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思念化嬋娟散文

思念化嬋娟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9W 次

記得第一次聽蘇軾的“嬋娟”,並不盡然明白箇中思念,後見千層疊帳,萬卷殘雲,那彎似雲似煙的青眉和眉心醉人的微笑,整個兒綴在那膚若凝脂的銀盤中,思念也就如同傾瀉而來的月光,不動聲色的親一吻每雙琉璃的眼神,親人、愛人、友人都籠罩在美好的思念裏,久久長長的相思。

思念化嬋娟散文

晚飯後,很滿足的給小唐信息“今天在寢室煮了水煮魚,嗯,味道還不錯哦。”遠在異鄉,恐怕沒有人能像我們一樣瞭解彼此的思念了,而,可憐的他或許更甚我很濃很濃。一個人在國外,甚至買中國的食料都是困難,更何況家鄉口味呢。我這樣獨自一人漂泊在東北,偶爾還能弄些川味出來。於是,不管真假美味與否,每每總是殘雲風捲一番,很是滿足。甚至樂呵着就拍拍照片,然後再發給他看看,知道饞的他眼睛都快垂涎才收手作罷。用小唐的話說“我很想念家鄉,想念家鄉的味道——但是我發現你的快樂建立在我的痛苦之上。”

哈哈承認,也是無可否認。千里,琥珀杯中嬋娟舞,狐裘帳間翡翠眠。

第一次離家過中秋已是十年前的事情,那時候到縣城讀書,婷婷給我留了半塊月餅,就着一輪明月嚥下,第一次有了離家的感傷和思念。淚眼下,恍着母親提着籃子回外婆家的身影,自己卻那樣的缺席。

那是老家的風俗,出嫁的女人,總也是在中秋的第二天回到孃家,兩把掛麪、兩包白糖、二十個雞蛋、兩筒土月餅。似乎年年都是如此,而外婆也總在河的那邊翹首等待我們的歸去。於親情,母親總是讓外婆獲得莫大的安慰;而父親的愛情,母親似乎就更多的思念。從等當年的書信,到後來的電報,再到後來的`電話,嬋娟何處,對於經受生活磨難的農人來說,本來青春年少時的美好憧憬也開始一併變得混沌起來了,只是那種思念化作了刻骨銘心的愛粘貼在我和弟弟身上

幾年後,母親因身體原因不能在老家務農,於是到成都和父親一起打工。相濡以沫的兩人少了彼此千里迢迢的牽掛。而不多久,外婆卻生生的離開了我們。那年我大一,瘋狂的在操場上奔跑,向陽在身邊陪我一圈又一圈。一會兒笑、一會兒哭,因爲我記得母親說過,“孃家,最放不下的只是母親。”我並不明白多少,因爲外婆對我而言只是最最愛護我的長輩,給我做鞋,買好吃的,抗着毒辣的太陽把家中的果子提到我家,有外婆的地方大家都很愛護我。而外婆的離開,我從此少掉對那種古老儀式的思念,甚至不敢去思念月光下的蛐蛐。

而今,漂泊異鄉多年的我,似乎越走越遠。漸漸的習慣當初外婆等待母親的眼神,漸漸忘記母親講過,外公捨不得她,甚至沒有讓住在雲南城裏很貴氣的三外婆帶走,寧願在一鍋煮玉米糊糊的鍋中間放一口洋瓷碗給母親煮一碗麪條出來。

考研哪年在學校呆着,賴着母親把家鄉的月餅給我託人帶到學校,是那等的香甜和不捨,至今仍然記憶猶新,洋溢着的幸福逢人就說,是告訴他們我有月餅還是我有被思念呢,不得而知罷了。

而今離家更是遙遠了,甚至都不敢告訴母親,想家了,想回家了,想家鄉那五一毛一錢的土月餅了。想起母親過年時節的話“爲你準備了半年的吃的,一天到處跑,都沒有消掉!”那是失望還是傷心,只覺得多麼不孝不孝。纔想起自古忠孝兩義,而自己還未爲國獻忠,卻已然不孝。開始明白,當年的母親爲何那樣艱辛的生活也不曾在外婆面前苦訴,每年寒暑假還會將生病的外婆接到家中照顧;也明白爲何母親總是教誨,無論她和公公吵架與否,是長輩依舊敬待。

明月心中掛,嬋娟淚裏留。

欲識杯底玉,珠璣難挽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