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癡人散文

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癡人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清明,插柳、祭祖、煮雞蛋。

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癡人散文

印象中,小時候的清明,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前插上三兩支柳條,原因是什麼,到是沒有太過深究,只是模糊地從大人口中得知,大概是有辟邪震懾的意思吧。

吃煮雞蛋,則是孩提時的我們,企盼這個節日的一個重要原因。那時的清明是沒有假期的。清明節的早上,我們會把母親起早煮好的熱乎乎的雞蛋塞進一個網兜裏,早早地趕到學校,和同學們互相撞蛋。差不多最後獲勝的總是些男孩子,女生們的雞蛋往往一撞就碎了,蛋殼先被撞碎的同學帶着點生氣和小不甘心看會兒別人的撞蛋遊戲後,便和後被撞爛蛋殼的同學一起,把爛了殼的雞蛋剝了皮放進嘴裏吃了。倒是那拔了頭籌的獲勝者有點寂莫,他自是捨不得自己把蛋敲碎,只好無奈地看着大家吃。至於他的蛋後來如何,遊戲結束後大家便一鬨而散,再也沒人在意他了。通常,頒獎之後,主角的去處往往並沒有太多人關心,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主角站上獎臺的那一瞬。至於過後,便各回各教室,各回各家了。

稍大一些,知道清明節還要上墳。但也只是聽大人說起。年幼無知時,感覺墳是個可怕的東西,去上墳更是件令人恐怖的事。知道有同學去上過墳的,我們都會遠遠地躲着他。成年以後,路邊看到墳,甚至有人在耳邊提起墳,仍是會心生恐懼。直到公婆離世,墳前給他們祭拜時,才把那份恐懼默化成了哀思。

很久以後,才知道清明不僅是個節氣,祭祖,更是植根於人們思想深處的的傳統,幾千年來,人們都會在這個節日緬懷先人追述祖恩,慎終追遠,爲已逝的親人、祖先,莊重地送上自己的敬意與思念。

  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癡人

其實,今天的人們看來,清明,不僅是一個“細雨紛紛、慎終追遠”的日子,它還是一個“楊柳飄飄、出城尋春”的時節。

小學時的清明節,學校還會組織春遊,記得去的次數最多的地方便是安徽淮南的“萬人坑。”現在想來,那其實依然是一個緬懷先烈的主題。

清明,是一個今人與古人、生者與逝者、現在與過去、人類與自然進行多重溝通與交流的特殊日子,也是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日子,更是一個讓心靈享受文化沐浴的日子。

時至今日,人們依舊在他延承習俗,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今日清明,身處異鄉的我,唯有面向北方,望鄉遙拜,寄託對祖先的追思。

祭祖,慎終追遠,不忘來處。這不僅是人們情感的寄託,更是人生責任的持續承擔。

  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癡人

清明時節,草長鶯飛,亂花迷眼,祭祀之後,你只要走到任何一個能親近自然的'地方,都能感受到旖旎的春之信息,從漾着微波的水面、從褐色枝條間綻開的笑顏、從青天裏飛舞的春鳶,你都會從心底浮起一個溫暖的微笑。祭祀之後,放下對先人的追思,走進自然,從心出發,隨遇而安,和樂生活,這既是對先人的回報,也是人生奮進中的小小休整。

這個清明,氣清景明,且思且樂且前行吧。

西方家的,又名藍天。 工作之餘,喜歡用簡單的油鹽醬醋裝點味蕾。用心記錄生活,用情書寫人生。文章首發簡書,併發江山。 喜歡我的文字,可以關注,當然 還可以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