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我的外婆抒情散文

我的外婆抒情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2W 次

我的外婆身板兒矮小,胖胖的,大家都稱她“易三婆”或乾脆叫她“矮子癡嫁嫁”。

我的外婆抒情散文

別人叫外婆爲“癡嫁嫁”,毫無半點貶義成分在裏面,相反,這麼叫的人卻感到非常親切自然,因爲外婆經常做些接濟窮人這些在別人看來的傻事。另外,外婆的這個稱號也是與我有關係的,中國人常說,外孫是外姓人,不值得外婆家重視,否則就“癡傻”了,因我從小長在外婆身邊,外婆把我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所以別人都這麼叫她吧。

外婆是個非常慈祥善良的女性,但她骨子裏卻透着一股幹練、豁達的男性氣概。她幫助我姥爺打理了一個極其可觀的家業。當老爺謝世後,接之而來兵荒馬亂、世局動盪、民不聊生,加之舅舅年輕也不善經商,家道便中落了。但由於外婆的能幹,日子還是過得有滋有味的。

外婆信佛,但她卻從不跟別的老太太一樣,離家出遠門去四處拜佛,常掛在她嘴邊的一句話是:遠處燒香,不如近處行善。外婆對錢財看得非常淡薄。解放前,外婆家在街上經商,曾經在農村買了幾畝地,租給佃戶耕種。由於地勢不是很好,水災連連不斷。有一次,外婆下鄉去看望佃戶家時,看到那一家老少七口人生活過得十分窘迫,兩個老人已病入膏肓,吃穿都非常糟糕。回到家後,姥姥對舅舅說,以後不要他們送什麼東西來了,每年過年過節還令人送點糧油去給他們。幾年後,佃戶主人病死了,家中留下四個孩子,三女一男,最大的十五歲,小男孩纔不到十歲。這一家人怎麼辦呀?外婆知道後也十分着急,她果斷地做出了一個決定,將這塊地全部便宜賣掉。請了當地有聲望的人作證人,將孩子的伯父母招在身邊,當着衆人的面,將這四個孩子交給他伯父母撫養,外婆把四分之三賣田的錢,作爲給孩子們的撫養費。外婆還當着證人的面,很嚴肅的對他們的伯父母說,不可怠慢孩子,男孩子一定要送去讀書,否則,是不會輕饒你們的。

回到家這後,街坊四鄰都說外婆傻,可外婆卻輕鬆極了。她對着別人說,就只當當初我們沒有買過這塊地。何況年景不好,他們一大家子種這些地,也只是養活這幾口人而已。我們少了他們家的租子不也是活嘛。舅舅也很敬佩姥姥的處事,這事在當地被傳爲佳話,“癡嫁嫁”的名字叫得更響了。

有時候,外婆的那種癡傻是裝出來的。對人情的真僞她不甚計較,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她心裏卻是明鏡似的。外婆家不遠的地方有個老婆婆,是外婆的孃家人,我叫她方外婆,爲人十分狡猾,愛沾小便宜,她家境也很富裕,每年總是藉故請客吃飯什麼的,要人家送這送那的。她每次都忘不了請外婆,因爲外婆這個人只要你請她,每次總是厚禮相送的。有一次,方外婆和其他三個人陪我外婆玩牌,當外婆清理自己牌時,她們三人就在桌子下面玩起貓膩來(互相換牌),拿現在的話說就是“帶籠子”。這一切被我在旁邊看見了,睡覺時我告訴外婆,外婆說她早知道了,這些婆娘愛沾別人便宜,明的找我要錢不好意思嘛!並告訴我,小孩子不要去管這些。方外婆知道我很聰明,自然會把看到的去告訴外婆。次日,硬要把所贏得的錢還給外婆,表情尷尬極了,外婆半開玩笑地說,毛毛是我帶的眼睛,往後你們這些婆娘可要當心點兒。

外婆還是個非常念舊情的人。記得那年躲避日本兵,外婆帶着我住在鄉下一個叫“插旗堤公局”的破屋裏。有一位我從不認識的黃奶奶去看望我們,並在家裏住了好幾天,外婆把當地街上買不到的東西都拿出來給那位外婆吃,並且與她手拉着手有說不完的知心話,我常在她們說話的笑聲哭聲中驚醒過來。臨走時外婆問她,家裏是否又接揭不開鍋了?當時那個奶奶淚水直往下流。外婆二話沒說,便把準備好了的一張十擔谷的票據,從衣兜裏掏出來給了她。並一再提醒要保存好,回家後,憑此證到哪裏就可拿到錢用。當她接過手中票據時,當即雙膝跪倒在外婆腳下,嘴裏顫抖地說:您總在救助我們,那只有來世變牛變馬來報答您的恩德了。黃奶奶走後,我忙問,她會還錢還給咱們錢吧?外婆告訴我說,這是我做閨女時的朋友,好多年見不着了,老伴死的早,留下的孩子多,實在難爲她了。這錢是死的,給了她就能養活幾條性命哪!外婆摸着我的腦袋眼望着黃外婆去的方向說,時局這麼亂,她老遠來看我們,孩子,這是“情”而不是“債”呀!

外婆常告訴我,當一個人有錢有勢的時候,要想到沒有的人,不要等待別人找上門來求你,因爲人都非常愛面子。這個時候你應該看到和想到遇難人的苦衷,最好主動前去問問,需不需要幫忙?幫助人家後,不要把這事兒老掛在心裏,更不要想着什麼時候別人應該報答或還給自己。捨出去比自己得到更快樂。哪能像你們小孩子,剛給人家東西吃了,一會兒又找人家算賬的道理。

這就是我的外婆,一個曾享過福,受過難,樂善好施的“癡嫁嫁”。她一輩子都在施捨,得到的只有她的德行,得到的還有她的女兒——我的媽媽、她的兒子——我的舅舅,還有我,按她的樣子去做人。

描寫我的外婆的抒情散文:我的外婆

我從來沒見過外婆。她姓什麼叫什麼也無人提起。

據媽媽說,外婆在很遠的地方再也不能回來。爲什麼呢?

外公成性,把家裏的田地全部輸光了,一家人走途無路。外婆看見自己的3個子女,哭了一夜,淚水都哭幹了。那是一個嚴寒的冬季,沒等天明,她咬牙告別兩個會吃會走的兒子,告別剛剛學說話的女兒,去了一個人不知鬼不覺的地方。

我的`媽媽1歲就失去了母親,她也記不清外婆長得什麼模樣。

後來,我的兩個舅伯,一個給人家放牛,混碗飯吃。一個去武漢當學徒,混碗飯吃。我的母親5歲給婆家當童養媳,求得生存權。

那是一個人吃人的社會,那是一個貧富不均的歲月。

媽媽每次與我講起過去的故事,滿臉就掛滿了淚花。她是一個沒有母愛長大的女兒。2歲時,媽媽滑落到門前的池塘裏,多虧上集的鄰居發現得早,趕緊下水救起了沒有人看管的女孩,讓媽媽沒有走入死衚衕。

媽媽做童養媳,常與姑姑拌嘴。姑姑比媽媽小5歲。從小上學讀書直到小學畢業,在家裏常吃特殊飯菜。可是我的婆婆對兒媳的媽媽,就不同於姑娘。姑姑常吃小罐煒的飯。家裏剩飯,剩菜就是媽媽的生活。媽媽還不能上學,不能偷懶。8歲開始學會紡線,做飯,下地勞動。一年臘月隨公公上高埠橋賣蘿蔔,肚子餓了,想吃一個紅蘿蔔,公公說;“不行,蘿蔔是賣錢的。”

我記得滿5歲時,我的外公來過我家,捎來的零食就是荸薺。他不常來,因我家不富裕。

外婆去了哪兒,外公也不知道。據說,外婆凍死在雪窩裏了。

外公再不稀泥糊塗,到富裕人家安心當長工,養活自己。三個孩子各奔生路,任其發展。解放後,我的大舅伯當了大隊幹部,二舅伯在武漢航運局當了碼頭工人,媽媽於1954年跟我的父親完婚,那一年才滿21歲。

我的外婆離家出走,是外公貪賭不顧家的緣故。害得我的娘1歲就成爲一棵草,一朵野菜花。

看見現在的孩子,心裏那麼喜愛外婆的情景,不由得我想起了母親,想起了沒見面的苦命外婆。

描寫我的外婆的抒情散文:我的外婆

我的外婆,已經去世10多年了,想起她來,心頭仍然是暖暖的感覺。外婆是個很細緻的人,我說的在對於生活的享受。外婆享受生活,與財富的多少並無直接的聯繫,而是一種心態。用現在流行的詞彙來說,是很小資的。

生活對於外婆來說,永遠是享受,無論是在她錦衣玉食的少年時代,還是命運多舛的中年,還是安詳的晚年,生活對於外婆來說,都只是享受,而且僅僅只是享受。

外婆喜歡美食。

她會爲了吃一道菜而提前兩個星期做準備。

我記得她做過的最複雜的菜是蒸豬肚。把豬肚買回來,清洗乾淨,再用開水焯一下,然後往豬肚裏塞入糯米、銀杏果、板栗、鮮牛奶等等至少30種材料。那個時候我還很小,只記得外婆爲了湊齊這些材料會在兩星期前就開始四處採購。在那個物質及其貧乏的年代,湊齊這些材料簡直是一件艱鉅的工程。但外婆絕不會因爲艱難而放棄,甚至一點折扣都不打。材料湊齊後也許還要經過加工,然後統統塞進豬肚,在細心的縫好口子,放在大鍋裏蒸。在我幼小的記憶中,蒸制的過程是及其漫長的,我眼巴巴的守在竈臺邊,很想問問好了沒有,但又不敢開口。因爲在下鍋蒸之前,外婆就警告過我了,家裏蒸東西小孩子不準出聲,否則驚着竈神就永遠也熟不了了。現在想想,這純屬外婆讓我閉嘴的伎倆,但那時候的我是深信不疑的。

終於蒸熟後,外婆再把豬肚細細切成薄薄的片,就可以吃了。

在我的印象中,那簡直是人間美味。

米糕,也是外婆的拿手活。

一定要選最好的米,泡開後用石磨細細的磨出漿來,發酵,加入蜂蜜,蒸熟。外婆決不像街頭賣米糕的小販用糖精代替白糖,甚至白糖都不用,一定要用上好的蜂蜜。

還有包子,外婆和我吃不了太多,外婆就只蒸四個,四種餡,吃的時候,外婆從熱氣騰騰的小蒸籠裏拿出一個來,掰開,她吃一半,我吃一半。

直到現在,我想起外婆來,都是她瘦小的身影,一雙解放過的小腳,顛顛的忙碌着做吃的身影。

在我小的時候,媽媽是很看不起外婆好吃這一點。在那個很貧窮的年代,我的外婆不爲生計奔波,每天忙碌的都是吃,是應該被鄙視的。而我們,因爲有了外婆美食的誘惑,在童年的記憶中,外婆家永遠溫暖無比,外婆,永遠慈祥無比。

現在想起我84歲無疾而終的外婆,我不得不感嘆,我的外婆真是很好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