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車上見聞散文

車上見聞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5W 次

每年的節假日,對我來說也是一種奢侈,一種難得自由,由於工作性質所限,一年連續幾天的假期屈指可數。這次就趕上少數民族古爾邦節和中秋節相遇在一起,所以前前後後加起來有了七天的假期。我將此難得的假期用到南下尋找大學時的光陰裏,整整十年彈指一揮間,從上大學到畢業,再到各種折騰,最後趨於相對穩定狀態,真是感嘆號一串串,驚歎號一溜溜。各種滋味亦不必過多言語啦。

車上見聞散文

由於購票不及時,沒能買到臥鋪車票,選擇經濟實惠又相當煎熬的硬座火車票。匆匆收拾停當,提上包就是我的全部世界,已經在路上。選擇這樣的簡單行頭,是因爲一切從簡,“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選擇從簡是一種智慧,人生不需要太多外界的牽絆,才能夠遠行。

不到車站不知中國人之多之海。車站人頭攢動,如螞蟻一般搬運着大大小小的包裹行李,進安檢一如既往的擁擠無比,孩子的哭聲,大人的唏噓聲,老人的罵聲,妻子的責備聲,安檢人員的命令聲,以及車站廣播提示聲混雜在一起,上演了中國特色逢年過節人口大遷徙的生動畫面。車站廣播一個勁的提示着某趟列車檢票的信息,此刻我知道需要檢票了,檢票口排了長長的隊伍,人羣混亂,熱鬧非凡。對於喜歡安靜的我來說,這種場合是不太喜歡的,不過如今我都能適應,伴着孩子的哭聲,我呆呆的站了一會,不一會就通過了檢票口徑直向月臺走去。

在登車時,我開始爲我沒買到臥鋪車票而後悔,有人大包小包往車上擠,車廂被擠的水泄不通,過道站滿了人,沒過多久火車硬座車廂擠滿了人,行李架上大包小包堆的滿滿的,讓人寸步難行。我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座位,是三人對坐的中間位置,右手靠窗是一位女士,全家公公婆婆都來北方打工,獨自一人回河南老家,一上車就蜷在靠窗的位置用手機看視頻,一個勁的笑。左手旁緊挨着一位男士,悶悶不樂,對車廂硬座區叫苦連連,想方設法排隊去補臥鋪票,好不容易到他,人家說沒票了,工作人員不賣票了,心生抱怨!對面也全是三位老男人,從揚州來北方城市打工,不到一年,由於氣候環境不適應,錢不好掙,就結伴回揚州老家。我此刻同他們比較,算是小鮮肉,身上衣服乾淨,臉也白淨,口裏沒有異味,但是他們卻是另外一種天地,我從小農村出生長大,對農民工有着很深的感情和同情。我沒有嫌棄他們,反而和他們在車上拉起家長裏短,談起他們的家鄉,他們對北方的認識,對生活的嚮往,對明天的期盼。沒過多久,我身邊的幾位男男女女我都熟悉了,也都能說上話,旅途不再無聊。

車廂裏的吵鬧聲,電話聲,交談聲,播放器聲,小孩的哭鬧聲,工作人員不時的叫賣聲,火車車軲轆碾壓枕木聲和車廂鐵皮撞擊聲交雜匯成的嘈雜聲讓人心理煩躁,思緒難以平復,伴着昏黃的燈光,讓人想睡又無法入睡。我把此次旅途定名爲尋找安詳。所以外界再亂我心安詳。從包裏拿出楊先生的《走到人生邊上》,翻看起來,沒想我很快被這本書裏的'故事和自問自答的情節內容所吸引,一切睏倦,疲憊,煩躁盡蕩然無存,消失殆盡,一種淡淡的書香撲鼻而來,淡雅睿智之神氣縈繞心間,居然一口氣讀完了。此刻,我爲裏面的內容吸引,情不自禁拿出小本百度搜索故事原委和相關人物內容。坐在我對面的那位,在我腳下撥弄着什麼,纔將我拉回車廂,我回過神定睛一看,原來他在往車廂底鋪一條布毯子,準備今晚睡在下面。我挪了一下腳,他就很快鋪好了,裹着一件又髒又舊的厚外套,俯下身子很麻溜的鑽到椅子下面了,我對面瞬間空出一個座位來,但我的腳沒地方落,只能分開老遠,坐着蠻吃力的。我對男人的這一順其自然,輕車熟路,嫺熟的做法感到驚訝,也爲他能夠找到這一舒適窩感到欣慰。這是時常在外打工漂泊養成的習慣,也是爲了多省錢,經常硬座的結果,不由心生敬佩。不一會他右手邊靠走道的男人也唧唧歪歪說了話,我沒聽大懂,隨後裹着衣服從自己的座位溜下身睡在了第一個男人身邊。不一會鼾聲四起,伴着各種聲音奏響了中國特色農民工返鄉和諧曲。靠窗戶的男人,見另外兩個同伴瞌然已睡,他好似酒性大作,從包裏翻出一袋滷驢肉和兩小瓶二鍋頭大吃大喝起來,有種梁山好漢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痛快,吃的滿嘴冒油,不時打嗝,一股股滷肉和酒氣味夾雜着口臭氣味直撲人面。我近旁的女孩子,半袖遮面,頭直往桌子下鑽。男人的吃喝相我沒有嫌棄,也沒有憎惡,只覺得他吃的蠻香,活的痛快,不矯揉造作,不扭捏矯情,雖沒有文質彬彬,細嚼慢嚥,但沒有壓抑和虛僞的人性纔是真實可親的。沒有酒桌吃喝,道貌岸然的僞裝,沒有虛情假意的寒暄,亦無感情淺舔一舔,感情深一口悶,感情鐵喝出血的無奈與無知。看着他的吃喝,讓我浮想聯翩,曾經的社會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寧可將牛奶倒入溝渠,也不給百姓。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是過去社會的寫真。我慶幸生在新中國,活在當下,沒有捱餓挨凍,沒有天王老子最大,而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社會真正的“公平,公正,平等”起來。就因爲新中國,讓我們不分三六九等一視同仁的坐在一起,在此時此刻共同前行,不是同舟共濟亦是天涯共此時。

車廂裏這種嘈雜是一種和諧社會的嘈雜,是生機勃勃的雜音,是流動人口遷移的樂聲。“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試想如果車廂一片寂靜,那該是多麼的恐怖,多麼的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