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三原城隍廟會散文

三原城隍廟會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拜祭城隍爺是三原人的傳統,三原的城隍廟會也根深蒂固地生長茁壯在黃河西畔,並散發着濃濃的三秦文化味。完全可以說,三原城隍廟會表現了三原人一種來自生命底層的本能的生活追求,表達了三原人的美好願望,也體現了三原人的守土精神。逛三原的城隍廟會,你不僅可以欣賞具有豐蘊三秦文化味的三原文化,還能體感三原人那特有的熱情與純樸。因此,誰要能逛逛三原的城隍廟會,肯定會有此生無憾的慨嘆。

三原城隍廟會散文

我,就有幸去過。

我是山西人,以前對三原並不瞭解,只知道它位於關中平原中部,因囊括孟候原、豐原、白鹿原而得名。我對三原的最初印象是那裏肯定是個盛產美味的地方,因爲在西安吃了被冠以三原小吃的“金錢油餅”就念念不忘,總想到那裏大快朵頤。恰好當地戰友盛情相邀,正中下懷,也就沒有推辭,痛痛快快地隨戰友逛了一次聞名遐邇的城隍廟會。

趕到城隍廟,時間尚早,晨風夾着濃濃的黃土味颯颯吹起,將廟宇渲染得莊重、威嚴。城隍廟水磨磚照壁前一對鐵旗杆蔚然聳立,杆身兩條鐵龍半空飛舞,挾雷帶電,似從天而降。照壁上一組雕刻華美的菱形浮雕“鯉魚跳龍門”活靈活現。浮雕旁刻着的一排排名字是城隍廟功德單,一個個慷慨解囊的佈施者在此留名千古,供後人垂念。

城隍廟中供奉的城隍爺是李靖,這位祖籍三原的英雄不僅是唐朝文武雙全的著名軍事家,還是被百姓神話了的託塔李天王。小人書《封神演義》、動畫片《哪吒鬧海》都花費大量筆墨塑造了這個不講情面、正直無私、本領非凡的哪吒之父託塔李天王。其實,不管託塔李天王如何神通廣大,他終究不可能僭越三原人心中護佑本土子孫們的城隍爺的神聖地位,因此,三原人在每逢重大節日,或是婚喪嫁娶,總要舉家祭拜城隍爺。城隍廟也就跟着吃香了。

城隍廟因有李天王在,他能佑護着人們,並能夠給人賜福施,自然就成了人們嚮往的地方。久而久之,城隍廟前不僅成了當地人招財進寶的風水寶地,也成了人們悠閒遊樂、強身健體的地方的。這不,有好多老人在城隍廟的臺階上坐着,看樣子是剛剛晨練完畢在此休息以恢復元氣,還有一些正在全身投入地打着太極拳、飛舞太極扇。

這時,準備在廟會上兜售手工藝的商販們也在各自忙着盤點攤前貨品,早早開了市,敞篷電蹦蹦也在人羣中不緊不慢地招攬着生意,城隍廟會的序曲漸漸地拉響。

草根文化素來是以信仰表現的,三原人拜祭城隍爺即如此。三原城隍拜祭隆重,香火旺盛,一年一屆,一直延續到今,成了當地的一種獨特的文化。在這場文化盛會中,城隍爺是不折不扣的主角,而城隍爺巡街則更是讓原本凝固在意識裏的信仰流動在遊人身前腳邊了,讓原本覆蓋在心田裏的風景彰顯在國人耳畔眼底了。看吧,身着祭祀服的婦人排成兩行,前兩位滿面莊嚴地手舉寫有“肅靜”、“迴避”的儀仗牌緩緩徐行,後面的則手舉彩旗肅然跟進,身穿紅黃色綢緞服的鑼鼓隊爺們使出渾身力氣敲擊着大鼓,嗵嗵嗵嗵的鼓聲響徹雲天。所有這些都是在爲一頂華麗的轎子捧場,轎子裏坐得當然是城隍爺,轎子巍巍前行,儀仗隊和鑼鼓隊隊員不敢稍有怠慢,唯恐褻瀆了城隍爺,街上行人更是誠惶誠恐,遠遠望見轎子就作揖打躬參拜或者吼一聲秦腔迴應。城隍巡遊到政府大院,熱鬧也登峯造極,在這裏,那些來自民間的藝術團體和藝人們會用最熱烈的舞蹈表達對神的虔敬。一通腰鼓敲響三原人的心願,二通腰鼓敲響三原人的信念;跳廣場舞的老人們則把對神靈的敬畏之情完全融在了熱烈的舞蹈節拍中。

城隍巡遊完畢,秦腔要上演,好戲要出場。遠遠近近的遊人們都集中在戲臺前盡情地享受着戲臺上那一嘶穿破雲霄的秦腔吼,老老少少無不沉浸在節日的氣氛裏。

聽說三原依舊留存着吹糖人的極其古老技藝,我便到廟前市場裏到處尋找。在人羣中穿行了好幾個鐘頭,卻始終沒有看到一個,回去問訊戰友,戰友告訴我:“糖人最怕天熱,天一熱,糖人會化,這樣的天氣不會有吹糖藝人到市場的。”我還是不甘心,又跑出當街找當地人打聽,終於有了收穫:“糖人多的是!街上你看不到,你去那些把門關的很嚴實的小店裏找,那裏面有空調,也有糖人……”

小時候,母親帶我趕廟會,總會給我買個糖人吃,我對糖人充滿了懷念,因此,決心找到糖人,便約戰友“尋找那些把門關的很嚴實的小店”。正好有一處就在前面,我們推門面入,眼前便是五花八門的糖人,悟空、豬八戒、唐僧,綽約多姿、身姿曼妙的古典美女……應有盡有。摸摸口袋,有零錢,趕緊挑揀幾個成交一了心願,手捧糖人,似乎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母親身邊……

從糖人小店出來,走入一條巷子,就是陝西面塑一條街,陝西面塑藝術在這裏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那些精巧的麪塑藝術品體現出了不同時代、不同思想、不同藝術風格。我問其中的一位賣麪塑的婦女:“你的麪人咋都是清一色的`人體呢?咋不給人家穿件衣服”婦女笑逐顏開:“我這是女媧造人,女媧捏人時就不興穿衣服……”哈哈!我歎賞不已,敢情三原人的審美觀這樣本原!

擺在外面的都是麪塑成品,我想看看藝人們是如何將麪糰製成那麼美麗的藝術品的,就徑直到一個麪人攤前探看。製作麪塑的大爺看我既不買麪人,也不吱聲,只一個勁呆看就和我搭話:“沒見過捏麪人?你不是本地人吧?第一回來俺們三原?”我趕緊迴應:“嗯!第一次來三原,我們山西也有面人,好像沒你們的麪人精緻。呵呵。”大爺呵呵一笑:“其他地方的麪人咋個做法我不清楚,你們山西面人捏法和三原差不多,不要只看見別人地裏的莊稼長得好,別人的老婆娶得好……”大爺一席話逗得我笑個不停,哈哈哈哈!三原人這般逗人、這般熱情、這般純樸……

不一會兒,大爺的徒弟把一塊白白的大大的揉好的麪糰交給大爺,真奇了怪了,一團白麪一到大爺手中被大爺三倒兩倒沒幾分鐘就變了個活靈活現的關老爺!大爺隨手把“關老爺”遞我手裏:“你們山西人不是喜歡關公嗎?送給你!不要錢!出去多給我說道說道就行了!”我詫異極了,守土三原人這麼慷慨!這麼具有廣告觀念!開放意識這麼時代?

看來,我這人對美食天生敏感,還真沒打錯算盤,三原這地兒確實算得上美食大世界。不但“金錢油餅”比陝西見到的更地道更好吃,而且其他食品也真是不同凡響。

話說食不厭精,精緻才能出美味;膾不厭細,細膩方可制經典。三原小吃悉心挖掘歷代宮廷小吃祕方,博採各地精華,精心製作。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古色古香,精緻到了極點。泡泡油糕源出唐代韋巨源燒尾宴,當時名爲“見風消”。糕面鬆軟潤綿,薄如蟬翼、白如霜雪,見風即散,入口即化。因此,榮獲了國家商業部優質食品“金鼎獎”。

金線油塔更是出身名門,令人豔羨。油塔樓樓相疊,油而不膩,酥潤香甜,清爽可口,百吃不厭,須“佔號”預約,方可得遂心願。據傳唐穆宗時,只有宰相段文昌家大廚擅長製作這道金線油塔,由於工藝複雜,火候難判,四十多年裏數百名徒弟中只有一人得其真傳。當時的三品官張衡“聞香下馬”,因在馬背上就食“油塔”被御史彈劾,一頂烏紗就此罷免。由此可見,三原的美食是多麼迷人誘惑啊。

疙瘩面始創於清朝光緒年間,民間大師“帽蓋李”獨闢蹊徑,經他炮製的麪條,韌如龍鬚,細賽麻線。盛到碗裏,絲絲縷縷簇擁成團,宛如花蕾待放,酷肖玉龍繞盤,因形取名“疙瘩面”。加之臊子鮮嫩,湯汁醇香,食之生津止渴,開胃養顏。窩窩面的問世純屬偶然,清道光年間,恆盛飯館大師傅田豐科奇想突現:雞蛋和麪切成方丁,筷頭頂住面丁穿過拳心,形狀便如窩頭。配以磨菇、肉絲,木耳,燴煮成面,風味異常,倍受食客喜歡。如今的窩窩面選料更爲考究,工藝尤其精湛。親朋聚會,各盛一碗,熱氣嫋嫋,香味瀰漫。啖之品之,齒頰留香,通體舒泰,絕勝西式大餐。其它如核桃酥,籠籠肉,珍珠餃子等,無不特色鮮明,誘人讒涎……

三原的廟會簡直就是民間藝術文化交流、創新、發展的舞臺,許多草根藝人們,在盛大的廟會上將自己的作品拿來交流的同時也學到了更深的文化精髓……

玩玩吃吃,看不夠,吃不夠。幾天三原廟會逛下來,我設身處地領略了最純樸、最本真的陝西本土文化。這裏不論什麼藝術什麼物品,似乎都粘滿了濃濃的仙氣,醇醇的皇氣,我也想討個吉利,便到一位約有八十高齡的老太太面前買了一件打磨得並不完好的核桃手飾戴在手腕上,心情似乎安然多了。呵呵!也許,我也沾染了點仙氣和皇氣,這也許是三原人的信仰力量賦予我的吧?

三原城隍廟,我最難忘的經歷,最美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