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飄香優秀散文

飄香優秀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9W 次

飄香優秀散文1

“待到來年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又是一個菊花飄香的季節,在這略帶涼意的晚秋中,來到窗臺前,吮吸着你散發出的淡淡菊香,陪你在這樣一個楓葉飄零的季節,獨自綻放,我陶醉在你沁人心脾的芬芳中,靜靜的賞你。

飄香優秀散文

你不霄與百花爭寵春的爛漫,悄悄在夏的煩躁中靜靜等待,不想在秋實的季節裏譁衆取寵,只想在這百花蕭殺的時刻,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季節,我知道,你在爲誰綻放······

和你一樣,我也喜歡這份孤獨和寧靜,喜歡在這樣的一個季節裏與你相擁,嗅着你淡淡的芬芳,欣賞你枝頭上懸掛的那份高傲,陪你在這個屬於我們的季節裏,送走秋日,迎來冰霜,雖然,在四季的交響曲中,你不是主旋律,但是,你也不屬於任何一個季節······

春有百花秋有月,在這樣的一個季節裏等你,不爲你四季芬芳,只爲你這瞬間飄來的菊香,站在心窗前靜靜賞你,我願用一生的孤獨,珍藏你瞬間留下的菊香。

又是一年菊飄香,我在癡癡等你,悄悄爲我綻放。

飄香優秀散文2

人間四月天,萬木蔥蘢,百花爭豔。淡紫色的桐花剛謝,雪白的槐花又盛開在山野,一串串槐花點綴在濃郁的綠葉之間,連空氣中也彌散着甜絲絲的味兒。

凝望着槐花,我的思緒飄回到模糊又清晰的童年。小時候,家裏窮,我和妹妹又是長身體的年紀。母親就想盡一切辦法給我們做飯吃。生產隊分的糧食又少,只有從山野間採摘各種野菜。母親把野菜擇淨,用開水一罩,拌上玉米粉,蒸菜饃或者燜飯。記得母親把核桃樹花序(家鄉人叫它核桃樹吊子),撿回來,用開水燙了,用小油炒着吃,現在回想起來好像那味兒還留在脣間。

每年總是盼着槐花盛開,槐花開了,就能吃到槐花燜飯。我的家鄉原來有一片槐樹林,綠茫茫一片。每年四月,駐足嶺上,綠蔭深處一串串槐花像一個個白衣仙子在起伏的綠波上翩翩。這時節,十里八鄉的鄉親都來到這裏,採摘槐花。我和村裏夥伴也不例外。放學後,我們風一樣的登上山,分散隱沒在槐蔭深處。槐樹葉子橢圓型,薄薄的,在陽光下透亮的綠。我們一邊捋着槐花,一邊往嘴裏填。吃多了,口裏甜膩膩的。母親說生槐花不能生吃,吃多了會中毒的。可我們餓呀,誰聽大人的話呢。邊採邊吃,我們之間就有人噁心起來。

採摘回的槐花,擇淨後,用清水反覆淘洗。用滾燙的開水一罩,撈出來再用涼水一併,用手團幹。然後母親把新磨出的黃澄澄的玉米粉拌上,攤在篳子上蒸。竈口的火苗舔着鍋臺,不一會,香氣飄逸,饞的我嚷着母親快揭鍋。

出鍋的燜飯看起來不咋樣,吃起來可香着哩。母親調了蒜泥、醋和其他調料,還端出只有客人來的時候才吃得上的油潑辣子。母親給我抄了一大碗,我吃起來,槐花的香和辣子的辣,吃的我滿頭大汗,滿口餘香。看我和妹妹吃的香甜,母親撩起衣角,眼眶溼漉漉的。

如今,那片槐林被山裏貪種的人逐漸砍了去,一到四月,那裏是一片莊稼,再也沒有那晶瑩的槐花在綠風中飄逸。

似水流年,歲月蒙塵。採槐花,吃槐花燜飯已是記憶中一頁發黃的日曆。每每憶起,心中總有一絲惆悵和懷戀。

飄香優秀散文3

又是一年端午節,又聞滿城艾飄香。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特別是近一、兩年來,隨着城鄉融合的深入發現,許多農村人進入了城市,也把他們的生活習俗帶了來,並逐漸爲城裏人所接受。於是,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等漸漸流行起來。同時,清明包餃子,端午吃糉子等城裏人的習俗,也漸漸被農村人所接受。

端午前兩天,我帶女兒去超市,在食品展區裏,不僅有琳瑯滿目的糉子,而且還有小把的艾枝在出售。一把五、六枝的樣子,問問價錢,三元一把,也算合理,於是順手買了六把來。女兒問買這麼多幹什麼,不就外門和家門各插兩枝就行了!可她哪裏知道,這艾葉可是好東西呢!

小時候,農村人有病不出村,赤腳醫生的衛生箱就盛載着全村人的健康。可即使這樣,也是能不用就不用,於是土方、驗方便成了治病的良方。還別說,有些方子即管用,又有效。

記得我小時候每到夏秋之交,肚子常會隱隱作疼,母親就會把端午時插在用高粱秸編成的夾牆上的幹艾枝取下,一片片地摘下葉子,細細地揉碎,放在破陶碗的泥片上,然後點火後擱在我的肚臍上,陶片透氣,艾火的熱氣透過陶片那看不見的小孔緩緩不斷地到達肚臍,等陶片滾燙的時候,再墊上裝了艾草,乾薑的布墊,一次薰上一炷香的功夫,三、兩次也就好了。

姐肚子疼的時候又不一樣。母親會把整條艾枝洗淨後放在鐵鍋裏熬艾水,等水變成了濃茶色,母親就勺上三大碗,放上鮮姜和紅糖讓姐喝,同時還要用鍋裏剩下的艾葉水泡雙腳。據姐說這法子很管用。

有時我因調皮打鬧刮破皮,流了血。母親就會一邊數落我不知道愛惜自己,找罪受,一邊就慌慌張張地把根幹艾枝燒成灰,搽在我流血的地方,然後再從爛衣服上扯塊布,細心地給我包紮好。有時還會用艾葉煮上三個雞蛋讓我吃,說是這樣好得快。

夏天屋裏蚊子多得坐不住。睡覺時,我又常常瞪開那種手工織完又漿洗的,密不透風的蚊帳布,圖晾快。看我身上被蚊子咬得密密麻麻的紅疙瘩,母親就會熬了艾葉水,用布沾着反覆地給我擦。等傍晚再起蚊子的時候,母親就會趕我出去上街玩,她就忙碌着,在泥盆裏點上把艾枝挨屋薰,然後還要關上屋門悶一會。等晚上再睡覺的時候,果然蚊子就會少多了。

每到秋涼入冬,父親常犯腿疼病。母親又把高粱秸牆上的幹艾取下來,揉碎,用我反正面都用完的作業本,捲成比捲菸大的菸捲來,點燃,在父親的疼腿處來回地薰。父親在艾香濃郁的煙霧中很享受,這也養成了他捲菸抽時,要在菸葉裏面加艾葉的習慣。他說艾葉的氣味比菸葉好,不加菸葉又沒勁,所以摻到一塊正好抽。這個習慣父親一直堅持到八十多歲時因氣管炎戒了煙。

那時我家菜園的水井邊,自留地的溝沿上,種了許多的艾。而且艾這東西屬根生,一竄一大片的。每到端午節,我母親就要割上兩大捆,用勾擔挑回家裏晾曬在堂屋的'房檐下。然後,趁太陽出來前,在所有的門上、窗上,屋裏的高粱秸夾牆上都插上艾枝,說是能避邪和薰蟲。還要用艾枝煮雞蛋,然後喝艾水,吃雞蛋,當然這些也都是太陽出來之前做完的。那時村裏人還沒有誰聽說過糉子的,也很少有人吃得起大米。每年的端午節基本上正趕上麥收,所以等太陽還沒出來時,小孩子盼了一年的“五當五”,也就這樣既簡單又隆重地過完了。然後,放了麥假的小孩子也就跟着拿着鐮刀,推着膠輪車的大人們上地了。

據父親說,艾草看似小樹一般,鬱鬱蔥蔥,可總是春生夏長,經霜也就枯黃萎落了,等到來年春暖,又會萌發一片。用艾枝艾葉治病療傷,以端午節時割取晾曬的最有效。可能是因爲端午節,正臨近芒種前後,是一年中的仲夏後期轉暑熱的時候,這時的艾草最旺盛,裏面的汁液、香氣最濃厚吧!

後來長大了,又學了中醫專業,所以對艾葉更有了濃厚的興趣和感情。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灸用艾葉,一般以越陳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說法。

南方人端午時除了插艾,還會插菖蒲。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艾草還是一種很好的食物,在中國南方傳統食品中,有一種餈粑就是用艾草作爲主要原料做成的艾餈粑。就是用清明前後鮮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紅豆沙、綠豆沙及白糖、蜜棗等餡料,再將之蒸熟即可。在廣東東江流域,當地人至今還會在春季採摘鮮嫩的艾草葉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於家中以“避邪”,乾枯後的株體泡水燻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燻蒸。

《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性辛溫、味苦,入脾、肝、腎經。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溼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鍼灸。故又被稱爲“醫草”,現在臺灣正流行的“藥草浴”,大多就是選用艾草。

關於艾葉的性能,《本草》載:“艾葉能灸百病。”《本草從新》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溼,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說明用艾草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

民間用艾草治病的土方、驗方更是枚不勝舉。比如:艾草加姜可治風寒感冒、關節病、類風溼、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又如:艾草加紅花可改善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液循環不好,手腳麻或瘀血。再如:艾草泡腳加鹽適用上焦有火,經常眼紅、牙痛、咽喉痛、氣躁心煩、上火下寒、腳腿腫脹。艾草加花椒20粒,適用腳汗、腳臭、腳氣、溫疹。等等。

而今,又是一年端午節。這飄蕩了幾千年的艾香,還是那樣濃郁,那樣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