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殘荷聽雨散文

殘荷聽雨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殘荷聽雨散文1

雖然日曆已翻過了立秋,但天氣依然炎熱。

殘荷聽雨散文

然而此時的熱,不像先前的溼熱、悶熱、燥熱。此時的熱,多了一份清爽,尤其是夜間,似有幽幽的涼風自地下冒出來,自樹頂上滑下來。秋風微涼,無需開電扇,裹一牀被單,就能安睡。農諺雲:“立秋分早晚。”經歷過盛夏酷熱的煎熬,此時更能感受到立秋的美好。

秋已立,秋天邁着細碎的腳步,悄悄來到我們身邊。

立秋看雲,雲淡風清。天空像是打了個瞌睡,突然睜開蔚藍的眼睛,藍得那樣深邃、寧靜而悠遠。夏日裏蒸騰翻滾的低層雷雨雲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裝靚藍天的高層卷積雲,如盛開的白荷,靜靜地泊在一碧如洗的湖面。看一眼氣定神閒的白雲,內心自然也安定下來。

立秋看樹,樹靜如禪。經歷過狂風驟雨的錘鍊,經歷過烈日炎炎的蒸烤,站立在初秋的那些樹,多了幾分厚重和沉澱,多了幾分靜默和淡泊,顯得老成持重。樹上的葉子,由翠綠變成深綠,有的還夾雜着深棕和淺紫,沉澱着時光的流痕。守望在村口的大樹,靜默如坐禪的僧人,專注於自己的數珠唸經,哪管蜂舞鳥喧。看一眼立秋時節的大樹,心裏也駐着禪。

立秋看山,山高地闊。山還是那座山,但到了立秋,便有了不同的韻味。山上葳蕤的植被,密集的綠障,流淌着黛綠,夾雜着一些微黃的斑斕。山間的溪水,不再咆哮,變得謙遜低調,一路叮叮咚咚。山腳下的水庫如碩大的鏡面,倒映着山巒、白雲、藍天。站在山頂遠眺,可以看到遙遠的大地和朦朧的地平線。站得越高,看得越遠,越能感受到山的博大、大地的遼闊和自己的渺小。立秋看山,胸懷變得坦蕩、悠遠而寬闊,寬闊得可以容得下世事萬物。

秋已立,夏未央。無論夏天怎樣不捨和挽留,甚至放出“秋老虎”來呈威,但它總是擋不住季節轉換的步伐。秋天已悄悄來到戶外,不妨敞開大門,張開雙臂,擁抱正在敲門的秋天吧!

殘荷聽雨散文2

水,平復了躁動,也消減了幾分碧色。一池的秋意,幾枝殘荷點綴其上,像一幅簡約的水墨畫。

雨,如約而至,帶着一絲涼意,似是給滿湖的秋韻來作詩意的詮釋。冷清的水面、凋敗的荷葉、單調的雨聲,這些蕭殺殘缺的元素和在一起,卻演繹出自然的大美。

於是,在一千幾百年前,一位詩人夜宿駱氏亭,面對殘秋敗荷,聽雨思友,揮筆寫下一首傳世佳作:“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從此,“殘荷聽雨”便成爲中國文人的一種精神體驗,成爲中國文化裏一個不可或缺的意象。

有殘缺,才顯美的珍貴,如斷臂的維納斯。有殘缺,纔是真正的美,如人生。

回到那首詩,我們可以想象詩人當時的情形——修竹環抱,湖水清澄,詩人置身在那清幽雅緻的駱氏亭,頗有遠離塵囂之感。詩人一直在思念着遠隔重城的朋友,由於神馳天外竟沒有留意天氣的變化。不知不覺間,小雨淅瀝而下,雨滴點點擊打枯荷,發出錯落有致的聲響。

秋陰荷枯,本給人一種殘敗之感,卻因了不期而至的雨的敲打,變得充滿生機而別有一番情趣。詩人“聽”到的,已不止是那悽楚的雨聲。枯荷秋雨的清韻,及其蘊含的人生況味,恐常人難解其味。

有人說,“殘荷聽雨”極爲悲涼,有一種無奈中掙扎的味道。有人說,“殘荷聽雨”意味着對葉綠花紅憧憬的終結,這種自覺的終結體驗,是一種更加真切的精神體驗。也有人說,“殘荷聽雨”是一種對往事的追憶,這一種殘損氛圍中的回憶,別具溫情。

從李商隱的文字語碼中走出來,在秋雨蕭瑟的日子,尋一處殘荷寫意的池塘,閉上眼,靜靜傾聽着雨打枯荷的聲音。在那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古曲神韻裏品味,不想歲月冷瑟,不思時光蕭殺,一種感悟便在心頭油然而生,原來,殘荷聽雨的況味裏也深藏着安逸平和的人生,這天籟之音,也是最平凡的聲音。

殘荷聽雨散文3

寒風來襲,冬天終於來臨,荷葉倒在了冰冷的水中。而冬天過後,春天便將來臨,荷花又將可以跳出水面,展現她的美麗。

西湖裏的荷花每年都會在最熱的日子裏開出鮮豔的花朵。每年六月,荷花一開,便會引來許許多多的人們,在清晨,傍晚,甚至在烈日炎炎的午後,駐足,觀賞,拍照。

西湖是一個淡水湖,三面環山,一面臨城,湖面總的面積爲6.39平方千米,由白堤和蘇堤分成了五個湖面。西湖周圍的羣山屬於天目山延脈,西湖的水,最深處有6.52米,每月與錢塘江水變換。西湖以其精緻的湖光山色,吸引了歷代文人墨客的鐘愛,留下了大量的名篇和詩句。

西湖周圍的每一幢建築都能講出一個動人的故事,走出一個特別的人物。西湖沿岸有各類花卉交替綻放,桃花,荷花,梅花,桂花等等,但唯獨荷花佔據了湖面的14個區域。

夏日,陽光灼熱,西湖的水面上卻鋪展着大片大片的荷花,如同少女,在湖面上亭亭玉立,翩翩起舞。

看到西湖的荷花,一定會想到楊萬里的詩句,“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寫荷花的詩句有很多,而楊萬里的詩句,點出了西湖,因而,首先便是映入眼簾,其次,纔會想起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

荷花又名蓮花,蓮花芽從淤泥中破殼而出,適應長在水中,荷葉高出水面便慢慢長開,擴展,重重疊疊連成一片又一片。而花朵衝出淤泥後,如同出水的美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而在周敦頤的《愛蓮說》中,“香遠溢清”更加膾炙人口。

荷花開在6-9月,9月後,天氣漸漸轉涼,湖面上的荷花開始凋零,偶有晚些遲開的花朵,星羅棋佈,荷葉卻在秋風中招展。

荷葉是水生的根莖植物,長在水裏,但不能被水淹沒,高出水面圍繞着花朵。荷葉有很多用處,可以食療,可以用作烹飪原料。樓外樓有一名菜,“叫花子雞”便是用荷葉外裹泥巴烹飪而成。荷葉還可以包裹五花肉,做成“粉蒸肉。”

蓮子,是荷花的種子。當年,季羨林先生便是將從湖北帶回的蓮子,破殼後扔在了淤泥中,一年,二年,第三年蓮子在水中長出了葉子,到了第四年,蓮子迅速漫延擴張,速度驚人,便纔有了燕園的“季荷。”

西湖的荷花分佈在各個水面,同樣擴張驚人。在西湖老十景中,“麴院風荷”便是因荷花而命名。整個院子的水面佈滿荷花,從湖面望去,遠處是綿延不斷的羣山,眼前是一片又一片綠色的荷葉,一陣風吹過,水面蕩起水波,而荷葉也相互緊挨着飄過一道又一道痕跡。那正是“接天荷葉連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過了9月,花朵慢慢消失,荷葉的邊開始發枯,桂花的香味飄落在西湖的水面,金黃色的桂花撒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林黛玉不喜歡李商隱的詩句,卻唯獨喜歡,“留得殘荷聽雨聲。”

秋天,開始下雨,一滴一滴流在荷葉上,荷葉變得枯萎。寒風來襲,冬天終於來臨,荷葉倒在了冰冷的水中。而冬天過後,春天便將來臨,荷花又將可以跳出水面,展現她的美麗。

生命總是這樣周而復始,有冬天,春天一定會來臨。

殘荷聽雨散文4

枯萎的荷,沒了夏日綠色精靈般的秀美,但留下的是你的骨氣之美。

低垂的頭,再也沒有昔日陽光照射下的容妝,卻增添了一絲嫵媚。

深秋裏的你,悽凜之美掩蓋着沉寂和憔悴,卻彰顯着生命裏的淡定與豁達。

當初升的第一縷陽光照耀着你,你伸展身軀,用灑脫的雅緻擁抱紅日。

若狂風暴雨來臨之時,你依舊挺立,似凝固的休止符,仍在積蓄來年再次勃發的力量。

無論晴日與雨天,你的內心依然飽滿,全無失去夏日荷葉田田的暗淡,沒了菡萏初開粉面如少女般的美麗,沒了滿目碧翠吸引遊人的眼神,沒了蓮風荷韻水色一天的鮮活與生機。雖然已經是葉焦梗殘,但你直面生命榮衰的心境,風骨優存,精神未變。

一縷秋風過,一瓣荷葉落。“留得殘荷聽雨聲”,當年的林妹妹也是喜歡此詩此情和此意境。深秋裏的雨,一場更比一場冰涼,纏纏綿綿的雨絲,靜靜地飄落,蕩起一池的漣漪,不像夏日的雨點無情,它婉轉有致,彷彿用一雙優雅的手指,輕輕地撥動琴絃,天地便寂靜,塵世的喧囂便沉入池底。那一片片枯葉在秋雨中的清冷和孤寂,我想一定是林妹妹喜歡的樣子,秋雨打溼了枯荷,也打溼了林妹妹的柔軟之心,怎能不叫人心醉。

我曾聽過雨打芭蕉之聲,卻無雨荷之緣。待到冬日細雨霏霏之時,一定去際遇殘荷聽雨。面對枯荷,感知生命,讓雨聲洗滌我浮躁的傲骨。聽成癡迷,聽出禪意,讓心瓣間開出一朵慈悲柔情之花。

殘荷聽雨散文5

盛夏過後,荷花好象經不起秋天的冷漠,慢慢的凋謝了,只留下一些荷葉零星的挺立在池子裏,看上去那麼單調孤獨,讓人不禁傷懷,池子裏飄着的荷花瓣,似乎也在訴說秋的冷漠和無情。

只有荷葉還在那裏挺立着,這時候我突然發現,原來沒有荷花的荷葉也是很美的,尤其是上面來回滾動的雨滴,是那麼的晶瑩、純潔。大雨過後,荷葉被雨水無情的吞噬,打得千瘡百孔。荷葉什麼怨言也沒有,依然挺立着,彷彿在向秋雨挑戰,然後讓雨滴停在上面,也許這也是愛的一種方式吧!

但是雨水不會因爲荷葉對雨滴的愛,而不去傷害荷葉, 還是無情的打在荷葉的身上,這時候雨滴似乎也無法停留,隨着荷葉的擺動也墜入池子,變成池子裏的水,這才發現自己沒有在荷葉上的時候美麗!自己其實也是很普通的一滴水,只因爲有了荷葉的襯托才那麼美。

雨滴很後悔,但是荷葉上又落下了新的雨滴,和它是一樣的美,也許再下雨的時候,雨滴還會隨着雨水墜入池子。 也許它也會發現自己原來也是普通的一滴水,但是還是喜歡在荷葉上做短暫的停留,不爲別的,只爲那曾經的美麗!

哎……

秋天真的好美,美的讓人心碎。 我喜歡殘荷,卻害怕雨滴墜入池中,我無力保護那晶瑩的雨滴,於是我不敢看殘荷,害怕看見雨滴墜入池中的一幕, 儘管是美麗的墜落,但是不免讓人有些傷懷。

殘荷聽雨散文6

看着秋雨纏纏綿綿飄着,感嘆,一場秋雨一場涼。

在店門口站了會兒,攏了攏衣衫,突然想起,郊區15裏外瀟水邊,不是有一荷塘嗎?如此秋雨裏,不知那滿池荷蓮如何了?可是孤芳自賞的豔麗着?還是葉枯枝零飄落着?思及,心動,身也動,披了外套,拿了雨傘,一溜煙的消失在煙雨中。

一路上,我記憶猶新的想起,夏日裏與一閨蜜看那荷塘的場景,滿滿的一池荷葉錯落有致,幾株尚未盛開的花苞亭亭玉立,粉紅但不妖冶,端莊而透清秀。我還記得我對閨蜜說:

“多想在這裏蓋一間小屋,品一壺香茶,是何等的愜意。”“想遠離生活?” 閨蜜笑道:

“荷花只是在夏天盛極一時,到了秋天它們就會凋零,那種景色讓人悲悲切切,給人一種‘留得殘荷聽雨聲’的傷感情懷,你還會願意廝守在這兒?”

真如閨蜜所言。

秋天來時,當我再一次來到這裏,昔日那滿眼清麗已是“紅藕香殘玉簟了”。映入眼中的說殘缺不全的荷葉,滿目蒼涼的枯莖,有的枯萎,有的折腰,滿目蕭殺,不由得悵然之情油然而生。

我徘徊在荷塘邊,感嘆着,不知何時,雨越來越密了,敲打着殘荷,聞之竟聽到蓮的哭泣,是啊,往日的繁華如過眼雲煙,如今卻是葉敗花落的凋零,只剩滿水池的殘葉,嫣得不傷悲?涼風襲人,冷雨襲殘荷,滴答滴答,溢滿一池孤寂,雨點淡淡的漾開,我彷彿聽見殘荷在雨中嘆息。

我不忍觸碰蓮的羸弱,有如不敢細討生命的厚重,就如荷綻放後的笑顏,有誰能懂蓮的心事?荷花由盛及衰,由世人矚目到無人問津,雖說只是萬物輪迴,仍不由人緬懷傷感。

滿池蕭殺,雨襲殘荷,沙沙而鳴,突然想起李商隱的詩: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沒來由的發了會呆,說不出爲什麼,心裏就隱隱的疼了。寒塘枯影,冷雨花魂。殘荷無言,唯聽秋雨沙沙敲打着枯荷, 彷彿嘆息,一聲聲,一聲聲,一聲聲。。。

悄悄在立在這荷塘邊聽雨,那點點滴滴滴入心頭的,是否也是如這殘荷一樣的平寂?是不是人間之事也大抵如此:芳華過後是凋零;鉛華洗盡是純淨;盛宴散盡是平寂;繁華過後是迴歸;或者深愛過後是無言以對。

人生啊,我們都可以微笑的面對繁華世事,閱盡生活中的快意,只是當繁華過盡,獨面悲涼之時,又有幾人可以真正的“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淡望天上雲捲雲舒”呢?

這怕又是人生的另一種境界了吧。聽得殘荷,更要的是一份心境,不是嗎?無言,而我心領神會。

雨敲打着片片枯荷,細密的雨絲飄落在殘荷上,彷彿給荷帶去了一縷溼漉漉的憂傷。聆聽着雨打殘荷的旋律,我的心,收穫了一片沉澱蒼涼和感傷後的寧靜。 花開有人賞,花落有人憐,誰說只有夏日荷花別樣紅,秋風乍起,秋雨紛紛,靜靜聆聽着枯荷承雨的聲音,正所謂蓮開在心間,不是琴聲勝似琴聲,這份癡迷,就算枯了又如何,一樣可以生成別樣萬種風情,千般嫵媚,惹世人憐愛!

秋雨一直下着,下着淅瀝瀝地下着,滴到了殘存的荷葉上,滴答,滴答。。。留得殘荷聽雨聲。秋雨一直下着,下着,淅淅瀝瀝的下着,滴到我的雨傘上,滴答,滴答。。。真個是,清淺流年消無跡,玲瓏心事落難尋。一個人的雨傘,一個人的殘荷,想了好多好多。 時候不早了,該回去了。

可是,沒走幾步,還是忍不住回頭望了一眼,這才獨自離開。。。

殘荷聽雨散文7

心底的流浪被一層層的瓦解,現在留下的是隻是荒蕪和純粹。那一份驚慌,不適合這會去打擾。終究擦肩,看得到掠影,在心底留得下一份遺憾吧。

夜涼如水,古秦淮河千年之前的水流汩汩而前。斷橋把那一幅幅夜色籠入窗臺,掩映着一絲嫵媚。輕輕撩撥的窗紗,在水聲中悄然褪去,留下一抹羞澀。

“隔江猶唱《後庭花》”的商女掩埋在長長的秦淮河邊,那千古悠悠的聲響似又迴盪。聲聲幽怨,聲聲悽婉。是否也有遺憾,是否也曾冰涼。

河水撲面的溼意一層層的遠去,船身轉彎得急,手習慣性的抓空了,眼淚撲簌簌的也落下來了。心臟的位置,傳來隱隱的疼痛。其實,一個人也好的呀,可以安寧,可以靜默,可以只和自己說話。

河水蜿蜒曲折,迂迴在這個座城市的某一個角落,路過也好,匆忙也罷。來過,便是無悔的呀。

睡去,醒來之後,遠方依舊。

一個人淡然的遊走在這個世間,只是爲了一份執着。車窗外拋卻的風景,一幕幕褪去。淚痕也風乾了,相遇和別離,也和列車一樣加速,減去,留下,然後平和的向前。

在蘇州站下了列車,直奔拙政園,蘇州園林是生命中的一個結點,終是要去的。

推開軒窗,鴛鴦在水裏嬉戲。三三兩兩的相鳴相和。滿池的荷花只留下星星點點的殘枝,河水盪開了去。在波光粼粼間,看得透徹的晴空和歲月。恍若從前,星河變換,閃現的只是這一世而已。

屏風靜臥在那一扇軒窗之側,斜倚在廊檐下,閉着眼。那開在深冬的臘梅,陣陣幽香撲鼻。若隱若現的浮香,看到那細細碎碎掩埋在了時光的落葉,面前似是扛着葬花鋤的林妹妹,在那水邊挖着墳。陽光從白牆青瓦間穿透,灑在裏。葬了呀,終是埋了,從心底剜去和割捨的不只有淚,還有血。葬了就好的,葬了也就清淨了。

腳步聲從身邊遠遠的傳來,驚醒了這一場夢,匆匆拾級而上。恍如夢裏千迴百轉的一場邂逅。回過神,暖暖的陽光灑在手心,一絲絲的溫度透進身體裏。

找一個有微微涼風的地方,坐下來,沉下心來。專注於此前,專注於這一刻。其實從來就是一個人,這個樣子,一個人也很好的呀。陣陣鳥鳴穿進心間,留下一片平和。擡眼,碧水殘荷迎頭撞進來。

“留得殘荷聽雨聲!”

這是曾經的願望吧,這一輩子也期許的夢境。會否相遇夢裏的那片雨,在書香茶齋中淹沒塵埃,任歲月老去,我心自在!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唐代的張繼千年漂泊,夜色中隱去的不只是靜默,還有那遊子之心,還有那飄零之感。也許,也許還有孤身一人的惶遽,還有將要面臨的迷途的遙遠。

心中可以安放的位置,也許有時候是清淨的角落。來到姑蘇,想去寒山寺看看,靜靜的思索,給心靈一份慰藉和承當。

捨去和放下,從肢體開始教導自己,然後是心靈。一點點的剖析和麪對。

可惜,暮色四合中,遠遠的看着那獨矗的寒山寺,咫尺之遙。要過去麼?來了就是爲了陪他的呀,還是算了。心底的流浪被一層層的瓦解,現在留下的是隻是荒蕪和純粹。那一份驚慌,不適合這會去打擾。終究擦肩,看得到掠影,在心底留得下一份遺憾吧。

在吳國醒來,收拾行囊將要離開。曾經的吳王,橫刀立馬,一統天下的雄心是否遲至暮年依舊。

歲月穿梭,千年之前和千年之後,應該是一樣的宿命,來過,記得;離去,忘了便好!

殘荷聽雨散文8

在某個風波不驚的午後,我從三聖鄉花卉市場路過,對於這個地方,我早有所耳聞。騎着自行車,我在市場內緩慢的轉悠着,睜着兩隻圓鼓鼓的大眼睛,像劉姥姥進大觀園般打量着店鋪門口擺放着的花草。

市場內到處都是各種我叫不出名字的盆栽植物,有的有一人來高,有的只有拳頭般大小,花花綠綠,顏色各異,甚是惹人喜愛。在那刻,我突然愛上了這種恬靜的氛圍,因爲在這裏,你感覺不到純粹的交易,給人更多的感覺是對花草和生活的熱愛。

不知道什麼緣故,來花卉市場閒逛的人少得可憐,除了我之外,我感覺客人加起來也不到三十人。也許是因爲這個世界太忙碌,也許是因爲像我這樣閒逛的人幾乎不會來這個較爲偏僻的地方。對於我來說,這裏無疑是新鮮感十足的。我能叫出的名字也只有仙人球、多肉、茉莉花、桂花、三角梅、君子蘭和茶花等。其中最奪目的當屬那張睡蓮畫了,優雅的身姿,美不勝收。

我突然想起自己兒時想當植物學家的想法,之所以用“想法”這個詞語,我認爲它僅僅是個想法,一個孩子腦海中一閃而過的想法。從小我就對綠色的植物情有獨鍾,綠油油的,甚是養眼。身在秀麗的風景中,心情想必也是極好的。至於說陶冶高尚情操就有些誇張了,我還沒到那種養花草的年齡,僅僅是單純的喜歡而已。

上小學六年級時,我在屋前壩子邊栽植了一棵月季,粗略算已有十五個年頭了。今年回家時,月季在一堆雜草的包圍中,一點也不顯眼。它開出了幾朵粉紅色的花朵,還有幾個含苞待放的花蕾害羞的看着我。按理說,十多年的月季應該枝繁葉茂,可能是因爲疏於管理,修剪施肥什麼的,通通沒有。從它被我帶回來的那一刻,就註定了它自生自滅的命運。曾經因爲家裏蓋新房,厚厚地泥土把月季完全覆蓋,那時我以爲它就此被活埋了。可是沒過多久,它又破開泥土堅強地長了出來。

我也養過仙人掌,仙人掌好養活,十天半個月不澆水也是沒問題的。那盆仙人掌我養了五六年,從最初的一片仙人掌長成了一大片。它甚至開出了白色的花朵,結出了果實。後來因爲一次不小心,把它碰落到樓下,摔得慘不忍睹,仙人掌支離破碎,到處都是。我自責不已,有些於心不忍,於是我把老的枝幹連着花盆一起,重新栽種到泥土裏了。

我還栽過薄荷草,從一株幼苗開始栽種,長勢喜人,它不斷地生根發芽,慢慢地變成了一小片。兩年後,薄荷草已經小有規模,幾乎佔領了壩子邊的所有空地。每次路過時,清爽的薄荷香氣在空氣中瀰漫,讓人聞着頓覺心曠神怡。可是好景不長,一位同村的大嬸上門來用鐮刀收割,說拿回去曬乾泡水喝。能有人發現它的價值,我自然是高興。也不知道我家有薄荷草這個消息怎麼就傳開了,這可給我的薄荷草帶來了滅頂之災。大嬸們開始不用鐮刀收割薄荷草了,而是不計後果的直接用手拔,連根拔起,自此,薄荷草香火斷絕,一棵不剩。這讓我傷心了好長一段時間,但我卻無可奈何,只好在心裏罵上兩句出氣。看着市場裏各式各樣的花草,再想想我那可憐的薄荷草,心情愈發不平。

突然,我被汽笛聲驚醒,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擋着轎車的去路,我讓到一邊去。在花卉市場裏轉了幾圈後,新鮮感急劇下降,只看不買讓我在這裏有些格格不入。正當我打算原路返回時,我在花卉市場西側發現了一條小路,幾輛電動車在前面騎着,路上走着一對中年夫婦。小路兩旁是清一色的樹木,由於枝葉繁茂,小路完全被遮住,遠遠看去,十分誘人,有一種清幽的感覺。小路似乎在在向我招手,我決定騎上這條路。

小路對於我來說是如此陌生,它就像《桃花源記》裏的那條不爲人知的小路,我相信,它會帶我去到某個地方。小路兩旁都是空置的水田,田裏蓄着水,水的顏色有些渾濁,幾隻鴨子在田裏悠閒自在的遊着。

遠處,是幾座漂亮的小洋樓,但卻不見人影。向前,繼續漫進。路旁的狗不友好的對我狂吠,坐在路邊曬太陽的老婆婆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小路很快到了盡頭,我騎上了一條更寬大的柏油路,間或駛過一輛汽車。我看到路邊大大的指示牌上寫着某某畫館就在這附近,我定住腳步,感慨,如此清靜之地,真是個搞藝術創作和獨處散心的好地方。

我放眼四周,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樹木,有的甚至枝頭掛滿花朵。我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興奮不已。我繼續向前,我猛力蹬着自行車,路兩旁的樹木快速向後倒退,風聲在耳畔呼呼作響。沒錯,這是放飛自我的感覺,前所未有的自由。我有些陶醉,我相信,我發自內心的愛上了這裏。

轉過幾個彎,路的右手邊是幾家店鋪,有喝茶的,有做冷鍋魚的,還有一家賓館,這些店鋪的裝修都很古典,但給我的感覺還是和這裏的清靜氛圍有些不符。店鋪裏整整齊齊的擺滿桌椅,空無一人。也許現在是淡季的緣故吧!

我把頭轉向路的左手邊,注意到了這些店鋪對面的那片殘荷,都是些枯萎的荷葉,很大一片。遠遠看去,幾個人在散步。我來到入口處,入口處擋着幾個用水泥澆築的石墩,目的多半是爲了阻擋有人騎車進來。我把自行車高高舉起,從逼仄的縫隙中穿過。這裏的路都是木板鋪成,走在上面有種別樣的風趣。

我把自行車停在路旁,用眼睛掃視着周遭。這片荷花地四周都栽種着芙蓉樹,樹上零星的掛着花朵,有白色的,有粉色的。我把目光移到這些枯萎的殘荷上,到處都是,東倒西歪,沒有一點綠色,看着有些掃興。唯有幾個瘦小的蓮蓬還在站直身子,堅持着初心。路旁栽着茂密的蘆葦叢,清澈的水裏長着翠綠的水草,一隻白鶴在水裏高傲的邁着步,自顧自的覓着食。

我決定坐下來,好好的看看這裏。我的面前是一張宣傳畫,上面寫着有關荷花的詩句和故事傳說。我的左手邊是兩個年過六旬的阿姨在聊家常,聊的內容是說自己在家裏像保姆一樣,忙前忙後,到頭來卻沒落個好。她們也聊某個男人在外面和其它女人鬼混,說到動情處不忘罵上兩句。她們旁邊是一個三四十歲的婦女,正在吃着柚子,估計是某個阿姨的女兒。離我較近的阿姨發現了我,她以爲我是個初來乍到不知去處的外地人,她好心的指着一個方向對我說:“那邊有賓館?”我只是笑笑,不作答。她拿起一瓣柚子遞給我,對我說:“小夥子,吃嘛!”我有些不好意思,平白無故的接受別人的東西,這種情況我一般會拒絕。她把那瓣柚子在空中晃了晃,說:“吃嘛!吃嘛!”阿姨的盛情有些難卻,於是我接過了,禮貌的說了聲謝謝。我並不健談,她問我還是個學生吧!我回道:“不是。”阿姨又跟我說:“荷塘月色是成都最大的荷花觀賞地。”幾句以後,我們的聊天終止了。她又回過頭和另外一位阿姨聊得火熱。沒過多久,兩位阿姨和那位中年婦女起身離開。我的心還沉浸在那瓣柚子的喜悅中,雖然不貴重,但那份心意我能感覺得到。看着她們的背影,我想起了我的外婆。一樣的蒼蒼白髮,一樣的和藹可親,一樣的樸實無華。

在原地我繼續坐了一會兒,漫無目的的四處張望,幾隻調皮的蚊蟲圍着我飛舞,不管我怎麼驅趕,它們也不飛走。這時,我身後的那個入口走進來一家老小,兩個滿臉稚氣的小孩跑在前面,純真的笑聲吸引着我,我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跟在後面的是兩對年輕夫婦,小心的關注着兩個孩子。最後面跟着一對年邁的老夫妻,一家人一路上有說有笑,爲冷清的這裏平添了不少的歡樂。他們一羣人慢慢從我身旁路過,我的目光一直鎖定在那兩個小孩身上。我有些羨慕他們,能夠笑得如此燦爛。

這裏不斷有人來,有人離開,致使這裏始終熱鬧不起來。望着大片大片的殘荷,我在腦海裏用想象力勾畫出荷花盛開時的美景,我幻想着周圍都是絡繹不絕的賞花人,有的拿起相機尋找理想角度拍下最美瞬間,有的拿起手機來張自拍。正所謂好花美麗不常開,荷花盛開時和滿眼殘荷,兩下相比較,心中隱隱爲如此破財的`殘荷感到一絲惋惜。

我長長的嘆了一口氣,覺得冥冥之中我與這裏是有緣分的,是那條小路帶我來到了這裏,在我的一生中,似乎早已註定我要來此一遊。我按捺不住惆悵的心,暗暗說道:“倘若明年我還在成都,我一定要在夏天荷花盛開時,來這裏赴約。”屆時,我不僅僅只是一個賞花人,我還是這裏不可割捨的一部分。

此時,太陽在蘆葦叢的上方懸掛着,陽光有氣無力的照在我的身上。天際是一片片暗紅色的霞雲,和着我眼前的蘆葦叢,美麗動人。我看得有些癡迷,情不自禁深陷其中。微風拂過臉面,溫柔的輕撫,愜意至極。

我張開雙手,感覺自己在天地間是一隻翩翩飛舞的白鶴,身旁都是碧綠的荷葉,餓了時吃着魚蝦,渴了時喝着露水,開心時飛過成片成片的荷花,傷心時躲在厚厚的荷葉下。不問世事,悠然自得。

天色漸暗,來這裏散步的人越來越稀少,我似乎是停留最久的那個。遠處,一箇中年男子正在拿着專業相機對着荷田聚精會神的拍照。我推着自行車輕輕從他身旁走過。我在心裏嘀咕着,這裏的景緻如此殘敗,有什麼值得記錄的?可能在我的觀念裏,這些殘荷如果配上一場雨,或許會增色不少。我想,在我的心裏,這些殘荷還是需要留着的,以後說不定還能聽上一次如意的雨聲。

閉上眼,我彷彿看到了飄飛的雨水落在水面上,一波波漣漪四散開來,互相熱情擁抱,互相抵消情愁。唯有殘荷不改初心,心甘情願的接受雨水的洗滌。我想,在這場雨中,雨聲不要太大,只需要象徵性的讓我聽見,我便能心領神會。倘若雨聲太過猛烈,就會破壞了這種別緻的美。

荷田似乎對我下了逐客令,此時這裏的雅緻已經味同嚼蠟,喪失殆盡。我悻悻然,決定離開這裏。我推着自行車,走在乾淨的木板路上,腳步聲幾乎聽不見,唯有心跳聲維繫着我的存在。我走過了蘆葦叢,走過了這裏所有不甘墮落的殘荷,走過了一場還沒有來得及聆聽的雨聲。

殘荷聽雨散文9

九月,未央,心事依舊如荷。莫名的愁緒,在秋雨裏愈加顯得迷離而潮溼。雨的沖刷,帶走一些懸浮於表層的浮塵,也稀釋了一些歲月的斑駁。

聆聽窗外稀稀疏疏的雨聲,彷彿是在聆聽自己內心深處的涌動。人生如夢,年華似水,萬物在秋姍姍來臨的時候,就卸去了濃厚的豔妝,退卻滿眼的繁華,開始學着返璞歸真。也許,只經歷了春的爛漫,夏的熱烈,纔可以深切的感悟秋的蕭索,纔可以明白四季的變化暗合着生命的輪迴。如同人事的變遷,感情的沉浮,在體味百般滋味之後,方能留存一顆平和的玲瓏心,一雙淡泊聰慧的眼。

雨,一直下着,敲打在池塘的殘荷上,如琵琶行裏的那雙妙手,大珠小珠皆落玉盤,粒粒震顫着心上那根細弦,奏響暮秋的序曲,拉開帷幕,等候藏匿在深秋的章節次第上場。三兩聲蟲鳴裏,大片的殘荷中偶爾會瞥見一小片新綠,撐起一汪晶瑩,和夏做最後的牽手。只是,雨是容不得矯情看不慣纏綿的,總是更肆意的傾瀉下來,企圖壓垮那擎起的希望。

風乍起,雨更紛紛,靜靜聆聽枯荷承雨的響聲,竟也生出一份癡迷,試想昨日光鮮嬌媚的模樣雖萬種風情也是留待他人靜靜觀賞,而今,雨打殘荷卻陡添了一份靈動。因雨,枯槁的形骸別有一番千軍萬馬齊喑的氣勢,荷的生命由此而變得更加厚重與從容。

在這樣的季節,靜心聆聽殘荷承雨,讓心伴隨着雨滴變得澄明,讓信念如同殘荷的風骨一般,任憑風吹雨打永遠守住自己的神韻,守住自己內心的堅持。這般貌似頹廢的堅持,又何嘗不會令那些酴醾羞紅了臉頰,在心底生出一份深深的敬意呢?

一池的花影已然無從尋覓,與雨水,池水共搖的是那滿眼的枯槁,淡淡的落寞引得更多的心緒,每一陣風,都吹起無數瑟瑟的心事。我知道,花期已過,塵煙散盡,只是在心的深處還留下一些淡淡的荷香,彌久如新,不肯泯滅。也許,當明年的夏日陽光又呼嘯而來,那些香氣又會積聚在一起,涌動出新的念想。那藕花深處,會有一隻小舟承載滿倉的漂泊穿梭在幽徑裏。那文人筆下,必定又有新的墨色勾描一片瀲灩,一紙新詞。楊柳岸邊,曉風殘月又結出數段如蓮的相思,任憑清風流光也滌盪不去。

池塘深處,還依稀可見幾只乾枯的蓮蓬和凋零得只剩一兩瓣殘瓣的荷,兀自傲立着,不肯向秋妥協。雨珠掛在殘瓣上,像是夏的眼淚,依依不捨,有種震撼直達心底。其實,堅持是美,而放棄也是一種勇氣。在秋聲裏,搖落下一身的紅塵素願,彰顯出純淨的本質,拋卻那些奼紫嫣紅,讓層層包裹之下的靈魂舒展開來,伸出雙手,迎接新的洗禮和歷練。讓日子就這樣清淺的劃過,讓我們的靈魂悄然的豐盈成顆顆蓮實。

雨,擊碎了秋的矜持。滿池的歡喜剩下半闕殘夢,只有等候秋風來譜寫最後的離歌。

終有一天,我的心事和人也將如這滿池的殘荷一般老去,但,我知道:心底的那隻荷依舊芬芳,依舊會在細雨裏蔥蘢,在你的槳聲中瀲灩如昨。

殘荷聽雨散文10

在西大時,最看不厭的就是那一方淺淺的荷塘。無論是在荷開滿塘的炎炎夏日,還是在枯枝敗葉的秋冬時節,荷塘都是我最常去的地方。相比於“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我似乎更喜歡“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枯枝敗葉,儘管沒有了花開時的搖曳身姿,但卻多了幾分溫婉安靜的詩意。

曾幾何時,讀到《紅樓夢》的某一處,林妹妹說只喜歡李義山的“留得殘荷聽雨聲”,每一次讀到這一處,都會默唸好幾遍,然後想起留在西大荷塘裏的殘荷又是如何的美妙?我想大概也如《紅樓夢》中所寫的那樣吧!

看到了池中的枯荷。寶玉道:“這些破荷葉可恨,怎麼還不叫人來拔去。”寶釵笑道:“今年這幾日,何曾饒的這園子閒了一閒,天天逛,那裏還有叫人來收拾的工夫。”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歡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殘荷了。”寶玉道:“果然好句,以後咱們別叫拔去了。”

南國的冬天鬱鬱蔥蔥,沒有什麼冬天的感覺。唯有池中的枯葉殘荷向我們展示這這個季節的與衆不同。乾枯的枝幹依舊亭亭玉立,更顯幾分柔軟的骨感。蜷縮的殘葉風韻猶存,更顯得幾分的簡約的嫵媚。即便在冬天,南國的風也是溫和的,只是多了些許寒意罷了。殘荷的根莖隨風抖動的姿態也是那樣的惹人憐惜,唯恐被折斷。

或許,最美的情境還是冬雨纏綿,暗幕四合,華燈初上,人聲漸息,再看那一池零落的殘荷敗葉,星星點點的光,稀稀疏疏的雨,乾枯的荷也變得溼潤了起來,相比於夏日的熱鬧,這也是一種別樣的美。我一直想用自己的筆記錄下自己的感受,但多少回落筆卻已無言,收筆竟還有意。

“留得殘荷聽雨聲”,其實,這樣的意境多半是詩人的表達,但是這一種詩意的美卻可以引起我們的共鳴,就林妹妹“只喜歡這一句”,可林妹妹的這種共鳴似乎大半是出於某一種悲傷的情緒,悲從中來,荷是殘荷,雨是秋雨,雨打殘荷,聲聲入耳,或許林妹妹慣於悲傷,所以才“只喜歡”。

而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孤獨,而非悲傷。即便在荷花盛開的最熱鬧的季節裏,我依然覺得荷花是孤獨的,那一種人羣裏的繁華終究免不了落幕之後的孤單。花開半夏,殘荷秋冬。因而,我更願意看到的還是在那一個淺淺的荷塘之中,枯枝敗葉,與水同住,殘荷風雨,與水同往。這纔是他們最本質的狀態——孤獨但不悲傷,柔軟但卻堅韌。

今夜,無風無雨,但依舊念着那一池的殘荷,是否依然搖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