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假如明天就要死去,你思考過這個問題嗎散文

假如明天就要死去,你思考過這個問題嗎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死亡和生命這兩個命題,在日常的生活中很難和熟悉的朋友聊起來。但在一個陌生人的場合裏,反而能擦出思想的火花。

假如明天就要死去,你思考過這個問題嗎散文

我在北京時,舉辦了很多期主題聊書會,其中有一期的主題叫做“加入明天就要死去”。當時一個高瘦精緻的女生的說的一段話,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揮散不去。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社會的進步並不是以個人的福祉爲中心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說一個人的生活會更幸福嗎?並不會。一個人的生命,不過是滄海一粟。所以活着或者說生命,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活着,真的沒有什麼意義嗎?

關於死亡:瞭解死,才能瞭解生

一直沒有好好思考過關於死亡的問題,幾個月前看過止庵的一本《惜別》,強迫自己讀了半本之後,就再也讀不下去了。

這本書寫了關於母親的'死亡,而對於死亡,當時的我是不願意接受的,也不願意去深想。

但最近身邊發生的一些事情讓我改變了觀念,其實死亡離我們並不遠。如果你現在是二十多歲,按照人類的正常壽命來計算,你也已經度過了生命的三分之一。

Felix就在二十歲的生命裏,經歷了兩次瀕臨死亡的事情。他提起這兩次經歷的時候,顯得十分輕鬆,坐在椅子上手舞足蹈的,說着說着還會大笑起來。

“高考的時候我是化學狀元,但是狀元不過是打開了一扇通往大學的大門,我依然需要去各個大學考試。就在有一次我在去南開大學考試之前,我在飛機場突然覺得特別難受,整個人的身體往後倒,眼前完全是一片黑,我想抓住什麼但是卻什麼也抓不住。”

關於這次和死神擦肩而過的經歷,他描繪得活靈活現。如果不是在出門之前他媽媽強迫他吃了一頓飯,那麼他就有可能在飛機上腸胃大出血,後果也將不堪設想。

Felix眼神堅定的說:“自從第一次和死神擦肩而過之後,我就想一定要趁現在,多看看這個世界。”

也許是因爲這些經歷,這個大男孩看起來比同齡人要成熟很多。我想這些經歷也不完全是壞事,至少能讓一個人早點考慮死亡,也才能更好的瞭解自己的生命。

關於重生:任何時候,都可以重生

死亡的故事再精彩,也顯得有些沉重。豆小尊聽完後,問大家:“要不要聽聽我的三個關於重生的故事?”

於是,大家開始興致勃勃的聽他講述。對於豆小尊而言,第一次重生是受洗禮,第二次是在車禍中活了下來,第三次是他在北京深夜跑步。

十八歲那年,他由一個無信仰者,成爲了基督教的兒女。當他從重生的水中站起來,他發現自己的衣服是全白的,受洗之後幾乎成了透明的狀態。

“那你當時有什麼感受嗎?”“說實話,並沒有太大的感受,只顧着遮住一定要遮住的地方了。”說完,大家鬨然大笑。

信教和車禍的經歷描述完之後,豆小尊靜下來幾秒,開始講自己第三次重生的感受。

“剛來北京的時候,我自己感覺特別壓抑,雖然有親戚在這裏,但是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共同語言。

誤打誤撞進了一個不那麼感興趣的行業,但我發現不管我有多認真,有多努力的去融入大家,但最後我發現我和他們是不一樣的人,我融不進去。那個時候我特別失落。

有一天我一個人悶在家裏的時候,突然想去跑步,我跑了好長好長的時間,額頭上冒了很多的汗珠。那一刻,我突然間有一種重生的感覺。”

他停頓了一下說:“至少我還活着,不管怎樣,我還活着。”

“至少我還活着”,短短的幾個字,卻又很重的分量。不管遇到任何困難,想一想這句話也許就能釋然了吧。

生命本無意義,需要自己賦予其意義

《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裏有這樣的一段話:

真正重要的不是我們對人生有何指望,而是人生對我們有何指望。我們不該繼續追問生命有何意義,而該認清自己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問……到頭來,我們終將發現生命的終極意義,就在於探索人生問題的正確答案,完成生命不斷安排給每個人的使命。

剛開始看到這一段話,我就好像是無頭蒼蠅,完全無法理解其中的道理。當高瘦的Adeline條理清晰的和我們分享《人類簡史》之後,我似乎對這段話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人類簡史是一本很深刻的書,它從原始社會開始講述,講到農業革命,再到科學革命甚至是末日。在這本書裏並沒有直接講生命這件事情,但是從整本書來看,生命就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剛聽到這樣的觀念,我有些震撼。但仔細推敲,也不無道理。

生命本無意義,所以我們常常思考“生命意義是什麼”的苦惱並不存在。

快樂有其意義,痛苦也有其意義。而生命,並無意義。生命就好像一張白紙,生活的顏料之筆在每個人自己手裏拿着。或者說生命是一個籃子,我們要慢慢的經歷,這個籃子纔會逐漸填滿。

意義不是生命賦予給我們的,而是由我們所經歷的一切給予我們的。

把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來過

如果我問你,假如生命之剩下最後一天,你想做什麼事情。也許大部分人的反映會是——想做的事情很多,一天時間太短了。

但是常常旅行的derela卻不這麼說,她說:“我現在就把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在過,我認爲日子是過一天少一天的,飯是吃一頓少一頓的。我並不是悲觀,而是真實的這麼想,也這麼活。所以想做什麼事情,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刻。”

不管是列舉遺願清單也好,還是去讀這個關於生死關於生命的書籍也好,最終的目的就是要達到這樣“向死而生”的狀態。不是悲觀的去過每一天,而是珍惜的去過每一天。

每一次你遇到的人,都有可能是最後一次遇到,每一天的時光,都有可能是最後的時光。所以,趁現在去試錯,去試愛,去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

不管生命到底有沒有意義,好好愛人,好好吃飯,好好活着就是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