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牧童的散文

牧童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5W 次

二姐在家族羣裏曬了一個視頻,是她家的母牛下崽了,二姐夫把牛崽抱到屋內,用電吹風吹乾牛崽的毛髮,彷彿是一個盛大的慶典,值得讓二姐在羣裏奔走相告、喜笑顏開

牧童的散文

隔天回村裏,看到了這頭新生的牛崽,整個牛頭的部分都是白色的,臥在母牛身邊,恬靜的樣子蠢萌蠢萌的。

看到舐犢的母牛,想起了小學語文課本有一篇課文《老牛》,開篇的幾句話我也依稀記得:“故鄉的許多景物,一直留在我的記憶裏;特別是我家那頭瘦骨嶙峋的老牛,更使我不能忘懷。”

課後老師佈置的`作業,讓同學們用“瘦骨嶙峋”造句,鬧出了好多笑話,諸如我家有一頭瘦骨嶙峋的羊;我家一頭只瘦骨嶙峋的狗;我家有一匹瘦骨嶙峋的馬等等,甚至有的同學還把瘦骨嶙峋用到描寫母親的形象中,頗是引起來了幾分不懷好意的笑聲。

二姐家之所以養牛,是作爲耕牛來用的,蓋因爲我們村子典型的兩山夾一溝的地形,大部分耕地坡度較大,四輪車之類的機具,終究有不能到達的地方,役使耕牛雖然慢,畢竟能趕在節氣前把地種完,秋季的時候還需要在耕牛的勞作下,把一年的辛勞收穫到家。

在我的記憶裏,我們家養牛的日子很短,父親事業鼎盛的十年,是家裏種植人蔘期間。

那時候的耕種,多用人力,最多的時候家裏長期僱傭十個以上的勞力,如果那個時候家裏養牛,平時經管也是用不到我這個少年的。

到了初二的暑假,在我家長年做工的日照老鄉,有三個人回鄉成親,一時間勞動力缺乏,父親便命令我利用暑假的時間每日裏去放牛。

這種勞動,哪裏有詩詞中所描寫的詩意,什麼“草鋪橫野六七裏,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之類的。

那時候根本就體會不到這樣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

只是記得每天比上學的時候起的還要早一些,睡眼朦朧間從牛欄裏牽出那頭老牛。

一頭典型的延邊黃牛,胸部深寬,骨骼堅實,頸厚而隆起,肌肉發達,寬寬的額頭上角基雖然粗大,卻只剩了一隻角,成一字形向後伸展;牛尾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從中間斷開。

那時候正值《西遊記》熱映,看到牛魔王的坐騎叫“避水金晶獸”,便根據老牛的特徵和二哥給它起了個名字叫“獨角斷尾獸”。

放了幾天,看到我時顯得親切了一些。每天早晨與傍晚時分,和老牛沿着村路向東走,南山邊梯田梗上多是水稗草,所以每次要走上幾段山路,陪着老牛在慢慢地行走着,彷彿是一次短暫的野遊。

因爲老牛的斷尾,不能有效的驅趕虻蠅,常常要撅上一根柳條,輕輕揮動着,不讓虻蠅來叮咬,老牛便會在掠草的間隙,用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投來貌似感激的目光。從那時起,我漸漸知道其實牛和人一樣,是有着感情的動物。

慢慢地與小夥伴合羣了,每天吆三喝四地結伴去放牛,看到小夥伴們熟練的在牛背上爬上爬下,很是羨慕。

能騎牛,纔會成爲我們眼中一個標準的牧童,也是鄉親們眼中的一個合格牛倌的標準。在小夥伴的嘲笑下,終於有一天鼓起勇氣爬上牛背,卻忽略了老牛正在走上坡路,一把沒有抓住,順着牛背滑了下來,許是感覺到受到了攻擊,老牛後蹄一蹬,踢到我的肚子,雖不是很疼,卻引起了母親的後怕,護着我不再去放牛,就這樣,結束了一個暑假的牧童生活,也結束了無暇的少年時代快樂的時光。

記憶中絲毫沒有這頭我們戲稱爲“獨角斷尾獸”的老牛的結局,多半是被賣與牛販子,滿足了別人的口腹之慾吧。如果今年沒有去祭祀奶奶和母親,是不會想起生命中還有着這麼一段做牧童的日子。如果沒有看到,有一隻黃牛亦步亦趨地想要席捲供桌上的水果,是不會在驅趕的對視中,想着生命中曾經有過一頭牛那麼溫情地注視。

人的記憶都是如此麼,年齡越大記憶愈小?什麼時候還能有一份沉靜的心,讓生命慢下來,過上記憶中的牧童生活?只能臆想着退休以後,回到村子,在老宅處建一棟木屋,討得三五根壠,栽花種菜,日落而息,荷一把鋤頭,有一頭老牛相伴着,踏着夕陽歸去。

2018年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