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托起好書的橋樑散文

托起好書的橋樑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4W 次

“薔之屏”其實是天津市一個民營書店的店名,這個安靜而典雅的店名,來源於書店女經理“李薔”之名,看到這個薔字,定會想到薔薇。薔薇花冠不大,但在花壇胸有成竹。含苞待放的時候,十分含蓄,靜靜綻放的時候,毫無保留,用自己全部的心靈向世界傳遞着美,這種花代表着一顆愛心!李薔女士正像薔薇花一樣含蓄而奔放,安靜而熱情,優雅而樸素,謙虛而自信。不瞭解的人只知她是個書商,瞭解她的人,才知她擁有同行業無與倫比的文化情懷,她是一個令所有嚴肅作家應該感謝的人!

托起好書的橋樑散文

  一、圖書潔癖

應該說:毛驢喜歡青草不喜歡黃金,俗人喜歡黃金而不喜歡書籍。那麼,圖書商不事暢銷營利的書,是不是這個時代的一種悖逆?而其中的原由有誰願隨我一道探究?

對李薔女士的驚奇,是在一個傍晚開始的,我正在寫長篇小說《靈界》,電話鈴尖銳地響了,我從沉浸狀態拔出思維,接起電話,對方自報家門:“我是天津薔之屏書店經理叫李薔,最近看了你的長篇小說《羊哭了,豬笑了,螞蟻病了》非常喜歡,感謝你爲我們寫了這樣一本好書,我決定在今後幾年一直賣你的書,因爲我們的良知內涵非常一致,現如今都市情愛、小資情調、官場鬧劇、生存策略充斥了書市,現在能靜下來爲農村女性的歷史滄桑寫這麼一部大書難能可貴,我決定請你到天津來跟讀者見面,推廣閱讀……”

聽到這裏,我驚怔了片刻,說實話我並不是多麼響亮的作家,這部書出版後雖然接到不少讀者電話,或者說2012年中國小說協會評了上榜圖書,勢頭似乎看好,不斷髮現有評論文章在報上發表,當地報社、電視臺不斷前來訪談,但一個圖書商決定“推廣閱讀”並且組織與讀者和我見面還是首次。也就是在這樣一個機會,我有幸認識了李薔女士,並走近了她的心靈。

最讓我感動的是,那天中午和我同行的出版商向她推薦一本暢銷書,她說:“此書看了幾眼,有‘厚黑’之意,這書我知道好賣,但我不是什麼樣書都賣,什麼樣的錢都掙,我賣書有我自己的原則。”聽了這話,我不禁產生意外,我心想,還有見錢眼不開的書商?她自稱自己是個賣書人,但在交淡中,她不遜一個學者、一個評論家,甚至於作家。她說她開書店的目的主要是推廣大衆閱讀好書,下品的書再暢銷也拒絕入店,她認爲那些所謂的“成功之道”,不是淨化世人心靈,而是教唆人怎樣巧舌如簧,如何伶俐多智,提升心術心機,以便投機取巧獲取目的,這種氾濫成災銷量驟增的讀物,她的店裏拒絕入侵。

她的見解,令我驚愕!

她說她只賣那些可以滋養靈魂的、引人思考的、對人生有所補益的屬於真正的經典作品。賣書是手段,“推廣閱讀”是目的。目前她在天津團購的諸多客戶都仰仗她的閱讀審美,誰也不認爲她是賣書人,都認爲她是個推廣人。她的大部分時間不是賣書,而是讀書,遇到好書,就樂不可支地設法找到作者,電話交談幾個小時,仍樂此不疲,令人感動。我想哪怕就剩下這麼一個讀者也要堅持寫下去,並且不事功利,只求做好!這是我體驗互動時的唯一感受。

令人欽佩的是,多少年來她以微薄的一己之力,在讀者的幫助下致力於推廣圖書閱讀。她曾經到天津科技大學、商業大學、交通職業學院、中學、工廠、婦聯、社區、街道、部隊、衛生局、國土資源局、社保局先後做了不同題目的演講,諸如《爲什麼讀書》之類,只爲呼籲民衆讀書。她還想,在天津舉辦8-12歲的少年讀書班,她來輔導孩子們讀書。她閱讀了多少書誰也不知道,從她嘴裏中外作家的作品一串串吐出來,而且子五卯六說得頭頭是道。我不能不驚異於她的才學和閱讀範疇的廣博,對國內當代一些作家還有跟蹤,有的最初寫得好,後來有所滑坡;有的寫作立場有所變化,她也非常敏感。總之,我覺得她就像作家隊伍中的一個觀望臺。她進書賣書不管作家的名份高低,只要她閱讀感覺“好”,均在她推廣閱讀的範例中。她先後以不同形式推廣過莫言、劉震雲、雪漠、餘傑等作家的書,這些作家的作品在此後國內外都引起不同程度的影響。

世界上有生理潔癖、靈魂潔癖,李薔女士卻是“圖書潔癖”。她說閱讀一部壞書就像吃了一頓壞餐,讓她寢不安席,由此更讓我對她肅然起敬!

  二、守望孤獨

一個人真正的孤獨是與無形物的鬥爭,她的孤獨是對抗迷惘,對抗籠罩一切的空氣與陰影。

李薔女士即是如此,面對逐年減少的閱讀狀況,她似乎比任何人都更加惆悵。她從九歲開始閱讀,嗜書如命,她最大的樂趣是自己看了好書,就推薦給朋友看,她立志將來一定開個書店賣書,她如願以償了。從1987年開始經營圖書,那個時候,讀者不分年齡、層次,大學生始終是閱讀的主體,中外世界文學名著一直銷量看好。奇怪的是,2000年之後,大學生的閱讀逐年減少,而大學教育輔導書的零售商幅度上升,文學、社科類書籍退居其後。大學開辦的書店,擺滿了功利性極強的各種考試試卷。文學,作爲滋養靈魂的“聖經”,已經被擺在不起眼的角落,就是有,也是時下流行的幾本大衆化讀物,而此況仍在持續上升,至於民衆的閱讀已經下降到了極點。據她瞭解,百分之四十三的民衆,對於是否閱讀的回答是沒有時間,百分之三十五的回答是沒有閱讀的`習慣,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回答是不知看什麼好。她自問:這是出版社的悲哀,還是民衆的悲哀?她斷言:這是國家的悲哀!是民族的悲哀!一個沒有閱讀習慣的民族,精神狀態當是怎樣?堪憂之下,她仍在爲百分之二十二不知看什麼書好的人指引着閱讀航標。她說那怕剩下最後一個閱讀者她都願意盡力,我聽了不禁潸然淚下……

書店,是她的心靈淨土;好書,是她一意孤行推廣閱讀的動力,但她常常忙完之後產生孤獨……

  三、心靈的呼號

國家提倡科學發展,但國人必須要有文化情懷,情懷是氣質、氣韻、氣量,是內在的思想風采,它爲真理開闢大道,爲知識提升境界。然而現在很多人有學歷卻沒文化,有知識卻沒思想,原因之一就是缺少閱讀,缺少心靈建沒。

當李薔女士看到圖書大廈批發商一家家撤離,同行業一家家關閉,鍋碗瓢盆充斥了民族的“精神大廈”,悲從中來。她說人們越來追求外在的光滑卻缺少內在的豐富,一個城市的美麗也是一樣的。如果紹興沒有魯迅,紹興也不過和許多山村一樣默默無聞,可有了魯迅無人閱讀,魯迅的思想也無法感染民衆。她常常一個人思索,自己東奔西跑奔走呼號,到底能影響多少人閱讀?她的營業額雖然平穩,對她來說生存根本不是問題,但她對整個圖書業的蕭條的狀況不解。走在大街上看到滿大街穿着摩登的男女,手拎的都是物品,卻很少見到書籍,空中喧囂的全是搖滾樂、流行歌,卻聽不到優雅動人的器樂。所有的感覺就是瘋狂,無法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養心。

她說她多麼希望政府真正擔當起文化興國的重任,重視文化,重視讀書,推廣讀書,當然也包括重視書店的生存,只有這樣,民族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圖書商李薔女士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