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玉成鄉扶貧小記散文

玉成鄉扶貧小記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3月17日上午,玉成鄉副鄉長、武裝部長樊邦大一行數人深入梧桐村實地走訪和了解貧困戶的生活和生產狀況,同行的玉成鄉畜牧站站長李本強、鄉農業服務中心助理農藝師肖桂容爲七戶貧困戶帶來了最新的養殖和種植技術。作爲梧桐村扶貧攻堅的負責人,樊邦大深感自己肩上的重擔與責任,他認爲扶貧不僅要從物質上改變生活現狀,還要從精神層面去扶貧,只要思想脫貧了,精準扶貧的目標就更加容易實現了。他鼓勵貧困戶多看中央臺的農村節目、多看科技致富的書籍,多瞭解外面的信息,

玉成鄉扶貧小記散文

梧桐村位於玉成鄉西北2.5公里,山巒疊翠,絳溪環抱,由於受到交通、地理、區位的制約,梧桐村曾經是遠近聞名的“夾皮溝”,目前全村有精準扶貧戶7戶,其中有的因爲家庭變故而致貧,有的因爲重大疾病而致貧,有的是因爲在外遭遇意外而致貧,如何帶動這七戶貧困戶迅速脫貧勤勞致富,成了扶貧幹部們苦苦思考、亟待破解的難題。

根據貧困戶家庭致貧的具體原因和麪臨的實際困難,樊邦大領導下的幫扶小組與梧桐村委一道按照精準扶貧相關政策制定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幫扶舉措,鼓勵貧困戶因地制宜,樹立脫貧的信心,儘快實現脫貧致富的夢想。

村民李玉久一家是樊邦大的幫扶對象,幾年前,外出務工的李玉久感到身體不適,檢查時才知道患了尿毒症,高昂的醫藥費不僅花光了幾年的積蓄,疾病還讓李玉久喪失了勞動力。女兒出嫁,兒子念小學,妻子雷根芝眼睛又不太好,入不敷出的家庭每週還要承受爲李玉久做一次透析的費用,突如其來的病痛讓原本幸福的小康之家一下子重返到貧困戶的行列。樊邦大走訪中瞭解到了李玉久家的具體情況之後,立即與李玉久的家人進行了深入的座談,鼓勵李玉久戰勝病魔堅定脫貧的信心。

由於李玉久和孩子都需要人照顧,妻子雷根芝外出打工已經不太現實,結合李玉久家交通方便自然條件良好的特點,樊邦大與李玉久商議後,決定走一條養殖母豬繁育豬仔的脫貧之路。有了明確的發展方向,樊邦大又與李玉久一道制定了養豬脫貧的詳細計劃並請來農業畜牧站的技術服務人員做專業的技術指導,從母豬生產到仔豬出欄,每一個環節都有專家指導把關。去年,李玉久從養一頭母豬開始,一年內繁育了兩窩小豬,除去飼料人工等成本,養豬一共收入了8000元,精準扶貧給積弱已久的家庭帶來了希望,清貧的生活也初現曙光,樊邦大臉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身爲扶貧幫扶小組的組長,樊邦大走到哪裏哪裏就有陽光,走到哪裏哪裏就有笑聲,針對大多數貧困戶沒有文化、體弱多病、外出打工不好找工作的情況,他當機立斷,將玉成鄉畜牧站站長李本強借調至鄉扶貧辦,不定期地給扶貧對象講解養殖技術,需要什麼講解什麼,什麼時候需要什麼時候講,有了專家的強有力支持,幫扶對象的積極性高漲,何天玉、汪輝文兩家在幫扶幹部的幫助下制定了飼養牲畜的計劃。

在梧桐村委會,樊邦大見到雷根芝,他關切地問起李玉久的身體狀況,詢問5000元飼料週轉資金到位沒有,開春小豬長勢如何,聽到雷根芝回答了幾個“好”之後,這才放下心來。

他扭過頭問五社村民鄢三軍:“還認識自己不?”鄢三軍笑着回答:“怎麼可能不認識樊鄉呢!”鄢三軍是紀委副書記方晨熙的幫扶對象,因病致貧,往年靠在外打工掙點生活費,今年由於還沒有外出打工,明白卡上本月收入一欄還是空白。樊邦大詢問了他的身體和生活狀況後,鼓勵他繼續外出務工增加收入。鄢三軍的家在一個山凹裏,住的是上個世紀修建的土坯房子,由於交通不便,附近的居民幾乎都遷到了交通方便的地方,村上根據幫扶政策安排他異地搬遷,鄢三軍就是不肯,硬把一個窮溝溝當成了金窩窩,一遇到颳風下雨,雨水氾濫,樊邦大和方晨熙牽掛着房子的安危,不管路是否泥濘不堪都要去親自去查看一番。

扶貧攻堅,羣衆看的是黨員,黨員看的是幹部,樊邦大清楚自己的使命和擔當,他認爲扶貧不是“授人以魚”,也不是簡單的“授人以漁”,而是要從思想上扶貧,不走過場,真抓落實。在他的帶領和影響下,梧桐村的精準扶貧工作做得細緻到位、有聲有色,用幫扶對象汪東臣的話來講:“領導這樣扶你都爬不起來,只有怪老天爺不公了。”儘管只是一句無心的`感嘆,卻可以看出扶貧幹部的真心真情感動了每一個被幫扶過的人。

梧桐村雖然只有七戶貧困戶,對於每一個扶貧幹部來說無疑是一場考驗耐心和毅力的攻堅戰,一點也鬆懈不得。

肖桂容是農業服務中心的助理農藝師,她的另外一個身份是梧桐村的駐村幹部,如何身沉心下做好幫扶工作,她一直在不斷摸索和總結。面對汪東臣和汪輝文兩個幫扶對象,她通過實地走訪、交談,針對兩家人的具體情況制定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幫扶方案。汪東臣是因爲家中親人不斷去世而致貧的,雖然要養育一個孩子,但他有打工的能力和經歷,肖桂容爲他制定了外出打工與家庭未來發展相結合的幫扶方案,爲了解決汪東臣的後顧之憂,她多方與學校聯繫,打算把汪東臣輟學的兒子送回學校接受未完的義務教育;汪輝文是一個智障患者,喪失了勞動能力,父母又年邁多病,這樣的家庭既沒有靠打工摘掉貧困帽子的可能,也沒有田間勞作的能力。肖桂容與汪輝文的母親商議後製定了飼養土雞的詳細方案,將原來廢棄的豬圈該爲雞舍,一隻只活蹦亂跳的土雞給汪輝文一家人帶來了希望。汪輝文的母親說:“這一批土雞正好趕上端午節上市,希望賣一個好價錢。”

三月,春雨貴如油;三月,菜花金黃,樊邦大一行不僅給村民帶來了春天的問候,更帶來了春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