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關於孤獨的隨想散文

關於孤獨的隨想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孤獨隨想

我不知道是這個城市默許了我的孤獨,還是另一種莫名的情緒纏繞着不肯離開?其實很久以前,就在我與兄弟們喝酒抽菸流淚歡笑墮落瘋狂大談心中的女孩大罵社會的無奈人與人之間的虛僞的時候,他們就肯定了我的放縱。每天總有很多的事情準時或不準時的發生,不允許被改變。

關於孤獨的隨想散文

同學哭時,我會去安慰,因爲那是我的同學;朋友哭時,我會去安慰,因爲我不希望朋友不開心;兄弟哭的時候,我只會默默的站在他旁邊,靜靜的等他哭完陪他喝酒陪他瘋狂。所以人是很奇怪的生物,我也是這樣的生物中的一員,所以我也很奇怪。這是按照阿振的邏輯推理的。阿振的邏輯也很奇怪,我不懂的事會去問他,他總能很形象的給我比喻出來。儘管這些比喻都有些過於形象。

我曾經問過阿振幸福是什麼,阿振對我說如果你上廁所的時候沒有紙,別人給了你,你就應該感到幸福。我說我明白了,原來幸福就是衛生紙啊。

我討厭去我不認識的地方,因爲這必要我花費很多的精力去熟悉它。相比之下,我更討厭與陌生的生物交往,因爲熟悉這個陌生的生物的時間遠遠大於熟悉陌生的地方的時間。我 覺得自己很懶,要是在古代,我想最適合我的職業莫過於乞丐和皇帝。但是前者的形象似乎不太雅觀,後者有要與很多的同性生物和異性生物交往,所以均被我否決了。但是在很多的時間裏,我還是會做我的古代職業夢,因爲這要比面對虛僞的笑容要舒服的多。所以我經常發呆,這似乎也是懶的一種表達方式吧。我會盡量減輕自身的重量,以便於更能輕鬆的行走,爲此我常把煙、錢和其他東西扔進桌子裏。可是還是覺得很沉重,我又安慰自己:可能地球的引力偶爾大了一些吧。這樣自欺欺人的安慰更像一種半癡不傻的表現。

於是乎一天的時間就在我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與抽菸中度過。很長一段時間下來,我發覺自己必須減少抽菸的次數了,畢竟消費過多導致了溫飽問題難以解決。遺憾的是,在我與香菸交往這麼長的'時間裏,我依然無法判斷出它的性別.......

  時間悄悄走過,我們都很“忙”

夜漸漸暗了下,迷人的霓虹燈五光十色把這喧鬧的城市裝點的更佳的迷人,使每個人不由自主的說上一句:“城市真好,真美”,穿過繁忙的馬( 美文閱讀網 )路,走過喧譁的街道,演繹着平凡不能再平凡的打工生活,找工作——辭職——迷茫——再找工作,租房——退房——再租房,

四五年的打工生活讓我有些身心俱疲,望着這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街道,陌生的人羣,最終領悟到了兩個字——無奈,走過大街小巷,穿過一棟又一棟的高樓,

每個人都在爲自己的事情奔波着,忙碌着,忙,也理所當然的成爲了我們長掛嘴邊的一個字,常常問自己我們真的很忙嗎?一點時間都沒有嗎?難道比地主時期的人們還忙嗎?沒有吧!那我們的時間都去哪裏了?

我們的時間被那千篇一律的肥皂劇佔據了,我們的時間被那比誰都取代不了的手機佔據了,我們的時間被那各種各樣的遊戲佔據了,我們的時間被那虛擬充滿想象的網絡給佔據了,我們當然很“忙”,

我們在忙這些的所謂的“正事”時,我們是否真正的有想過忽略我們不應該忽略的人,忘記了真正應該做的事,有多久沒有陪身邊的她〔她〕出去走走了,有多久沒有給我們的朋友親戚打電話了。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同在異鄉的遊子,最牽掛,最惦記你的還是家裏的雙老和自己親戚,朋友。網絡,手機,遊戲,肥皂劇都給不了我們溫馨,也給不了我們親情,更給不了我們友情,

人總是走在得與失的邊緣,活在慾望的漩渦中不能自拔,真正的知足常樂又有幾個人能做到,還是敷衍地安慰着自己被現實摩擦得血肉模糊的傷痕,因爲有了慾望讓我們有了上進心,同時因爲有了慾望也讓我們傷痕累累,身心俱疲。得到了蘋果4s是不是想蘋果5-6……,賺到1萬是否想賺10萬,100萬,人心不足蛇吞象。

在這紛紛擾擾的社會中,我們也只能珍惜屬於自己的,遺忘已經失去的,拿穩自己手中的……

  十八歲

世界上總有那麼一個人,她在一羣小孩寫下成爲明星、美食家的理想的時候說要攝影,她在別人想成爲科學家的時候,寫下心理學,小學老師鼓勵她說何嘗不可。於是她開始研讀心理學的書。她從來不看動畫片,除了小學以前看到貓和老鼠,其他都提不起興趣,她也不認爲少了這或少了那是童年的缺失,因爲她通過做其他事又得到了自己的童年。小學的她有極強的自制力,她不會主動買零食吃,也不會強調非要得到某樣東西、憑藉他人的力量。她在別人遊戲的時候自己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樹上看田野。她在受到別人誇獎的時候總會習慣性地說還好,再也沒有其他話語。當別人受夠了夏日的烈日炎炎躲在空調底下,她卻想去香樟樹下沐浴陽光暖風蟬鳴。她喜歡每天都讚美大自然,因爲她真誠地感激並喜歡,覺得被鳥鳴或花香吵醒是一種幸福,於是一呆就是一個下午一個暑假。她會在半夜十二點和夥伴約定去看流星雨,哪怕身上穿着睡衣,而寒風獵獵,信號是手電光。她那麼天真,以爲自己可以永遠這樣,並永遠以爲自己可以這樣。她是那麼特立獨行。

她從來都不喜歡看教科書,不喜歡所以就不看,不會因爲什麼而改變,但她也愛看書,每晚靠在牀上看。她的第一次稿酬在三年級出現,她的第一篇散文在五年級上冊得到認可,她的作文處處透露她自己的感情。她的數學能力而非成績在初一得到數學老師的肯定,他說“一旦數學入門,細心點,則一發不可收拾”,初二她的文風詭譎,毫無定數。而她的努力在初三被質疑,科學老師說“爲什麼你很用心,考得卻不是很好”,而語文老師則恰當地出現“勤奮的人總會多得到一點”。於是她開始努力,不是因爲她開始喜歡教科書。這些都只是因爲她的要強,她的世界從來不容置疑,也因爲,從此她便被捲入、並且是無可避免地不得不地進入這個看分數、看才華、看口才的年代。

她訥訥而行,她儘量和別人一樣,因爲這是社會,社會需要看到你身上的共性,纔不會認爲你是異己者。但她還是堅定地熱愛社會,她認爲社會中,她應該要在別人失落時安慰別人,在別人得意時則要隱去,她這樣地踐行着,在每個人的人生中穿行,可能最後不會留下一點痕跡,那也沒什麼大不了,即使沒有共舞者,也依舊如此。因爲她想,如果人人都互不關心,那該是多麼令人窒息的世界,人的存在也就沒有了意義;即使自己無法得到陽光,也至少要讓別人感到溫暖。但是她驚喜地發現,當別人因你高興,你是獲得了多大的滿足。她開始像個普通人,儘量扼殺自己那可笑的想法,比如如何利用死者眼球中的最後細胞映像,爲破案提供清晰的圖片影像 。她開始穿大衆化的衣服款式,免得找來嗤笑的眼光,有時也默默地感謝校服。但她也會在輕鬆愉悅的時候換上白衣黑褲。世俗的眼光讓她開始學習,開始學會考試,學會交際。她的作文漸漸朝着批卷老師想要的方向去。她在數學上的學習偶爾開始膽戰心驚。她總會在巨大的壓力面前放縱自己,然後輕鬆地去買一朵花送給自己。她還是那樣浪漫,恐怕這是她唯一沒有變的地方,她撫慰自己的靈魂,承諾以後給愛的人可以自由發揮、不必改變自己的世界。因爲她變得理性。

她的偶像們,周杰倫,周國平,經歷磨難,都那麼自如地穿梭人世,於是她也可以。

她強烈地悲憫世界,她看到街上孤獨邋遢的乞者,但也只是悲憫,否則當天的話頭可能會變成“瞧那個小姑娘,估計那裏有點問題”、“這種一看就知道是裝的假乞丐,這人真蠢”。她不知道到底是誰蠢,但是她因着世俗的眼光又一次放棄了自己的選擇,她想,她也應該是蠢的,因爲她是這麼的不堅定。 她的內心依然特立獨行,但她的行爲卻已經大衆化,違心。

她感謝遇到的恩師,在她迷茫的時候點撥或安慰她;她誠摯地懷念舊友,在敵我不分時依舊可以信賴。等到年邁,一起散步。

轉眼十八,前半段歡樂不算枉過,後半段浮華也已落定。

她依舊拙劣,依舊懵懂,跌跌撞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