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母親節”隨想散文

“母親節”隨想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母親節”隨想散文

感謝有“母親節”這個節日,讓每個“母親”在兒女心中的份量更深重了些,是這個節日讓我們每個人延伸出關於母親的更多思考、回味與反思。

在我幼小時候,“媽媽”這個稱呼是離我們相當遙遠的,只有在書中看到,或電視上聽到。“媽媽”便被我定性爲是縣城以上或有工作人的專稱。由於在當時生活普遍艱難的年代,農村家庭較城市家庭孩子也偏多些,農村爹孃生活的艱難程度還要加上一個“更”字才趨於真實。我便是一個在農村出生、成長的孩子,農村爹孃的艱難是深深看在眼裏,牢牢記在心裏。所以一直到現在,我心的詞典中,固化地認爲“娘”這個稱呼要更親切,更接地氣,更重於“媽”這個稱呼,一聲“娘”的呼喚遠比一聲“媽”要厚重、深情、意味深長。所以我覺得這聲“媽”在我的今生今世是不會更不可能從我的口中問世了。(同樣 “爹”的稱呼也如“娘”的稱呼一樣讓我偏愛有佳。呵呵,因爲今天是母親節,我的文章裏孃的'戲份重了些,爹的戲份留在父親節)

娘年輕時白白的皮膚,眼睛不大不小,薄薄的眼皮十分清秀。娘性格內向,脾氣好,話語少,對我們鮮于批評與表揚。在我的記憶中,她從沒動手打過我一下,也沒有罵過我。她文化不高,不會講什麼名言至理,更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卻始終用一雙勤勞的手與爹齊肩同耕共作,爲我們撐起一片湛藍的天空。

對於許多兒女來說給父母一個深情的擁抱,一個親暱的頰貼與頰吻,都是很好的表達愛的方式。但對於我們姐弟幾個恐怕都難以做出這樣愛的動作,與害羞無關。也許是性格的原因,也許是因爲孩子多,肩上的擔子重,忙於勞作。在我的記憶中搜索不到與父母或攀脖繞膝或依懷投抱撒嬌、親暱的片斷。我們與爹孃之間愛的表達是不以語言爲依託的,它是用行動默默地、潤無聲般滲透入髓,這是一份唯有親人間纔會有的至美至真,滿含着山一般雄偉與厚重的愛,是一份無需譁衆示人的愛。

娘是個十分手巧的人。我家姐弟四個,每逢過年,如果一人置辦一身成品衣服,相對於當時的家庭條件,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手巧的娘便會借來人家買的成品衣,買來布。一塊塊沒有形狀的布,在孃的縱橫穿梭飛舞的剪刀下載成一片片形狀不一的小布塊,這些零亂無章鋪滿炕的布塊,經娘那頗具飛針走線之功的巧手一加工,一件件令人賞心悅目的新衣服被娘模仿的惟妙惟肖,積於孃的心思巧妙,有時做出的仿品美感竟超出了真品,別具風格。

這幾年娘老態漸呈,頭髮花白,個子變矮,尤其是那條帶病的腿已稍帶跛狀,娘卻總說:沒事,一點都不疼。這話究竟是真是假,也只有娘心裏明瞭。上了歲數,身體不免要添些毛病。每每帶娘體驗後總是檢查結果不理想,血壓血糖總是超高,沒有一次在正常範圍之內。問及原因,娘總是不遵醫囑,自己減量,甚至自己換藥或停藥,使血壓血糖總是居高不下。每每看到這樣的結果,就氣惱地對娘好一頓數落,報怨娘固執不遵醫囑,報怨不分情況的節約,甚至還會誇大她這種吃藥行爲的不良後果,言辭不免激烈。每每這時,娘更似一個挨訓的孩子,偶爾弱弱地“辨解”一句:我覺着不難受。隨後便又會招來一頓數落,本就不善言辨的娘在一旁低頭不語。對於娘當時是何種心裏感受,我沒問過,也不得而知。有一天和女兒聊天,她提到了我對孃的態度問題,孩子說:媽,你不覺得你對我姥姥的態度太不好嗎?我一怔,“什麼時候?”“我姥姥每次看病之後你都那樣,根本不象在和老人說話。”“我也是爲她好呀。”我辨解到。“你就不會好好說嗎,要是我和你那樣說你高興嗎?”孩子一席話,讓我如夢方醒,自知有愧,要不還固執以爲自己這是孝順呢!感謝孩子給我上了這一堂教育課,孩子面前我連連承諾以後有話要好好說。

爹孃上了年紀,難免偶得微恙,但並無大礙,身體還算結實。他們年輕時的不易我們姐弟四個都心知肚明,個個對爹孃特別敬重。在孝敬爹孃,讓他們開心這方面,我大姐和老弟做得比較好,他們會經常帶娘四處走走轉轉,給娘拍些照片(我爹不願出去)。這方面我自愧不如,我的大部分精力全投在了家庭與孩子身上,是應該轉變一下了,必定孩子現在也大了,老人會一天一天老去。

多想讓時光停留在此刻,因爲此刻二老身體還算康健,姐弟四個向來合睦,從未有過任何矛盾,這也是老人過得比較舒心的最大緣由。即使在以後老人有用到我們的那一天,無論是財力與精力上,我感覺也不會像有的家庭會同室操戈,兵劍相向。這一點,我的同桌做得就相當好,在她父親病重直到離世期間,無論精力與財力,她都首當其衝,十分體諒弟弟妹妹的難處,毫無怨言。即使自己付出的挺多,總嘆有愧於父親。姐弟們關係甚好,與她的豁達、她的善解人意不無關係,堪稱我心中的典範。

吾親、吾友,以她爲幟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