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仙涌暢想散文欣賞

仙涌暢想散文欣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9W 次

散文是指以文字爲創作、審美對象的文學藝術體裁,是文學中的一種體裁形式。下面小編爲大家介紹仙涌暢想散文欣賞,希望能幫到大家!

仙涌暢想散文欣賞

小車在陳村大道上行走,整座城市有一種夢幻般的陌生感,那些新建的高樓大廈,像鑲嵌在油畫裏。生活在這個嶺南小鎮,每天都有新鮮的感覺。

第十三屆華語傳媒盛典要在仙涌小學啓動,我陪同省、市、區的作家一起去仙涌村。小車在鬱鬱蔥蔥的綠樹叢中穿行,花香隨風而動。

小車轉入仙涌路段那一瞬間,一片花海突然出現在眼前,我的心在剎那間“怦怦”直跳,這種濃烈的春天的饋贈讓大家覺得太隆重,似乎是不應該這麼不經意的出現。

仙涌的名字,據說與南宋理學家朱熹的後代有關,朱熹的三兒子當年從韶關南雄逃難這裏,他被這裏的景色所吸引,於是安頓下來,而“仙涌”的名字也由此得來。

我們來到朱氏祠堂。這座具有400多年曆史的古舊建築,是朱熹的後人爲紀念朱熹而建。朱熹既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熱心於教育事業,孜孜不倦地授徒講學,無論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實踐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朱氏祠堂的前面,是一片蓮池,據說是根據朱熹著名的詩句而特意設計的。朱熹在《觀書有感》中寫道:“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打開,清澈明淨,天光雲影在水面上閃耀浮動,是因爲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爲它輸送活水。

是的,朱熹的後人並沒有忘記朱熹的理想,仙涌的鄉民也熟識朱熹的詩句。1948年4月23日,在朱熹忌辰那一天,朱熹後人與仙涌鄉紳商議,在朱氏祠堂的側邊建一座學校,學校的名稱用朱熹的別號,稱“紫陽學校”。

曾任仙涌村黨總支部副書記朱健倫老伯與我們回憶說:“現在的仙涌小學,即是原來的紫陽學校,1948年建設學校期間,正值全國通貨膨脹,當時的貨幣根本不值錢,一天一個價,而僅靠務農維持生活的仙涌村民,爲了建設學校,寧可傾其所有,也要供子女讀書。當時的校舍,是由每家每戶村民捐贈稻穀折算,一擔谷一擔米捐建而成。”

“我家捐了50斤糧食。”朱老伯說,“當時我家裏的收入都是靠父親每日打散工換來幾兩米,但爲了支持建設學校,我們全家節衣縮食了好幾個月,最後捐出50斤糧食。”當時有一位朱氏富人,一下子捐了一萬斤糧食。正是無數個朱氏後人慷慨解囊,無數村民齊心協力,紫陽學校才得以落成。

朱氏祠堂前面的荷池花開花落,一年復一年,可曾映下朱熹仰天吟哦、沉醉書林的身影?

仙涌的花四季飄香,有時聞着卻是蒼涼。仙涌曾經有一段日子被改爲“先衝”,是因爲那個“仙”字。仙涌今日成爲陳村花鄉的'殊榮,卻也是那個“仙”字。隨着陳村花鄉“以花爲魂”,將仙涌村等村落打造成爲旅遊文化、歷史文化的“花村”,陳村的“廣佛都市圈城央花園”現已初具雛形。

改革開放後,陳村鎮政府投入巨資,在紫陽學校的旁邊擴建了嶄新的校舍,改名爲“仙涌小學”。“紫陽學校本來是要拆的。”在村委會工作了幾十年的阿映跟我們說:“最後,在朱健倫老支書的極力堅持下,紫陽學校的校舍保留下來,方能保持原貌至今,這也是歷史文化古蹟呀!”

紫陽學校的滄桑,紫陽學校的憂愁,我們算是領略到了。校舍保留在今天,或許是陳舊破落,它的保留,卻是一種崇尚教育的精神。

春天早已經從容不迫地爲陳村花鄉鋪排它的種種細節了。漫步在陳村仙涌的大街小巷,街心公園和滿城的樹木都在泛出新綠。這花鄉的綠,是有層次、有性格、有節奏的。

近年來,陳村在建設宜商宜居綠色小城的發展思路下,大手筆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全面提升道路、綠化、教育、文化、水利設施等水平。阿映告訴我們,陳村花鄉內暢外聯的交通格局正加速成型,除了廣珠西線、佛山一環和正在建設的廣珠輕軌經過陳村,正在計劃籌備開工的廣明高速、佛山一環南延線、佛山輕軌二號線等重大交通設施也都與陳村密切相關,佛山地鐵2號線的仙涌出口站即將迎來歷史上第一班地鐵列車。

我想,如今美麗的仙涌,一定得到了朱熹文化的神韻,這一路上的見聞,聯想開來,令人神往。

仙涌的變化,撥動了我的心絃,我簡直要爲仙涌的美景歡呼跳躍。在朱氏祠堂、在仙涌小學、在河涌兩岸的嶺南老屋,我們看到了那些古榕背後的故事,看到了隱約的記憶和傳說,看到了公園裏那些綻放的晶瑩的新芽,它們和陽光如此地默契,共同釀造出滿城芬芳的氣息。

我們一路走一路看,大家不停地用手機將景色拍攝下來。我和作家們的表情一幅一幅被髮到朋友圈,眼中的風景與照片中的畫面激盪着我的思緒,多少年過去後,依然讓人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