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竈火印象散文

竈火印象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67K 次

十年前,要是外地人到我們鄉鎮來做客,會發覺我們燒火做飯特別簡便。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有竈火,磚塊和石頭,靠着一面牆砌起了大致結構,黃土混水泥,把邊角縫隙的地方給補上,前面空一個小門,架一根鋼筋,四周留出透氣的小洞。看上去甚是單調,似乎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平日裏只消在上面架上一口大鐵鍋,生火添柴,燒水做飯,給牲口煮食,是相當方便的。要是逢年過節,或者遇上紅白事情,開席設宴,炒菜做飯,電磁爐和天然氣就遠遠比不上竈火了。

竈火印象散文

現在倒是還能看見竈火,很多都是家裏辦事臨時搭建的。隨意拿幾塊磚幾塊石頭堆起來,或者是在門口的土坎邊,挖出一個坑來,就能用了,搭得漫不經心。以前的人們很尊敬“火神菩薩”,加上不捨得買鐵質火爐,所以一般都是自己打造。大事用大竈,無事用小竈。黃泥塑造的爐火造來家用,火口邊上圈成的一盤,盤上造出三四個凸出來的山丘形小包,用來支撐鍋具。整體搭配,特別美觀。

大竈燒柴,小竈燒煤。生火添柴,也要講究一點技術的,有的人花了半天的時間,火還沒有生起來,倒是眼睛被煙燻出眼淚,臉被薰得通紅,有的人不到幾分鐘,就把柴火燒得特別旺。這竈火的功用不小,但也有它的不足之處,一來夏天要上山砍柴,覺得麻煩,二來會把家裏薰得到處都是煙味,外人進去的第一感覺便是“有堵牆被薰得很黑”。

我對於竈火,總有種特殊的感情,這感情的源頭,與爺爺有關。

在我的印象中,爺爺每住在一個地方,都會搭一臺竈火。家裏需要用竈的時候,都是爺爺一人負責。奶奶說:“以前們家過年推豆腐的時候,蒸黃耙的時候,我一個人負責推和做,你爺爺負責發火,他掌握得很好。”

推豆腐和做黃把是我們這過年的習俗,進入臘月之後,整個村莊會比平常要熱鬧一些,很多人家紛紛開始殺豬、做甜酒、做黃把,推豆腐等等,他們已經形成了習慣,不喜歡什麼都去菜市場買。

我們這兒做的豆腐是酸湯豆腐,顧名思義就是在漲豆腐的時候往裏面點一些酸湯。推豆腐磨豆漿需要用石磨,漲豆腐需要一臺大竈。石磨只有兩三家人有,奶奶家有一臺,竈火基本上家家都有。用石磨磨出來的豆漿要放在大鍋裏面熬出豆腐來,整個過程需要控制火勢,火大了,豆漿會從鍋裏冒出來,熬出的豆腐會很老;火小了,豆腐太嫩太碎,成不了形狀,同時具備這些條件的數不出三家,爺爺家做得最好,一來奶奶做了很多年熟悉整個過程,二來爺爺掌控火候鮮有人及。所以,很多從村裏走出去的城市人們每年臘月都會買來黃豆讓他們做。

做豆腐的時候,前一天要用機子把黃豆打成豆瓣。本來,機子可以省略掉整個推磨的程序的,直接把黃豆和水按比例混合就能打出白色的豆漿,但是做出來的豆腐不好吃。我們先是跟着奶奶一起推磨,推完之後跟着爺爺一起生火添柴。推磨比較講究用力和考驗耐心,小時候我們跟着大人們推磨其實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給他們增加負擔,即便是如此,我們堅持不了多久就放棄了。

豆漿都磨出來以後,全部倒在鍋裏,這時候就得開始生火。夏天的時候,我們會上山砍柴,把木材拖到家裏存好,擱置到冬天木材的水分就沒了。或者秋天收玉米時留下的玉米芯也能用來生火。從屋內的小竈裏夾兩塊燒紅的煤炭,往架好的玉米芯上一放,基本上就能生起火來,接下來的過程中就要根據需要添減柴火,一鍋豆腐做出來了,竈火裏的柴就差不多燒完了。這時,爺爺會叫我們拿點紅薯和土豆放進去烤,要不了多久,就能扒出來剝皮吃了,味道相當特別。

整個過程中,爺爺會在竈火的旁邊放一把火鉗和一盆水,他一邊添加柴火,一邊從竈火裏面夾出一些燒紅的木炭,往盆裏一放,發出吱吱的聲音,白煙向上直竄,等到木炭變黑,就可以夾出來了,放在一個口袋存着。早上家裏的火熄滅了,抓一把木炭過來,生火特別容易。我聽說別處的木炭是用土蓋住做出來的,而爺爺的木炭是用一盆水弄出來的。

除了推豆腐,爺爺家的.黃耙也是自己做的。蒸黃耙要熬夜守着,我們和爺爺常常輪換着看火,不然水乾了東西容易被燒着。常常都是我們熬不住了,爺爺叫我們去睡,他一個人守到天亮。小時候不明白,他這個一直守,要守到什麼時候?

爺爺當了一輩子的農民,把一輩子都奉獻給這片土地,他非常希望他的子孫能夠有人帶着整個家族跳出這邊土地,去城市裏過上好日子。可是,最後他還是埋葬在這片深情的土地上。

爺爺走了之後,竈火就很少活起來,奶奶也很少推豆腐了,可能是嫌我們控制不了火候,可能怕會睹物思人。她常倔強地說,年輕的時候,我和你爺爺沒有什麼情感,是因爲家庭因素無奈結合的。可是,她自己都沒有發覺,尤其是她一個人獨自居住的時候,她會給我們說:“以前我們在一起常常吵架,我總是嫌他很煩,但是現在我想找個一起說話的人都沒有了。”

長大了以後,對竈火的印象越來越模糊。很多東西就是這樣,經常看見覺得沒什麼特別,等到四處漂泊,多年以後再想起,便覺得親切起來,而這感覺,也有層次之分,親自前往去看一看與遠在他鄉憑着記憶猜想是大不相同的。其實,我們年齡越長,越會明白,所謂的睹物思人,就是當我們莫名地想念一件具體物時,原來我們真正想的不是這個物品,而是融於物品的人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