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小學三年級傳統文化作文

小學三年級傳統文化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6W 次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傳統文化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三年級傳統文化作文

小學三年級傳統文化作文1

大家好!看我臉上的面具多麼好看。嘿嘿!紅豔豔的色彩,烏黑粗暴的眼睛,尤其是額頭上那粉嘟嘟的大桃子,看起來多麼帥氣!前幾天,我賴着爸爸買了這個面具給我。爸爸說:“京劇臉譜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種特殊的化妝方法。由於每個歷史人物或某一種類型的人物都有一種大概的譜試,就像唱歌,奏樂都要照樂譜一樣,所以稱‘臉譜’。關於臉譜的來源,一般的說法是來自假面具。”

要問我怎麼愛上的臉譜,那還要從上次姥姥來我家說起。這天,姥姥在我家看電視,電視裏“依依呀呀”唱着京劇,我好奇地問姥姥:“這上面都是誰呀?”姥姥說:“那個紅臉的是關羽!白臉的是曹操!”你知道嗎?紅色的.臉譜表示勇士義烈,如關羽、姜維等;黑色表示剛烈、正直,就像張飛、包拯等;黃色就表示兇狠殘暴,比如宇文成都、典韋等;藍、綠色代表粗豪暴躁人物,馬武、竇爾敦等;白色就是奸臣壞人了!曹操、趙高都是呢!我要做一個正直、剛烈的男子漢,哈哈,於是我就纏着爸爸給我買了一個,沒事的時候就戴上它在屋裏武槍弄棒,別提有多神氣!

啊!臉譜的知識可真多呀!我不但知道了它名字的由來,還知道了它的色彩跟人的性格有關。它給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快樂呢!

小學三年級傳統文化作文2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種,有書法、京劇、皮影、武術……等等,我最喜歡的就是書法了,因爲我現在正在練毛筆字呢!

中國的書法是一門古老的漢字書寫藝術,先從甲內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後來又發展成爲草書、楷書、行書等等。草書、楷書、行書是現代書法的主要表現形式,它以漢字爲基礎,用毛筆來書寫,具有四維抽象藝術。

我現在剛開始學習,學的是楷書,講究個橫平豎直,楷書寫好後就可以練行書了,行書是楷書演變的連筆字,看起來很有藝術感覺。草書呢揮筆如神的龍飛鳳舞,草書寫成的文章我們小學生是看不懂的.,也讀不下來,因爲它的欣賞價值很高,都是一些書法家的傑作,不是一年兩年功夫就能欣賞並理解的。看!我說是對吧!我國的書法是多麼的有趣!

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中國書法已經成爲一個民族的符號,它代表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永恆魅力。我做爲中國的傳人,一定我喜歡的毛筆字練好、寫好。讓它不狂譽爲: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我的話:這是這周老師讓我們整理的作文,媽媽幫我從電腦上查了很多資料,在媽媽的幫助下我的整理如下,望各位博友都能喜歡上毛筆字,喜歡我們中國的文化。

小學三年級傳統文化作文3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在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所以稱中秋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之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被看着是團圓的大好日子,也被人們喻爲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不要忘了,讓真情賀卡給遠方的親人朋友一個問候祝福團圓之夜,明月高懸。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爲“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們的遊子,更是以月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夜今白,月是故鄉明。”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春風有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現在中秋節這一天,全國人民還可以享受一天的假期,閤家團圓呢!

小學三年級傳統文化作文4

中國有很多傳統文化節日,例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等等。我要和大家介紹的節日是“中秋節”。

在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所以稱爲中秋節。遠在他鄉的人們,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今年中秋節吃完豐盛的晚餐後,我把月餅切成幾小份,然後放盤子裏,讓爸爸和媽媽任意來摸一塊月餅,月餅是圓圓的,象徵着團圓的意思。我摸到了一個抹茶葉的月餅,那抹茶月餅鬆軟而美味。爸爸、媽媽和我坐在椅子上吃得津津有味的在等待月亮出現。月亮隱隱約約地出現了,慢慢地,越來越大,越來越圓,越來越亮,皎潔的月光灑在我們身上,似乎給我們大家披上了銀紗,漂亮極了。

在這個萬家團圓的.時刻,我們的家庭是溫磬幸福的,月亮也在這個夜晚,展現出她的美。

我希望每年都如此。

小學三年級傳統文化作文5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比如:過年放鞭炮,重陽節登高等。

我們中國人最爲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對,是春節。

過春節的時候大家都要貼對聯、貼福字,還要倒着貼,意思是幸福來到了我們身邊。春節吃餃子。餃子是“交子”的意思,是舊年向新一年的.過渡和交替。古人以前還會包一個錢幣在餃子裏面,誰第一個吃到錢餃,誰就會在新一年中有福氣,可現代人覺得錢幣太不衛生了,就改爲包糖了……

過春節爲什麼要放鞭炮呢?原來在很久很多久以前有一隻年獸每到過年就來吃人了,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大家可怕它了!有一年,年獸又來吃人了,大家都跑到崑崙山。這時一位年邁的老人卻拿來紅紙做春聯,拿來稻草做鞭炮,還拿來蠟燭做燈籠,年獸一看見這些東西嚇得魂飛魄散。從此,年獸再也不敢到人間來了,但人們怕它再來人間吃人,便在大年初一放鞭炮。

小學三年級傳統文化作文6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傳統節日,據說是爲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人們包糉子投進江裏,餵飽魚蝦,爲了避免魚蝦損害他的屍體。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糉子、賽龍舟有習俗。

我們這裏的端午節還有很多風俗習慣,比如:艾草、菖蒲掛在門口上、喝雄黃酒,都是驅邪的,還有小孩子手腕和腳裸系五彩線。保佑小孩子,長命百歲、健健康康。

接下來,媽媽要包糉子,我也想學包糉子,媽媽包的'是蜜棗糉,先準備好箬葉,拿兩三片箬葉,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形狀,然後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裏,再把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後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紮上線,捆結實就可以了,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煮,我就耐心等待,終於糉子出鍋了,我狼吞虎嚥地吃糉子,啊!糉子又甜又香真好吃。

這真是一次非常難忘的端午節。

小學三年級傳統文化作文7

今天是大年初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我們要在家裏包餃子,吃餃子。我興奮極了!

我們去上墳之後,就回去包餃子了。我看見媽媽拿了一小塊麪粉,將麪粉的邊緣捏出手指印,再把肉放進去,最後把邊緣合在一起。這樣一個美味的餃子,就做出來了。媽媽一直按這樣的步驟,做出來了很多餃子。媽媽拿出來一枚硬幣,準備放到餃子裏。

我很疑惑的問媽媽:“爲什麼要把硬幣放到餃子裏面去呢?”媽媽說:“只要吃到硬幣的人,這一年就會很幸運的:”媽媽把餃子放進了鍋裏。不一會兒,香噴噴的.餃子出爐了。餃子端到了桌上,我手拿筷子,一下子夾了一個,馬上放到嘴裏。味道好極了。我非常想吃到硬幣,所以就吃的很多。忽然咬到了一個硬硬的東西。我拿出來一看,我高興極了,原來是硬幣。

我們在家過了一個快樂的春節。

小學三年級傳統文化作文8

在過年的時候,我們要放爆竹、貼窗花、掙壓歲錢、吃餃子、聽年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聽年的故事。關於年的故事有很多種,我最喜歡其中的兩種。

一種是說年是一羣非常兇猛的動物,它們聚在一起,一出動,多則上千只,少則幾百只。每到寒冬,年就出來覓食,走到哪裏,哪裏的'人和各種動物就要遭殃。據說,一羣年一次可吃上百隻虎豹熊和幾十個人。

一到冬天,人們都得集中起來和年作鬥爭。在與年的鬥爭過程中,人們逐漸發現年雖兇惡殘暴,但它最怕火,一見火光就拼命逃跑。所以人們一旦發現年羣來犯,就迅速點燃火把,手持武器吶喊助威,直到把年全部趕走。

另外一種傳說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隻深居海底的怪獸叫年,它的頭上長着一對尖尖的角,非常兇猛。到了除夕這隻叫年的怪獸就會爬上岸傷害人命,所以到了除夕,大家都逃到深山裏。

這一年,從村外來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老人告訴大家,年有三怕,第一它怕紅色,第二它怕響聲,第三它怕火光。所以當過年的時候,人們都要放爆竹、貼窗花、開燈過夜。

年的故事很吸引人,過年的習俗豐富多彩,我喜歡過年!

小學三年級傳統文化作文9

春節,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爲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而到了今天我們現代社會,春節更是我們一家團聚的節日。在春節里人們歡聚一堂一起慶祝節日,我們會走親訪友互相問候,“拜年”、吃“團圓酒”更是這個節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最喜歡“過年”,因爲每年的春節爸爸媽媽都會帶着我們去旅行。

小學三年級傳統文化作文10

糖葫蘆的酸甜可口一直是很多人的最愛,男女老少鮮少有可以抵抗它的魅力的,特別是小孩子。其實糖葫蘆當中也蘊含着中國的傳統文化,你發現了嗎?

冰糖葫蘆是我國的傳統美食,它酸甜可口,男女老少都喜歡吃。它不但好吃,而且好看,紅彤彤的山楂果整整齊齊的排列在竹籤上,外面裹着晶瑩透明的糖漿。插在粗糙的稻草棒上,沿街大聲叫賣。這一串串糖葫蘆既像結滿碩果的小樹,又像孔明的.草船借箭。到了現在,糖葫蘆的種類發展的很多,有桔子的,有草莓的,還有獼猴桃的……好吃極了!不過我最喜歡的就是,有好多水果串在一起的———水果大串聯。

看着五顏六色的冰糖葫蘆,我忍不住買下一串,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先是嘎嘣脆的糖漿,然後就是香甜的水果,真好吃呀!香脆的糖漿甜極了,酸甜的水果味在嘴裏瀰漫着,又互相融合着,真是一種難以形容的好吃。

糖葫蘆象徵着幸福和團圓,它在北宋時期就十分有名。距今有九百多年的歷史了,可想而知當時的街市是多麼的熱鬧啊!大家都爭先恐後地買着冰糖葫蘆。

小學三年級傳統文化作文11

今天是正月初一,我們一家三口一起回老家過春節,我盼望着時間快點過,因爲到了中午我就可以吃到香甜美味的湯圓了。

中午到了,外婆、媽媽準備大顯身手開煮湯圓了!外婆和媽媽討論了一下,準備給我一個大大的驚喜,把硬幣放到湯圓裏,誰吃到這種湯圓就代表今年你很幸福。

湯圓煮好了,外婆和媽媽把湯圓端到桌上來,我聞到香噴噴地氣味,立馬放下手中的事,奔向桌子,等全部人都到齊了,我們就開始進餐,媽媽對我說了一句話:“果果,今天有一個大大地驚喜哦,它就藏在湯圓裏,你自己找找看吧!”我的嘴巴馬上變成“O”形狀,開始我的大胃王形似,我狼吞虎嚥,終於,咬到了一個硬硬的東西,我馬上就把它吐了出來,才清楚地看見了它的樣子。啊,快看,是幸運湯圓,我大聲地叫到。媽媽看了一下說:“真的,看來你找到我說的'驚喜了。”我就高興地手舞足蹈,先跑到客廳炫耀了一下,又跑到廚房去炫耀了一下,不用說,這次的春節我過得很快樂。

今天的春節我過得非常快樂,還得到了一個大大地驚喜,我真開心。

小學三年級傳統文化作文12

中國,它的傳統文化如同一座巨大的寶庫,它的傳統文化是各種各樣的,它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京劇有生、旦、淨、醜等角色,發源地是安徽省、湖北省。主要唱腔有二黃、西皮,因此又稱“黃皮”。分佈地以北京爲中心,遍及中國各地。起源於徽劇、崑劇及漢劇,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書畫也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清明上河圖》和《富春山居圖》已經成爲流傳上百年的名畫了,主要是以水墨畫形式爲構圖。另外,無論是書法還是圖畫,毛筆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毛筆分爲小紅毛、大蘭竹、狼毫等種類,在水墨畫中,小紅毛適合勾線,大蘭竹適合上色,狼毫則適合塗淺墨。

古詩大家肯定都很熟悉,古詩格式多數是四行,每行七個字或五個字,一首詩總共是二十八個字或二十個字,就可以把很長的一件事或感情表達清楚。有些字到詩中會變成另一種意思,比如“走”,到詩中意思就變成了“跑”。古詩的意思比較難理解,但一般越難理解的古詩或詩句表達的意思就越深刻。有些詩是寫送別的,如《送孟浩然之廣陵》,有些詩是寫風景的,如《遊園不值》。

啊!祖國的傳統文化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