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必備】清明三年級作文彙總六篇

【必備】清明三年級作文彙總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1W 次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三年級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必備】清明三年級作文彙總六篇

清明三年級作文 篇1

我的家鄉是一個風景秀麗的鄉村。那裏青山環抱,樹木蔥蘢。每年的清明節,都是家鄉的人們祭祀祖先的節日。因此一到清明節,我都會和爸爸、媽媽去家鄉掃墓。

每次來到爺爺奶奶的墓碑前我都想哭,因爲我總想起爸爸和我說過的一個故事:一個男孩七歲那年父母雙亡,從此他和年邁的奶奶相依爲命。從他沒穿過一件新衣服,沒吃過一頓飽飯。他靠親戚和學校的資助唸完中學,並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師範學校,當上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這個男孩就是我的爸爸。爸爸是堅強的人,沒有因爲命運的坎坷、生活的貧困而放棄自己的學業。爸爸在我學習最沒信心的時候告訴我這個故事,我知道,爸爸是爲讓我明白:不能因爲一點困難就放棄自己的理想。

清明節這天,我來看望我那沒見過面的爺爺、奶奶。我想告訴他們:“爺爺,奶奶,你們安息吧!你的兒子現在過的很幸福,他用他的堅強換來一個幸福的家庭。你的孫女也會做一個堅強的人,爲自己的理想去拼搏!”

清明三年級作文 篇2

我的家鄉不在西安,但是我可以講一講我在寒假時在姥姥家掃墓的事。

春節,我和姥姥、姥爺、爸爸、老媽爲太姥爺掃墓。因爲那裏是黑龍江,所以太姥爺的墓上冰雪紛紛,我們打掃一番後開始掃墓。首先姥姥從包裏拿出了一個袋子,袋子裏裝着兩個桔子,姥姥把桔子拿出來將桔子各剝開一個小口,放在袋子裏,又把袋子擺在了墓前,表示給太姥爺吃。姥姥又從包裏拿出一瓶酒和兩個小酒杯,老爺又用酒把酒杯天面,把一杯酒放在墓前,另一杯酒給了姥姥,姥姥對在天堂的太姥爺說了一段話,說完後,把酒灑在地上,替全家人把那杯酒喝了。

接下來,我、姥爺、爸爸、老媽都爲太姥爺說了一段話。我們又走出墓地,來到了一個好大好大的一個爐子旁,爐子上刻着十二生肖的圖像。疑問太姥爺屬雞,所以我們在刻着雞的那個爐火中開始燒紙,我燒完紙後好奇地問老媽:“爲什麼要燒紙?“”因爲就像在銀行存錢一樣。“老媽說。我回答了一聲。

我愛你,慈祥的太姥爺;我愛你,天堂裏的太姥爺!

清明三年級作文 篇3

今天是清明節,我想起了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的習俗其中有;掃墓,祭奠烈士。雖然學校沒有統一組織,但今天下午,我和媽媽妹妹也來到了烈士陵園。那裏已擺滿了花圈和鮮花,裏邊的烈士墓也重新裝修了一遍。看着這些烈士的名字,我不禁想起了女英雄劉胡蘭,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黃繼光,邱少雲。這些動人的英雄>故事,怎能不讓人流淚呢。

關於清明節的知識,我還真懂不少。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和烈士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於上述意思,清明節因此成爲華人的重要日子。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夏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十天或後十天。有些籍貫人士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清明節的習俗還有;吃冷食青團,插柳,踏青等。

這就是我知道的有關清明節的知識。看了我的關於清明節的介紹,你是不是又對這個節日有了更進一步地瞭解。

清明三年級作文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杜牧寫的清明古詩。

今天是星期五,我爸爸一大早說:“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說:“誰不知道啊!像就你知道一樣。”媽媽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個字都不敢說了。

我們一家三口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接着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剛開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媽媽的懷裏,連頭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說:“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麼好怕的。”媽媽說:“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說:“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個喜歡放鞭炮的人,可現在爲什麼這麼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若的禍,那是我六歲的時候,我再玩的時候檢到一個小鞭炮,我將它給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聽啪的一聲,我的手被炸出了血,當時我痛的哇哇大哭……

清明三年級作文 篇5

清明節就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古代的時候,清明節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而非節日,清明節的前一天就是寒食節,那才就是真正的節日。而作爲節氣的清明節,此時卻晚了一天,可就是他卻意味着春天的到來。

清明時,氣溫升高,正就是春耕純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的說法。

寫到那裏有人會問掃墓的習俗呢?—掃墓的習俗出此刻漢代,最初的清明節僅僅只有踏青的習俗,清明代表的就是踏青的最好季節。

掃墓的出現就是因爲漢朝的皇帝經常在清明節時祭拜祖先,所以老百姓們也開始在這一時節掃墓了。唐朝時,皇帝在這一節日裏還發過禁令,‘禁止在清明節就是掃墓和踏青一齊進行。’因爲很多人在掃墓時哭哭啼啼,踏青時有嘻嘻哈哈,朝廷覺得不嚴肅所以才發佈的`。

可就是實際上,古故人們把清明這個節氣看作生命轉化的節氣,此時因爲它意味着過去一年的結束和新的一年的開始,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交匯。

此刻的清明節,它不僅僅僅就是人們祖先和緬懷先人的節日,也就是中華民族之人認祖歸宗的紐帶,更就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維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清明三年級作文 篇6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我和幾位好朋友相約信陽南灣湖、茶山踏春。

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到了信陽雨還沒有停,我們在濛濛春雨中乘坐遊船遊玩了茶島、猴島。

茶島上有一個茶藝表演。神奇的是洗杯的時候杯子轉來轉去,竟然一滴水都沒有灑下來,反而茶香滿堂。意猶未盡的我們繼續前行抵達猴島,島上有許多小猴,它們滑稽的樣子把大家都逗笑了。

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猴島,乘坐遊船行駛在清澈見底的南灣湖中,雨中的南灣湖讓我們體驗了一番“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情畫意。

次日起個大早,我們要去期待已久的茶山採茶啦!春山可望,茶香襲人,我們盡情地深呼吸。茶樹漫山遍野,像一條綠色的長龍圍繞着茶山。我們要採的是毛尖茶,採茶要“掐尖兒”。我戴着草帽,頭頂炎日,採了整整一個小時,才採到一小捧,老師說採一斤纔給五十元,可見採茶人有多麼辛苦,這讓我們敬佩不已。

接着,我拿着採到的茶,去了解毛尖茶的製作過程,製作分爲三大步,分別是殺青、揉捻以及乾燥。這裏採用的是鍋炒式殺青,我還上去體驗了呢!

彈指間,日西沉,這次愉快地旅行也接近了尾聲。清明踏春,南灣湖、茶山的模樣深深地留在我的童年記憶裏,這如詩如畫的美景,這綠城碧水、人傑地靈的信陽,怎能不讓人流連忘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