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以勸善爲題的散文

以勸善爲題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6W 次

一大清早,一個瘦老頭腳不沾地地出了樓門。

以勸善爲題的散文

“老楊,早啊!”

“老楊,吃了嗎?”

……

瘦老頭擺擺手,顧不上回應老哥兒幾個的寒暄。“可找着你們了,聽說昨晚老王家又摔東西了,白天家裏沒人,你們晚上誰跟我去勸勸?”瘦老頭說話噼裏啪啦,語速很快。

“咱倆去,我跟他家熟。”一個老夥伴應道。瘦老頭踏實了不少,和老哥兒幾個套上紅袖標,巡邏去了。

這裏是豐臺區永善社區,瘦老頭叫楊少川,今年整七十。他和戴紅箍的這幾位,都是永善社區勸導隊的成員。

別看社區叫“永善”,2007年之前,這裏可一點兒也不善,亂得很。社區裏流動人口多、商販多,不僅小廣告氾濫,而且遊商車輛亂停亂放,擠佔小區道路,社區居民下班回家,眼瞅着家門愣是擠不過去。

2007年,響應政府部門的號召,楊少川和社區裏的熱心人組成了勸導隊,準備改變改變社區的環境。

一聽有人要管閒事,遊商們滿臉不屑:“城管都管不了,勸導隊能幹什麼?”

楊少川不畏難,而且專找難啃的骨頭“下嘴”。

魚販老李是遊商裏出了名的“刺兒頭”,每天,他都故意挑小區路中間擺攤,魚內臟、魚鱗扔一地,腥臭腥臭的,招來一大羣蒼蠅嗡嗡亂飛。遠遠地看見楊少川走來,老李眼睛一橫,甩出一句:“老頭兒少管閒事,回家看孫子去!”

老楊不氣不惱,瘦長的臉上皺紋裏都透出笑意:“你賣魚賺錢,養家餬口,起早貪黑不容易啊。”

伸手不打笑臉人,老李語氣也緩和下來,倆人拉起家常,老楊一個字都沒提擺攤的事兒。

一來二去,倆人熟了,老楊這纔開始“勸導”。

“你看,你在小區路中間擺攤,污染了環境,也阻塞了交通……”

“楊大爺,我也是沒辦法。”老李唉聲嘆氣。原來,年過不惑的老李是張家口人,因爲家裏窮,兒子上初中就輟了學。“今年乾旱,地裏減產,我要是不進城做買賣,全家都吃不上飯。”老李說着,抹起了眼淚。

老楊伸出乾瘦的手,拍拍老李的肩膀以示安慰:“只要你守規矩,我幫你去農貿市場租個便宜的攤兒。”老李眼睛一亮:“那行,我聽您的!”

事不宜遲,楊少川馬上來到附近一家農貿市場,找到負責人說明來意,對方答應幫忙。老楊折返找到老李,告訴他這個喜訊:“我在市場給你找了個三平方米的攤位,一天就收你兩塊錢,快去吧!”老李忙不迭地道謝,趕緊搬走了魚攤。

一年冬天,楊少川在社區裏剷雪,看見路邊坐着一位乞討的老人,在寒風中瑟瑟發抖。老楊上前攀談,得知老人是吉林人,因爲喪失勞動能力不得不出來乞討。

“你等我會兒。”楊少川扭頭回了家,不一會兒,端來一大碗熱氣騰騰的'餃子和幾件棉服。

老乞丐哆哆嗦嗦地接過碗,狼吞虎嚥。“回老家吧,回去找村委會,找鄉政府民政部門,他們肯定會幫你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楊少川邊勸老乞丐,邊把身上帶的錢全掏出來,讓他買回家的車票。

幾個月後,那老乞丐從吉林老家打來電話,告訴楊少川一個好消息——“政府幫我解決吃住問題了,我有家了,謝謝你啊……”

“勸,不是光把人勸走,還要設身處地地爲人家着想。”這是楊少川“勸”出來的經驗。如今,永善社區裏看不到一張小廣告;街道上,沒一個流動攤販;路邊也再找不到違法停車的了。

夜幕降臨,上班的人陸續回了家,楊少川準備到老王家去看看。剛一進門,就看見散落一地的衣物和破碎的碗碟,老王的老伴和兒媳婦又吵上了。

“讓大家給評評理,孩子那麼小,能吃太多冷飲嗎?又該拉肚子發燒了。”兒媳婦杏眼圓睜。

“不給他買就哭,難道他不是我親孫子嗎?!我還會害他不成?!”婆婆委屈得直嚷嚷。

倆人扯着嗓門,誰也不甘示弱。

楊少川向同來的老夥伴一遞眼神,先將這對婆媳拉開,然後分屋勸導。

“年輕人,你要對老人多點兒信任。她生養過你丈夫,難道不知道怎麼帶孩子嗎?有什麼話好好說,都是爲了孩子好。”看着楊少川慈祥的笑容,兒媳婦慢慢低下了頭。

見兒媳婦這邊有悔意,老楊又轉頭來找婆婆聊,“老妹子,你說這要是你親閨女抱怨你幾句,你會急嗎?”婆婆啞口無言,老楊接着說:“年輕人指出咱們不對的地方,咱也得改正,老了也要趕上潮流嘛……”

正說着,兒媳婦主動過來道歉認錯,婆婆臉上也是多雲轉晴,倆人看着老楊,不好意思地笑了。

“別看家長裏短、雞毛蒜皮,要是不及時解決,也會傷了和氣。記住嘍,家和萬事興啊。”老楊語重心長,那對婆媳連連點頭。

老楊和夥伴們的努力,使得“樓房鄰居老死不相往來”的“規矩”在永善社區被打破了,鄰里互助互幫,共同維護社區的和諧平安。

一個冬夜,老楊剛要上牀睡覺,一位鄰居敲開他的家門。“樓上一家租戶正往家裏運鞭炮呢,一箱又一箱的。”老楊一聽急了,披上件棉襖就上了樓。

進門一看,可不是,屋裏滿滿當當都是箱子。“這些東西怎麼能放家裏?回頭把房子點着了,你負得了責嗎?”見老楊真急了,租房的外地小夥趕緊解釋:“明天就搬走,就放一晚。”“天亮必須搬走,你這一晚都不許睡覺。”老楊說完還不放心,乾脆瞪着眼睛,在這家盯了一宿。

“破壞環境我們管,文明勸導不嫌煩。

我們團結一心,讓安康和諧永駐社區,永駐社區……

爲了藍天更藍,爲了綠地更綠

……”

這首歌叫《勸導隊之歌》,自永善社區傳唱進了人民大會堂。楊少川就是這首歌的詞曲作者。老楊退休前是語文教師,文筆不錯,又是合唱隊員, “我要用歌聲鼓舞大家,把勸導隊精神發揚下去。”

爲了寫這歌詞,老楊反覆推敲,草稿紙鋪滿了寫字檯,做夢都在哼歌。一個禮拜後,歌曲出爐,傳唱至今。

“戴上這紅箍,就是一種責任。”老楊扽了扽自己手臂上的紅袖標,在他心裏只有一個念頭,能健健康康的,多爲社區站幾年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