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老屋散文隨筆

老屋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二十多年過去了,老屋如今已經易了主人,容顏亦如它的年齡一樣蒼老了許多,和寬敞明亮的平房大院相比起來,它彷彿忘記了自己的年齡。每次回到鄉下,總會不自覺的在房前屋後盤桓一陣,老屋雖老,卻盛滿了我用一生也割捨不斷的情感。

老屋散文隨筆

老屋背倚青山,是村子裏最後一戶人家,因地勢緣故,要高出前面的人家一房,坐在屋內便可看得見每家每戶的屋頂冒出的炊煙,也因而被鄉鄰們謔稱“後樓”。小時候,曾經無數次爬上“樓”頂,去看遠方的風景,呼喚兒時的夥伴兒。老屋就是我心中的樓。

聽姥姥講,老屋的一檁一木都是母親用家織布換來的。煤油燈下,母親起早貪晚,沒日沒夜的趕製,今天換來幾根檁條,明日買來幾條椽子。日積月累,母親熬壞了眼睛,那“咔嚓、咔嚓”的織布聲,彷彿是從遠古傳來的呼喚,刺穿了我的內心,久久不去。拼齊了房木,又是父親一磚一石歷經數日,在這個別人眼裏不屑光顧的位置,親手搭建起一個叫“家”的所在。

老屋最早的窗戶是紙糊的,西邊的`一扇應該就是滿族那種帶有窗格式的,很少見的那種,老屋的房樑上吊過一掛悠車,我雖不記得自己睡在裏面的模樣,但那一定是母親哄我入睡,唱給我搖籃曲,讓我睡得最香甜、玩得最開心的地方

九四年,終於吃上了自家的井水。此前,吃水問題一直是困擾父母心中的一塊心病。吃水要到數百米外村子裏的大井肩擔手提,除了供家裏人飲用,還要澆灌菜園,供給家畜,長年累月,風雨不誤,挑水的路上,一走就是十幾二十幾年。那一年,父母似乎下了很大的決心。他們的擔心不無道理,就位置而言,打井不但要比別人家挖得深不說,能不能打出水來也是個問題。一鍬一鎬的刨下去,二十幾米深才見了水,挖出來的泥土石塊一籃一籃的運上來,石頭一筐一筐的送下去,稍有疏忽就會傷人,直到吃上第一口清汪汪的井水,才結束了那種提心吊膽擔驚受怕的日子,吃上自家井水的日子,纔是父母最開心最快樂的日子。井,就在門前園子的北側。

成家之後,我也時常回到老屋,陪在父親身邊喝上幾盅,嘮上幾句家常,吃着母親做的飯菜,母親靜靜地坐在一旁,看着我們。

人到中年忽然明白,老屋老了,可我對老屋的情感並不是因爲熟悉它,而因它纔是是那個曾經給過我溫暖,爲我遮風擋雨記錄我生活點點滴滴的地方,是我生命成長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