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伊犁的秋天散文

伊犁的秋天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金黃之美,要數秋天;金秋十月,伊犁最美。友人邀我去伊犁遊覽。

伊犁的秋天散文

不到伊犁,不知道它有多美。當您親自踏上這片廣袤遼闊的土地,才恍然明白“塞外江南,西域明珠”的名符其實。

藍天白雲之下,遼闊的草原一望無際,星星點點的野花迎風搖曳,清澈的河流蜿蜒曲折,構成了一片片“江流婉轉繞芳甸,江天一色無纖塵”的溼地;河汊野鴨暢遊,草灘灰鶴低飛,起伏連綿的山巒上是蒼翠的原始森林;針葉鬆參天入雲,白樺林亭亭玉立,湖波色的白楊點綴其中,飛禽走獸悠閒自由地出沒。

伊犁的生態系統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好,主要由於地處西北邊境,新中國成立之後開發強度一直不大——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保存了得天獨厚的自然遺產和生態環境。

在人們傳統的記憶中,秋是悲涼的、失落的、肅殺的、傷感的、冷酷的。但是,秋給我的印象是美好的、豐富的;秋是怒放的、狂舞的、爆裂的;秋是厚重的、博大的、恢弘的;秋是輕盈的、單純的、玲瓏的;秋是熾熱的、溫馴的;秋是輝煌的、豐碩的、充滿希望的、成熟的。還是一個“秋”字,把一切都濃縮概括了進去。

而伊犁的秋天,是透明的,豐碩的、成熟的,充滿了喜悅,充滿了希望的!

透明,我奇怪自己爲什麼會泛起了這樣一個詞。我們驅車沿218國道緩緩前行,放眼向公路兩邊望去,天似穹隆,籠蓋四野,對面重重的山頭,頭頂盈盈的雲朵,曠野上渺渺錯落的村莊,不斷晶瑩剔透起來。風一吹,一切都在微微地顫動,彷彿這裏所有的色彩都映射於宇宙間絢爛奪目的世界,而其本身則是透明的。天空中排成“人”字形的雁陣正有序南飛,詩句“秋高天涼雁知寒”是對秋天的最好寫照。筆直鑽天的白楊,在深秋的風中沉醉了,似身着黃金甲的士兵,在田間地頭忠實地守衛着成熟待收的果實。路兩邊到處是潺潺的小溪,縱橫阡陌的渠道四通八達,小溪和渠道里是一羣一羣數量不等的白鵝、灰鴨,有的在水中嬉戲,有的正在覓食,有的在小溪邊的草灘上小憩;規劃整齊的村落,掩映在金色的楊樹林中,房頂上堆滿了一垛一垛的玉米棒子,屋檐下柃子上掛滿了玉米棒瓣成的玉米串,場上揚場機正在揚場,噴射出的玉米粒像金豆子,被秋風分離得乾乾淨淨,成堆的玉米堆像形狀大小不等的金字塔,錯落有致地佈滿了大場,辛勞的人們臉上堆滿了笑靨,充滿了喜悅;儘管他們臉上、身上滿是灰塵和玉米粒上那鐵紅色的絨皮,但人人臉上仍透出了充實、希望和滿足感。整個田野都在沸騰中忙碌着,人們都正在緊張地收割着勞作了一年的希望。

下午兩點,我們在218線旁邊叫墩麻扎的一個小鎮上吃午飯,還未下車順風飄來一陣烤包子的淳香,好客的主人先是端來了一盤烤包子,之後又給砌上一壺又滾又燙又香又濃的奶茶。小王喜歡吃過油肉拌麪,小樑喊叫要吃清淡的貓耳朵揪片子湯飯,我讓炒菜的小蘇師傅,給喜歡吃葷的炒菜時多放一點羊尾巴油,喜歡吃素的就多放些羊腿巴子肉。

晚上我們就宿在伊犁河畔一個哈薩克小夥子開的民族風情園。隨行的幾個人一刻也閒不住,都要出去轉,我卻奇怪自己在這裏突然變得慵懶了,竟然沒有了任何想要追根究底四處轉悠的慾望,爲什麼非要動呢?在單位緊繃的神經無論如何都調動不起來了,今天不再是風風火火的上班、下班、下車、上車、走州、上縣、跑部疲於奔命透支生命的創業者。現代職業猶如一座大海中的孤島,人們分佈在現代化的高樓大廈裏辦公,享用着電子信息革命帶來的最新成果,都不得不把工作和生活嚴格區分開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工作是維持生存必須付出的交換代價,工作就是重複勞動無可奈何的忍受。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人們埋頭於自己的方寸空間,整天面對着冰冷的機器和冷漠的文件,遠離生動的人際交往,沒有貼心的交談,沒有歡笑與激動。越是有嚮往,越是有追求,越是有奮鬥目標的人,便越是要爲自己的嚮往和奮鬥目標付出艱辛的勞作,還要經常朝九晚五,聽狗叫看驢臉,惟馬首是瞻,而且必須投入一生中最豐茂充沛的時光,在傳統的工作模式難以協調好向往與現實處境之間的分歧中煎熬,在目標與手段之間,人們必須做出艱難抉擇,無法實現和諧自由,於是人們渴盼一種自由職業,但很少有人能實現這種願望,於是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外出旅遊,作暫時的逃避,作爲對自己暫時的輕鬆和放縱。其實我一直不知道究竟是自己支配着生活還是生活支配着我,在這裏我很明白,我是這兒秋天的一個五體投地的俘虜,我根本拒絕不了這裏的任何東西,平靜、和諧、淳樸、自然、秋色,越是遠離現代文明的地方,這種感受愈加強烈。

下午我們在哈薩克風情園主人帕拉提的熱情邀請下,驅車40公里來到他同學哈米提自辦的一個哈薩克民族風情園。您千萬別以爲這裏沒有激情,這兒它把現代人們娛樂的激情發揮到了極至。民間歌手開始“阿肯彈唱”,午夜的歌聲被潑在篝火上的一勺油“轟”地燃起,竄起足足三、四米高的火苗,哈薩克姑娘、小夥子咚、咚、咚地跳起來,歌聲舞影人羣把草原擠得實實在在,連一點空隙也不留下;火光把他們的笑臉鍍上一層厚厚的金色,面對在您面前載歌載舞的人們,任何一個人那裏還有資格以矜持來抗拒這烈火一樣的激情呢?

這一天晚上,我在一個最原始、最深刻的場面感受到了“激情”的含義。沒有人抗拒得了,任何人也無法抗拒這種熱情,這裏沒有市儈的職業級別,有的只是草原之夜的客人。舞步踩碎了慢三快四的約束,不管您怎麼跳,怎麼蹦,都非常的自然、和諧,成節、成奏、成韻、成拍。人們圍着熊熊的篝火轉着、跳着、笑着、喊着、唱着、喝着……每當火焰漸弱的時刻,又一勺油潑在柴火上,之後一簇豔黃的火苗又騰天而起,在褚紅的焰柱中炸裂開來,人們在幾秒鐘間被滾滾的熱浪一下子推出幾米遠,隨即又像成羣成羣的飛蛾圍上前來,這裏需要理智麼?不但需要理智,而且更需要烈火,更需要激情。草原以萬古不變的胸襟,將這樣的激情做成書籤夾在歲月的長河裏,蛻變成活力與生機的狂歡,概括成草原的主題,成爲永久的延續……

第二天又開始向新的目的地出發,車在平坦又彎曲的柏油路上奔馳,昨晚住宿的哈薩克氈房在我們身後越來越遠,路邊黑色的電杆成排成排向後倒去,幾隻金雕在湛藍的天空盤旋,時而俯衝尋找獵物,時而翀擊長空;平緩的山坡上,牧民們正在用耙犁拉運打儲的冬草;路邊的田野上,麥垛一樣整齊的堆放着玉米杆,象塔林一樣佈滿了田野,人們正在緊張而愉快地勞作着。我腦海中突然閃現出了能留在這兒的念頭,強烈地嫉妒起這兒的人們,他們生活在陶淵明追尋了一生的地方,也就是西方人說的“香格里拉”。這裏不能少了他們,我自己也深知自己是不屬於這裏的,我只不過是昨天和今天經過這裏的一位匆匆過客而已,少了我或多了我都無所謂,這裏的天地萬物都不會有任何缺撼。然而這透明的秋天,美麗輝煌的秋天,恐怕再也難以從我的記憶中抹去了。

車在草原的盡頭馳上了去伊寧市的路,我的心卻還在不斷地爲這兒的人們和草原祝福,這裏的明天和將來會更加美好,到時我還會來看您們的。但無論如何,我是永遠無法忘記伊犁美麗之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