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來處與歸途散文

來處與歸途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W 次

來處與歸途散文1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來處與歸途散文

父母走,人生只剩歸途!

不知道是誰,

也不知道是水到渠成、有感而發、信手拈來,

還是禪精竭慮、冥思苦想、精雕細琢,

寫下如此無限傷感、深沉蝕骨、極具憂鬱的句子,

刻畫人生的無奈、描繪親情的不捨,

字字如杵,直搗人心最軟的處所!

家母已走,

家父尚在,

我照樣還有來處,怎敢輕易思量歸途!

細思極恐,

躍如中年的你我,

邁進老年的父母。

有多少人,不要說每天,

就是每週、每月,甚至是每年也難得有:

認認真真、仔仔細細、踏踏實實,

與父母話過三言家常,道過兩語裏短!

實話句句扎心;

事實總是無情。

曾記否?

天陰時,父母說,記着拿傘;

天冷時,父母說,加件衣衫;

上班前,父母提醒,手機帶好;

出差前,父母叮囑,路上小心;

總是剩飯,那是父母怕我們吃不飽;

不穿新衣,那是父母爲我們節約錢;

包餃子,父母以爲我們愛吃;

做菜盒,父母覺得我們喜歡;

有病不說,那是怕我們分心花錢;

搶幹家務,那是給我們多騰點兒時間。

曾記否?

天剛亮,我們趕着出門上班,

下班後,我們還想二人空間。

週末除了想睡睡懶覺,還想去逛逛街、下下館,瀟灑浪漫一番。

留給父母的話,總是老三篇:

行了,好吧,你別管!

是的、知道、你真煩!

曾記否?

除卻那些類似跟或陌生、或熟稔、或半生不熟的人,

禮節性問候、點頭打招呼的那些話語,

你可曾跟年邁的父母好好說過話、聊過天。

曾記否?

不知道,從哪一天,

父母說起的事都是你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的事,

父母提起的人都是你不認識也不想認識的人,

父母熱心的話題都是你不感興趣也不想感興趣的話題。

曾記否?

不知道,從哪一天,

父母成了你陳舊的傢俬、過時的衣物一般,

你看都懶得看,

你說都不想說,

唯一的不同和區別就是,

你還不至於將他們轟出家門或一扔了之。

也許你問心無愧,

也許你自認待他們不薄,

那基本上都是屬於物質層面的生活,

一身新衣、一雙新鞋,

一臺全自動洗衣機,

一副代步輪椅,

幾百或上千元的錢,

有病直接送最好的醫院打理。

然而,他們最珍貴的、最想要的——陪伴,你卻沒有給予。

所以,有事沒事兒,常常回家看看,多多給父母一些陪伴,

一句貼心兒的話兒,一會兒真摯的陪伴,遠勝物質和金錢。

珍惜來處,

遠離歸途。

來處與歸途散文2

一縷陽光透過半掩的門照射進屋內,下午乍起的`風吹卷着門口的鞭炮碎屑上下飛舞,爺爺望了一眼門外說,東南風起,明天要下雨了。

媽媽在屋內收拾着,將一罐罐的鹹菜,蘿蔔乾,肉圓全部打包好,放進一袋袋分好的小袋裏面。爺爺變戲法似的不斷從櫥櫃下面拿出東西來,說,這個也帶上吧,你們那邊沒有。我看了眼正撓着頭的哥哥嘿嘿一笑,這傢伙平時最嫌麻煩,這也不帶那也不帶。

這時爺爺從我身邊擠過,我看他拿着菜刀走到了門口蔬菜地裏挖起蘿蔔,邊挖還邊說家裏種的比外面買的好吃。

我聽見哥哥小聲的嘟囔着“這些都買得到的”,媽媽也聽到了他的“抱怨”,瞪了他一眼說“剛過完年你過去不一定買的到,到時候肯定後悔,再說你放到車上又不費勁。”

剛學會走路的女兒過來拉着我的手,魚魚的叫着。也不記得今天是第幾次帶她去看魚了,爺爺網裏捉的魚成了小傢伙這幾天的最愛,第一次帶她回鄉下,農村裏的種種“稀奇”讓她玩得連雷打不動的午睡都忘了,不知道後天離開的時候會不會哭鼻子

看着在打包的爺爺不禁眼睛有些酸澀,去年還有零星黑色的頭髮已經全白了。是啊,畢竟八十歲的老人,今年的一場手術更讓他力不從心。

在我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父母爲了多掙點錢供兩個兒子讀書去了外面做生意,從那時候起大部分時間都是爺爺在照顧我們,開家長會,送糧食,買學習參考書都一併包辦了。

在我的心中他是最偉大的,心裏也是最接受不了他的老去,現在每年除了過年回來一趟我還會抽出一個星期回來陪他。和爺爺在一起內心會特別安靜,很多煩心事也都能放下,彷彿又回到了那每天揹着書包穿過田野回家等着他做飯的日子。

小時候也有過抱怨,抱怨父母不在身邊陪伴,有了小孩後才慢慢懂得這種父母對子女的愛,可能是世上最無私最深情的愛,就像筷子兄弟《父親》裏唱的“總是竭盡所有,把最好的給我”。是的,他們從來不把愛掛嘴邊,但每週的電話,換季寄回來的一件件衣服,愛吃的零食,他們沒有一刻不在惦念着自己的孩子。

一年又一年,時間最是無情,父母陪伴了我們成長我們卻看着他們老去父母並不指望我們在外面多厲害,盼望的是我們能平平安安,等待的是下次的大團圓。

路上的車牌看見的是距離,看不見的是裝載的親情。父母在人生尚有歸處,父母走人生只剩歸途,殊不知我們的歸途又成了兒女的來處,周而復始,血脈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