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三農今昔之社員們的日常吃食散文

三農今昔之社員們的日常吃食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生產隊時期,社員們賴以生存的主要口糧,在東圩周邊便是稻穀。它的來源,是生產隊裏分得的口糧和工分糧。因此同一個生產隊的人,生活水平基本相當。社員們因爲都是從“大躍進”大食堂的環境裏,過度到吃食方面有了自己的主動權,都覺得生活進步了許多。小日子雖然是“勒緊着褲帶”過,基本上沒有發生“餓死人”的情況

三農今昔之社員們的日常吃食散文

人們分配的口糧國家控制得很嚴格,一般只能在五百斤之譜,生產隊後期因爲機械和化肥的使用,土地產量提高了一些,最高也只允許分配六百斤,說這樣的標準已經超過“三定”的四百八十三了,多餘的.要向國家做貢獻。其實,很長的時間裏,即使不被控制,那樣的生產水平,口糧也沒有辦法多得起來。

一般來說,做農民的飯量都大。這樣的糧食標準,無法做到溫飽。強壯漢子,一天三餐,每餐都得三大碗飯,每餐沒有一斤米不行。長期做重體力活的人,不吃這麼多是吃不飽的。同時,還要飼養少量的家禽,有的人家還養着生豬,這些都需要糧食。而人們除了分得的這麼一點稻穀外,別的地方沒有來源。主要糧食緊張,小日子怎麼過呢?是每個家庭必須面對的現實。

好在已經不是吃大食堂,這點糧食不再被另外侵佔,數量實在;自己有主動權,可以根據情況適度安排。因此,大家都想着辦法如何吃飽、吃好,無論如何,也要將那“摻起來天樣高”的日子過下去。首先,人們必須在十分節約主糧上下功夫,選擇可以食用的任何東西做替代。大自然是人類存活的根本保證,圩區有着廣泛的野生資源,像蓮藕、菱角、餑萁,都是良好的天然食品,甚至可以當做主食。此外,種類繁多的野菜,雖然不能做主食,卻是良好的輔食;魚蝦、河蚌也很豐富。這些可以食用的動、植物,逢到上場時都能採得到。此外,按照政策規定,人們分有數量很少的自留地和菜園地,都精心種上了蔬菜、水稻,更是補充口糧不足的重要來源。

由於普天下糧食都很緊張,山區農民總是盡力開墾荒山,種植山芋。可是,也總想多有一點大米主糧。而圩區農民爲了節省主糧,又想填飽肚子,便用稻穀換取山芋。每百斤稻穀可以換取三百到五百斤的山芋。這樣相互調劑,圩區、山區農民都皆大歡喜,因此,互相對換的情況相當普遍。

因爲主糧緊張,人們的“飯”,無法完全用大米。總是將各種可食雜物參合在米中,煮成飯或者粥,有時候竟完全吃着粗雜食物。生產好的生產隊社員,每天可以吃上一餐完全的米飯,要是吃上了兩餐完全的米飯了,則會感到幸運得很。生產搞得差的,則長期過着“熬粥煉湯”,以粗雜食物爲主的日子。

現在有人說,各種野生、粗雜食物營養全面,應該多吃。可是這些東西吃得太多了,許多人都導致了胃病。在後來糧食充足了的很長日子裏,見不得這些東西;一旦見了,就感到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