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抒情散文寫作技巧範文

抒情散文寫作技巧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過一些經典的散文吧?散文是一種以記敘或抒情爲主,取材廣泛、筆法靈活、篇幅短小、情文並茂的文學樣式。那麼你真的知道要怎麼寫散文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抒情散文寫作技巧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抒情散文寫作技巧範文

抒情散文寫作技巧

散文的取材,可謂“雜亂”有章。既使散思路開闊,包容量大,又使散文緊緊圍繞作者的意圖而不“越軌”。秦牧說寫散文最不能丟的是“思想的紅線”。即用一個醒目深刻的思想,把看似散亂的一大堆材料,貫穿成文。若把這一個個事件喻作“珍珠”,真可叫做“紅線穿珠”了。

抒情散文寫作技巧

散文常用記敘、說明、抒情、議論、描寫等表達方式。茅盾名篇《白楊禮讚》,就綜合地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如文章開頭就記敘和描寫了汽車在黃土高原上奔馳看到的黃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議論點明瞭白楊樹的象徵意義。這些方式的運用,有力地表達了主題,使文章氣勢浩大,攝人心魄。我們在寫散文時,特別要注意綜合地運用多種表達方式,使文章富有波瀾。

抒情散文寫作技巧

寫散文,多數離不開事件,尤其是敘事散文,事件是散文的“硬件”。許多好的散文有一箇中心事件,以及烘托連帶的一些與之有關的其它事件。如袁鷹的散文《井岡翠竹》,寫井岡山的竹子做過武器殺傷敵人,做過竹筒盛粥,做過紅軍的扁擔挑着中國革命從井岡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國成立後,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新用場……事件多得讓人應接不暇。

抒情散文寫作技巧

散文既不受時間限制,也不受空間限制,天南海北,空間宇宙,無不可以包容其中。如魯迅的回憶性散文《藤野先生》,空間跨度從中國到日本,再從東京到仙台,又從仙台回到北京,接着又寫走到廈門,空間跨度大,空間轉換之多讓人目不暇接,但寫得層次分明,詳略得當。把複雜的人和事放在每個空間裏,有的隨意點染,有的潑墨描繪,錯落有致,色彩斑斕。如果我們在寫散文時注意到這個特點,就不大會犯單薄、貧乏的毛病。

抒情散文寫作技巧

學習散文寫作,既要掌握華麗的'文采,也要掌握樸素的文采。寫得華麗並不容易,寫得樸素更難。徐遲的文章是很有文采的,他常用賦的方法兼用比、興修辭,使得文采華美。但是他說:“只有寫得樸素了,才能顯出真正的文采來。古今大散文家,都是這樣寫作的。越是大作家,越到成熟之時,越是寫得樸素。而文采閃耀在樸素的篇頁之上。”我們還要看到,不管是華麗的還是樸素的,散文的富有文采的語言都是從新鮮、活潑的口語中來的,也是對優秀的古代散文創造性的繼承,也是作者仔細選擇、錘鍊和加工的結果。

抒情散文寫作技巧

散文不受時間限制,前可以遠涉古代,後可跨及未來,又可覆蓋今天。如秦牧的散文《土地》從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機,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晉公子重耳狼狽出逃時手捧泥土感謝土地是上蒼的恩賜。再如楊朔散文《荔枝蜜》,從小時候上樹掐海棠花被蜜峯蜇了一口,寫到現在的參觀蜜蜂場。時間跨度很大,但卻緊緊圍繞作者要表現的主題沒有讓人感到絲毫的散亂。聯想極豐富,文筆揮灑自如,極有感染力。

寫散文時可以根據散文的這一特點,擴大時間跨度,多充實一些有關事件,插入多組鏡頭,來增加散文的內容和色彩,使文章多姿多彩,知識性強。

抒情散文寫作技巧

寫作要“文如其人”,散文更是這樣。名家都有自己的風格,他們的作品即使不署名,讀者也能從風格上看出作者。如魯迅的散文深刻、精煉、峭拔,雖然他寫文章經常改換筆名,然而“何家幹”的文章,明眼人一看就看出是魯迅。郭沫若的散文氣勢浩蕩,又清麗、纏綿。茅盾的散文與郭沫若的浩蕩相反,表現爲深刻而細微。還有,老舍的散文詼諧,冰心的散文慈愛,葉聖陶嚴謹暢達,方紀瀟灑俊逸,等等。初學寫作者一時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散文風格,但是必須向這些各有風格的散文作家學習,經過多次的實踐、創造,努力形成自己的散文風格。

抒情散文寫作技巧

從形式上來看,散文較其它的文學體裁更爲自由活潑、靈活多樣。魯迅在《怎麼寫》中指出:“散文的體裁,其實是大可以隨便的。”冰心在《談散文》中說:“散文比較自由”。當然,這裏說的“隨便”、“自由”不是毫不經心、信手亂寫。自由靈活的散文寫作,是“裝着隨便的塗鴉模樣,其實卻是用心雕心刻骨的苦心的文章。”(廚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散文寫作自由、靈活這一特點,在寫作上,首先指的是表達方式靈活自如,不侷限於某一種表達方法。因而,散文寫作可以記人、敘事、狀物、寫景、抒情、說理、吶喊、怒吼、抨擊、讚頌、幽默、諷刺、高歌、淺唱、漫談、絮語、嘻笑怒罵、妙語解頤……各式各樣、應有盡有。其次,寫作者可以自由、靈活地選用各種體裁來寫,賦銘、速寫、遊記、書信、日記、序跋、偶感、隨筆、回憶錄、讀後感……,任人選擇,因人而異,都能寫成佳作。

抒情散文寫作技巧

“形散神不散”,這是許多散文作家的經驗之談。散文必須“散”,必須“博”,也就是說從表面上看,從形式上看,它運筆如風,不拘成法,似乎散漫無章,行文時斷時續,時而勾勒描繪,時而倒敘聯想,時而感情迸發,時而侃侃議論,既有天文地理,又有倫理人情,這段寫甲地,那段卻寫乙地。但是,它的“神”卻是始終不散的,是首尾一貫的,是表現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的。“神收”、“不雜”,就指的是文章始終緊緊圍繞一箇中心,貫穿一條紅線,做到結構緊湊,層次分明,詳略得當,重點突出。例如秦牧的散文《社稷壇抒情》,是既“散”又“博”的,然而,儘管它天上地下,古今中外,包羅萬象,卻始終圍繞着“歌頌讚美養育我們的土地和創造我們偉大民族文化歷史的勞動人民”這一主題思想。因此,從形式上說,散文貴“散”,而在構思上、組織上,則散文忌“散”。散文寫作具有的這一辯證統一的特點,使得它與其它文體區別開來。

抒情散文寫作技巧

【開頭】1、敘述自己與景物的關係。2、議論景物和自己。

【中間】1、描寫景物,分出層次,細緻動人。2、聯想發揮,更大意義。

【結尾】感慨

學習散文寫作有兩條途徑,其一是從摹仿入手,跟在他人後面亦步亦趨。這種沒有理論的盲目實踐,往往事倍功半。其二是在閱讀了一些散文,有了些感性認識,然後學習散文寫作理論,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階段,再閱讀名家範文,然後從事寫作實踐,這樣就可以事半功倍。我們應取第二條途徑,即:閱讀→研究→閱讀→寫作。

首先,要明白散文的定義。什麼是散文呢?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韻的文章。劉勰在《文心雕龍》的《總術》篇寫道:“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爲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所謂“筆”,就是指韻文以外的一切記敘性和議論性的文體,這些文體就散文。不過,古代沒有“散文”這一個名稱;“散文”這個名稱是“五四”時期纔有的。在現代,廣義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詩歌、小說、戲劇、影視文學之外的一切敘事性、議論性、抒情性的文體,如秦牧在《海闊天空的散文領域》中說,“不屬於其他文學體裁,而又具有文學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屬於散文的範圍”。這樣,就有了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和議論散文等的分類。

狹義的散文則專指抒情散文。這是因爲隨着文體的發展,敘事散文中的通訊特寫、傳記文學、報告文學等,已經發展成爲獨立的文體,各成一類;議論散文則有了專門的名稱——雜文,也從散文中分了出來,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這就是狹義的散文。

我們這裏要學習的主要是抒情散文,也涉及敘事散文和其它類型的散文。習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人生閱歷、文化素養和愛好,或寫作抒情散文,或作敘事散文,或寫文化散文,或作智慧散文,或寫遊歷散文,或作其它類型的散文。

其次,要認清散文的寫作特點。散文是一種內容豐富、題材廣泛、篇幅短小、體裁多樣、形式靈活、文情並茂的文體。在寫作上,它有以下六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