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蒸肉散文

蒸肉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蒸肉是河南洛寧的一種小吃,也是中秋佳節的美味,更是款待貴客的佳餚。

蒸肉散文

蒸肉不是回坊的粉蒸牛肉,也不是漢人吃的米粉大肉,而是一種以豬肉爲主料,紅薯粉條爲輔料,大蔥,生薑等爲調料的美食。

這種美食與粉蒸肉、米粉肉相比,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肉少,粉條多,不膩。粉條不但吸水還吸油,還有墊在蒸肉下面的麪皮也吸油。

蒸肉之所以好吃,是因爲肉片大,吃起來過癮,解饞。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人們無法講究吃喝,大都以填飽肚子爲主,碗裏很少見着葷腥兒,肚裏缺乏油水。在當時,蒸肉就成了一種絕佳的`美食。可那個時候,吃一次蒸肉挺不容易的。主要豬肉要憑票供應,每人每月只有半斤肉。吃一次蒸肉,至少要買二斤大肉,一次就把全家的肉票用完了,剩下的日子只有天天吃白菜和鹹菜了。所以,一年到頭,也就吃那麼一兩回蒸肉。每年的八月十五是註定要吃的,再就是老家來了貴客時。

父母的家鄉在洛寧縣城。父親年輕時就當兵離開了家,隨後,又參加了抗美援朝的戰爭。一九五四年,父親從部隊轉業到了古城。母親也從家鄉來與父親團聚。那時,我們都還沒有出生。從此,父母就定居在了古城,這一住,就是六十多年。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長河中,父母沒有忘記家鄉的小吃,如涼粉餃子,炸油菜,煎餅,蒸肉等。特別是蒸肉,不但父母年年做着吃,還把它傳承給了兒女們。

每次做蒸肉,一大清早,父親都要先拿着肉票去排隊買肉。父親把肉買回來,先把它洗淨,切好,醃上,再用溫水泡上紅薯粉條。

大約一小時後,父母就進廚房忙碌開了。兩人說說笑笑,父親把肉和粉條拌在一起,母親擀蒸肉墊底的麪皮。一切準備就緒後,父親把煤火爐子捅開,坐上鍋,把拌好的肉和粉條裝進籠屜裏,在籠屜中間還要掏個窩窩,再蓋上鍋蓋開始蒸肉。

家裏蒸肉時,我是不出門的,就在家裏等着吃。我一會兒坐下,一會兒又起身去廚房看看。廚房裏爐火正旺,望着那紅彤彤的火苗,我希望它再躥得高一點,把蒸肉快點蒸熟了。

等待中,我不斷地起來坐下,坐下起來。兩個小時後,在我的殷勤期盼中,廚房終於飄出了肉的香味。

熟了,熟了,蒸肉熟了!我歡天喜地地,像個小云雀一樣跑去告訴父母。

熱騰騰的蒸肉端了上來。咬一口肥肉片,香味醇厚,滿口流油。夾一筷子粉條,鬆軟油滑,香潤可口。如果感覺油膩,再夾一塊墊底的麪皮,也是香滋滋的,連蔥和姜都是香的。

可父母卻說,如果用老家的地火燒麥稈蒸出來就更好吃了。沒吃過用麥稈蒸得蒸肉,我認爲,這已經很好吃了。

隨着改革開放,豬肉也敞開供應了,想吃蒸肉方便了許多,隨時可以蒸。只不過,大家吃蒸肉時,都撿瘦肉吃。儘管父母一再說,肥而不膩!肥而不膩!但還是粉條,麪皮被搶劫一空,剩下的都是肥肉片子。

四年前的中秋,我們姊妹陪着年邁的父母回了趟老家。叔叔嬸嬸用蒸肉來款待我們。

那天,當叔叔端着熱氣騰騰的蒸肉走進屋時,一股濃郁的豬肉的鮮香、大蔥的清香撲面而來,沁人心脾。還沒吃,我聞着就醉了。

嬸嬸說,這蒸肉就是地火燒麥稈蒸得。母親吃過後,點點頭,一個勁說,就是這個味,就是這個味!這纔是真正的蒸肉味。我也感覺不但肉特別醇香滑口,粉條也是肉香味,連蔥和姜都是肉香味。

從老家回來,母親就手把手教我做蒸肉,還說你再不學着做,等我們都走了,你就吃不上了。我點頭,好,我學!

母親告訴我,蒸肉時,一定要買五花肉,並帶皮切成半寸寬、一寸多長的肉片放進盆子裏,再放進大蔥和生薑,再放進甜麪醬,料酒,鹽,把它們拌勻,醃上一個小時。紅薯粉條用溫水泡上,等指甲能掐斷時撈出來,在篩子裏控幹後,拌上菜油。然後,把粉條倒入肉盆兒裏,開始撒乾麪粉。母親再三叮囑我,麪粉多少要控制好,一定要恰到好處。否則,不是麪粉多了糊住了肉香味,就是麪粉少了,粉條和肉粘在了一起,那就不好吃了。

我嚴格按照母親的要求,做了一次蒸肉,父母吃過後,都誇獎說味道不錯,還挺正宗的。

父母吃完那次蒸肉,還沒等到第二年中秋,就相繼離開了人世。父母去世後,我再也沒做過蒸肉。因爲,一想起蒸肉,我都會流淚。

蒸肉,不但是一道美味,更是我對父母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