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行走在山水之間散文(通用6篇)

行走在山水之間散文(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6W 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是抒發作文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你所見過的散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行走在山水之間散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行走在山水之間散文(通用6篇)

行走在山水之間散文 篇1

有幸生於江南水鄉,洞庭湖畔,雲夢澤旁,對江南的山山水水自然也感覺格外親切。

少不更事時,無數次夢迴,總是不解,究竟是我的故鄉就是江南,抑或江南就是我的故鄉了。曾經在這個命題中苦苦掙扎,直到我遊歷了江南的許許多多山水之後,終於明白,生我養我的,是隱藏在江南某處的一個不知名的小鎮,我夢中的故鄉卻是遍佈江南的山山水水。

“今生有幸生江南,總是夢死不言歸”。江南的空氣中總是潮潮溼溼的,卻也正是這份潮潮溼溼,讓人回想,讓人留連,這便是江南春季的山山水水了。

雨絲總是不斷,小橋上總有人撐着傘走過,越過時空,我卻分明看見前世的我撐着油傘紙,踏着秦時的明月在小橋上走過,走過秦磚漢瓦,走過唐詩宋詞,走到如今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終於不明白,究竟是我生在江南,抑或是我身在江南。但我知道,在這個春天,在這個雨季,我曾打江南走過,走過江南的流水淙淙,走過江南的煙雨朦朦,走過範文正的巴陵勝狀,春和景明,也走過戴望舒的雨巷,終於,我走過了江南。

幼時讀詩: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眼前總有一幅畫,江南採蓮的女子,撐一葉扁舟,在望不到邊的荷葉中穿行,許多年後,終於見到這樣的場景了。在江南的某個水鄉,我們一行人分別上了幾條小船,穿行在無邊的荷葉中,這便是團湖採蓮了,只可惜不曾見到想象中的江南採蓮女子,一番如蓮的心事,只好傾瀉在滿湖的碧綠中。

江南的春天,總是和水有關。“人人都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畫船聽雨眠”遊走江南,在雨霧朦朦這中與山水爲伴,也曾想在這青山碧水間壘紅磚綠瓦,悠然于山水田園,看浣溪採蓮的女子呤着江南明快悠揚的音律,看江南春天淡淡的花開,看那和風吹過天涯,看那蝴蝶飛過心際……踏上煙雨迷離,氣息氤氳的水秀之方,斑駁了千年的夢終於散落在江南,散落在夢裏的故鄉。

聽着江南的吳儂軟語,看着江南的草長鶯飛,無意中一回眸,一顆心失落在江南的煙雨樓臺,水鄉澤國裏,欸乃一聲已響過千年,化作一首不曾老去的詩,牽動了江南遊子千年的鄉思。

一半陽光一半雨,這也我記憶中的故鄉,也是江南在我腦海中的記憶,前人尚不能確定到底是黃梅時節家家雨,還是梅子黃時日日晴、在這個時節,我行走在這平平仄仄的青石小巷中,行走在江南曲曲折折的流水小橋旁,行走在或斜風細雨或陽光明媚的江南的春天。

一部《似水流年》讓江南的一處小鎮得以名揚天下,卻也讓一處極其簡約的小鎮從此車水馬龍,不復往日的靜謐,我不知道這對於江南的山水來說,是一種幸運還是一種不幸,烏鎮的青石板不再永遠是潮溼了,千年的文化造就的那種氣度,那種優雅已消逝在俗世裏了。

對於遊客:江南給了太多的寬容和理解,對於江南,我們應該象徐志摩說的: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保留江南的那一份靈氣,那一份神韻,我夢中的江南便如此清晰,如此明朗地存活在我的記憶中了。

有人告訴我,真正的江南早已泯滅,只能在字裏行間去考究、去思量。但我分明看見,生我養我的小鎮卻依舊是一副舊時模樣,深巷共老樹一色,雨絲與落紅齊飛。生我養我的小鎮雖不及烏鎮的聲名遠揚,卻也有它的青磚黑瓦的小屋,也有叩響青石小巷的足聲自遠古響來。也有小巷與丁香般的女子。這一切都存活在我故鄉的記憶中。

白居易的三首《憶江南》,曾讓無數江南遊子如癡如醉,蘇、杭二地,吳儂軟語也就成了無數遊子夢中的江南情結。而今我身在江南,這一方江南的山山水水卻也就是我記憶中的故鄉,從亙古到今生。

行走在山水之間散文 篇2

不知多少次走進大山,不知多少次親臨秀水,每每走進山的懷抱,每每看見碧水波瀾,一種融入的感覺,一種被吸納的靈動,一種發自內心的虔誠,由淺入深的沁漾出來。站在山之巔,跨過溝與壑,行在水之畔,走在溪流邊,山的博大清幽,水的浩瀚委婉,動與靜的結合,大與小的伸縮,狂野與娟秀對比,那麼神奇的在眼前演繹。

驚詫自然的鬼斧神工,讚歎日月的修蝕定影,大山裏裹着歲月,秀水間藏着歷史,歲月無痕,但山水可做證,歷史逝去,但山水可留痕。大自然母親,在精心的打扮着自己的山水兒女,山水則依偎在母親的懷抱裏,對着蒼穹大鏡羞澀的看着自己的容顏。

歲月刻上了山水的年輪,這個年輪長得太慢了,自然的瞬間涵蓋了人間朝朝暮暮,這個瞬間太快了。自然的演變派生了自己的雄偉輝煌,自然在看着萬物的起起落落,人們在探尋着自然的神神祕祕,有多少不知與未知,都隱在霧靄蒼茫的山水之中。

我們的先人崇拜山高水長,恐懼山崩怒吼水患浪駭。最初,以自己的未知祈禱山水的護佑,繼而,未知加朦朧的頂禮膜拜,後來,把對山水的敬畏束之高閣的供奉,一個個人們企盼的神仙坐在了高堂之上。山水就是這樣,以自己的莊嚴,以自己的無羈,以自己的奉獻,伴隨人們的青銅操戈,伴隨人們的農耕文明,舟楫人們的往來,灌溉人們的農田,與人們共生共存着。

舜帝封五嶽,功德無量,秦皇漢武拜泰山,歷史見證,大禹治水,千古留美名,大山大水都有着無限的風光。五嶽殿可謂金碧輝煌,這是天子皇上的敕建,那麼散落在山山水水之間的山神廟,龍王堂,可謂小神小仙,星羅棋佈,則是百姓的供奉。

我們讀着自己寫的歷史,我們品味着詩仙大家描繪的山水,我們還時不時的會走在沉重的歷史上面。也可能你的腳印與秦皇漢武重疊了,也可能你的車轍重蹈了歷史的轍跡。這條大江渡載過古戰船,今日你與遊船同渡;那條小河曾有過智者垂釣,今日你在林蔭裏甩杆;潺潺溪流崇尚清談者可曾漫步,今日裏你悠悠踩踏水邊。

山還是那麼高,水還是那麼長,只有後來的人們,在續寫着歷史,在讚歎着先哲的功過。變的是生活在自然裏的人們,不變的是山水永固萬壽無疆。

山水見證了歷史的從始至終,雖然人們書寫的歷史很漫長,對山水只是一瞬,它只是默默的不做聲。在山水面前,人們覺出了自己的渺小與短暫。“壽比南山,福如東海,”詩人們只能發出這樣的感嘆,歷史在山水的懷抱裏,上演了鼎盛與興衰,反思與無奈。

只有走進山水才覺心曠神怡。那張揚,那飄逸,那厚重,那神奇,那幽靜,伴隨着高山仰止,伴隨着驚濤駭浪,伴隨着如詩如畫,伴隨着日出日落,伴隨着虛幻飄渺,一切盡在山水的演變中。人頓覺豁達開朗,思維簡化了很多,怪不得山水讓詩人傾情,怪不得山水讓大家潑墨,怪不得山水讓智者留連,怪不得山水讓凡夫俗子游歷其間。

不能不說說,遊山玩水是人們的一時性起,山水才歷來是僧道之家。五嶽,供奉的是本土華夏神仙,四大名山,朝拜的是西來釋迦菩薩,又有多少青山秀水清幽之地,成了佛祖與道家的說教道場。

山水間說脫塵,山水裏道禪語,山水中泛清談,從古至今,有多少大德隱士在山水間遨遊。看破紅塵待時機,官場失落山內隱,山滌志,水清心,向大山傾訴,對綠水清吟。姜子牙諸葛孔明山水中大隱,竹林七賢山水畔清談,更有對山撫琴箏鳴者,還有對水長嘯吹簫人。山水間聚起了靈氣,山水間抒發了心中鬱悶,山水間造就了多少志士賢人。

徐霞客遍訪華夏山水,寫出山水奇書令後人景仰,陶淵明歌詠田園,妙筆生花成了一代宗師,山水同時造就了歷朝歷代的山水詩人,以至不勝枚數。山水融進了筆墨,山水與人與歷史同時被浩瀚的歷史收藏詠頌。

只要用心,只要喜愛,在我們的周圍,不出百里便有仙蹤。走出家門,走出熙攘,走進山水,山水之間總含情,它總是那麼讀不懂,看不透,讓我們永遠的感嘆。

行走在山水之間散文 篇3

在塵世人間呆久了,有時就會被許多的人情世事所累,渴望找到一個有山有水的所在,將煩惱拋之九霄雲外,讓恬淡閒適迴歸內心。

那天,跟着旅行社的車去海陽國家森林公園招虎山遊玩。

山腳下,九龍湖,碧波盪漾,行過,許多人止步留影。沿着盤山的公路走,不一會,人都不見了影蹤。和老公說,我們不沿着公路走,順着上山的臺階走吧,比走水泥路有情趣。臺階兩旁灌木叢叢,橫柯斜枝不時擋住去路。坡下谷中鬱鬱蔥蔥,空氣特別清新。站在山脊上,回望來時看見的九龍湖,景色比近看更有情趣。霧氣空濛,籠罩着湖泊,朦朦朧朧的,給九龍湖增添了一份神祕色彩。這時,山下的導遊的喇叭聲響起,在半山坡上聽得清清楚楚。原來,此湖的名字來歷是由於有九條山脈伸向湖中,湖呢,積聚了九條峽谷的水,故曰九龍湖。聽了不由心中想到:這招虎山的名字,該不是和湖有關吧?九條龍啊,缺了虎,故名曰“招虎”嗎?心中有些後悔沒有和導遊一起走。不過啊,遺憾轉眼即釋。這裏的山,是原始狀態,諒也不會有多少的人文景觀,並且以以往的經驗,大部隊跟隨導遊走,人聲嘈雜,除了緊跟導遊跟前的,其實也聽不到什麼。實在是沒多大意思,光是跟着導遊看忙忙碌碌奔波的人羣了。要賞景,非得清靜不可。

爬到半山,看見了路的分叉,一條通往杜鵑谷,一條通往成道禪寺。我本欲走通往杜鵑谷的,但後面趕上來幾幫同事則要去成道禪寺,嫌這兒通往杜鵑谷的路被雨水沖積上了泥沙,難走。於是,隨着這幾幫人一起走了。

說實在的,對於這些人爲創設出來的各類廟宇道觀,我向來不感興趣。但人類卻願意不斷地建築此類名勝,讓自己去頂禮膜拜。他們有的在寺外照相,有的買了香燭進去跪拜進香。我則遠遠觀望。不多一會,我們開始在禪寺外的路向西走,繼續向山進軍。路,變得陡峭起來,原來還興高采烈的孩子們終於走不動了。一個個不願再往上爬,有幾幫人停下腳步不前進了。我們繼續前行。走走停停,一邊賞景,一邊吃着東西以減輕背囊的重量。路兩旁的大石頭突兀而立,能有數丈高,有的狹窄之處僅可過人。路旁的松樹開始多起來,有的地方樹長在峭壁上還真有點迎客鬆的味道。山頂,是一大片平整的巨石,巨石西南邊下面就是懸崖,東北邊則是更陡峭的巨石聳立,幾個年輕的男孩爬上去了,伸展手臂做飛翔狀並照了相。大家在大片的巨石上開始坐下吃午飯。飯後把吃剩下的塑料袋類裝好準備帶下山去。

下了巨石,沒有從原路返回,而是向西繞山而行,結果又轉入山後進入了杜鵑谷。一路下山,路旁杜鵑灌木叢叢,心想,若是花盛期來,滿山遍野的紅杜鵑一片絢爛,該有多好看啊!一路迤邐而下,以爲就此下山,結果走了一段時間又出現新的路口,標誌牌的指向是招虎山的最高峯——蓮花峯,離集合時間還有一個半小時,一起走的三幫人已有一幫體力不支準備繼續下山,另一幫是個十歲的小姑娘和媽媽,儘管小姑娘也有些累了,但在媽媽的鼓勵下繼續向上攀登。石階越來越陡。到了山鞍部,西邊就是最高的蓮花峯了,小姑娘累得實在走不動了。她媽媽決定不再繼續向上。這時,只剩下我和老公兩個繼續向西登最高峯了。路越來越陡,我和老公說,這些臺階像極了十八盤中的“緊十八”。離最高峯數十丈高了,峭壁邊是就着岩石鑿出的石階,路西側是陡峭的崖壁,上面鑿出了踏腳之處,老公像只靈巧的猴子一樣嗖嗖爬了上去,我忙拿出相機給他拍了下來。心中也生出試試的念頭,無奈所穿褲子鬆緊不夠,只好作罷。我沿着石階向上與從峭壁爬上的老公會和,之後繞着山頂巨石邊緣鑿的石階盤桓而上,終於登上了蓮花峯的頂巔。我竭力慫恿老公在此喊山,老夥計很不好意思,我說周圍也沒有人,誰知道你是誰,結果他全然沒有爬峭壁的爽利了,扭扭捏捏的,說,你要喊就喊吧,我不好意思。好奇怪啊,站在高高的蓮花峯頂,我鼓足勇氣竭盡全力喊着,卻沒有聽見回聲,大概周圍沒有高山阻擋來產生迴音吧。頂峯西側還有小徑通往西邊如屏般聳立的巨石,我們走過去,穿過狹窄的通道,就再也沒有了前行的路了。遙望懸崖南方,山下霧氣翻滾,周圍的山頭在霧中如同一座座小島聳立在盪漾的水波中。山上已不見他人,急返。

在山的後坡返回,路上兩旁的雜草、灌木濃密青翠,得不時牽扯起它們,以防刺破手腳。路旁不時有野生的覆盆子的紅紅的球果映入眼簾,老公一邊採食,一邊趕路。終於走到較平緩的路面,但還是不斷地下着石階。路旁的樹在溝谷地帶變得高大起來,頭頂上全是濃蔭遮蔽,蟬的叫聲因樹的增多變得嘹亮嘈雜起來,間或有山雞和布穀鳥的叫聲傳來。置身於大自然的懷抱,在這天然氧吧呼吸着新鮮的空氣,心,莫名地清靜。一路上一直只見樹木,不聞水聲,在走近一個巨大的模樣似老鷹的石頭時,驚喜地聽見了溪水的叮咚聲,駐足,看見路旁這塊大石頭上刻着“守山鷹”幾個大字,然而卻看不見水在何處淙淙,因路旁的灌木濃密繁雜,遮住了視線。快出山谷了,視野也變得開闊起來,路由石階漸變成水泥路,東邊出現了池塘,看見路旁的景點標註爲“天馬戲水”,回望,在綠樹叢的圍繞下,巨大的白色的石頭真的似幾匹揚鬃飛奔的馬呢。

出了谷,又見寬闊的九龍湖在雲霧繚繞中。我們的旅程結束了。

這一天,天公真的作美,一直陰霧蔽日,使大家避免了烈日的暴曬,是個爬山的好天氣。當大家坐上車準備離開時,太陽竟從西方衝破雲霧朗照起來,雲霧不知何時消散了。

一天的旅行,儘管疲憊,但將身心安放於大自然中,心無雜塵,心境空明。不由得讓人想起古人的名句:“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是的,逸情于山水間,確爲人生一大樂事

行走在山水之間散文 篇4

一場大雨終於停了下來,久違的太陽悄悄探出腦袋,輕輕地撥開雲層,撒下一把火辣,使空氣中繼續瀰漫着一股悶熱。已是入伏時節,這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入伏之後的天氣再也無法讓人冷靜,使人閒下來的時候只想去尋找一絲“清涼”。

說起清涼,這讓我想起了我的家鄉,因爲遠離城區,所以沒有城市的喧鬧和燥熱。我的家鄉地處城市北郊,東臨梧桐和南山兩片林場,雖然沒有城市的繁華,但在那裏有着我朝思暮想的“清涼”。每當我回到家站在陽臺上望向東方,就可以看到我心中的那一絲“清涼”——梧桐山,我與它之間雖然有五公里的距離,但我依然可以清楚的看到它的模樣。小時候我經常去爬梧桐山,山上的每一抹顏色都在我的腦海中,不曾遺忘,轉眼間十幾年過去了,山還是當初的那座山,只不過山上的樹比過去更多了,也更綠了。

家鄉的梧桐山,雖然沒有泰山的雄偉和衡山的秀麗,也沒有華山的險峻和恆山的奇特,更沒有嵩山的絕倫,但它在我心中永遠是最美的山。我喜歡家鄉的梧桐山,喜歡山上的每一塊岩石,喜歡山上的一草一木,更喜歡那清幽的山泉,不過梧桐山上的泉水不是你想看就可以看到的,只有到雨季的時候它纔會出現。每當大雨過後,泉水就會從山石的縫隙中涌出來,在這“三伏天”,如果能夠喝上一口天然的山泉水,或者和泉水來一個“親密接觸”,那才真的是“透心涼,心飛揚”。

我決定再一次去爬梧桐山,去尋找我心中渴望的那一絲“清涼”。當我駕車行駛到北外環的時候,梧桐山出現在我的正前方,通過擋風玻璃遠遠望去,剛被雨水沖刷之後的梧桐山,重重疊疊,像波濤起伏的'海浪,洶涌澎湃,又宛如一條條巨大的綠龍,蜿蜒盤旋,舞動着矯健的身軀,向我撲來。沒一會兒,車到了梧桐山腳,我迫不及待的走下車,深深地吸上一口山裏的新鮮空氣,然後用力一呼,所有的疲憊瞬間都蕩然無存了。隨後我沿着一條彎曲的山路徒步上山,當我爬到半山腰時,隱隱約約聽到淅瀝瀝的聲音,是山泉!是它在不遠處呼喚着我,越來越近,我激動的加快腳下的步伐,快速向前方奔去。

終於到了,只見泉水潺潺流淌,清澈見底、捧在手心涼涼的、喝到嘴裏甜甜的,不知道經過了多少山石的過濾,纔有這清涼的山泉。這每一滴泉水都來之不易,它們經歷萬千險阻,只爲了給我們帶來一陣清涼,讓我們可以拋開所有煩惱,在這山水間自由徜徉。

行走在山水之間散文 篇5

青蔥的歲月,緩緩從指尖流過;蕭條的落葉,載滿了這些年的風霜雨雪。

渺渺山水間,一葉清荷緘默了時光,執一冊思念,婉轉了流年。此刻,孤空高遠,一片寂靜,孤獨,也乘虛而入,惹得滿心盡是悵惘。

時光兜轉輪迴,去去來來,都不是原點,總在不經意間,那一程山水,一段時光,便侵噬了整個心田,不隨我意。淺淺 的時光,攜一縷微風,欲將思念吹散,可風兒太輕,情意太濃,轉瞬間,清風渺茫,不見蹤跡。

舊事狂瀾,它無情衝擊着心中那道低低的海岸線,幾近崩塌,幾近潰散。曾經的失落,曾經的蒼惘,便一起涌上心頭,迂迴婉轉,似是如昨。可那些逝去的馨香與情懷,卻如何都無法臨摹刻畫。蕭蕭殘月依舊,載滿西風的悲涼,思悠悠,念悠悠,卻只能天涯兩岸,獨看南飛歸雁。

記憶的蒼穹,低垂的楊柳通過殘陽,隱約的孤單悠長。那些如碎石一般 的片段穿過時光的分叉點,一點點的聚集,放大,迷離了雙眼。那款款的深情,切切的期盼,還有那一種情懷,欹斜陌上,打溼了我枯萎的心,凌亂了無邊的寂寞。我輕手拾起那份孤單,將滿心的愁緒,化作零落的詞彙,楔刻於上。可時光搖曳,舊事散落一地,如何拾得起,如何寫得盡?

烏衣巷陌,望斷秋水,塵世浮沉,記錄了我們的青春芳華,那一頁頁的泛黃書簡也隨黃花落去,埋葬於塵土之中。此刻,耳畔何人低吟,已不太分明,輕音迴旋,也已化爲滿懷蕭瑟。

時光已陌,清寒幾許,幾多思念,幾多哀愁。殘損的卷頁,已無法看清你的臉龐,只點點水煙佈滿;幽淡的墨香,是唯一的懷念與守候。

往事的篇章,填滿了花香,時光莫追,我停留在此處,回首斑駁的流年,縱然桃花依舊,景緻旖旎,也只是清風的一段往事。一季繁華落盡,終是一重煙雨,一場空夢。

流光的轉角,我把飄搖的心擱淺,時光無言,回憶漸卻;音韻平仄間,那淡淡的感傷,也隨之散去。可遠遠孤陌山水間,是何人在吟着昨日的那闕舊詞?有是誰,還會念起那段鏡花水月,徒惹心殤?

行走在山水之間散文 篇6

夏季,似一抹流蘇的花影,在眼前晃動,撩人慾醉。此刻的鳥鳴越加嘹亮,從早到晚,不知疲倦的歌唱着。花兒也開得不再羞怯,恣意而張揚。而我,也喜歡去往林深處,隨意的走走,看看。散淡心情,拾撿季節凋零的碎片,疏落下的情調。

夏風一縷,花氣襲人。人不再被圈在椅子上,電腦旁,屋子裏。而是,去往山林,去往水湄,去往自然裏。與花對語,與鳥聊天,與魚問答,與山水依伴。

從來都是的,日子過得散淡,隨意。不苛求什麼,也不逼迫什麼,不攀不比,不嫉不妒。安心於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日子,生命是自己的,活着也是自己的。較勁的事兒,少做,因爲很無意義。

就如寫文字一樣,隨心而寫,不喜歡命題限字,也不喜歡跟風而作。不願落入窠臼,不願委屈了文字本身的涵蓋。生活如此,寫文如此,隨心所欲,自然而然,自由自在,不拘泥,不苟且,不爲取悅與誰,也不爲名爲利。

趁着夏風習習,花香四溢。一個人,一襲輕薄衫,穿布鞋長褲,備點水,帶幾塊能充飢的東西。沿着曲徑,走熟悉了的山道,一路而去。

說來熟悉,但每一次走也都不盡相同。就如讀紅樓,相信每個讀過的人,但每一次讀,也都不盡相同吧。掩卷靜思,這一次讀到的與上次再上次,到底哪裏不同呢?

山,也是如此的,每一次走進山,也都會有着不一樣的感覺。這裏多出了花草,那裏又突然長出了幾棵小樹,這裏曾經有好多蝴蝶,那裏原來住着一家小兔兒。蝴蝶飛去,無蹤尋,小兔也長大了,漫山遍野的奔跑,一切竟然,撲朔迷離起來。

或是你的心情,或是你的視野,或是你的感悟,或是你的收穫……沒有相同的時候的。書山有路勤爲徑,截取下來書山二字,可謂書山多麼的貼切,書就是山,山就是書。書與山,形象而不同,不同而統一。

山,就在眼前,鬱郁蒼蒼,蔥蘢而張揚。身邊的藤草花蔓,不斷的撕扯一下衣袖衣襟,纏裹着褲腿,腳踝。這般熱情,這般友好,這般的想挽留下你來,要說幾句呢。

或許,邀你去它的家中坐坐,小敘一下,哪一年哪一日,約好的事情,山記得,你卻給忘了。是否,山託你給水帶句什麼話?是否,山要你回村子裏,給村口的老槐樹捎去問候?你都給忘了吧?可山呢,它記得。

看似默默無語的山,卻原來,如此好客,看似一言不發的山嵐,如此纏綿多情。忘了也不要緊,這次來,把該辦的事兒,記着就好。山依舊,水依舊,依舊是那般的友好,而深情。

其實,剛剛到山邊,就已經汗滋滋的了。花氣與汗香,一起飄散到樹上花草上,石上,遠處的水流?巖上。越是感覺有點點累,卻真的不能就此止步,若止步了,就在也不可能走進山中了。

就好似讀一本書,剛剛一拿起,一點沉重,就放手了,恐怕再也無法讀進去。即讀不進去,你那能品讀出其中的美文箴言。山呢,亦是如此,即怕險阻,如何去領略到山川錦繡,自然風光之美。

與人交往,也是一樣的。不去交往,不去交談,怎麼會知道其中的好,其中的優點,又如何能從其身上學到知識,學到山光點呢。

不約陪伴,也許是最好的行走方式。朋友與伴侶,原本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緣分,也許早在幾生幾世前,就已約定。或許邂逅偶遇,纔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必定,路要一個人去走,書要一個人去讀去感悟。讀書,從淺入深,從未知到理解,若要是感悟到一二,更是好。而,山中多白雲,夏花自開自落,不念悲歡,不計較成與敗。空寂中,一份禪悟,感慨中一份淡然。

進得山中,才忽然覺得,山是如此親人,也懂人意的。清幽甘冽的山溪,馥郁芬芳的花草,白石溪邊。魚兒,一尾尾相繼遊在水中,雲兒,就飄在山邊水底。

擡頭是白雲,低頭也是白雲,人兒竟然在白雲間。鳥兒鳴翠柳,白鷺盤旋在頭頂,一遍遍飛下來,友好的圍在身旁,此刻已忘機。清風吹來,好似看見花兒在梳妝似的。一起一伏的花朵,在風裏梳理着清秀模樣。此刻,端莊秀麗,似一個個書中說的顏如玉。

行走山中,走走停停,這裏賞花那裏觀魚。樹木蒼翠,山石嶙峋,山巒疊翠。幽幽花香,縷縷送遠。忽然,聽到好似有人在說話,一問一答,一高一低,這位說:“今年收山,雨水好呢。”

那位答:“現在看不出來,要過了七月呢。你是哪莊的?採藥幾年了?”

“我是後山村子裏的,其實老家在山西呢。你呢?老哥?”

“我就是當地的,一住就是大半輩子了。熟悉了,這山我能閉着眼也走得出去了。哈哈。”

我聽着,感覺漁樵問答,亦不過如此呢。很想去見到他們,就尋着聲音而去。樹木藤蔓,水塘草灘,總也無法尋到。感覺就在不遠處,其實,找尋起來,也還是不易。

以爲是錯覺了,以爲是虛幻,以爲是出自自己心兒吧。有時候,也會迷路的,其實,迷路的事,總是會發生的。但,不要緊張,也不要恐懼。在家時,父親常常對我說過:“當一個人真得迷途時,首先,就是定下神來。冷靜下來,遇事不亂,纔會辨清方向。”

一個人,遇事不亂,尤其重要。就如風景,看似幽深凌亂,其實,每一幅風景圖的背面,都是一副人面圖的,你可以將正面的風景撕碎,無論撕得怎麼碎,你都能按照背面的人面拼湊起來的。

只要,人面沒有錯,風景也就沒有錯,已然有序,景色依舊。

其實,這山水,也是有情感的。你對它有熱情,它也會對你友好。你漠視它的存在,它也會漠視你的到來。遊山玩水,不是走馬觀花,是親近自然,是與自然相融入。

行到山深處,席地而坐,讓風清涼而過。習習夏風,裹着琉璃一瓣夏花,芬芳縷縷,間有鳥鳴,蟬嘶,各種小動物的吱吱歡叫。雲朵兒漫過山來,太陽照進山間。

微微笑着,靜下心神,聽到了山的話語,親切,淳厚。也就聽到了水的歌唱,溫馨,恬謐。最是那夏花,暗涌着生命的真諦。與此,就依在這山水間吧,放下重負,輕鬆如蝶兒。讓疲累退下,讓煩擾散去。讓心神,迴歸本真;讓人兒,自由如風;讓人生,生如夏花,絢麗,璀璨。不苟且,不卑微。