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漸行漸遠的村莊的散文

漸行漸遠的村莊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去早市買菜,挨挨擠擠的攤位,熙熙攘攘的人流,到處都是熱鬧叫賣聲。

漸行漸遠的村莊的散文

“新鮮的青豆,兩元一斤……”尋聲望去,木板支起的臨時攤位上,霍然就是一大堆青翠飽滿的青豆。生活在城市裏,總是忽略了節氣,也只有各種時令蔬菜上市時,也有一種恍然如夢的感覺。

“大姐,青豆都上市了,麥子也揚花了吧?”

攤主操一口樸實的方言,應該就是城郊區的農民。這裏的早市是開放的自由露天市場,攤位就擺在街道兩邊的人行道上,到中午就都收攤了。賣菜的攤主大部分是城郊的農民,賣的也大都是自己地裏種的時令蔬菜,新鮮又便宜,可算是真正的直銷。每天來逛早市的人也很多,尤其退休在家的老人和家庭主婦們,幾乎天天來遛一圈,也當散步鍛鍊身體了。

“妹子,你們住城裏,還惦記着麥子揚花啊!麥穗正灌漿呢,青稞都能炒着吃了。”

大姐快人快語,一臉的厚道。

“真快,記得我上次回老家,麥苗還沒拔節呢。”

我低頭挑選了兩斤青豆,繼續在市場轉,耳邊是此起彼伏的吆喝聲,心裏卻總想着綠油油的莊稼,眼前似乎翻騰着滾滾的麥浪,舌尖上,也泛起淡淡的麥香。

爲什麼,不管我們離開家鄉多久,總覺得,心還一直留在那片黃土地上呢?有時候聽到一首歌,讀到一篇寫鄉土的文章,或者看到一張鄉野風情的圖片,潛藏在心底的鄉愁就瞬間騰起,睜眼閉眼,縈繞在心頭的,還是漸行漸遠的'村莊。

上次去參加村裏人家的喜宴,正好是週末,老公上班忙,我便帶孩子一起坐客車回去。出了金昌城,一路都是漫漫的戈壁灘,遠處是隱隱的青山,路邊那些遮不住地面的蓬草,零零星星開着的野花,一點也沒有吸引力。每次回家經過這段漫長的戈壁灘,我都是閉着眼昏昏欲睡。年幼的孩子好奇心重,精神抖擻地看着車窗外,偶爾看到幾隻鳥或一羣羊,都會讓他興奮不已,快活地叫着推醒我,指給我看。車窗外的景色一晃而過,入眼依然是漫無邊際的荒灘,直到進入武威地界,才能看到村落和田野。

在武威站下車,再坐上通往鄉村的公交,十幾公里的路程,就到了我們村子。城郊的公路兩邊,都是一座座白花花的塑料大棚。前些年只有郊區的農民靠種菜爲生,如今政府提倡新型農業規模化發展,反季節蔬菜的種植規模已經形成,好多村子裏的地都集中修建了新型的高溫大棚,也體現了新農村建設的成果吧。

下了車,一條新修的寬闊平坦的水泥路通向村裏。這也是沾了新農村建設的光,去年才鋪的新路,代替了原來坑坑窪窪的土路。

“媽媽,地裏怎麼種這麼多韭菜?”

兒子的話,讓我好笑又無奈。九歲的孩子了,竟然分不清麥子和韭菜。可是,這能怪孩子嗎?兒子出生在城市,每年只在節假日跟我們來老家轉轉,匆匆地來,匆匆地去,他能看到些什麼,又能記住些什麼呢?

其實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我們所在的村子,已經好些年都不種麥子了。究其原因,也是與上面的政策有關。我們這裏屬於極度缺水的乾旱地區,水資源匱乏,很多年前溪水泉水都已乾涸,唯一的一條河流,也因爲污染和上游水源減少而無法灌溉。莊稼人靠土地吃飯,土地缺水也長不出莊稼,只能多打機井,靠地下水來灌溉。可地下水也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上游地區無節制的用水,又導致下游地區土地沙化,沙塵暴肆虐,土地無法耕種。沒辦法,政府部門只好限制農作物種植,原本是夏秋作物高低田間種,爲了節約水資源,已經有七八年時間不讓種麥子了,只種秋玉米,也難怪孩子不認識麥子啊!

“這不是韭菜,是麥苗,我們平時吃的白麪,就是麥子磨出來的。”

有時候,感覺語言是這麼蒼白無力。我知道,我牽強的解釋,並不能讓兒子明白麥子和韭菜的區別。在他的眼裏,它們都是一樣的綠色,一樣的形狀。在麥子還沒有抽穗、成熟前,年幼的孩子心裏是很難有一個具體的理解的。等下次來村裏,再讓他認識吧,根在農村的孩子,怎麼可以不認識麥子呢!

“媽媽,地裏怎麼都種果樹啊?”

孩子的問題一個接一個,而我,居然不知道該怎樣來解釋清楚。

兒子說的果樹,是路兩邊的皇冠梨區。大面積種植皇冠梨,構築新型的農業發展模式,也是和高溫棚建設一起推行的新農村改造措施,推行範圍廣,覆蓋了整個武民公路兩側。據說剛開始宣傳的時候,村裏的人大多數都不願意,可自古胳膊拗不過大腿,幾經動員,又嚴令村領導負責推廣種植,樹苗發下來,村裏人也就只能無可奈何地乖乖執行了。果樹才栽了三年,尚未掛果,果樹區只允許種植一些植株低矮的農作物,也就正好種點麥子。村裏人前些年積存的糧食早吃完了,這幾年不種麥子只種玉米,玉米不能當飯吃,也只能去買麪粉。也難怪,這幾年糧價是突突地猛漲。我們雖然離開農村多年,可還是喜歡看到那綠油油的麥田,懷念小時候在麥堆上打滾的日子。莊稼人不種麥子,對於現在農村的改變和發展,也真不知道該怎樣去理解了。

“這是新建的皇冠梨區,等我們過幾年再回老家,村裏就成果園了,我們一伸手就摘果子吃。”

不管心裏是多麼的不自在,也有很多無法釋懷的困惑,還是希望在孩子的心目中,能記住家鄉的美好。

請客的那家,是兒子結婚,喜宴定在城裏的大酒店,孩子們結婚後去城市打工,也不住家裏,雖說是喜事,也少了許多熱鬧的氣氛。記得前些年村裏不管是紅事白事,都是在家裏操辦,鄉鄰們都去幫忙,熱熱鬧鬧好幾天,那才叫喜慶呢。現在村裏人明顯少多了,土地集約化,村裏的男爺們年年都出外打工,年輕的這一代人,更是不願意在土裏刨食,寧願背景離鄉帶着老婆孩子去外面漂泊,也要過城裏人的日子。偌大的一個村子,就這樣一天天沒落,沉寂,再也感受不到曾經的繁華熱鬧。

公婆在世的時候,家裏還養幾隻雞,還有貓貓狗狗。我們不在家,老人們寂寞,養點出氣的活物,也是個伴。兒子特別喜歡小動物,每次回來就抱貓逗狗,去後院裏看雞,玩得不亦樂乎。

前些年鄰居家還養着兩頭牛,兒子一下車就往前跑,說要去看牛牛。現在都沒多少地種了,村子裏也沒人家再養牛養羊的,可不就更加沉寂了。別說我們的孩子們現在不認識各種農作物,以後,恐怕連各種動物都叫不出名字來,這其中的滋味,是喜是憂,也只有我們自己心裏能體會了。

吃完酒席,乘時間還早,便又去妹妹家轉轉。離開這些年,和姐姐妹妹也團聚甚少,偶爾打個電話問候幾句,聽着那熟悉親切的聲音,心裏也熱乎乎的。親情的紐帶,無論相隔多遠的距離,都有一根線牽着,無法割捨。

妹妹家也建了兩個高溫大棚,主要種植西紅柿,聽說效益還不錯。妹妹說,蔬菜價格極不穩定,價格高的時候,柿子還沒紅,等大量上市了,價格又下跌,也只能碰運氣。就這幾年的效益來說,也算很不錯了,比單純的種莊稼自然強不少。可畢竟種菜大部分也是體力活,一個人忙不過來,妹夫也便停了拉沙的車,兩個人一起忙活。只是常年在溼熱的高溫棚裏幹活,也會引起各種疾病。看着妹妹單薄的身體,粗糙的雙手,臉上無奈的笑容,心裏又是一陣隱痛。

妹妹的小兒子和我孩子同歲,兩個小傢伙湊一起,總是那麼開心,嘰嘰喳喳的,說不完的話。看着他們,我也常常會想起我們小時候,兄弟姊妹朝夕相伴,雖然沒有豐厚的物質享受,清貧的日子在一家人的笑聲中,也是那麼快樂幸福。歲月不堪剪,再多美好的往事,也只能去記憶裏尋找了。

“我們班十五個同學,十個男生,五個女生。”

兩個孩子的對話,又引起心裏的感概。

現在農村裏的孩子是越來越少,很多小學都兼併了,集中到一起,一個學校也不過百來十個學生。聽人說,前幾年學校沒合併前,小學裏一個年級就四五個孩子,連老師都沒興趣教學,都混日子了。農村的教學質量跟不上,也讓更多的人想辦法把孩子帶到城裏去上學,哪怕是上費用昂貴的私立學校,也要硬着頭皮去負擔,現在的農村,也是人人望子成龍。或許,就僅僅因爲,他們也都想着把自己連根拔起,脫離這片皇天厚土吧。

看着這越來越陌生的村莊,我不知道,這一年一年過去,我們的家鄉會變成什麼樣子。很多時候,我們都只能被世俗的洪流攜裹着前行,看不到未來,也找不到歸路。

又要離開了,隔着車窗,看着漸漸遠去的村莊,悵然若失。我多麼希望,在你的眼裏,我不是過客,是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