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一闕相思賦予誰散文

一闕相思賦予誰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9W 次

喜歡讀一些古典詩詞,無論是五言律詩還是七言絕句,無論是宋詞還是元曲,喜歡在平平仄仄的格律中解讀古人豐富的心境和意蘊。

一闕相思賦予誰散文

在古詩詞中,愛情是一個經久不散的話題,自李白的《長幹行》:“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到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從?司馬相如的《鳳求凰》:“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到辛棄疾的《青玉案》“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那些歷經千年流傳下來的愛情詩句,總是最能觸動人心絃。

愛情雖美卻也多哀傷,明明是“一生一代一雙人”,卻偏偏“爭教兩處銷魂”。這世上之事,總有一些不盡如人意,愛情之中,總有一些癡心的人,守着山盟海誓的初心,訴不盡離別苦的癡癡情深:“平生不會相思,纔會相思,便害相思”;“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那些情真意切卻又無可奈何的相思眷戀之意,總是令後世人惋嘆不已!

自古以來,情之一字最是撩人又最爲傷人,“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一聲詰問似雷霆萬鈞破空而來,問自己,問世人,還是問蒼天?原本空空蕩蕩的紅塵,因前世五百次的回眸,因今生的一個擦肩,因諸多的邂逅,諸多的緣分,被填得滿滿當當。從此,“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從此,“爲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從此,“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

明代湯顯祖的《牡丹亭》裏有記:“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意思是情在不知不覺中激發起來,而且越來越深。情到極處,生死與共。婆娑紅塵有多少男兒金戈鐵馬不懼生死,卻偏偏難度一個似水的情關?多少紅顏,熬的過歲月蹉跎朱顏辭暮,卻挨不過離愁別緒的哀傷和相思的愁腸。

“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憶歸期,數歸期。夢見雖多相見稀,相逢知幾時。”愛之深,思之切,是最沒有道理可言的。從古至今,愛情故事的橋段裏,有初遇的驚豔,也有思念的糾纏,有深情的凝眸,也有執着的等待,有重逢的喜悅,也有離別的失落。

佛說:愛情是一種宿命,誰遇見了誰?誰愛上了誰?誰等候了誰?誰辜負了誰?每個人在愛情的修行中,都有着不同的定數。

情深之人必定有情傷之事,就像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那初見時的傾心和深情,爲何到後來就變成了相離相棄?

像崔郊的:“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那原本相愛的兩個人從此形同陌路,這其中的無限傷悲,戳中了多少人的心?

又像?歐陽修的:“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淒涼多少悶。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山盟雖在,錦書難寄,那離別後的漸行漸遠,更添了傷感和思念。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穿過流年日深的光陰,月兒安靜地掛在中天,彷彿看到李清照一襲裙衫,煢煢孑影。

多情女子,容顏憔悴,淚滴暗垂,相思之情在寥寥數語中溢出,紅藕香殘,襯托了內心的苦悶,獨上蘭舟渲染了離別後的孤獨,月滿西樓盡顯了等待的哀愁,月色漸冷,相思難抑,任歲月無情,落花無意,卻也是抵不過思念的愁腸,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唯有淚溼紙箋,沾着千年的水墨將相思寫盡。

“人生自是有癡情,此恨不關風與月”,試問一個情字,一句相思,世間幾人能逃得過?任芳華倦了紅顏,任滄桑掩了少年,幾聲唏噓,幾聲嘆息,不過執守成一卷卷慼慼然的水墨詩篇,風乾了那千年的情深緣淺。

這世間,不是所有的愛情都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總有那麼一個人是愛而不得的,總有一段塵緣是令人嘆惋的。每當讀起倉央嘉措的:“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心中總會生出一種無言的悵嘆…

一首詩詞就如同一場隔世的戲,看懂了的人都被帶入場景裏,跟隨着一半溫暖一半悽美的'詩韻詞律,去找尋千古絕唱裏愛情原本的模樣!

似乎所有絕美的詩詞都與愛情有關,“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得成比目何辭死,只羨鴛鴦不羨仙”!愛情,不是一見鍾情的驚豔,也不是天長地久的誓言,而是一份兩情相悅的心有靈犀。

又似乎所有的愛情都與相思有染,“從別後,憶重逢,幾回魂夢與君同”;“只緣感君一回顧,使我思君朝與暮”;“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相思不是懼怕歲月的短長光陰的寒涼,而是,怕與你錯失天涯,怕我不在你的心上。

翻來一卷卷唐詩宋詞,打開千年的塵封舊事,一場場此情可待,一段段離別苦相見歡,在潮溼的眼眸暈染開來。這一生,這一世,總有一闕側惻動人的相思詞,賦予那個心心念唸的人!

今夜,倚着半開半掩的門扉,藉着一縷月白的光,思一個人,念一份情。“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爲情…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