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心靈的感動散文

心靈的感動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心靈的感動散文1

慢慢的打開思想的光驅,放上光盤。讓人感動的陽光一耀,閃閃發亮……

心靈的感動散文

一幕幕的黑白畫面很沉重,也很嚴肅,往事便在這黑白之間慢慢流淌……

突然,我的心顫抖了一下,一個充滿陽光的畫面展現在眼前……

去年夏天,我上山去看在林場護林的表哥,那裏不僅有綠色的大森林,廣闊的草原,清澈的小溪,更是野生動物的樂園———活潑可愛的小松鼠、小兔子,警惕的河狸,狡猾的黃鼠狼,各類的小動物應有盡有。然而,深深流在記憶深處的卻是漂亮的小木屋,小木屋的正前方懸掛着非常醒目的木牌“山東水餃”。

幾乎每天哥哥都帶着我去小木屋吃餃子,不知是山裏的水好,肉好,還是山東大媽的手藝好,那裏的水餃特別好吃,吃餃子的客人也非常多,有運木料的司機,觀光的遊客,也有護林員,伐木工……

日子久了,我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無論小木屋生意好壞,也無論颳風下雨,總有二十多個伐木工來吃餃子……

在我的追問下,哥哥告訴了我……

二十多年前,來了二十六個伐木工,雖然來自五湖四海,但是他們團結的像一個大家庭,工作生活的非常快樂……

在一個雷雨交加的日子,一個朽木倒了下來,將山東漢子砸在了下面。他匆忙地走完了他短暫的一生......

開追悼會時,他的妻子和孩子從山東趕來,二十五個工友和他們默默地送走了山東漢子......

當他的妻子決定離開這裏時,隊長勸說她:“留下來吧,一個人回老家帶孩子太苦,你乾脆在橋頭小木屋開個水餃館,有困難還有我們兄弟。”

自那天開始,餃子館的生意就特別好,無論發生什麼事,至少有二十五個顧客來吃水餃......

直到有一天,隊長不幸因病去世,去世前,他拉着兒子的手說:“你接班後,每天去餃子館吃一碗水餃。”也就是那天,山東大媽明白了......

二十年過去了,小木屋已經翻新了好幾次,當年的許多工友都已經退休,而每一個接班的人也都牢牢記着父輩們的諾言......

大媽的兒子早已大學畢業,在南方有了很大的成就。前幾年曾回來接他的母親,而山東大媽說:“是這個森林養育了我們,我不能離開這裏。”

我聽完後,不知不覺流下感動的淚水......

這件事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心靈,它使我懂得了濃縮友情的真諦,它是那樣的聖潔,成了我人生道路上一屢和煦的陽光。

心靈的感動散文2

歲月蹉跎、時光荏苒、轉眼間、我在隴東學院、這個美麗而溫暖的學府已經走過了兩個春秋。兩年多的日出日落、八百多個日月輪迴、我從一個稚氣未脫的少年變得日漸穩重、日漸成熟。回想我們剛剛踏入隴院的時候、我們的眼眸是單純的、是天真的、是對未來充滿着無限期望的。而如今、隨着時間的雕琢、我們已失去往日的衝動和幼稚、取而代之的則是遇事時的沉着冷靜。有人說:“這種從衝動走向穩重、從冒冒失失走向沉重冷靜便是長大、便是成熟。”那麼在我“長大”的過程中、隴院便於我而言就是一方沃土、一方培育我成長、給予我成熟的天地。我是一個喜歡文字的人、喜歡用文字雕琢歲月、描摹生活。我知道我笨拙的筆端不足以記錄我在隴院的點點滴滴、但卻足以描摹那些給我心靈以感動的精彩瞬間。

一、樸實的民風

隴東學院坐落於有着“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塬的一個邊邊”美譽的董志塬上。在踏入隴院之前就知道這裏民風憨厚、鄉土樸實。

果不其然、當我拖着沉重的行李、走在西峯的大街上、看着這個陌生的城市、心裏有點忐忑。而我向路人打聽隴院的所在時、幾個好心的大叔大娘立馬圍了過來、一遍又一遍地向我說明着通往隴院的路線。其中有一個大叔竟提出要帶我去隴院、我當時有點愕然、但很快就反應過來。我一再勸大叔不要這麼麻煩、但他卻毫不在意地拿起了我的行李向前走去。在這位大叔的好心幫助下、我很快就找到了隴院。多麼樸實的人啊!面對着一個毫無相識的人、卻能撇下自己手中的忙活、對其施以幫助。

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不是因爲那位好心的大叔幫助了而使我深感謝意、而是我從這件小事中真正地體會到這裏樸實的民風、憨厚的鄉俗。正因爲如此、在我內心深處、永遠定格着那張淳樸憨厚的臉。

二、瘋狂的佔座

由於現在的隴院是新校區、是剛剛建成的、裏面的綠化還沒有完成。輕輕地漫步於這個空曠的校園、我不由地詠唱出“碧雲天、黃沙地、天高路遠任你飛。”的詩句。很快的、我熟悉了這裏的環境、也漸漸地融入了這個校園。每天早晨、也開始漸漸習慣於帶着滿身的睡意、踏着淡淡的晨霧、跑到自修室去佔座。每天清晨、當別人還在與周公拉家常時、卻有人輕輕爬起來、躡手躡腳地洗漱、然後就匆匆地跑向圖書館。此時的圖書館門前卻早已聚集了很多人、他們悄悄地排着隊、手裏抱的肩上背的都是書、都是用來學習的資料。快到六點半——圖書館的門即將打開的時候、這支整齊而安靜的開始變得燥動起來、他們你推我搡、漸漸向門口涌去。他們屏住呼吸、眼睛死死盯着那扇門——可以通向自修室的門。盼望着、盼望着、門終於開了、緊接着就是一陣連美國特種部隊都自嘆不如的衝鋒——當開門的大叔還沒來得及將門完全打開時、排在前頭的同學已經從門縫裏擠了進去。看到有人擠進去了、後邊的同學就越是着急、他們害怕前邊的同學會把所有的座位都佔去、於是你推我搡、爭先恐後、如潮水一般涌向那扇鐵門。當然、擠進去的同學也不可以有一絲的停頓、他們必須一口氣衝到自修室、迅速地找到一個空的座位、纔可以坐下來好好休息。

當然、這種瘋狂的搶座行爲也是很危險的。記得有一次、當圖書館的大門剛剛打開時、我便推着前邊的同學向門口擠去。可是就在我快要到擠到門口時、我前邊的同學卻不小心摔倒了。有同學摔倒了、理應有許多同學停下來將他扶起、可是沒有、一個也沒有!所有的人都像沒有看到他一樣、一個個從他的身上跨了過去。可能是我過於好心、也可能是我並不是非要佔一個座位不可、我沒有從他的身上跳過去、而是低下身子努力着想把他拉起來、一邊還不住地喊着“大家慢一點、有人摔倒了、小心啊……”但是所有的人都出奇一致地將我的喊聲忽略、還是一個個從他的身上跨了過去。終於、所有的人都從他的身上跳了過去、而我也廢了好大的勁纔將他扶起。“同學、你沒事吧”我急切地問着、卻見他很沮喪地搖了搖頭。我嚇了一大跳、以爲這一跤真把他摔壞了。正當我考慮要不要找人將他送到醫院時、他卻說了一句讓我這輩子都沒辦法忘記的話——“摔倒了不要緊、關鍵是佔不到座了。”看啊!這就是隴院的學生、爲了學習、爲了能搶到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不惜冒着被踩傷的危險。

大學裏佔座現象很是常見、可是卻沒有一個能和佔隴東學院圖書館的座這般瘋狂。我相信、多年後的某一天、我的腦海中定會浮現出這樣一組畫面——一羣人你推我搡地涌向一道還沒有來得及打開鐵門、即使有人摔倒、他們也會從他的身上跳過去。當然了、我的耳畔也會回想起那句很經典的話——摔倒了不要緊、關鍵是佔不到座了。

三、良師益友

我是一個在農村長大的孩子、論學習、家鄉的教育本來就比不上城裏的、再加上我本身資質愚鈍、沒有學習的天賦;論地位、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家子弟、父母都過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他們哪裏會有讓我引以爲榮的身份和地位、更別說是供我揮霍的金錢了。再加上我個人的身體條件、我總覺得我低人一等。在剛剛踏入隴院的幾天裏、我總覺得別人看我的眼神都是怪怪的、有點鄙意。於是我整天悶悶不樂、覺得周圍的人一個都在嘲笑我。

直到一個週六的下午、我們的思修課剛剛結束、我正準備揹着書包離開教室時、卻被給我們上課的思修老師曹老師叫到了她的辦公室。在辦公室裏、曹老師問了我許多我個人的問題、我起初不怎麼回答她。但經過曹老師一遍一遍地開導之後、我終於將我的想法說了出來。曹老師聽得很認真也很入迷、當然了、她也時不時對我的想法加以糾正。在最後、曹老師拍着我肩膀說:“孩子、沒有人會嘲笑你、那只是你的.自我感覺而已。再說了、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只要行得正、立得穩、在多的流言蜚語也是打不倒的。好好努力、好好加油、過一個有意義的大學四年。”直到現在我還還清晰地記得曹老師那語重心長的話。當然了、在我一次次陷入迷茫和困惑時、總能在曹老師那裏得到慰藉和奮鬥的勇氣。

或許是我幹事認真、或許是我找到了真正屬於我自己的信心、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我成了校黨委宣傳部的一名學生助理、並且在那裏找到了我真正的價值所在。記得在剛剛接觸這個工作的時候、我和其他的助理一樣、平平庸庸、幹着自己的本職工作——給宣傳部的那些老師提茶倒水接電話。直到有一天、那裏面一個姓李的老師無意中看了我寫的那篇《悠悠歲月、綿綿深情》便開始有意的觀察我。一次、這位李老師把我叫到了她的辦公室(我們一般都在宣傳科值班、而李老師是統戰科的。)同樣的、李老師再三鼓勵我、要我將自己的所感所思講給她聽。在聽了我對宣傳部工作的建議、特別是在聽了我對隴東學院報工作的建議後、李老師肯定地說:“對、我們的工作的確存在着這樣的問題。你既然對校報工作有這麼獨到的見解、我建議你給我們負責校報這一塊的工作。”我當時就下了一跳、“李老師、這只是我的建議而已、要我負責、我真沒有這個能力。”李老師像是沒有聽到我的話一樣輕輕地拍着我的肩膀、鄭重其事地說:“孩子、請記住、別人能辦到的事情、你也能辦到、即使別人辦不到的事情、你也要試着去辦到。”在李老師的幫助下、我開始負責校報的編輯、印刷工作。當然、在剛接觸的時候、的確遇到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一想起李老師那語重心長的話、再大的困難、我都咬着牙挺了過去。現在、我時不時和李老師開玩笑說:“我之所以可以很輕鬆地對付一期報紙或是一本雜誌、全憑老師有力的栽培啊!”

感謝您、曹老師、是您語重心長的話語、讓我徹底擺脫了那個固步自封的自己;感謝您、李老師、是您鏗鏘有力的鼓舞、讓我找到了我真正的價值。我知道、隨着時光的流失、兩位位老師的容貌將在我的腦海中淡去、但二位恩師、亦或是朋友的話語將長伴我一生、鼓舞我一生。。

四、永遠的兄弟

有人說:“在大學裏、所謂的哥兒們、無不戴上了厚厚面具。別人把你當哥兒們、不要高興的太早、你只不過對他而言尚有利用價值、當他沒法從你身上取得一點兒的好處時、你就不再是他的好哥兒們了。”我不喜歡對別人的話妄加評論、但總覺得這句話說得有點偏激。

在大學、“宿舍”是一個無法避開的話題、“我的宿舍我的家”這個古老而嶄新的話題、一直被我們談了很久。我們宿舍的六個兄弟、來自不同的地區、有着不同的背景、更有着五花八門的嗜好。有人喜歡安靜、有人喜歡熱鬧;有人熱衷於電腦遊戲、有人癡戀於詩詞歌賦;有人喜歡菸酒、有人則聞不得煙味、沾不得一丁點兒酒……儘管我們六個人性情各異、但我們卻親如兄弟、偶有爭吵、也會及時化解。而真正讓我體會到家的溫暖、還是那個晚上——那天晚上、在宿舍兄弟的生日PART上、平時我不怎麼喝酒、但那天卻因爲高興而多喝了幾杯、結果醉了、徹底的醉了。這本沒有什麼、但當我昏昏沉沉地爬上牀合衣而臥時、在朦朧中忽然覺得有人在給我蓋被子。我睡得很沉很沉、不知道他費了多大的勁纔給我蓋好。只知道當我醒來時、我被深深地埋在了被子裏。頓時、一股暖意充滿心田、看、這就是兄弟、自己醉得都開始發昏了、還在擔心別人的被子有沒有蓋好。

宿舍就像一個家、每天都在這裏上演着許許多多的小事、有憂傷的、有瘋狂的、也有令人捧腹大笑的。但讓我記得最深的、還是那天晚上的那牀被子。多少年後我若回憶起我的大學宿舍時、我肯定會說:“那天晚上、多虧了老四。”

隴院、這個坐落在慶州大地上的高等學府、就像母親一樣、教會了我樸實做人、憨厚純樸;教會了我怎樣爲知識而癡迷、爲求知而瘋狂;教會了我如何走出封閉的心靈;教會了我如何珍藏那份不是親情而勝似親情的兄弟情;教會了我……在隴院這片沃土裏、我努力地拼搏着、使得一個稚氣未脫自己徹底變得成熟起來。

而今、我在隴院的生活還在繼續、我也仍在繼續接受着隴院那慈母般的呵護。嚴父般的教導。我相信、在隴院母親精心的呵護下、在隴院父親諄諄教導下、我將會變成一個生活的強者。我也相信、在隴院、這片富饒的沃土上、會有更多觸動我心靈的瞬間。

心靈的感動散文3

這個冬天,陳桃的心裏總有一股感動的激流奔涌,暖暖的。

陰多晴少,今年的冬天有些陰冷漫長,其實這樣的天氣陳桃已經習慣,聽爸爸說,老家十堰豐溪縣的冬天比這裏要陰冷得多,沉重的霧氣讓人渾身溼漉漉的,他們家是移民,她是99年移居到這裏後出生的。她的家有時也讓她覺得就像這天氣:陰多晴少。姐姐和妹妹都因爲患病沒有及時醫治而腦癱,媽媽承受不了生活的重壓,精神失常,爺爺年輕時上過戰場,頭部負傷,留下後遺症,奶奶年老多病,去年還在醫院做過膽囊手術。好在爸爸是個極其樂觀的人,肯吃苦,既種田,又打工,他說陳桃讀書用心,是這個家屋頂上的一片晴天。可陳桃覺得爸爸腰板直,肩膀硬,一人撐起七口之家,爸爸纔是這個家庭的一片晴天。儘管日子清苦,但陳桃常常被爸爸身上的力量感動。

陳桃做夢也沒有想到,這根頂樑柱會突然倒下,一場車禍,就像一陣寒流,攪起漫天飛雪,遮掩了那片天。

“肺部出血,顱內骨折,肋骨多根骨折,呼吸衰竭。”醫生診斷的結果,每個字眼都是一粒冰雹,朝她重重地砸了過來,那一刻,她有種天旋地轉的感覺。爸爸在上夜班的路上,不幸被身後的車撞成重傷,肇事司機卻溜之大吉。重症室的門把她和爸爸隔開了,她守在門邊,不敢去想明天的事情,無助,恐懼,憤恨,裹挾在寒風裏,吹過來,砭人肌骨。

“陳桃,我們來看你了。”待陳桃回過神來,班主任徐老師和班上兩位同學已站在面前。“別怕,沒事的,(七)班是你的家,學校也是你的家,只要大家庭在,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在這個哥哥一樣的老師面前,陳桃再也控制不住壓抑的情感,孩子似的,放聲哭了。

“你請假時,我們才知道你的家庭情況,老師們馬上都爲你想辦法,求助朋友圈、QQ羣,撥打報社電話,還向區團委、教育局作了反映。這是學校師生今天的捐款,7000元,拿着,晚上報社會來人的。”“陳桃,一切會好起來的,老師安排我們輪流來醫院幫助你。”

暖流隨着淚水奪眶而出,陳桃囁嚅着,她不知道該怎樣感謝大家,自文理分科後,她在(七)班這個新集體呆的時間不到一個月,而它卻是她感到天塌時重現的一片天,藍瑩瑩的,明淨,安寧。

第二天上午,爸爸脫離了危險。在這十多個小時裏,陳桃的心裏一直充盈着感動。她感動病友們的捐款,感動記者連夜採訪寫稿,感動全國各地好心人打來的電話,更讓她感動的是,肇事司機主動站了出來。

和爸爸一樣,他也是一位四十多歲的農民,一雙粗大的手,一身破舊的衣服。他提着一袋水果,跪在爸爸的牀頭,說:“大哥,我對不住你,出事時,看見你流血,我就怕了,我一個販菜的,開的是農用小四輪,沒有保險,我怕付不起你的醫藥費,所以我就溜了。看到報紙上好心人的關心,我感動了,我不能做一個良心被狗吃了的人。”說完,肇事司機掏出一疊錢遞了過來:“姑娘,對不住,讓你受苦了,這五千塊錢,一半是我賣菜攢下的,一半是找親戚借的,你先用着,我再慢慢想辦法。”

目光觸碰到那龜裂的手,那一摞零錢時,陳桃鼻子一酸,她再也恨不起眼前這位大叔,她理解了他,也原諒了他,“大叔,你能主動認錯就是好人,這錢,我不要,我們感謝那些好心人就是了。”

陳桃返校上課了,因爲大叔說,他需要一個承擔過失的機會,相信他,他會像對待親人一樣,好好照顧爸爸的。這次陳桃又被感動了。

經歷了這些,安靜下來時,陳桃似乎總能聽到細碎的花開的聲音,那一定是感動的激流催開的,每一瞬間的感動,在她看來,都是一滴清亮的露珠,滋養心靈,也豐腴心靈,它是清苦日子裏的一份甜蜜,是悲痛欲絕時的一線希望,它凝聚人世間的美好,也洗滌靈魂中的污漬。心靈上滾動感動的露珠,就能解凍冷漠麻木的堅冰,就能嗅到善良友愛的芬芳,就能孕育悲天憫人的種子。

陳桃珍惜每一滴閃亮的露珠,她知道,她該帶着感動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