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止水池中浮傲骨,石沙灣裏埋忠魂的抒情散文

止水池中浮傲骨,石沙灣裏埋忠魂的抒情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3W 次

春光明媚,日暖風清的一天上午,我和復生老兄一起,興致勃勃地在高忠柏老先生等一行人的陪同及引導下,踩着柔軟的紅泥土路,來到了位於鄱陽湖北岸,都昌縣土塘鎮石沙灣前的湖下自然村南的白石山前。因爲在那白石山的半山腰上,有古心堂主,江丞相墓葬。據都昌縣誌載,公元1281年,江氏族人遷葬其於鄱陽湖北同野源石沙灣(今江西省都昌縣土塘鄉境內)。

止水池中浮傲骨,石沙灣裏埋忠魂的抒情散文

這次,值清明時節,大家便相約一起,專程前來拜謁我們鄱陽湖人心目中的大英雄,止水忠魂,我國曆史上令人景仰的南宋宰相——江萬里先生。

遊走在白石山間,穿行在蜿蜒的山道上,過鬆林,越溪澗,沿途只見漫山遍野之上,松青竹翠,林木茂盛,呈現出一派鬱鬱蔥蔥,生機蓬勃的喜人氣象。站立在巍巍的白石山上,佇立在萬里墓前,手扶着墓碑,默默地誦唸着鐫刻碑上的“止水池中浮傲骨,石沙灣裏埋忠魂”聯語,不由擡起頭來,看陽光穿透樹木枝葉間的縫隙,灑下零落、斑駁而又纖長的細影,星星點點,光影閃爍地搖曳在我們的眼前,蹦跳着,穿梭着,彷彿幻化成了從歷史深處飄來的烽火狼煙,燃燒在那遠處波翻浪涌,雲水怒吼的鄱陽湖上,升起在腳下的叢山峻嶺之間……

江萬里,生於公元1198年,歿於公元1275年,名臨,字子遠,號古心,萬里是在其出仕之後才使用的名字。古南康軍都昌(今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人。官居南宋丞相,是南宋末年的仕林和文壇領袖,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一生清廉,直言敢諫,憂國愛民,政績斐然。江萬里創辦的白鷺洲書院,培養出了像文天祥那樣的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

德祐元年,即公元1275年的2月,饒州被元軍攻破,江萬里從容坐守家中以爲民望,及元軍將至其第,萬里執門人陳書器手與之訣別,流着淚說:“大勢不可支,吾雖不在位,當與國家共存亡。”言畢,偕子江鎬及左右相繼從容投水死,一時屍積如疊。可見,在國破家亡的危難之際,江萬里毅然率其子江鎬及全家180多人,投止水池中以身殉國,並希望能以此喚醒“天下的忠義節烈之士,聚集萬千民衆之力,保江山社稷不移不改,道德文章不墮不毀”來振興家國。他的一生,聚爲國爲民的忠義節烈形象以及道德文章之風範於一身,真稱得上是“古今之完人,萬世之楷模”。

據史料記載,在隨同江萬里投止水殉國的近兩百人中,單單隻有江萬里的屍體,竟然在遇難後的第二天,從止水池底下浮了上來,臉上的神情,依然是那麼地從容傲岸,大有一種蔑視敵寇,凜然而不屈服的英雄氣慨。這便是:“止水池中浮傲骨”一的出處。

後來,張世傑(南宋抗元將領)收復饒州時,聞悉其事,便趕緊將江萬里的忠貞之舉奏報給了朝廷,朝廷上下在聞知之後,“滿朝士大夫其所識與不識者,聞之莫不傷心流淚。”震動人心。在得知江萬里殉難於國之後,文天祥深懷無限敬意撰寫祭文,悼念先師:“星折檯衡地,斯文去矣休,湖光與天遠,屈注滄江流。”

一顆璀璨明亮,閃耀光輝的巨星,折損在龍光射牛斗的衡蕪高臺之上。我們從今以後,還能在哪裏去見到飽讀詩書,滿腹經綸而又斯文謙恭的先生啊?雖然先生的身體抵禦不了烽火狼煙中,敵人的兇殘與暴烈,被敵人的長矛利劍給徹底地碎毀殆盡,從而煙隕消亡了,但是,你高風亮節的一生,卻能夠與湖天同在,你不屈服的精神氣慨,能夠與日月同輝。

據史書記載,江萬里在南宋素有“問學德望,優於諸臣”,“議論風采,傾動一時”的美譽,是歷史上公認的與歐陽修、司馬光齊名的文化名人。文天祥常稱江萬里是“都範(範仲俺)、馬(司馬光)之望於一身”的大學者。文天祥曾在他的《賀江左丞相除湖南安撫使判潭洲》一文中,對江萬里的學問和名節有過精彩的評述:“……脩名偉節,以日月爲明,泰山爲高;奧學精言,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

在江萬里壯烈殉國後,他的另一門生劉辰翁(著名愛國詩人),也曾在他的《江文忠公祠堂記》中寫道:“自斯文一變而至歐公,再變而至先生……其好士似歐公”論諫似歐公,變文體似歐公,而又得諡似歐公”。

對於江萬里一生的述評,並不僅僅只是從旁人的詩文裏才能讀得出來的,我們還可以從他自己的詩文中窺其一斑。據《江氏都昌林塘宗譜》記載,江萬里在出任江西漕運使時,曾經乘舟經過臨江的'慧力寺前水面,舟過寺前,突然狂風大作,波怒濤急,舟中之人盡皆慌恐,紛紛倒身下拜,燒香許願,祈求平安。而只有江萬里端坐在船頭紙上,向船家索來紙筆,即興書就《舟中遇風吟》詩一首投擲於江中,詩曰:“萬里爲官徹底清,舟中行止甚分明。平生若有虧心事,一任碧波深處沉”。江面上頓時風平浪靜,平安無事。這首詩的意思是說,不管我身在何地,哪怕是萬里爲官,我都會保持自己的一身清白,就如舟行在水上一樣,舉止分明清亮。若果我平生有負天地良心,便讓我深陷碧波深處,成爲魚蝦之食,永世不得超生。

從這首詩中,我們不難在古心堂主江子遠身上看出,他獨具的磊落、坦蕩情懷與豪放的胸襟,是常人所不能及極的。我們更可以看出,舟中遇風那件事,在江萬里的內心中,烙下了他畢生也難忘懷的印痕。所以,他在過慧力寺前的臨江寫了《舟中遇風吟》那首詩之後,繼那時起,他終於將自己的名字由江臨而改爲江萬里的,藉以來寄託他內心豐富的情感和遠大的抱負。從他這一改名的舉動中,我們不難探索到他內心的律動是何等地鮮活?人生追求的方向又是何等地高尚?

當我們披一身融融暖陽,離開江萬里的陵寢,走在回程的路上,路過鄱陽湖上的十八橋時,那湍急的流水,寬闊的湖面,雲天蒼茫的大湖深處,翔舞翩飛的鷗鷺們的身影,彷彿將我的思緒帶起,要穿越時空,回到遙遠的過去。讓我不由得感從中來,不能斷絕。

江公萬里,你安息吧!殘破的歷史,是我們今天賴以強大的基礎和重新構建的基石。你的不屈精神與剛正品德,是當代人永遠學習的榜樣。你並不僅僅是都昌人的驕傲,而是我們整個鄱陽湖人的自豪!一念至此,我不由隨口吟道:“鄱陽湖上萬裏行,嘆無迴天空自吟。止水池中浮傲骨,石沙灣裏埋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