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初冬依然滿眼的綠經典散文

初冬依然滿眼的綠經典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9W 次

時光匆匆,歲月就這般不留一絲痕跡地前行着。當北方已經白雪皚皚冰封千里的時候,我和兒時好友虹,因公在這樣一個暖暖的冬日,在秀麗多姿的羊城,相會了。

初冬依然滿眼的綠經典散文

正如有人喜歡品味秋菊的芬芳,有人喜歡採摘楓葉的神韻,我們卻選擇在這樣一個午後,因爲喜歡而登上廣州白雲山之巔,在冬日暖陽的沐浴下,欣賞滿山的綠色。

在羊城之巔,面對一年的沉澱,我似乎還沉浸在東北絢爛的秋天裏,不能自拔,還不忍這麼快將那深深淺淺的秋色摺疊起來,冬天,就這般以莊嚴肅穆的姿態,緩緩地走進了我的視野

我們從山腳下拾級而上,不同於北方的冬天,這裏依然滿眼的綠色,只是這份綠,很肅穆,很莊嚴,我們邊走邊欣賞着山路兩邊的樹木,它們靜靜的沉寂在山裏,似乎還有一種淡定,猶如老者般從容的面對着我們。我就這麼細心看着、體味山裏不同於春天、不同於夏天、也不同於秋天的綠色。

其實,在季節交替與輪迴中,每個季節的綠,都將其深深地刻劃在時空的隧道里。此刻,隨着初冬的來臨,這種綠就以極其沉着的、寧靜致遠的神情,悄然地覆蓋了嶺南。那已經走過的春、夏、秋三個季節的'綠,卻變成了一幀幀凝固着的風景畫卷,宛如古老深巷裏的青石板、江南水鄉的小石橋;更像山間小溪輕載着一枚落花,隨波逐流、暗香浮動,凝聚成了淺淺的,清新的,碧翠的綠,就那麼輕柔的鐫刻在我們的心裏,成爲永遠的珍藏和記憶。

這樣一個冬,我以爲我要和它更近的接觸,於是我把自己打扮成一身的綠色,我用這種方式接近它的綠。走在仄仄的登山石階,我綠色的皮靴在白色臺階上招搖,似乎滿山的綠色爲之喝彩,因了一份這樣的綠色加入它們的行列。我的綠色風衣,被山風吹起,張揚的衣角,不時觸摸着山間的蒹葭,那有點蕭條的蒹葭似乎比不過風衣的綠色,有點難爲情的低下了頭。

登到半山腰的時候,我的朋友累極了,她不能勝任這一路的勞頓,我雖然因爲平時加強鍛鍊,這時也是汗流浹背。我解開了風衣,綠色的羊毛衫就和諧在滿山的綠色裏了。

我的兒時好友虹戲言:你這麼一身的綠啊,到底是這山綠了你,還是你綠了山?

我笑着問她:依你看是山綠了我,還是我綠了山?

是你綠了山,這答案你滿意吧?

哈哈山裏迴盪着我得意的笑。

除了虹,還有誰能對我瞭如指掌呢?

終於登上了山頂。白雲似乎就在我們頭上飄着,我好像明白此山爲什麼叫白雲山了。

來到山頂一塊平闊的地方,我們極目遠眺,那些鱗次櫛比的高樓都朦朧在塵埃裏,隱約可見兩座高聳入雲的建築,朋友說那是即將建成的廣州電視塔,它的形狀極其別緻,是兩端粗中間細的,貌似立起來紡錘。(我也是在吳伯簫的記一輛紡車裏知道那東西叫紡錘的。)

我和朋友因爲公出,都忘記了帶相機。面對着這樣開闊的視野,這樣的綠色,實在不能叫它們和我們擦肩,於是我們拿出各自的手機,對着山裏、山外、山上、山下,凡是我們鍾情的景色,也不管手機像素是200萬還是300萬,就那樣不停的拍着。白雲山初冬的綠色,就以這種方式定格在我們的手機裏了。

此時,於綠色相映成趣的是白雲山頂西面半坡,開滿的勒杜鵑。它是那樣的燦爛。在這個冬天裏,在這綠的世界中,它就以這樣的形式,顯示着自己的與衆不同。其實,它也是極具內涵和性格的。在我們眼裏,是它造就了另一番意境,在白雲山雄渾之美中展示着另外一種溫婉豔麗的美。

如果說白雲山的綠色是睿智嚴峻的哲人,以石頭姿勢沉默着,深沉中透着成熟的話,那麼簕杜鵑就是在優雅中洋溢着熱情的女子,她熱烈而奔放,毫不掩飾自己的魅力,從早到晚,開得轟轟烈烈,惹得多少遊人在它的面前駐足。

白雲山自有白雲山的風采。進了山裏,我們在一筆寫下的虎子壁前感嘆,歎服這個字的作者妙筆神功。我們在心就是佛前流連,看着那飛檐翹壁,在夕陽下,似生出翅膀飛天而去。

白雲山自有白雲山的韻味。走進碑林,這裏是書法的世界。那刻在石碑上生花妙筆,不知出自哪些溫文儒雅的文人墨客?他可能用一把刀或是用一支筆,相伴一壺溫酒,一把茶壺,在質地堅硬的大理石上用狂草書寫着浪漫。沿着山路,我們看到碑林裏到處都是詩詞歌賦的章節,那詩情畫意以其獨有的魅力,氤氳在白雲山那墨寶的馨香使我們久久流連。直到山裏的廣播通知碑林就要閉館,我們才依依不捨得離開。

不知誰抱鏡,掛在白雲嶺。

萬壑照成雪,梅花寒一林。

美人此邊夜,千里結愁心。

解帶松風下,霜華流素琴。

這個冬日的午後,一個不經意,我們着實領略了嶺南冬的素潔和清麗。此刻,讓我們帶着微笑,攜一縷冬日的暖陽,揣一懷冬日的綠色,走向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