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我的初中和高中時代隨筆散文

我的初中和高中時代隨筆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新中國成立的禮炮聲剛剛遠去,一九五二年的八月我升入了宿遷中學。我的少兒時期一去不返,迎面而來的是離開家鄉的新生活,我的初中階段開始了。

我的初中和高中時代隨筆散文

六年級只有十八個學生,五人考上了初中,蘇圩學校還是第一次有這麼多人考入省立江蘇省宿遷中學。這五名初中生後來有三人考入中專,兩人考入本科,一人考入專料。說來也巧,考初中,考高中,考大學,我答的都是同一個作文題目 ———《我的家庭》。

中學生活與農村完全不同,每天天不亮就要起牀,洗臉,集合,跑步,到宿遷縣城南的學校上早操(宿舍在城北,距校約四里),紀律比蘇圩小學嚴格得多。

上初中每月學雜費,燈油費,書本費,共十四萬元六千八佰元(還是舊幣),相當於現在十四元六角八分,煥章兄寄來了我的各項費用,非常感謝兄長的資助,永誌不忘。每月八元的生活費對母親來說非常吃力,賣點兒農產品的錢,母親捨不得用,總是一分一釐的攢着,作爲我一個月的生活費。幾個月後農產品賣得差不多了,生活費就成了大問題,有時母親不得不東挪西湊。蘇耀華,力光義,我們三人同年,同村,同班畢業,同時考進宿遷中學。解放初期,新中國還是一窮二白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都不高,尤其在農村找錢是最大的難題,他們的家裏也不是太寬裕,我們三個人就商量,決定不在學校就餐。自已帶乾糧,宿遷主食是煎餅,可以存放三,四天不壞,於是我們三人都自帶煎餅,主食解決了,小菜對農村孩子來說,艱苦慣了,有沒有都可以。有時帶點兒羅卜幹,鹹菜炒鹽之類,這樣湊合兩個多月。入學三個月後,國家發放助學金,經評定每月發給我四元錢,對我來說真是雪中送炭啊。四元錢不夠,就自帶乾糧補充度過一月,這樣每星期要回家拿煎餅,一般都是週六下午請假回家,星期一早晨趕到學校上早自習。從學校到家的路程是三十里,循環往復,來回奔波 。一學期下來我不知道政治老師是誰,也就是說一學期沒上政治課。主要是週六下午要回家拿煎餅,政治課又都在週六下午,所以總是和政治老師擦肩而過,也是無奈的事情。這三十里路程有四分之一在黃河故道上,夏天有時下大雨,黃河故道有積水,就要淌水過去。每週三十里路要來回跑,初中三年要跑三十多次,大約九百多裏,高中來回走的.次數少了,但是少算一半也有四百五十里,算起來中學階段要走一千三百五十里路!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對身體,毅力而言也是一種鍛鍊,對我的一生而言,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那時學校推廣勞衛制,就是勞動與衛國制度。學校開展體育運動測試活動,我參加十公里急行軍,揹包重量不夠,要加一塊磚頭。測試時是在操場,四百米一圈,我的測試結果是:十公里負重急行軍用了六十九分鐘,達到標準,各項體能測驗全合格,發給我“勞衛制合格證書”,還有一枚金燦燦的證章,別提心裏多高興了。

那時一個班爲四十五人,都是標準班額,不像現在的大班額。我班有一個叫蔡則榮的女同學,分座位時她堅決不和男同學坐一桌,爲了補齊每桌二人,學校只好多錄取一位後補生沈靜。就是這位絕不和男生同桌的蔡則榮卻暗戀男音樂老師,結果神精恍惚,不能上課,天天在校園裏東遊西逛,不管誰和她說話,她都用柳琴調門唱着說,最後沒能畢業,是暗戀葬送了她的一生。我當時年紀比較小,對這些事熟視無睹,但還是記憶深刻,爲她惋惜。

在初中的三年裏,媽媽爲我生活費的籌措問題,身心俱疲,含辛茹苦。省吃簡用,計劃着度日,不敢錯花一分錢。媽媽教育我說“吃不窮穿不窮,計劃不到自來窮”,這樸素的道理我一生不忘。生活中總是以入爲出,從不做自已辦不到的事情,從不做計劃外的支出。媽媽在家克勤克儉,披星戴月,櫛風沐雨,辛勤耕耘。爲我籌措學費做好後勤,讓我安心在學校讀書,再苦再累都獨自苦撐着,給我的從來都是微笑,苦苦爲我撐起一片天。三年後,媽媽的艱苦付出,我的寒窗苦讀,終於換來了江蘇省立宿遷中學的“初中畢業證”。

在這樣的條件下,一個農民孩子的唯一出路就是學習成績好,將來考上高等學府,所以我非常刻苦用功,全面發展,品學兼優。畢業前夕,我們同村的三個同學都加入了共青團組織,成爲一名胸前帶着閃閃團徽的團員,那時入團不容易,要根紅苗壯,思想好,學習好,我們都很珍惜這個得來不易的榮譽。不管陰晴雨雪,週六下午必須回家。週一早晨一定要快速走完從蘇圩到縣城宿遷的三十里路,有時(每年秋天洪水季節)渡過舊黃河還要趟水(約四里的水路),走這段路絕大部分是夜間完成的。“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誠然如此。三年的勤學苦讀,我戰勝各種困難,不懈奮鬥,終於完成了初中學業。

初中畢業考什麼學校是人生的一個關健所在,我對電力感興趣,想考南京電力學校,蘇耀華在蘇圩小學看打蘭球時,受準陰農業學校一位學生的影響,在蘭球埸上看到穿準農22號球衣的人,蘭球打得很活躍,他便對淮農產生興趣,初中畢業決定報考準陰農業學校!力光義想考南京地質學校,我想報考南京電力學校,我們都作了充分準備,報考要求的有關資料都從宿遷中學拿到手了,只待時間一到便出發。我們同齡,同村,同性別,同窗共讀,同甘共苦,形影相隨的三個好朋友,這時將要分道揚鑣,各奔前程了。

考學前夕談的最多的是報考哪個學校,學習什麼專業。經過深思熟慮,我決定報考南京電力學校。一天和同學六年的袁雅彬散步,他的一句使我改變了原來的決定。他說:“我將來考文科,上大學”,這句話大大的剌激了我,我想,文科不是高中才有的嗎?我爲什麼不能上大學,爲什麼給自己定這麼低的人生目標呢?我思想動搖了,我也要考大學。

第二天本校報考高中就結束了,我必須當機立斷。沒有更多時間考慮,我請假回家,家裏把報考南京電力學校所需的一切都準備好了,但我告知母親不去南京了,考宿遷高中。也不管母親同意與否,說完這個決定,我立即趕回宿遷中學,晝夜兼程,徒步六十里,時間緊迫,不能在家多盤桓,不能耽誤了報考高中。回到學校馬上找班主任徐老師說出我的想法:我考本校高中,不考電力學校了,徐老師很支持我。就這樣改變了我向往已久的報考南京電力學校的願望,改報宿遷中學高中部。這個決定改變了我的一生,我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高中。。

在高中階段,我更加刻苦用功,目標是走出農村,離開蘇圩子,出人頭地,回報母親,回報祖國。回家次數減少,全力用在學習上,媽媽的負擔又增加了,不然我回家還能多幫她乾點農活兒,減輕點兒母親的勞累。

在學習過程中我物理學得最好,其次是化學,數學和俄語成績稍差些。爲了高考,我買了一套蘇州高中編輯部出版的《數理化習題集》,我把每道題都做了一遍,知識點了然在胸。教物理的許老師對我考上大學充滿信心,在其他同學面前多次表揚我的勤奮刻苦和聰明好學。

我們都對未來充滿信心,各個躊躇滿志,都希望能改變自已的命運。我更想躍出農門,不負母望,使自己有能力回報母親多年的辛勞和不易。我從小就喜歡電,對電有濃厚的興趣,所以總想學電的知識。力光義喜歡爬山,最後他報考了南京地質學校,蘇耀華報考了淮陰農業學校。

高中三年仍然是艱苦奮鬥,厲兵秣馬。我生活很困難,但在高中還有比我更困難的。我同桌的孫儒業,不但吃的難,穿的更難,冬天也穿單褲,穿簡單破舊的棉衣。後來學校來了一位曾經參加抗美援朝的四川籍老師,見他太冷,送他一套棉軍衣和皮鞋。大部份同學都有不同的困難,但都很刻苦學習。在班裏我算是最小的,有的同學已結婚,大人的樣子了,我感覺自已還是小孩子。那時的學習也不是一天八小時讀書,要參加勞動,要聽各種報告,學習總路線,學習時事政治。學校還開展中小學生上山下鄉,回鄉參加農業生產的教育,還要參加食堂勞動等。

光陰荏苒,三年彈指而過,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滿園桃李芬芳時。該報考了,報考是最費心思的,地域,學校,科系這些問題,都要反覆考慮。那時沒有什麼輔導問題,老師正常上課,最後用二,三個課時對高中教學內容作一簡單總結,在校學習就算結束了,沒有現在五花八門的考試,沒有浩如煙海的各地各家的輔導材料,沒有反覆的模擬測試。經過反覆權衡思考,我決定第一志願報考“南京工學院動力工系”,“山東工學院電力系”爲第二志願,“吉林大學”爲第三志願。七月中旬,全班五十多位同學到達高考指定地點——淮陰中學,我們分配在教室住宿,用高梁杆兒鋪着的地鋪,上面放一條蘆葦蓆子,別無其他。今天農村來的高考的考生要住賓館,時代不同了,他們真是很幸福!經過三天揮汗如雨,緊張勞累的角逐,全班同學在淮陰解散,各回各家,等待錄取通知書。等待是煎熬的,我做了各種各樣的設想,充滿了痛苦的期待。

八月初,南京工學院的錄取通知書送到了我家,母親喜極而泣,我更是心花怒放,因爲沒有辜負母親的劬勞和希望,沒有辜負祖國的培養。等待我的是“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大學時光。我的內心充滿了無限的憧憬和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