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當前大學生不良消費行爲的現狀原因和對策(2)

當前大學生不良消費行爲的現狀原因和對策(2)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6W 次

5. 其他。

當前大學生不良消費行爲的現狀原因和對策(2)

充分表明,除了父母正常的供給之外,全校大部分本科生在支出不足時,不再單純的直接向父母要錢,而是憑藉自己的人際關係或是自己的能力來賺錢。,說明已經意識到自己已是成年人,不應隨便向父母張口,但仍有少數的學生還會直接向父母要。體現出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有待繼續發展,並且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4.4大學生消費存在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4.4.1自立意識不強

通過對“生活費用來源”進行分析後得知,生活費主要或完全依靠自己解決的僅佔 6.6%,說明現在大學生自立意識不強,他們當中絕大多數靠家庭提供。究其原因:一是現在的大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孩子認爲父母給予的錢是自己應得的,不懂得感恩,養成了“凡事向父母伸手”的壞習慣。二是將大部分時間用於學習和社團活動,沒有

足夠的時間兼職。隨着社會壓力日益加大,同學們不得不爲未來的生活做打算,要實現自己的目標就要努力拼搏,於是學習成爲了主要“項目”。同時,大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就全校而言,社團有數十個,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參加,於是社團生活佔據了大量時間。三是大學 生因兼職被騙的現象日益增多,使得他們對校外兼職存在恐懼心理。兼職被騙的事情在學生身上發生的不在少數。

4.4.2忽視自身發展

由對“交友費用”和“娛樂費用”的統計得知,分別有81.9%和 76.2%的學生在 100 元以下。表明大多數學生不 重視自身的健康成長,這可能與全校理工科院校的性質 有關。就學科性質而言,理工科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後,大多是技術型人才,他們憑藉自己的專業知識打造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因此,在校期間需要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爲將來所用。

4.4.3存在城鄉差距 以家庭所在地對“學習費用”和“購物費用”兩個問題

進行分析,結果見表 2。

表 8家庭所在地和學習費用與購物費用的交叉列聯表

表 2 顯示,家住農村的學生在學習和購物費用上比城鎮學生相對要少,說明家庭所在地或經濟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消費理念有很大的影響。可見,大學生消費 差距大,這在我國轉型期這一大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消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與消費能力有很大關係,目前,我國城鄉差距較大這一事實決定了城鄉學生消費觀 念不同。

4.4.4消費無計劃性

調查顯示,全校大多數學生沒有明確的消費計劃,即使有也不能按照計劃實施;對於餘錢的使用,在調查的羣體中,也僅有不足一半的人選擇儲蓄。可見,大學生的理財意識需要培養和加強。分析原因:一是受社會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影響,容易形成心理趨同傾向。隨着社會的發展,國際交往越來越頻繁,西方價值觀念不斷涌入我國,對當今大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二是父母平時花錢 “大手大腳”,給孩子的日常消費觀念造成一定的誤區,成 爲孩子效仿的對象。不少學生認爲,“花錢”是交際的需要,另外強烈的虛榮心導致大學生在別人面前表現得比較“大方”

4.4.5 理財知識的缺乏

1.家庭忽視理財教育

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裏,我們尊奉的是“勤於教子,恥於經商”、“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文化傳統[1]。中國的家長 總是迴避和孩子談“錢”。不少家長認爲,孩子學知識,語數外最重要,經濟、金融知識則應排除在外;有的家長甚至認爲,孩子過早地接受經濟觀念教育會產生負面效應。受這個原因的影響,有的孩子養成了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消費時沒有計劃,看什麼好買什麼、什麼高檔買什麼,形成了一種亂花錢、亂消費的現象;有的孩子甚至不知道錢是通過父母辛勤勞動得來的,認爲錢是從父母的錢包裏出來的,要多少有多少;有的孩 子離開父母就根本不會花錢。

2.學校缺乏理財教育

如何對中小學生進行理財教育,教育行政部門至今仍無明確規定。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上級對理財教育沒有要求,學校就不可能自覺開展,一切以中考、高考爲指揮棒。由於從小就沒有受過理財方面的教育,我國當代的大學生在剛步入大學的時候理財知識幾乎就是空白,花錢沒有計劃、消費畸形等現象也就相繼產生。大學生的消費不合理,除了在中、小學時沒有受過理財方面的教育以外,還與大學校園的教育薄弱和管理有關。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雖然也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光榮傳統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消費觀,但碰到問題沒有強有力的方法和措施、沒有教育到點子上,對有的問題沒有及時有效地引導。因此,高校對於大學生的理財教育問題應當給予重視[2]。

3.社會衝擊理財教育

幾年來,由於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部分家庭先富起來了,消費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消費觀念受到了強烈地衝擊,在社會上也出現了不正確的消費觀念和行爲,給大學生帶來了很深的負面影響。

4.大學生缺少理財教育

大學生正處在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階段。從小有家長關懷和照顧,許多家長爲了避免他們分散學習精力,家庭的經濟狀況從來不要求他們分擔,因此,他們沒有理財的經歷和經驗。到大學以後,遠離家長進行獨立生活,在不正確消費觀的誤導下,不會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收支。

  5.大學生消費現狀的原因及其建議

5.1對消費結構的建議

從表面上看,大學生消費是個人問題,但從深層次的意義上說,消費觀念是一種精神文化現象。大學生這一時期形成的消費觀念可能影響他們一生的消費行爲,並且與其人生觀、價值觀及健全的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關,大學生消費結構應引起學校與社會的關注。

5.1.1. 學校理性引導

學校應對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爲進行靈活多樣的理性引導,更新傳統校風建設觀念,將大學生良好的消費觀念和行爲作爲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校風是教師作風和學生作風的良性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觀念和行爲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學校應加強對學生消費結構的引導,並形成良性循環。

5.1.2.提高節約意識和對父母的感恩意識

加強傳統美德教育,提倡理性消費,家庭供應是大學生最主要的資金來源。經濟條件優越的家庭,爲大學生的高消費創造了條件,在一定程度上給同學們起到誤導的作用,而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家長往往借錢也要滿足子女的需要,這種差距會引起諸如攀比、自卑等心理問題。這無疑是和諧校園的一道不和諧的風景。

5.1.3. 加強消費教育

開設 “消費常識”的課程,組織專門培訓或開設相應的消費教育課程和消費知識講座,提高對不良消費的抵抗力。 提高大學生的財商,充分利用校內資源 ,如校園網、校報、專刊專欄、學校伙食管理會並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 作 用 等,進行直觀形象的消費教育,引導消費輿論。

5.1.4. 關注貧困學子

貧困學生的基本生活及其身心健康發展都應引起學校及社會的廣泛關注學校應切實解決貧困學生的實際困難,設立各種獎學金、 助學金、 補 助等幫助經濟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激勵貧困學生勤奮學習,刻苦鑽研。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勤工助學制度, 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勤工助學活動,培養學生自主能力和勞動觀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5.1.5. 周邊環境的影響

大學生消費結構的構成和變化很大程度上受學校周圍的經濟發展的影響。在調查中發現,僅該校南門外就有13家網吧,20餘家餐館,另有衆多的KTV、服飾店、小吃攤等,都以大學生爲主要經營對象。這不僅反映了大學生的消費需求,更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和影響大學生的消費行爲,因此學校和社會都應關注大學周邊地區的消費資源配置和大學生的消費結構變化,創造良好消費環境,樹立正確指導思想,引導合理消費。

5.2學生自身方面的建議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爲,但是作爲祖國建設的生力軍,一定要樹立自己合理的消費觀念,要理智地對待自己的消費。作爲一個純消費者,大學生經濟來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費要考慮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承受能力,還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費的誤區。

5.2.1增強自立意識

現代的大學生由於成長環境比較優越,很少經歷挫折,自立意識淡薄。一方面加強學校對大學生的消費教育與管理,比如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倡導大學生勤工儉學等自力更生的行爲;另一方面,加強家庭對子女積極的消費教育,家庭儘量不要給孩子“有求必應”的印象,讓他們自己勞動,賺取生活費,樹立自立自強的意識。這樣既能減輕家庭負擔,又能使孩子得到鍛鍊。

5.2.2關注自身成長

一方面,大學生個人的成長關係到社會的未來,因此要有健康的體魄,注意身體素質的培養。在不影響學業的前提下,可適當參加一些課外活動,比如健身、出遊等;另一方面,大學生應當認識到人際關係在一個人成長成才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多與人進行溝通交流,多交一些積極 向上的朋友,不斷提高爲人處世、解決問題的能力。

5.2.3.大學生要實踐有效的理財技巧

大學生通過參加勞動鍛鍊和社會實踐,正確認識金錢,節制消費慾望,確立量入爲出、適度、合理、科學的消費觀和理財理念。主要有以下方法:

第一,學會記賬和編制預算,這是控制消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實記賬並不難,只要你保留所有的收支單據,抽空整理一下,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況,從而對症下藥。

第二,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費原則。學生時代吃要營養均衡、穿要耐穿耐看、住要簡單實用、行要省錢方便。有的大學生討厭食堂的飯菜,動不動就吆五喝六去小餐館吃一頓;有的大學生討厭住集體宿舍,去外面租房。這些對學生來說都是 一筆非常昂貴的額外開支,最好還是避免這麼做。

第三,從小事做起。生活中有很多小開支,這裏幾元、那裏幾塊,看似不起眼,但積少成多就是一個大數目。集體生活中,也許有些同學不太重視一些細微的地方,作爲舍友就應該互相提醒,比如出門關燈、節約用水等,全宿舍同學一起來遵守和監督,使大家從學生時代就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每個人都能因此而受益終生[4]。

第四,要將生活保障與投資增值(股票、實業)合理分開。投資增值是一種長期行爲,目的是使生活質量更高,不要因爲投資而降低目前的生活質量。投資資金應該是正常生活消費以外的資金,用這樣的“閒錢”投資,投資人才會保持一個良好 的心態。

5.3社會方面方面的建議

社會要倡導一種正確的消 費理念,遏制不科學不合理的消費行爲,爲大學生正確消費觀的確立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5.3.1縮小城鄉差距

近幾十年來,我國經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就國內而言,卻出現了社會分層現象,這加劇了社會矛盾。因此,我們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通過解決三農問題、提高農村人口生活質量、推進城市化等途徑逐步縮小城鄉差距。

5.3.2社會要營造良好的理財氛圍

就社會而言,要大力弘揚健康向上的消費文化氛圍,積極倡導科學正確的消費觀,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3]。一方 面,從社會大環境來說,大力宣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反對腐朽的生活方式,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倡導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社會風氣;另一方面,從學生學習、生活消費小環境來說,有關部門應當對大學生校園周邊環境作必要的治理,取締違法商販和網吧、遊戲室等等,取消校內各種高消費娛樂場所,建設健康非盈利性或低盈利性的娛樂場所,合理佈局必要的商業網點,使大學校園真正成爲優美的育人環境。

5.3家庭方面方面的建議

對於家庭。對於父母而言,子女上了大學,並不意味着家庭教育的完結,而恰恰相反,家庭教育更有必要,任務也更重。家長 一方面應當對子女的正常消費提供資金,這是學生完成學業的經濟支柱;另一方面 又必須對子女的消費情況有所掌握,及時 糾正那些不應有的消費。

5.3.1家庭要培養良好的理財意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應發揮對大學生個人理財和消費教育應有的教育職能,家長要用正確的理財觀念和消費行爲來影響孩子,要教大學生認清錢的作用,教他們 “會”花錢的方法。家長要與學校形成思想共識,積極理解、配合和支持學校開展理財教育和消費引導的工作,堅持對孩子的教育管理寬嚴有度,努力爲培養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充當堅強的家庭後盾。家長在給予他們一定的消費自主權的同時要注意“家情”的教育,對消費要求有意識地給予區分,還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務勞動,加強勞動教育,促成勤儉節約消費觀的 形成。

5.4學校方面方面的建議

5.4.1加強消費觀教育

加強消費觀教育一是“兩課”教學中增加對大學生的消費指導。開設與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勞動觀相關的課程。二是適當開展有關理財知識的講座,大學生可以進行實踐活動,比如嘗試在校園中進行創業或投資,就全校而言,加入大學生創業聯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而創業 計劃大賽儘管不是實際投資,也可以在撰寫計劃書的過程中,模擬投資。另外,建議大學生在消費時養成記賬的良好習慣。對自己的消費經常進行總結,找出不合理的一面並分析原因,避免在以後的消費中有此類情況發生

5.4.2高校要傳授豐富的理財知識

高校應該把引導大學生做有經濟頭腦的、高素質的消費者作爲重要的教育內容、教育任務、教育目標來抓,這樣才能迎接來自各方面的困難和挑戰。具體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 行:

第一,通過開設一些與投資、消費、理財有關的課程和講座,使大學生真正瞭解價值規律的作用,知道商品價格的變化與商品的需求、供給之間的關係,瞭解消費者消費行爲理論,從而指導自己的消費行爲。

第二,充分利用校園網、廣播電視臺、校報、團訊、宣傳欄等傳播媒介進行正確的、直觀形象的消費教育,引導消費輿論。有針對性地開展消費品常識教育、消費文明教育、消費者權益與保護教育等。通過普及這些基本的消費知識,使大學生在消費時做到消費有計劃、消費結構合理、消費方式科學、消費心理健康、消費行爲文明、消費觀念正確、消費素質提高。

第三,學校在開展理財教育與消費引導的工作中,要突破傳統對學生的教育方法,因地制宜地積極創新工作載體。充分發揮大學各社團的作用,通過開展以“青年投資協會”、“生活消費與消費文明”、“國民財富和納稅意識”、“個人信用消費和信用借貸”等爲主題的具體活動,使大學生積極參與到以投資、消費、理財爲核心內容的教育活動中來,自覺主動地接受投資理財、消費倫理、消費道德的教育,形成正確的理財觀和 消費觀。

第四,開展勤工助學活動,培養自主、自強、自立精神。鼓勵學有餘力的學生參加勤工助學,併爲他們創造條件,設立專項基金、開闢專門崗位、確定管理辦法,使勤工助學規範化、制度化。勤工助學不僅能改變學生對國家、學校和家庭的依賴心理,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真正體諒到父 母供自己上大學的不易,自覺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結束語

總之,大學生消費問題直接影響着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和自身的發展,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理念是現階段的重要任務之一,對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有着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