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500字作文精選:乞巧節的由來

500字作文精選:乞巧節的由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8W 次

導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500字精選作文:乞巧節的由來,歡迎大家的閱讀和參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500字作文精選:乞巧節的由來

 【作文一:乞巧節的由來】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着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爲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爲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爲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爲“喜中帶吉”月。因爲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作文二:乞巧節的由來】

七夕節是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的日子,《牛郎織女》是一個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它表達了人世間的美好感情。在家鄉,七夕節是不太被人看重的,可在有的地方,七夕節人們的活動還是豐富多彩,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好媽媽出去旅遊時正好趕上了七夕節,聽說中心廣場餓霧街上要舉行燈會,我們吃完晚飯,便興高采烈地要來逛一逛。

一進廣場,我們便看到了一個大柱子,柱子上有一個彩塑——織女,很多人在往上面扔繡球,要是能把繡球扔到織女腳下,將來就會獲得美好的愛情。我扔了三個球,一個都沒扔着,正當我失望時,一個人叫道:“耶!我投中了!”真的哎,織女腳下有一個鑲着金絲的綵球,放着光輝。正當我們被這喜悅的氣氛所感染時,一個小女孩叫道:“媽媽,織女星!”我們所有人的目光都朝天空望去,哇,真的!好漂亮!只見銀河的一端有一顆鑽石一樣相對龐大的星星,另一端也有一顆光芒四溢的星星,兩顆星星隔河相望,給這晴朗的夜空增添了一份神祕的光彩。

之後,我們又去逛了燈街,在我的“死纏爛打”之下,媽媽終於同意幫我買一個七夕燈,隨後,我又幫弟弟買了一個水晶球,在星星的照耀下,我們滿載而歸。

在牀上,我望着窗外的星空,想:牛郎織女現在一定在互相傾訴着愛意吧,真是一對相愛的情侶呀,如果我是玉帝,我一定要動用三千天兵,把這銀河給活活拆了,再造一座“七夕殿”,讓牛郎織女相親相愛,白頭偕老。

祝大家七夕節快樂!

  【作文三:乞巧節的由來】

七夕,原名爲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着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爲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爲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爲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爲“喜中帶吉”月。因爲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爲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祕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