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玉屏山那月塘禪荷散文

玉屏山那月塘禪荷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6W 次

“仰天堂”是建立在玉屏山上的一座道庵,山上四季風光宜人。我於佛門,不敢說自己有多大緣;我着迷那兒的花草樹木,因此,七月流火的午後,我一遊仰天堂。

玉屏山那月塘禪荷散文

記得上中學時候,在一個百花齊放的三月,我隨師生們一同去過“仰天堂”。隨去的師生們,大多迷醉與號稱“人間小蓬萊”的玉屏山上的勝景滿歸的,而,懵懂年少的我,卻把遊覽的“收穫”留在了玉屏山上的半月塘中,與塘中還未盛開的荷花結下了數年牽念。七月,田田青荷,香飄十里,想必,半月塘中的荷花定也開得正美吧。

去仰天堂路上,風光煞是醉人。山路旁、藤蔓間,白色山花簇簇;山腳下,田舍風光祥美;秋浦河,像一條巨龍繞在玉屏山腳蜿蜒流長。就在我們懾服與大自然的神美之中時,不知不覺已達到玉屏山頂。

呈現在眼前的景緻美輪美奐:幽深的竹林,翠竹挺直;蒼勁的古鬆,傲立凌空;夾雜在松竹叢中濃綠的野山茶,爲這片山林增添了幾分生趣;幾株冬梅,立在顯得有點滄桑的“仰天堂”的東牆角,似在靜靜地等候冬雪。我們面對這些已歷過百年,依然茂盛的草木和庵堂,打心底裏不得不敬佩,爲它們守護付出畢生精力的庵堂禪師。惜,只可惜,她們都年邁相繼仙逝,從此,留給香客們物是人非的傷念。

迎接我們的是繼位的釋法定禪師,她親切地把我們引進神聖的佛堂。透着佛門恬靜的她,用山上清甜的井水,切上純天然的綠茶,一邊招待我們,一邊與香客們隨和地聊開了。可我,卻惦記着殿堂外面的半月塘,無心傾聽她們聊述,只好悄悄地溜出殿堂。

走出殿堂沒幾步便到了半月塘,塘中如鼓如傘的青荷早已滿池。生在這遠離塵世的高高山巔上的荷,同樣透着塵世田荷“出污泥而不染”的純美。不同的是,她們多了幾份,塵世中沒有的安靜和恬淡。不信,你看,不大的半月塘裏,擁擠的她們,靜靜地立在自己的一方清水中,誰也不爭不奪,同櫛風沐雨,同吃着這塘中的污泥,吐着相同的芬芳,飄散在這塊淨地,瀰漫山林,半月塘中一片祥和。

很奇怪,我繞過荷塘兩三圈,卻沒有看到一朵盛開的荷花,難道她們在故意躲着我嗎?我不信,彎曲着身子,在密擠的荷葉下,又尋找了兩三圈,除看到幾個凋落了荷花瓣、已結出青而結實的蓮蓬外,還是沒有看到一朵盛開的荷花。失落,懊惱,立刻填滿心頭。暗暗責問自己:“我是來早了?還是來遲了?還是我從塵世中帶來的虔誠不夠”?朵朵青荷,似乎忘記了我初來留在這半月塘中願望,也沒有同情我此刻的失落,而是迎着盈盈晚風,翩然輕舞着。看着她們無牽無掛,無念無執的悠然,我不禁赧然一笑,笑我這塵世中的來客,又何嘗不如這荷一樣,放下一些,享受着自然中的悠然?

“吃飯了,小施主”(來這兒的香客,都稱作施主),法定師傅在喊我回去吃晚餐呢。我是帶着絲絲失落起身離開荷塘的。因,我還惟願與半月塘中的荷花,結下兩屆之緣的心怡之友。

法定師傅和香客們都等候在餐廳了。這間新建的餐廳和殿堂兩旁正在籌建的二十多間廂房,都是“仰天堂”裏幾代師徒勤儉節約的積蓄籌建的。開飯了,餐桌上幾道素菜,是法定師傅親手栽種的。年近花甲的她,爲了來山上香客的就餐,她在這高山上開墾了大片的菜地,聽說她從來捨不得花錢去買菜回來吃。大夥兒邊聊邊吃着,等我們幾個香客都吃完後,她把盤子裏所有的剩菜都倒進自己的碗裏,就連那盤有點酥味的醃製苦瓜,都捨不得倒掉。我們勸她酥的菜別吃壞了肚子,她微微笑道:“油鹽炒的.,倒了可惜”,聽她這麼一說,大家只好沉默了,唯有向她投去欽佩的目光。

天籟的蟬鳴,送走燥熱的一日,一輪彎月懸掛玉屏山空。月光裏的玉屏山,在靜謐的夜空下顯得更加寂靜。庵堂前的半月塘裏,偶爾飄來零碎的蛙聲,劃破靜謐的山空,繼而,又慢慢地消失在寂靜的山林之中。庵堂內,檀香繚繞,嫋嫋梵音,盪滌過每位留宿香客的心靈。那一夜,我們枕着那盪滌心靈的梵音,走進了另一塵世的夢鄉。

也許是遠離塵世的喧囂,我們一夜沉睡不知醒來。凌晨,“吱呀”的庵堂木門開啓聲,才把我們從夢中喚醒。我顧不及洗漱,徑直朝半月塘走去。

就在我將靠近半月塘時,擁擠的荷葉中,一點白影掠過我的眼底。我揉揉眼睛細看,一種期盼已久的驚喜登時涌上心頭——一朵潔白的五瓣蓮,帶着晨露綻放在月塘碧荷之中。此刻的我,面對那朵白蓮,如果用“亭亭玉立”、“純潔無暇”的詞語來描繪她,似乎都不能表到出她那超凡脫俗之美。

清靈的“仰天堂”前,脫俗美麗的白蓮,立在月塘清水中,與紫氣繚繞的玉屏山上翠竹爲師,青松爲友。晨風中,嫋嫋梵音裏,她與松竹靜立在這塵世之外的自然懷抱裏,悠然地品着山茶的清香。此刻,我似乎走進了她們之間,同她們陶醉與恬淡幽然的自然中。

半月塘邊,我與那朵白蓮默默相覷着,訥訥的我恍悟,這不正是我站在塵世之中,牽念多年的那朵禪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