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園丁有情散文

園丁有情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17K 次

大愛無疆,園丁有情。這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當今時代的傳承和弘揚,是社會主義師生之間和諧關係的鋪陳和寫照。

園丁有情散文

人之子女,乃我之子女:人之困難,乃我之困難――這是和諧社會的標杆,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的光輝,這是神州大地上教師隊伍、園丁羣落的本色。

迎鳳小學的作爲和善舉,就是一個剪影。

位於城郊結合部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中和鎮迎鳳小學,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且留守兒童、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和貧困學生都比較多。根據這一情況,該校採取四大舉措,確保不流失一個兒童,並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的溫暖,讓他們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應有權利,讓他們在校能夠安心地學習,愉快地生活,快樂地成長。教師關心留守兒童、貧困學生,學生互相關心,在該校蔚成風氣。

迎鳳小學的領導和教師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子女,關愛陽光暖童心,濃郁親情滿校園,所以他們做出了優異成績,近年來連續獲得縣級綜合考評第一名,先後被命名爲縣級“合格學校”、“德育示範學校”、“安全文明學校”、“先進職工之家”和“最佳文明單位”。

該校採取的“四大舉措”有:1、製作了留守兒童統計表冊和留守兒童檔案,做到全校教職員工人人胸中有數;2、建立黨員對留守兒童、特貧困學生的結對幫扶制度;3、期期堅持了師生損資助學活動;4、利用校園網站,加強對外聯繫,及時尋求外援。

黨員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師生捐資助學,有一個共同的側重點,就是給孤兒、高殘、特困這三類學生提供作業本費和午餐費,對一般貧困學生則視學生實際情況和學校資助能力適當解決一部分。資助經費的來源,除校內師生捐資,就是尋求外援。

每個學期伊始,在第一週之內,少先隊大隊部在學生中開展捐資活動,各班級一齊發動,聲勢沸沸揚揚。通過捐資活動,對學生進行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收效甚佳。與此同時,學校工會也在教職員工中組織捐資活動。學校領導帶頭,教工一起踊躍。全校1300多學生捐資總金額1380.6元,教職員工捐資1140元。

黨員教師龍小蘭,對班上的留守兒童、貧困學生關懷備至。學生李吉軍的母親患了癌症,家庭經濟困難。除了學校統一組織捐款活動外,她又帶頭在班上捐資,學生也紛紛慷慨解囊,爲李吉軍解決了午餐費。女生張元元的父親去世,母親改嫁。龍老師和班上學生共同在生活上、學習上關心張元元,並教育張元元不要怨恨改嫁的母親,因爲她有她的無奈。老師和同學的愛心,化解了張元元對母親的怨恨,她對老師、同學由感恩產生了愛心,熱愛班集體,窗子擦得雪亮,教室掃得特別乾淨。張元元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還積極爲學生刊物寫稿,優秀作文登在《課堂內外》等雜誌上。

“一免一補”政策把休學在家的女生田長豔召回了學校,得到龍小蘭老師呵護過的田長豔,又到了楊再羣老師的班上。楊老師同龍老師一樣,給予她母親般的師愛。楊老師連續三年爲田長豔、毛嚴莉交了保險費。見田長豔冬天穿得單薄,就把一些現成的衣服、頭巾、髮夾拿給她穿用。家無長物,田長豔給老師提來了幾個紅苕。因爲感恩,田長豔在楊老師身邊小鳥依人;爲了感恩,田長豔拼命學習。因爲她反應較慢,原是留級生,楊老師就給她反覆輔導,使她進步很大,升學以後,城內有次預報汶川餘震,她打來電話:“楊老師,今晚有餘震,你千萬莫睡覺,要到室外去!”楊老師爲學生對她的感恩之情怦然心動。

像龍小蘭、楊再羣這樣的好老師,在迎鳳小學比比皆是。正是因爲有了他們,迎鳳小學的留守兒童、貧困學生和全校學生學習很努力,生活有信心。

尋求外援,主要是利用網絡資源,加強對外聯繫。該校的.網站(秀山迎鳳)在網上發出了本校留守兒童、特困學生一個又一個信息,迎來了社會方方面面捐助本校學生的一個又一個喜訊。

在縣內,有縣團委,中和鎮黨委、政府,縣婦聯,縣總工會;在市內,有涪陵市工商所、重慶後勤工程學院等單位,爲迎鳳小學學生捐款捐物(書籍、文具、書包、生活用品等)。

遠在東南沿海的福建廈門市英才學校,師生110人風塵僕僕來到迎鳳小學,他們一到迎鳳小學就把英才學校師生捐款1.5萬元交給了該校的留守兒童和貧困學生。英才學校兩個學生一組,由迎鳳小學一個留守兒童(或貧困學生)陪同,對留守兒童、貧困學生家庭進行實地考察。秀山縣教委領導和英才學校校長一起走進一個特困兒童的家,看到了該戶的貧困狀態很受觸動,立即各掏300元現金捐給這位特困學生。英才學校學生也發現一些家庭確實困難,當即現場捐款,200、300、500元不等。一片愛心如春花,情牽萬里比海深。兩個學校的學生非常融洽,一起交流了學情,建立了友誼,凝結了友情和親情。

中華民族一家親,天南海北一家人。情牽萬里,和諧閃光;閩渝緊連,心靈相通。

通過對留守兒童、貧困學生的關心,迎鳳小學師生一條心,教學相長,既整體推進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又促進了該校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情傾幼苗鮮花,園丁德莫大焉;舉國和諧團結,前途燦如錦焉;兒童茁壯成長,藍天放飛夢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