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暮春時節裏的感悟散文

暮春時節裏的感悟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4W 次

  一 春天老了

暮春時節裏的感悟散文

進入陽曆4月的中下旬以來,春天的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了。

近來,他老是愛感冒,一會兒熱一會兒冷的。昨天,他渾身穿着單衣還嫌熱,一夜之間,今天他就喊着叫着要穿棉襖。早晨還渾身抖個不停,中午就劈頭汗淌了,到了晚上,他又說:“冷得受不了!”真是沒辦法,隔三差五的,就噴嚏一個接着一個地打,打得地動山搖。打噴嚏還怕別人不知道,弄出一個明晃晃的東西甩到天空裏去,扯天連地的,刺得人的眼發疼。噴嚏之後就是鼻涕一把、眼淚一把的,一弄就是兩三天,弄得哪裏都是潮乎乎、水汪汪的。

如此折騰下去,他的身體還有好嗎?

感冒的間隙裏,他還常常高燒不止,一燒就是好幾天。早晨,臉就通紅通紅的,到了中午就燒得迷迷糊糊,渾身冒熱氣,烤得大地像個大蒸籠。不得不靠近他的人,只好穿短褲短褂了,就那也嫌烤得慌,儘可能地往涼陰地兒裏鑽。他的高燒連樹葉都給給烤得打了蔫,小草也受不了了,一個個把頭埋到懷裏去,不敢睜眼。到了傍晚,燒退了一些,但臉依然是通紅通紅的。這樣的高燒常常一連好幾天都不退,再好的身子骨,擱得住這樣燒下去嗎?

就這樣燒下去,他還能有幾天的好呢?

自從進入4月下旬以來,春天的氣色也一天不如一天了。原來他那白裏透着紅、紅裏透着白的面龐,隨着一場又一場風雨的到來,一天天地消失殆盡。原來他那種嬌嫩鮮亮、生機勃發的神情,也一天比一天地蒼老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飛紅,是飄絮,是落英,是蒼綠……

初夏這下子也真是壞透了。看到春天都這副熊樣了,他不但絲毫不起憐憫之心,居然還請來了風婆子,三天兩頭地耍瘋狂,動輒就是五六級、七八級,刮落了繁花,拔高了麥苗,催熟了櫻桃……都已經到了如此境地的春天了,他還能經得起風婆子的幾次吹刮啊?

然而,初夏壞小子還沒有就此罷手,又請來了雷、雨、電三大威猛之師,耍着性子對春天進行侵襲,一波又一波。每一波過後,春天就會被剝掉一層皮,春天能有多少層皮,夠初夏這樣地騷擾呢?

春天就這樣一天天地老下去了,看着讓人惋惜,瞧着讓人着急,瞅着讓人心疼,但你又無可奈何,想幫也幫不了。

  二 東清河上的挖掘機

星期天的上午,終於可以無所事事了。一個人獨自轉悠,毫無目標的亂逛,只是爲了感受一下四月裏那燦陽、鮮花、嫩草和綠樹。隨便逛蕩就逛到了東清河整修的工地上。

說是整修,其實基本上就是重新開挖。東清河本來就很小,與其說它是一條河,不如說它是一條溝渠更確切些。加上多年的淤積、失修,改造前的東清河,只還有一個大致的影子而已。整修東清河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站在往左看看不到頭,往右看也是看不到頭的工地中間地段上,左右望去,幾乎看不到人的影子,只有幾架挖掘機在忙碌着。一會兒勾着碩大的頭顱,把它的手指深深挖入土中,然後“轟轟”地高喊一聲,彷彿是自己在給自己加油一般,把手臂高高擡起,轉動,轉到岸上,“咣噹”一聲,手臂一抖,一堆足夠填滿一卡車的土就堆落在了岸上的堤壩上。然後再轉過頭去,再次把頭顱深深地扎進溝底,做一下次的循環動作。

一次又一次的循環,土不停地被從溝底翻到堤壩上,一輛又一輛的挖土機在不停地勾頭,昂起,翻轉,抖落……一條嶄新而寬闊的河道就延伸到遠方了……

看到挖出的嶄新的河道,新築起的堤壩,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的一件事來。按照政府規劃,我的村子西邊要開挖一條河道。冬閒來臨,政府一聲令下,全鄉的勞力都向我村集結,他們拉着帳篷、米麪、被褥、鍋竈、柴火,像搬家一般紛紛來到了我們的村子。我們村騰出打穀場,安置這些前來挖河的勞力們。第二天,他們都來到了要開挖的河道里,各自按照事先規定好的位置,開始了他們的勞作。一眼望去,就如到達了一條熱鬧街市上,人聲鼎沸,密密麻麻,一個挨着一個,如同螞蟻搬家一樣,一個個地蠕動着。

入冬後氣溫基本上都在零度以下,但十分鐘不到,小夥子們們個個都甩掉了肥大的棉襖,穿着單褂,依然汗流滿面,有些連單褂也甩掉了,在淒冷的寒風中挖、甩、擔、挑……

用了近兩個月的時間,終於把河道挖出來了。挖出的河道,比今天看到的東清河短了許多,也窄了許多。可是,今天東清河的工地上,只有幾臺挖掘機在工作,幾乎看不見人的影子。

高大笨重的挖掘機不但可以幹粗活、重活,也可以幹非常精細的活。已經挖出輪廓的河道,需要打磨、整理、修飾,河道底部要用兩米左右見方的鐵絲編織筐填平整。鐵絲筐是在岸上編好的,一個個羅列在河道底部,挖掘機要一個個將它們的蓋子打開,然後挖上一剷土,填進筐裏,按實,平整好,再蓋上蓋子。這一系列細瑣的小動作,高大威猛的挖掘機,做得如同一位老奶奶穿針引線一樣流暢自如。

看到這一切,我感到挖掘機的掘臂不是鋼鐵做成的,而是像人類的'手臂一樣,有血有肉,神經敏感而靈巧,就是人類手臂的一種延伸,人類的手臂能夠做到的,它幾乎都可以做到。

於是,我感慨萬千了。我不能不驚歎於人類的偉大了。我小時候看到的那番情景離現在也纔剛剛過去二十多年。可是人類改造自然力量的提升卻有了這樣一種幾何級的增長,你能不驚歎嗎?

僅僅是河道改造這樣一個小小的側面,就可以反映出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後的進步之神速,這讓我再一次的感慨萬千了。

  三 魚是水中的鳥

“魚翔淺底”,這個“翔”真是用絕了。魚兒在水中的活動,“遊”字太平淡了,用“翔”才真切。

從小就經常跟魚打交道,但那都是在河溝裏、水塘中。一般來說,那裏的水質是不大容易讓人觀察到水中的魚的。偶碰一兩處清水,也是站在高高的岸上,居高臨下地往水中觀察,看到的魚大多也就是“遊”的狀態了。

到過大湖中,也到過大海裏,沒有掌握潛水的技術,也就不敢潛到水下去觀察魚在那廣闊水域中的活動狀態,於是就一直認爲“遊”是對魚在水中活動狀態最標準的描述。

後來房子裏添置了一個較大型的玻璃質地的金魚缸,養了錦鯉和紅草,就有了站在平行的角度、用透明的視線觀察魚在水中活動狀態的機會。

玻璃金魚缸放在一個儲物櫃上,上沿的高度比人還高,魚在水中游動的高度與人的眼睛處在一種平行的狀態。玻璃透明,水是自來水,清澈得就像不存在了的一樣。

這時觀察魚兒的活動,常常忘記了水的存在,就感覺魚是在空中飛翔。胸鰭和腹鰭就像兩隻翅膀,輕輕扇動,魚兒就可以在“空中”滑行了,尾鰭就像鳥兒的尾翼,負責掌管滑行的方向。實際上,魚兒在水中的飛翔,比鳥兒在空中的飛翔更加地自由、悠閒和自在。水是有浮力的,懸在水中,不像鳥兒懸在空中那麼費力,它幾乎可以不用力量就能夠穩穩懸在水裏的半空中了。所以它就顯得格外地悠閒和自在。待膩歪了,胸鰭和腹鰭稍稍一搖動,身體自然就慢慢前行了。半空裏待膩歪了,頭往上一撅,整個魚兒就跑到了水面上。水面上也覺得沒有意思了,尾巴一用力,整個魚兒就臥在了水底下。魚兒一天到晚地就這樣悠閒地快樂地生活着,“吾非魚”,但“吾知魚之樂”。

如果說,魚缸是一個世界,那麼這個世界就全是魚兒的,它想到哪裏就到哪裏,沒有什麼東西能夠阻攔得住它。從這個意義上說,魚比鳥兒更加的自由和享受,更不用說我們人類了。

雖然科技已經高度發達,但我們人類的行動受到的限制依然很大。雖然,現在的人類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但是,那只是極個別人的能耐,而且還要憑藉工具,而工具的可靠性讓人心裏打鼓,一旦發生點意外,那都是不可挽回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人是沒有魚兒自由的;自由就是一種享受,人也是沒有魚兒享受的。

下輩子,做條魚兒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