

以前,我們家過端午節都是吃吃糉子就沒了,但去年端午節我卻用電腦看了賽龍舟,卻使我記憶猶新。

記得去年端午節那天,我起了個大早,興致勃勃地打開賽龍舟活動的現場直播,電腦視屏裏,小河兩岸早已經是人山人海了。老人們從家裏搬出靠椅,端坐着靜靜地等待。姑娘們如同參加一次盛會,各個穿着利落的新裝,唧唧喳喳地探討着這次比賽誰會是贏家。青年小夥雖然沒有能親身參加賽龍舟,卻也是熱情不減,臉上充滿了歡喜。小孩子們更是興奮,在人羣中鑽來鑽去,有一些調皮的男孩甚至爬到河邊的高樹上,佔據着好位置,居高臨下地往河中眺望。而河中早已浮着四隻最美麗的龍舟,船隻狹而長,船舷上描繪着硃紅的線條。

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終於開始了。青年滑手們意氣風發,頭上腰上各纏着一束紅布,在朝陽的光線下熠熠生輝。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支離弦的箭,在平靜無波的塘河上來去如飛。兩岸看龍舟的人都大聲吶喊,有的還把家中的鑼鼓都拿出來,重重敲打助威,更有好事的年輕人把事先準備好的“連環響”鞭炮掛到樹上點燃。一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劈劈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處,在河面上迴盪,震耳欲聾。

攝像機把直播放大了點,我清楚地看到青年橈手們奮勇揮槳,動作整齊劃一,堅實的肌肉隨着動作一起一伏,額上佈滿汗珠污漬反射着太陽的光輝。擊鼓的人更是興奮異常,縱身一躍,雙槌齊下,恨不得把全身的力氣都使上去,讓人擔心那鼓會不會被敲破。賽到緊張處,更是精彩異常,兩隻龍舟齊頭並進,爭先恐後,岸上的呼聲一陣蓋過一陣,待到分出勝負,又是一陣的歡呼聲夾雜幾聲懊喪的嘆息聲。

龍舟直播結束了,我卻仍坐在椅子上回想比賽盛況。

我想,龍舟活動不就是要考驗人與人之間團結互助的合作精神嗎?如果把它用在學習上,那才最好。我們真要學習這種賽龍舟的精神,讓我們在學習上有一個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