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法源寺一個讓人想隱居的地方散文

法源寺一個讓人想隱居的地方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1W 次

老了隱居吧。

法源寺一個讓人想隱居的地方散文

近期很是焦躁,繁雜的工作引得人透不過氣,偶得拜訪法源寺,心得安寧,溢於言表。

聽聞法源寺居於衚衕深處,與朋友步行許久依舊望不到盡頭,午後的陽光正暖,北京的第一個春日已是二十度,此時一個年輕人騎着二八車剛好經過,朋友突然拽住我,這才發覺,年輕人的車座上放着巨大的包裹,狹窄的衚衕根本無法容下第二人同行,於是我們只靜靜等待他小心地騎過,等待中偶然瞥見臨牆的牆壁上畫了許多壁畫並提了詩句,如此隨處是生活,稍作的等待倒也不值一提。曾經我總是思考老城區的人是否會因爲科技的滯後而不滿於自己的生活,思來想去他們本靜謐的生活自有腳步,多半北京人生來的傲骨也來源於此吧。

直到我見得有僧人提着布袋經過,才確認法源寺於此地。它就像一個隱居山林的老者,即便名聲大噪,周邊相關商鋪卻甚少。衚衕的末角,終是尋得,大門敞開,多人到訪,寺內卻靜謐無聲,入門便見一小桌擺放香火,旁邊立一木牌 “免費取香,每人三根”,即便如此也無人看管。院內綠樹林立,翠竹悠悠,丁香待放,同是古色牆壁磚瓦,卻比皇城建築多了些許不施粉黛的樸素大方。順着中軸行走,只見一堂的一隅,幾個身着灰色服飾的僧人遠遠地望着樹下乘涼的灰貓,另一旁的僧人手持水瓶,給木窗邊的幾株花草澆了些水,轉而入室讀經,房後的`幾個小僧蹲在地上用布塊擦洗着陶瓷瓶罐,一旁的老僧站在未開的丁香花旁靜靜地望着綠色的骨朵。偶然回頭,只見一位老人,蒼蒼白髮,紅綢襯衫,面壁而坐,手握念珠,靜而唸佛,我心頭的煩躁也順而消卻。想來即便傳承了千年,靜謐如舊,這便是歷代名人騷客都來往於此吃齋唸佛的原因吧。想起徐妙錦予朱棣的信中說道:“不學園裏桃夭,邀人欣賞;聽牆外秋蟲,人嫌其悽切;睹窗前冷月,自覺清輝。”臨行之時,已是午後四時,見得些許老年人紛紛而至,有的是推着輪椅的老夫妻,望着讀經室發呆,有的是獨自前往的裸背老者,坐在長椅上逗着貓,還有着硬骨氣的大爺,穿着黑色粗布衫,在佛堂跪坐讀經......出了大門已是夕陽片片,橘黃的光撒在門口空地上,帶着鳥拄着柺杖的老人三三兩兩地聊天,想來現在人總是少了許多“靜坐聽雨”的耐心和心中無事的決心,因而總是尋不到自我的靈魂,經歷此行,甚是感慨,願靜心讀書,喝茶品性,待博學深厚,流芳世間,隱而避世,獨自枯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