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抒情散文:中秋思親

抒情散文:中秋思親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3W 次

有民俗典籍載,因中秋之月又亮又圓,民間則闔家團聚賞月,寓團圓、圓滿之意,故而中秋節又稱“團圓節”。 吳自牧《夢樑錄?中秋》有云:“八月十五中秋節,……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圞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寠之人,解衣貰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可見,就連普通百姓人家也都把中秋節視作團圓節來過。我家祖籍在河北唐山,據唐山民俗風情資料記述:農曆八月十五乃中秋節,亦爲“團圓節”。是日,外出辦事或遠離家鄉者要趕回家中與親人團聚,晚上共同賞月,一起享用諸如西瓜、月餅等圓形食品,講述關於月亮的故事等等。

抒情散文:中秋思親

此俗歷史悠久,遍及各地。但對於有的家庭來說,由於種種原因,中秋團聚竟成奢望。例如我家,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作爲家中頂樑柱的爺爺和父親,爲了養活全家,不得不告別戰亂頻仍的唐山老家,先後赴黑龍江杜蒙等地謀求生計,不知有多少箇中秋之夜不能與家人團聚,只好遠隔千里,同仰明月,共懷鄉愁,寄託思念……

到了我們這一代,兄妹四人生於舊社會而成長於紅旗下,不需爲基本生存而顛沛流離,但由於事業需要,曾分赴幾地工作、生活。加之過去中秋節不放假,大家也是聚少離多。早些年,大哥在外縣區做基層幹部,二哥參軍,我到農村插隊,老妹去了農場。後來各自工作都經歷了數次調動,四兄妹也很少有機會中秋聚首,則以書信往來,權當見字如面,共勉努力工作,互敘思念親情……

相繼退休之後,雖說“每天都是假期”,但卻在不同“法則”作用下,不由自主地到了不同的去處:大哥被天使們接回天國與父母會合;二哥被在穗工作的兒子接去南國醫養;我和老妹則各在北國弄孫。

每逢佳節倍思親。丙申猴年丁酉月庚子日——今歲中秋團圓節即將來臨,該如何與親人們“團聚”?——吾將攜子帶孫,先將共同的永恆的'思念上傳給享一百一十歲“天年”的父母、享九十一歲“天年”的大哥,且告慰之:他們的精氣神早已融入我們的身心,實現着最恆久的“團聚”;再把滿載祈福的思念發送給康復中的二哥,且寬慰之:今有“寬帶”傳親情,點指即達,有“大鳥”送親人,舉翼可至,隨時團圓!——這便是此刻我與老妹共同的心聲。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即使在期盼親人相聚的“團圓節”中,古人今人有時都不得不面對這樣的客觀現實。但我不爲此遺憾,因爲我心中永遠有濃濃的真真的親情和思念。至高境界在心間。形體難免受到時空的阻隔而不能團圓;但思念卻是可以穿越天上人間,跨越萬水千山,將父母兒女、手足兄妹之心時刻相連。從這個意義上說,中秋思親,勝似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