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來自安妮寶貝的疼痛散文

來自安妮寶貝的疼痛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W 次

我平生只認真的看過一本書,那就是《安妮寶貝精品集》一本書看了三年多,這本書一直的放在枕邊,隨手拿起,隨意閱讀,隨手放下,隨時回味咀嚼。

來自安妮寶貝的疼痛散文

我看書很慢,很少能看完安妮短的作品章節,也許安妮這種寫作姿勢適合我,她所表達的抑鬱詭異文字,適合我內心疼痛的快感。

因爲這本書,我沒有在去閱讀其它名人名著,包括安妮後期的文字,只是在網站欣賞閱讀文友作品。我只是在她前期朦朧詭異的文字裏沉淪閱讀。我很擔心去閱讀別人的作品,會改變安妮文字對我的影響,因爲我喜歡她抑鬱詭異的文字,帶有疼痛的作品。

我寫的《林南生的愛情》是超出正常理性思維而現實的表達。林南生愛情是對現實的無奈,受着道德道義責任限制,導致林南生的愛情是疼痛的,抑鬱而憂傷的。他沒有勇氣穿破世俗道德觀念,固守着婚姻,也不甘於現實的習慣,家只是他習慣的生活方式,在道德道義面前總是望而卻步。他的愛情總是遊離於婚姻之外,受着離別遺忘煎熬。這不能不說林南生有着脆弱一面,表現出一個男人內心與女人同樣有着萬般柔情,林南生是一個矛盾綜合體。

這篇小說也有受安妮作品的影響,沒有過多對話,也沒有斷句,看上去有些凌亂,不規範,不規整,有的資深前輩看出了這個問題。並給了我中肯建議,但未必能夠改變我的寫作手法,我向來不受規範來約束,我喜歡天馬行空自然流淌,喜歡另類的獨特風格。

我總是對流水賬的描寫不感興趣,我覺得應該細緻描寫內心的人性東西。它和電視劇不同,電視劇只是小說翻譯過來的內心情感的語言表達的一種形式而已。

她的作品中使用的文字,最多的除了一位文友所說:“關於:失眠、寂寞、孤獨、疼痛、陰鬱、詭異、傷口、絕望、死亡、沉淪、頹敗、枯萎等等外,”還有,落拓,白棉襯衣,髒的牛仔褲,男士外衣,光腳穿涼鞋等等。

因爲喬的傷痛。

讓我寫了系列的《喬的困惑》現在擱淺,因爲有的人說我的喬,有暖昧傾向,遊離於婚姻之外的自我膨脹,甚至揣測我的人格與尊嚴,將我與小說對號入座,並想象出一個吃喝嫖賭的不道德的人,實在有些冤枉,不得不讓我停止下來,去考慮是否違揹人性的道德。

《喬的困惑》和《林南生的愛情》都出於對安妮作品崇拜與敬重。

喬,林南生都是安妮作品中的主人公,看過安妮作品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我用了安妮作品中使用過的名字。我不知道是不是借用或者引用,是否被定性爲剽竊之行爲,我只知道,這只是喜歡與敬重的一種姿態和表達。不知安妮是否能夠接受我這樣的理念。

安妮說過“每個人的文字都有作者自己的樣子”文如其人,言爲心聲,有很多人都在猜測作品反映的是不是她的本人,而我卻假設就是安妮,這樣讓我感覺更具真實的閱讀。看着安妮的作品似乎在閱讀安妮心路歷程,似乎她經歷了許多內心憂傷與無奈,忍受了許多孤獨與寂寞,內心陰鬱與疼痛。

安妮在這本書的序言中寫道:“這是一本以真實地點爲背景的長篇小說,即是小說完全來源於虛構,因爲虛構,地點產生暗示,彷彿寫在彼地,另有他方,它和真實的關係變得微妙。涉水而過,投奔岸的另一邊。”

“小說書寫到後半部分,停止了寫作聽音樂的習慣,穿越過那條隧道,抵達記憶,想象,理解的核心,於是寫作最終需要的只是靜默。”“謹以此書。給我的父親,給我的母親,給所有愛着的人們。給二零零四和二零零五年十月,一個微小且珍重的紀念”

《序》的最後一頁的空白頁中間,有一段聖經啓示錄:我又看見一個新天地,因爲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這是一種暗示,我想按你的作品要有新的寫作方式,那是一個新天地。全書共分五部:《蓮花》《清醒紀》《八月未央》《告別薇安》《薔薇島嶼》

翻到扉頁,黑白紅相間顏色已經隨着無數次撫摸,顯得暗淡泛黃,由於時光的打磨失去了本來的膚色,更具厚重深邃的內涵。看書的時候大拇指的位置無意間,無數的撫摸安妮的臉,她的臉變得模糊不清,像久遠的記憶,海藻般的長髮隱約的披在肩上,深邃的眼神更加的迷離,書籍沾滿了塵世的灰塵,沉澱出一種濃重的與現實對抗的一種氣息,有我與安妮混合在一起的氣味,一種文學特有的`抑鬱詭異疼痛的味道,有着不可抗拒的現實精神沉淪,夾雜着孤獨與寂寞,陰鬱與詭異,宿命與絕望,離別與死亡。

這本書,總體是寫生活在大城市邊緣人的現實生活狀態,反映的是一個羣體,現實中實實在在的羣體,也許是你,也許是我。他們沒有戶籍,沒有固定居所,靠着某種技能在大城市裏求生存。這種漂泊生活,給他們愛情婚姻帶來了不安全不穩定因素,相愛的人往往不能在一起,都給不了對方幸福,註定要分離。

就像冰心詩歌一樣:“愛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兩旁,一邊播種,一邊開花,將這一經生命的長途,點綴得花香瀰漫,讓穿花扶葉的人,腳踏荊棘,不覺疼痛,眼裏有淚,並不悲涼”

他們走一路,愛一路,分分和和,悲悲切切,愛了,恨了,然後是離別與遺忘。將自己的愛情弄得支破碎,麻木而不覺得疼痛。

這本書同樣的也體現了信念與理想的現實無言衝突。

讀安妮的作品,彷彿是在讀自己,也彷彿是訴說着與她同類的一些人。寫在此處,彷彿又在彼處,就像她寫的《彼岸花》既然是小說就有虛擬的要素,但這些要素讀來就是內心真實感覺,她的文字就像從心底最深處流淌出來的血液,散發着陰鬱詭異的情感情慾氣息,既不隱晦也不晴朗,帶有人性理性現實。

這種氣息很快就會將讀者麻醉,或者產生一種幻覺,跟着故事情節和文字的精緻細膩的心理描寫,感到內心無比的疼痛,這種疼痛帶着一種沉淪的快感,讓你欲罷不能。

剛開始讀閱讀安妮精品集,我還以爲書籍的排版失誤,書中使用的句號很多,對話的語言很少。即使有對話也不用引號,只是用句號隔開,有時弄不清楚她說,還是她說,只要細細的品味之後,纔會弄清楚,安妮的文字就像我們吃飯一樣,只有細嚼慢嚥纔會有品味,消化系統就會進一步消化,給你身體更多養分,讓你頭腦更加清晰,對她的文字就會有一種依賴感。一如安妮所說:“文字是有毒的,一旦深入,無可自拔”

她將自己的文字說成是寫在水裏的文字,對這句話的理解,至今也沒弄清楚她所表達的含義。想要讀懂一本書,真的很難,因爲我對安妮的真實生活並不瞭解,對於她的寫作背景和思想情感瞭解的太少。我只是在她的作品中,去感受她的靈魂的思想,總讓我感覺她的作品,代表了都市大學生畢業後的生活現實。

她的作品之所以能轟動起來,是因爲她寫了當代青年,在這個社會裏的真實的社會現狀。她的文字抵達這些人內心深處而產生強烈共鳴。比如,失眠,憂鬱,孤獨,寂寞,傷口,慾望,絕望,頹廢,枯萎等等,這是這羣人所特有的質地,迎合了他們內心的疼痛感,他們也同樣的願意,在這種疼痛中沉淪自己。

就像是酒,雖然不好喝,卻喜歡酒精的麻醉,來放縱內心狂野的激流,釋放自己心靈久經壓抑的情感,給自己瞬間的解脫,還原一個無奈的人生暫短自由。只有這個時候,他們才完全的屬於自己,而不是帶着面具虛僞活着,帶着面具活着真的是很累,爲了保全自己人們又不得不僞裝,僞裝自己虛僞的堅強,其實內心的憂傷只有自己清楚。像深海里的魚冷暖自知,其中也包括我自己。

安妮的一本書,對我的影響很大,是它將我帶入文學的宮殿,讓我對方塊文字的組合,產生濃重的興趣。就像是一塊一塊磚築起的高樓大廈。我們仰慕它的宏偉壯觀,羨慕它的奢侈與繁華,可華麗的背後卻是文字的支撐。文字是文學的脊樑,文字是骨,文章是肉,文學就是一個有思想的人,一個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人,它的美是文字絢麗,是修辭造句的藝術組合,作家往往就成了文字的靈魂工程師。

所以我向往文字的唯美,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我們想要的快樂與幸福。

一本書,可以改變一個人,一本書可以塑造一個人,一本書可以成就一個人。一如一個偉大的思想,會影響一代人的奮鬥歷程。

安妮的一本書,給我最大的影響,就是引領着我走進文學,爲文學的努力孜孜以求,從中享受文字給我帶來的精神上的慰藉與安慰,讓我的靈魂在疼痛中得到昇華,反省自己內心的脆弱與茫然,讓我建立起理性地現實地對待生活的勇氣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