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雪夜,又見雞鳴驛散文

雪夜,又見雞鳴驛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北京八達嶺外,洋河北岸、上谷幹道之側,有穿越宣、懷山間盆地之壯景——雞鳴山驛。那是中國首家官方郵政的運作地、那是不同尋常的塞外古驛站。數十年來,我在採寫途中多次經過,總愛在古驛站停留片刻,看蒼涼古蹟、任思緒飄遠。特別是趕在風雪黃昏之後。

雪夜,又見雞鳴驛散文

那日,我從京城奔向懷來採訪,途徑雞鳴驛時,夜幕已經拉開。但見塞外雪花大如席。古驛站留存的建築,恰似一排排戍邊的將士,在塞外城郭冒雪守望。我沿着山驛城關的階梯而上,未能見到範大將軍眼中的“衡陽雁去、長煙落日、”,也沒聽到詩人描述的“邊聲連角、羌管悠悠”,更沒有接過濁酒一杯,用以牽動詩情……正在惆悵時,隱約嗅到一縷清香。於是,尋芳而行,昏黃燈光下,見一株蠟梅在一片古磚縫隙中挺拔而出,疏朗的嬌瓣,在迷離的空間悄然綻放。

我在想,不管是古梅還是新梅、不管是自然生成還是人工培育,蠟梅,總是以傲雪之姿、迎春之態,支撐着隱士般的那份超逸。一如古驛站的一磚一瓦,從未見到輝煌炒作,卻至今保持古風超然。

忽覺一陣勁風襲來,城頭的一蓬衰草,簌簌落下粉末狀積雪,撲在臉上,冰爽之感讓我精神一振。我在聯想:世間萬象,與人生一世多有趨同之處。既有輝煌之時,也有衰落之日,華夏大地的郵政史事也未能免俗。遙想始建於元代的雞鳴驛,歷經烽火連年、飽受風刀霜劍,見證了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於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進行了大規模擴建,成爲當年宣化府通往京城的第一傳遞中樞,具備軍驛、民驛兩大功能,飽享了百餘年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的好年景。繼而,又開始面對“土木之變”由盛轉衰的金戈鐵馬、號角烽煙……直到1913年北洋政府撤銷全國古驛站,開辦郵政局,雞鳴驛城才結束“千年驛路傳烽火、萬里山川走家書”的崢嶸歲月。直到上世紀末,雞鳴驛終於成爲旅遊文化景觀中一朵奇葩。

雪花時大時小,狀態呈六角形的'“小精靈”在古街燈光裏舞動。我散行驛城內,瀏覽着古驛站中遺存的寺廟、衙署、古城牆、古商號、古民居……像是在探望沉睡多年、見證滄桑的古人。思緒萬千時,竟然想到,初爲文學青年的年月,那一枚枚引發無限憧憬的郵票……

那是一張張面值4分錢或8分錢的郵票。用於我向報刊編輯部投稿。前者作爲市內郵資,後者用於外省郵資。我每當把詩文寫好,放入自制的信封中,便小心翼翼地貼上這枚小小的郵票,興致勃勃地走向街邊的郵筒。而後,一天天耐心等待。直到郵遞員把退稿信或是選用通知送來,直到捧着登載自己作品的報刊喜形於色,直到輕嗅紙面上淡淡的油墨香氣……那段時光中,我每當端詳印有紀念性圖案的低價郵票,總會聯想到與人們情感密切相關、歷經風雨的傳郵之路。

走入雞鳴古驛,會見到有兩條貫通東西的街道。南側連接東城門,爲前街;北側連接東西城門,爲后街。東門以西、西門以東皆可穿行前後街的南北向通道。倘若俯瞰驛城,不難看出,古驛站總體呈現一個“井”字形的“三區九域”。冬夜的古驛站,“冷靜”的讓人陡生幾分畏怯。我踏着潔白松軟的塞外積雪遊走,面對縱橫巷陌、稀疏行人、被飛雪遮掩字體的老店匾額、寒枝上簌簌發抖的麻雀,柴門內老屋偶爾傳來的狗吠……一時間,似乎時空在風雪迷茫中迴轉,恍惚把我拉入明清時期的古驛城……由此,我忽然感到形單影隻、孤寂無助,好想能尋一家未打烊的飯莊酒肆,在紅泥小火爐旁品着老酒、夾着臘肉,與夥計聊聊塞外奇聞。直到店主面帶倦意,直到我深夜拜辭。

令我久久不忍離去的是,古驛城前街中部,留下了一些較爲完整的古建,如龍王廟、城隍廟、財神廟、關帝廟、古戲臺、公館院以及賀家大院。有的建築依然保持着較爲完整的古貌,爲尋幽訪古者鋪展了追思的空間。我在沿街一座形制較爲講究的院門前停下,慢慢推開一扇木門,正房中燈光明亮,看管古院的老人聞聲迎來,見我在風雪夜專程來探訪古驛城,頗感興趣。把照明效果極佳的手提應急燈借給我,請我在幽深的古院落隨意觀覽。

在古院一隅,我見到了“雞鳴——郵政廳”的石碑,儘管字跡漫漶、積雪半掩,依然令我感慨萬千。因爲,這座古碑清晰地刻有“立於清雍正十三年至乾隆二年”。(1735年——1737年)由此可證,我國郵政事業比德國人在我國海關試辦郵政、發行中國第一枚“大龍郵票”的發行期要早140餘年,實物見證,這裏是中國第一家以行政編制組建的郵政機構。

面對古代遺存,我正引發萬千感慨時,前來接我入住縣城賓館的司機到了。我戀戀不捨地離開雞鳴古驛。

車行雪路、山驛漸遠,依然沒影響我的頻頻回首。我祝願,這座標誌性古建築,能在相關部門高度關懷下古風持久,能在旅遊文化市場逐步昇華中盡顯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