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漸逝的童年樂園散文

漸逝的童年樂園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9W 次

2017年的夏天真可謂是酷熱難耐,尤其我所生活的小城,高溫天數已創下有記錄以來的新高。不願長時間待在空調環境下的人們,有舉家選擇去涼爽的山林里納涼的,有的則帶着孩子去水上世界“下餃子”。我執拗不過丫頭的吵吵,也爲了給自己尋找一點兒涼爽適意,不顧妻子的反對,允然答應孩子帶她去熱帶風暴水上世界去玩。

漸逝的童年樂園散文

望着那一羣雖還未學會游泳,卻在水中忘我嬉戲,樂不此疲,快樂活潑的孩子,我的思緒亦如水中鱗波,泛起陣陣波瀾,眼前又浮現出自己孩提時代那片童年的樂園……

自幼生長的中條山腹地的小山村,那裏溝壑相連,黃土貧瘠,又由於乾旱少雨和地理山勢所限,既沒有高峽水庫、波光粼粼的湖水,也沒有小魚兒暢遊如梭的潺潺河流,深烙在童年印記裏的永遠都是那褪不去的泥土氣息和綠樹林蔭的山巒。唯有村子中央那一窪“泊池”,是童年夏日的記憶中那永不褪色的“水上樂園”。

“泊池”,是家鄉人的土話,因地域不同,叫法也有異,江南水鄉則多稱爲池塘或者池泊。早些年間,在我們北方的農村泊池比較常見,是生活在那裏的人們,爲了抗擊乾旱和解決牲畜飲水困難,人工開挖的用來蓄積雨水的不規則的大水坑。在曾經的記憶裏,那鑲嵌在故鄉大小自然村落中,如翡翠明珠般星羅棋佈的大大小小的泊池,可謂是故鄉一道道靚麗的風景。

小孩子好玩水。但對於素有“十年九旱、靠天吃飯”、“吃水更比吃油難”之說的故鄉,也沒有那些江、河、湖、泊可供我們那些小孩子游泳、戲水。村子中央那的百十平方,深約三四米,四面楊柳掩映,一窪如鏡面似的泊池,自然而然就是炎炎夏日裏我們那些玩童們戲水的最好地方。

夏日裏的午後,烈日當空,約上幾個同伴,偷偷地來到泊池旁,衣服褪個精光,一個個赤條條、光溜溜,哧溜哧溜地溜下水去。會“狗刨”的,只見露出個頭,兩腳在水中上下不斷拍打着,擊起朵朵水花,暢汗淋漓地在游上幾個來回;不會遊的,如青蛙般雙臂支撐着身子沒入在岸邊,時不時的學着那“狗刨”的樣子,擊起水花四濺;更有膽大點兒的,找來幾截粗壯的圓木推入水中作爲浮體,騎在之上,雙腿夾住圓木,揮舞雙臂不斷向後鳧水,似只小船遊弋在水面。池泊中傳出的嬉笑聲、擊水聲、尖叫聲此起彼伏,一陣淹沒一陣,好不熱鬧。突然,不知睡喊了一句,“狗蛋,你媽來了”,頃刻間池面一片寂靜,一個個迅速溜上岸,顧不得洗去身上的泥巴,扯起岸邊的衣服和鞋子,光着身子和腳丫,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

“別上泊池玩水,”是我們農村孩子每年夏日暑期,老師和家長們老生常談的告誡語。因爲附近農村多年來間斷性地,總會有小孩泊池游泳溺水死亡的事情發生。但我們這些個生性頑劣的孩童,總是禁不住游泳、嬉水的誘惑,從不把這些告誡銘記在心。明着不行,我們就瞞着大人偷偷地玩;白天不行,我們就晚上祕密地去;本村不行,我們就結伴到外村玩。爲此,我們幾個玩伴從小都沒少受大人們的'責罵,有幾個甚至還常常遭到家長的棍棒相加。

對於泊池,一直以來我都有一種難以釋懷的情感。不僅僅是因爲作爲我童年生活的樂園,而是作爲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對生於斯長於斯的那方水土養育之恩的厚重之感。

外出求學以後,我曾經對故鄉的泊池做過一些或多或少的調查。發現泊池在我們北方農村,由來已久,它是伴隨着人類羣居以來,爲生存繁衍,與天鬥、與地鬥、與大自然抗爭的必然產物。先祖們選適地而居之,擇地而挖,取土夯壩,聚雨水而成池。泊池,在農村的歷史發展成長河中,以其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發揮的巨大作用,註定了它在乾旱少雨的北方農村不可或缺的地位。於是,很好地解釋了,爲什麼在我國廣褒的北方農村,逢村必有泊池的原因所在。

令人遺憾的是,曾經帶給村莊以無限生機,讓人畜耐以生存的泊池,近年來正在面臨着消失的危機。記憶中我們村從沒幹涸過的,曾經給我童年生活帶來無限歡樂的那片“水上樂園”,已經面目全非,垃圾已經完全蠶食,池壩上的楊柳不知什麼時候早已不見了蹤影。有的村莊的泊池已經被填平改作羣衆活動廣場,有的已經被規劃爲民居。面對漸漸消失的泊池,我不能不說,這是我們的村莊之殤

的確,近幾年隨着國家對農村飲水工程投入的加大,絕大部分的農村人畜飲水問題得到了基本解決,泊池也漸漸淡出北方農村人們視野。加上農村生產結構的不斷調整,規模花養殖場的不斷形成,曾經雞鴨成羣,牛羊遍地的農村現在也很難覓到禽畜牲口的足跡,泊池正在漸漸地退出歷史舞臺。當然,這是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本無可厚非。但是,我想說的是,我們決不能把社會的發展、歷史的進步建立在毀滅一些歷史文化產物的基礎之上。

把泊池作爲北方農村的歷史產物和文化,完整的保護起來、保存下來,並加以改造和利用。我想,這可能纔是真正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新農村建設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