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思緒揮之不去散文

思緒揮之不去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7W 次

晨風中,窗外飄着細細的雨絲,如同落進心底的那些淚水,泛着冰涼的滋味,一時不能自已。不知是被這場潤澤高山大川的春雨所感動,還是被靈動的雨花打溼了塵封的思緒,一切都在瞬間變得清晰起來,觸手可及……

思緒揮之不去散文

【一】

春節,歷來被譽爲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無論是官方高層,抑或是百姓大衆,都對此傾入了最多的關注。雖然,人們不停地埋怨“年味”好比諸多情感一樣越來越淡,但“團圓”的主題始終也沒有更改過。每年盛大壯觀的“春運”場面就足以說明問題了,南來北往的遊子在這一刻都朝着家的方向前行,心或者腳。

村口站立着多少期盼的身影,等待父母、兒女、愛人的迴歸,那種心情應該是苦澀過後的甘甜吧。“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千百年來人間最大的愛莫過於母愛、父愛,世間最濃的鄉愁也離不開父親、母親。出門在外闖蕩天下的人們,他們所承受的艱辛和苦難是不能想象的,而家中守候的眼神也同樣無法直視,令人心疼。曾經,在村子裏遇見一位母親迎接打工歸來的女兒,她一直等在客車停靠的站點,連腳步都不曾挪動一下。當女兒走下客車的一剎那,有點年歲的母親竟然飛奔過去抱住了自己的孩子,一個勁地說:“閨女可回來了,媽都想死你了……”。聽到這句話時,突然覺得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馮鞏的那句“御用臺詞”,不僅僅可以逗樂廣大觀衆,其中也浸透着炎黃子孫最質樸、最真切的情感。同樣,還看見過一位倔強的父親在公路旁等待即將回家的兒子,可能是不想讓兒子發現自己,躲在路邊的一棵楊樹後不時地伸長脖子向行車的方向張望。每當有一輛客車緩緩停靠時,他都會加快步子走進不遠處的巷子裏,來去好多次,直到兒子真的走出車門。一聲“爸——”之後,他竟然頭也沒回,只說了一句:“趕緊往回走,你媽在家等着呢”。儘管心中有數不清的念想,卻不願說出口,這也許就是父親特有的厚重的愛,讓你一生都感覺溫暖而又無法償還。

盼歸的隊伍裏當然少不了胸懷相思的人們,有年老的,有年少的,除了年齡的差別,他們心中愛的分量沒有多少區別。古人有云——“有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爲情”、“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些千古佳句把愛情描寫得入木三分,就算時空已然過了千年,依然令身處其中的人兒感同身受。料峭春寒中,他或者她包裹的嚴嚴實實,翹首企盼愛人的歸來。可能是不想被別人打擾,他們不會站立於一個地方,而是間隔着不長不短的距離,以保證有足夠的私人空間。由於年歲的不同,他們迎接至愛之人的方式也大相徑庭,表現出來有的含蓄宛轉、有的直接熱烈。老夫老妻們大都在第一時間接過對方肩扛手提的重物,再拍打拍打身上的塵土,相挨着回家;年輕一些的情侶們則會來一個深深的`擁抱,膽子大點兒的還會送上一個熱切的吻,然後相互挽着手嬉鬧着奔向家門。之前,還在眼中打轉的淚水或者惆悵無聲無息地消失了,相見的一秒之間就全部變成了四溢的喜悅,這或許可以證明愛情確實是一個奇妙的東西吧。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相聚與團圓總是如此短暫,有時候讓人一時無法接受,就像春節晚會上所演繹的“反轉”。不管是老畢說的“春節七天樂”,還是再長久一些的元宵佳節,它們都會成爲一個個過去,分離,在所難免。某一個深夜或者凌晨,總會有父母或者愛人,在一波又一波的酸楚中整理着厚厚的行囊。哪怕有再多的不捨,有再多的理由,但生活就像一個個行星似的,有屬於它們的不一樣的軌跡,只能稍作停留。

走吧,走吧,迎春花已開遍山崖,那一定是你留下來的最美笑顏。走吧,走吧,列車的汽笛已響徹耳邊,那一定是你說不出口的炙熱思念……

【二】

如果有一種情誼可以歷久彌新,那一定是同窗情。不得不說,從幼年時代直到耄耋老人,同學都是一生中無比溫馨的稱呼,它代表着純真,也代表着真誠。隨着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學,從最初的五六歲到後來的二十五六歲,學歷漲了、年齡漲了、同學也多了。如今,步入社會打拼事業的同學們天南海北、無所不在,雖然很難相見,但也不曾忘記。

逢年過節的聚會,也許成爲了再續同學緣、再敘同窗情的最佳方式。春節期間,聞聽了很多熟悉之人的同學聚會,從他們眉飛色舞的敘述中就不難感受到那股興奮之情。因爲種種原因,我沒有走進高中以及大學的校門,所以同學基本集中於小學、初中和中專。尤其是初中時代,有幸進入過兩個班學習,這樣一來自然而然比別人多了一倍的同學,至今很是驕傲。臨近春節前,就聽說初中一個班的同學正籌備聚會,心想上次沒能參加這次可以的話一定去看望看望各位老同學。然而,事情總是那麼不湊巧,他們選定的日子剛好我要在單位值班,因此倍感遺憾。失落中不免回想起共同學習生活過的情景,那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從農村到位於縣城的一所重點中學上學。十一二歲的年紀第一次遠離父母,開始的一段時間連睡眠都很困難,好在同學們都很熱情,讓不善言語的我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了新環境。記得那一年夏天家鄉連續好多天陰雨天氣導致小麥發芽黴變,父母無奈去親戚家借了麥子繳到縣城的糧站,纔給我換來了學校的糧票。說實話,那一張張薄薄的糧票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因爲父母和小妹他們吃了一整年發了芽的麥子。可能,貧寒的家境走出的孩子大多會心生自卑,我當然也沒能逃出這個“魔咒”。面對城裏同學光鮮的外表,只能將自己的頭深深地埋進課本里,不願與他們交流和來往。慢慢地,不知道是身上的壓力所逼,還是看書的時間太充足,自己的學習有了一點起色,找我探討問題的同學也逐漸變多。在一個個善意的眼神和誠懇的聲音裏,我感覺到了暖意,他們並沒有嫌棄我的補丁衣服,也沒有嫌棄我的土裏土氣。不知不覺之中,我竟然願意說話而且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燦爛,是同學們家庭般的關愛才讓我不再封閉自己……可以說,我後來很多好的變化與初中同學們的幫助分不開,點點滴滴都記在心裏,他們終將是我不可多得的人生財富。

春節後的一個下午,接到了一位常年在外工作的同學來電,我們是中專時候的同學,同年不同班。雖久不相見但他熟悉的聲音仍然親切,大致意思就是一天後的晚上聚會。時間如約而至,我滿心高興地與另一位同學老友前往聚會地點,有些迫不及待。也許是年歲長了的緣故,見面彼此緊緊相握,沒有了年輕人的那種瘋狂和高調,卻是很真實,好像一口醇香的老酒。同學相聚當然少不了喝幾杯,喝酒在我們北方尤甚,大有一種不喝高了就不足以表達深厚情誼的勁頭。幾番推杯換盞,同學們的話變多了,一起回憶學校時的情景,一件事或一位同學,言語中飽含留戀之情。閒聊中竟也得知有好幾位同學已不在人世,頃刻間心中的刺痛和感慨如氾濫的洪水,而那些青春臉龐至今還留在我們的腦海裏,不曾抹去。如果他們都活着,今天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堅力量,就算生活會有種種磨難,也一定能夠給親朋展現鮮活的笑臉,可是……時間總是會悄悄地溜走,幾個小時的相聚接近尾聲,不由得想起春晚少不了的那首經典老歌《難忘今宵》。臨別時,一位同學說“明年再相聚”,我笑了笑“要聚還是趁早吧,不知道明年還有沒有我”。儘管,他們都責備我亂說,不過大家都清楚未來就是如此這般,沒有人能夠把握。或許,離別是爲了更好地珍惜相見的緣分,而相見是爲了彌合離別留下的傷口,如此反覆就構成了人生,直到永別。

窗外的雨還在下,因爲地裏的麥子正等待着拔節、柳樹正準備着發出新芽。手裏的筆應該停了,因爲相聚的話題總也寫不夠、分離的傷感總也寫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